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水浒传中有哪些上山原因
扩展阅读
生菜清洗后怎样保鲜 2025-09-17 19:42:52

水浒传中有哪些上山原因

发布时间: 2025-06-16 08:14:52

‘壹’ 《水浒传》里的人物为什么要上山落草

纵观梁山一百单八将,他们上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被自己人陷害,以卢俊义为代表。

这里的“自己人”是指一百单八将里的人,如杨志被晁盖、吴用等劫了生辰纲。虽然那时杨志还没走上革命道路,但是日后却在一起了,所以也算是被自己人陷害的。

这种人里,有卢俊义、秦明、李应、朱仝、杨志、徐宁、燕青、萧让、安道全、金大坚、杜兴、李云,共十二人,其中天罡有七人,地煞有五人。

需要说明的是燕青。燕青是跟随主人一起的,若主人不被陷害,他还会在卢俊义府上做他的高级白领。

2、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以林冲为代表。

这些人里,有宋江、林冲、花荣、柴进、鲁智深、武松、戴宗、解珍、解宝、朱武、裴宣、欧鹏、陈达、杨春、宋清、施恩,共十六人,其中天罡九人,地煞七人。可以从一定层次上直接代表着官逼民反的人数。

朱武、陈达、杨春是否有这么悲惨,不得而知,原着只交代了他们三人“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

宋清是宋江的弟弟,自然跟他哥一样。鲁智深倒不是因为杀了人而上山,他是因为救了林冲被官府通缉才落草的。

3、被俘上山,由于个人意志、信仰不坚定,甘愿为梁山效力,以关胜为代表。

这些人里,有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索超、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凌振、扈三娘、龚旺、丁得孙、蔡福、蔡庆、郁保四,共十八人,其中天罡五人,地煞十三人。

梁山军此时正在大名府烧杀抢掠,还是蔡福说了句“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等传下令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

从这话可以看出梁山军的一贯作风。可惜兄弟俩只有蔡庆活到了“解放后”(平了方腊)。 郁保四是作为人质和曾生一起上梁山谈判的,实际上也是俘虏的一种。

4、因杀人越货触犯了法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已而上山,以晁盖、吴用等人为代表。

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在劫了生辰纲之后,是因为东窗事发,不得已才上山的。若不是白胜拿着分到的银子去赌博不小心露了馅儿,他们一时半会还是不会上山的。

这批人里,有吴用、公孙胜、刘唐、李逵、史进、穆弘、雷横、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杨雄、石秀、黄信、孙立、燕顺、吕方、郭盛、王英、孔明、孔亮、

童猛、孟康、侯健、乐和、穆春、杜迁、薛永、朱富、李立、石勇、孙新、顾大嫂、白胜,共三十七人。其中,天罡十五人,地煞二十二人。

有一些革命同志,如李逵等,也不是主动要上山的。虽然说上山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肆砍人,不过他那时还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干部,还当着小牢子,虽然无赖,但还不至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造反工作。只有劫法场救了宋江、戴宗之后,他才真正犯下不赦之罪,只好上山了。

5、无明显上山理由。以邓飞、杨林为代表。

比如向往梁山大碗喝酒痛快,这和当年很多青年参加红军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些人,原着中没有交代,一出场即是土匪。我以为,这一批人天生革命觉悟极高,为造反而生,以造反为乐。

这批人里,有邓飞、杨林、蒋敬、皇甫端、鲍旭、樊瑞、项充、李衮、马麟、郑天寿、陶宗旺、曹正、宋万、李忠、周通、汤隆、邹渊、邹润、朱贵、焦挺、张青、孙二娘、王定六、时迁、段景住,共二十五人。没有一个天罡,全是地煞。

杜迁和王伦是受了“鸟气”来到梁山落草的,而宋万后来才到。所以杜迁是个人原因,而宋万没有交代,只好“革命觉悟高”了。

(1)水浒传中有哪些上山原因扩展阅读:

逼上梁山的故事: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

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

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

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

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贰’ 水浒好汉真的是官逼民反才上山吗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在看《水浒传》的时候,自然都会认为,好汉其实都是因为官逼民反,自己无法在官府的统治之下继续生存下去,才会选择反上梁山,看起来是一种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因此矛盾自然就是官府和百姓之间产生的。但是如果真的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真正因为官逼民反而不得不上梁山的人,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只能说是他们自己自作自受,他们的境遇可以说都是自己造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官逼民反的出处

《水浒传》中官逼民反四字,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林冲,武松等人。

林冲本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后因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林冲一再忍让之下,高衙内还是紧追不放,最后甚至和高俅一起陷害林冲,便有了《水浒传》中有名的林冲误入白虎堂,白虎堂是军事重地,无宣不得入内,况且林冲是带刀入内,于是高俅借题发挥,诬陷林冲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了。

