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造成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扩展阅读
尿不尽是啥原因如何治疗 2025-05-21 05:57:00
新密码再次输入要怎样输 2025-05-21 05:52:50
嘴巴变黑是什么原因 2025-05-21 05:43:30

造成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14 12:42:12

‘壹’ 关于呕吐的原因,你有哪些了解

引言:呕吐是人体在不舒适的情况下,会经常出现的症状,并且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经常呕吐的人群,就应该提前了解病因以及缓解呕吐的方法,才能够远离病痛的折磨。所以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关于呕吐的原因都有哪些?

‘贰’ 呕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呕吐现象是非常不好的,有很多人在吃完饭之后都会产生想吐的感觉,这也是因为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如果说经常呕吐的话,那么也是需要去医院询问相关的医生,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情况。因为经常呕吐也是对自己的胃非常不好,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自己出现不好的状况。所以说大家也是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说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也是需要进行治疗的。

呕吐现象需要治疗

对于呕吐现象,这也是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的,因为呕吐也是由于很多原因所引起的。有些时候也是因为吃到了比较反感的食物,还有可能是因为肠胃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经常呕吐,这些都是需要对症下药。所以说大家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询问,不然的话就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状况。

‘叁’ 呕吐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1)外邪犯胃:突然恶心呕吐,并可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或兼有脘腹胀闷、肠鸣腹泻、舌苔薄腻或白腻、脉浮滑。

(2)饮食停滞:呕吐泛酸,脘腹胀满、食后加重、吐后则轻,厌食肠鸣,舌苔厚腻,脉濡滑。

(3)肝气犯胃:呕吐吞酸,郁怒而发,嗳气频繁,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滑。

(4)痰浊中阻:呕吐痰涎,脘闷纳呆,眩晕心悸,口干不欲饮,身体困重,大便不爽,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弦滑。

‘肆’ 引起呕吐的原因是什么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脏腑虚弱均可致呕。且常相互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脾,气滞可以食停,脾虚可以成饮,所以临证当辨证求因。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外邪、饮食、情志、脏腑失和,干于胃腑,导致胃失和降,均可发为呕吐。呕吐病位在胃,病变脏腑除胃以外,尚与肝脾相关,胃气之和降,有赖于脾气的升清运化以及肝气的疏泄条达,若脾失健运,则胃气失和,升降失职;肝失疏泄,则气机逆乱,胃失和降;均可致呕。

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邪犯胃腑,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正如《古今医统大全·呕吐哕》所言:“无病之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府,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但由于感邪之不同,正气之盛衰,体质之差异,胃气之强弱,故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因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但以寒邪致病居多。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温凉失宜,过食肥甘、醇酒辛辣,误食不洁之物,伤胃滞脾,食滞内停,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呕吐论治》所曰:“饮食失节,温凉失调,或喜餐腥脍奶酪,或贪食生冷肥腻,露卧湿处,当风取凉,动扰于胃,胃既病矣,则脾气停滞,清浊不分,中焦为之痞塞,遂成呕吐之患焉。”另外,饮食所伤,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生精微,反成痰饮,停积胃中,当饮邪上逆之时,常发生呕吐。正如《症因脉治·呕吐》所说:“痰饮呕吐之因,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吐,遇寒则凝塞而呕吐矣。”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景岳全书·呕吐》云:“气逆作呕者,多因郁怒致动肝气,胃受肝邪,所以作呕。”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亦可致呕。另外,脾胃素弱,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恼怒,食随气逆,而致呕吐。

脾胃虚弱

脾胃素虚,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成呕。《古今医统大全·呕吐哕》谓:“久病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若脾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以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或热病伤阴,或久呕不愈,以致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不得润降,而成呕吐。如《证治汇补·呕吐》所谓:“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伍’ 呕吐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分辨

呕吐一般是由于自身原因,身体情况原因,慢性疾病原因,情绪原因,焦虑原因,外界原因导致的。应该通过呕吐的反应,呕吐时长,呕吐物的情况,呕吐的原因,呕吐的状况来进行分辨。

‘陆’ 呕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恶心呕吐,是两个常见症状,而这两个症状又多相依而少相离。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较多,一般可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自我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先有恶心而继发呕吐,呕吐后感到胃内轻松,多为胃源性呕吐。这种恶心呕吐若伴有胃胀,呃酸腐气,多为进食过量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只需控食静养,不必特殊处理;若伴有胃痛,多为急 性或慢性胃炎引起,可用调理脾胃的中药和抗生素治疗;若伴有剧烈腹痛及腹泻者,应考虑为食物中毒,应送医院救治。 无恶心而呕吐,呕吐呈喷射状,胃内容物急剧而有力地喷出,顽固性发作,呕吐后胃内不觉轻松,多为中枢神经性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这种呕吐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持续性高烧也可引起此类呕吐,对这种呕吐患者,应去医院确诊,再寻因治疗,切勿单纯自用止吐药。 恶心频频发作,时见呕吐,呕吐物中混有胆汁,吐后不见轻松,甚至胃中已排空仍干呕不止者,为反射性呕吐。这种呕吐常见于腹腔内脏器急性炎症,如胆囊炎、胰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对突然急性发作的这种呕吐,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若是经常发作,恶心呕吐不严重者,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暂行止吐,再根据致吐病因治疗。 无恶心表现而反复出现呕吐,呕吐物不酸腐,量不多,吐后不影响进食者,与精神因素有关。这种呕吐常见于胃神经官能症。对这种呕吐,重在心理调节,使患者对呕吐有正确认识。可采用深呼吸方法止吐。治疗上,应以神经营养剂,如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为主,辅助以镇静剂,如安定等。中药陈皮、苏叶、枇杷叶、生姜各10克,水煎服,亦有效。 另外,恶心呕吐伴有眩晕者,多为运动病或梅尼埃病引起。一般可服用镇静药及颠茄类药物,待眩晕消除,呕吐即止。据介绍,中药天麻、白术、半夏、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10克,水煎服,效果不错。

