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怎么预防
扩展阅读
怎样介绍名人人物ppt模板 2025-05-28 03:29:50
逝者的衣服怎样穿 2025-05-28 02:31:31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怎么预防

发布时间: 2025-05-26 13:05:36

A. 缺铁性贫血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在血液科门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因为乏力、头晕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在其他科室做了很多检查,最后发现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缺铁性贫血有什么表现?

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红蛋白尿等。

特别提醒:如有以上相关症状,建议您到医院查个血常规,及时发现问题,少走弯路。

为什么会得缺铁性贫血?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身体生长期需铁量增加、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罗恩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长期饮浓茶和咖啡,影响铁的吸收,吸收率下降一半左右。长期服用抑酸药物也可以造成缺铁。

铁丢失过多: 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缺铁性贫血)。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短时间内多次献血等)。

特别提醒:建议有上述这些易感因素及基础疾病的人定期查血常规,早发现、早治疗。另外也建议普通人定期体检,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有慢性失血病史的群体,一定重视血常规的检查。因为,一些疾病在早期的时候也可能没有特异性症状,而以贫血为主要表现。

缺铁性贫血预防

婴幼儿: 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肝、菠菜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

孕妇、哺乳期妇女: 可补充铁剂。

月经期妇女: 应防治月经过多。

老年人: 随年龄增长胃肠吸收功能下降、基础病较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酸药等,要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此外,要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最后提醒大家,冬季空气干燥寒冷,人们经常吃火锅,牛羊肉偏多,难免温燥,损伤脾胃及津液,体内的血来源于脾胃的运化升清,更容易发生贫血。因此,建议通过食用银耳羹来补充精血。偏肾阴虚的人可用银耳枸杞羹;气血亏虚的人可用银耳桂圆羹;偏肺阴虚的人可用银耳百合羹。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科 刘军霞)

B. 哪些原因易造成宝宝贫血宝宝吃什么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6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每天吃母乳或牛奶,添加鸡蛋、蔬菜泥、肉沫等辅食。在这些辅食中,动物肝脏和血液中的铁含量最高,为10 ~ 25mg/100g,约为家畜、家禽和鱼类(1 ~ 3mg/100g)的10倍。鸡蛋中的铁主要集中在蛋黄中,其含量与畜禽肉相似。其次是绿叶蔬菜,最高的是油菜,达到5.9mg/100g;其次是荠菜和苋菜;一般认为含铁量高的菠菜只有2.9 mg /100 g,还不到油菜的一半。宝宝每天要吃的牛奶含铁量比较低,只有畜禽肉的1/10左右。由此可见,在宝宝的辅食中,无论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含有较高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