每每看及此处,无数读者内心都仿佛有一团怒火在燃烧,林冲的妻子在丈夫离开后,怕被高衙内玷污,自尽身亡。但高俅还是没有放过林冲,竟派人要烧死他,最后林冲不得已被逼上梁山。

而武松身为打虎英雄,因为兄报仇杀害潘金莲和西门庆而获罪,后又因义气打了蒋门神,但没有想到蒋门神怀恨在心,竟然勾结官府陷害武松,武松被迫大闹飞云浦,后又血溅鸳鸯楼。因此武松也被迫落草于二龙山,后二龙山又并入梁山。

两人的经历无不有官逼民反的影子,这让很多人有了梁山好汉皆是被官府逼迫才落草为寇的错觉,其实不然。细数梁山好汉上山的缘由,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受到官府迫害被逼上山。

梁山好汉初具雏形是七星聚义共截生辰纲,七人也是因为这件事才落草为寇,并非是因为官方逼迫,而宋江上山的原因更不是官家逼迫了,他先是怒杀阎婆惜后又题反诗,这才上山。细数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好汉仅仅有十三位。

2、细读《水浒》我们可以把其余梁山好汉上山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犯法上山梁山好汉上山落草,有很多人是因为触犯了法律,前面说到了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犯法上山,宋江怒杀阎婆惜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梁山中,此种好汉不在少数。

如众人熟知的李逵,他本是江洲的牢子,算得上有官职,日常生活也平静,但为了救宋江和戴宗,劫了法场,犯了法,所以才和宋江一起上了梁山,过上了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生活。

还有顾大嫂,她的表弟解珍和解宝遭到了官府迫害,最后那些贪官居然想要杀掉解珍解宝,顾大嫂与丈夫孙新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劫牢,顾大嫂扮作了送饭的仆妇,与孙新里应外合,最终救走了解珍解宝,几人也因此犯了法,是再也无法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了,于是他们决定投奔梁山。

诸如此类,梁山中因犯法上山的好汉共有三十七人,这在一百零八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更是远远高于被逼上梁山的人数,仅看此一条便知梁山好汉皆是被逼上梁山这一说法不成立了。

被梁山设计世间英雄很多,但不是每个英雄都犯法或走投无路而落草为寇的,很多英雄拥有较高的地位,较好的生活,但若是梁山需要这些英雄的力量,就不得不用一些计策来将这些英雄逼上梁山。

卢俊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本为一位大财主,衣食无忧,断然是不可能舍弃娇妻财产落草为寇的,但卢俊义此人又是一方英雄,宋江实在是想要与其共事,便与吴用定下计策,先让吴用和李逵,假扮算命先生,诱使卢俊义写下藏头反诗。

之后将卢俊义抓回梁山,并将卢俊义已经当了梁山二当家这条消息透露给了卢俊义的仆人李固。

这李固也不是什么忠心之辈,听到此消息后就起了贪念,不但状告卢俊义私通匪徒,还霸占了卢俊义的家产,甚至对卢俊义的妻子起了心思,他妻子见事已至此,半推半就就从了李固,而此时的卢俊义,在梁山上好吃好喝地关了两月有余,再下山时,早已物是人非。

他不但被官府列为土匪,家产和妻子也皆被李固所占。卢俊义一下山就被官府抓了,这期间波折不断,最后梁山攻破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卢俊义也因此上了梁山。

向卢俊义一样被设计上梁山的英雄共有十二位,仅仅比官逼民反的人数少一位。

为义气上山《水浒传》里,最大的莫过于一个义字,有不少梁山好汉为了兄弟义气,才落草为寇的,其中最典型的人物是小李广花荣。

花荣是宋江的好友,在宋江杀了阎婆惜后,屡次邀请宋江来自己的清风山居住,后因为宋江抱不平而被陷害,所以最后上了梁山。若不是因为宋江,花荣是万万不会上梁山的。

花荣对宋江可谓是情深意重,朝廷第二次招安时,花荣听闻不赦免宋江,当场射杀了天使,最后也和吴用一起吊死在宋江坟前。

此类为义气上山的梁山好汉很少,仅有五位。

战败上山在梁山的发展中,有大大小小数次战役,其中敌方战败的将领也有不少投奔梁山。例如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

这些英雄有些是时运不佳,兵败并非他们之过,战败后难免朝中奸臣将罪名都安在他们头上,还有一部分是技不如人,被梁山好汉的技艺所折服,所以在宋江的好言相劝下,这些将领就以忠义之名入了梁山了。

尤其是呼延灼,他本被皇帝寄以踏平梁山的希望,但在种种客观原因之下,他还是兵败了,他痛恨这满朝奸臣,于是落草为寇,成为了梁山的一员大将。这种缘由上山的英雄共有十七位。

余下的英雄有人上山目的不明,有的只是为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管是何原因,这全是官逼民反的结论自然而然被推翻了。

3、水浒传小说取材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

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投降朝廷镇压方腊起义止,顺序和后世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

凡此种种,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水浒传》。《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