‘柒’ 造成呕吐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呕吐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引起小孩呕吐的原因很多,胃肠道感染、肠套叠、胃幽门阻塞、阑尾炎等都会引起呕吐,其中以肠胃道感染最为多见,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也是引起呕吐常见的原因。
除了胃肠道疾病以外,其它器官的疾病如中耳炎、尿道炎、伤风感冒、脑膜炎、脑积水等疾病也会引起呕吐。服用某些药物如水杨酸、补铁药物、红霉素类的抗生素等,引起的过敏及中毒也会出现胃肠反应、呕吐。
另外,很多小孩呕吐是由心理问题、压力过大引起,当小孩子被逼做不愿做的事如被迫读书或进食、对功课有压力、害怕上学等,就会出现呕吐的现象。这种呕吐虽然与疾病没有关系,但还是应引起注意。
还有一些情况出现的呕吐与疾病无关,如当孩子哭得厉害时就会呕吐,还有一些小孩因晕车、吃得太多而呕吐,但这些情况很容易发现原因,一般不需要检查、治疗。
容易和呕吐混淆的问题
照顾吃奶的婴儿时,很容易将吐奶误以为是呕吐。吐奶是由于宝宝的食道过短或胃的贲门关闭的比较松弛,胃中又有气体存在,所以喂奶以后胃中的气体就会将奶顶出来,出现吐奶。吐奶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喂奶不正确引起的。
出现吐奶时只要细心观察就可发现其与呕吐不同,吐奶只发生在新生婴儿或出生后几个月的婴儿,吐奶不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精神状况,婴儿的体重也可以正常增加。而呕吐却不同,出现呕吐时,孩子出现不精神、食欲差、发烧、体重不增加甚至减轻的症状。
呕吐的处理
出现呕吐时,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大哭大喊,并立即停止引起呕吐的可疑因素,特别是当怀疑食物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进食。
孩子出现呕吐时,在呕吐后一到两小时内应绝对禁饮禁食,以便使胃肠能够充分休息。如果呕吐后便立刻喂孩子水或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持续、严重的呕吐,结果出现更大的伤害。禁食期间可鼓励孩子小睡片刻。
距呕吐两小时后,如果期间一直没有再呕吐,就可以给孩子喝少量水,清水、葡萄糖水、用温水调淡的饮料都可以选择,但应尽量避免奶类饮品。注意喝水时不要一次喝太多,应每次少喝一点,频频饮用,通常在呕吐后第三小时时,让孩子每五分钟喝一匙羹水,到了第四小时后,可每十分钟两匙羹水,第三至六小时每十五分钟喝三匙羹水。如果情况稳定,就可以慢慢让孩子吃一些固体食物,但食物必须简单、容易消化,白粥、白面包、面条、饼干等都是好的选择,而咖喱、煎炸、肥腻等难消化的食物就不要吃。孩子吃东西后,在睡觉时为免呕吐物呛入肺部,最好是侧身睡,小宝宝可以抱着睡。
哪些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1、严重的呕吐或反复呕吐已超过六小时;
2、孩子出现脱水症状时,如眼球下陷、嘴唇干燥、皮肤弹性减低、没小便等;
3、呕吐物呈黄绿色或其中带有血液时;
4、呕吐的同时出现严重肚痛,尤其肚痛持续两小时以上时;
5、伴有严重腹泻时;
6、呕吐前出现头部受伤、腹部撞伤时;
7、怀疑有食物、植物、药物引起中毒的可能时;
8、呕吐的同时出现脖子痛、脖子发硬、神志不清或行为变异等症状时;
9、怀疑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时。
小儿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去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致。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小儿呕吐”食疗药膳:
1)取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
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2)用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3)取生姜、醋、红糖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
4)用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加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5)取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6)用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

‘捌’ 呕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症状。引起恶心与呕吐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病理性与神经功能性两大类。
一、病理原因:
1、消化系疾病性恶心呕吐——如胃肠道的急慢性炎症等刺激,胃下垂或慢性梗阻等,通过胃肠粘膜的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恶心呕吐。
2、腹腔内脏如肝、胆、胰、腹膜的炎症,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见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等。
3、咽部刺激——如咽炎、鼻窦炎等。
二、神经功能性:
1、精神性因素引起的恶心,或呕吐,多为条件反射性,如看到厌恶的食物或景象、闻到厌恶的气味、或因精神过度紧张、疲乏、强烈的情绪激动等,引起的恶心或呕吐。
2、神经性呕吐:即神经功能异常造成消化道肌肉反常运动。表现为吃了就吐,病史较长,有习惯倾向,检查没发现器质性病变。它的特点是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出现,不恶心或轻微恶心,呕吐不费力,量较少,食欲多正常,吐后仍可进食,全身状况基本稳定,无明显消瘦及营养不良等。但可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

根据你的情况,建议要先做一些有关检查,以排除肝胆、胃、咽炎等引起恶心的常见病理原因,如无明显病理性原因,可按神经性呕吐治疗。
治疗:
1、首先要祛除精神因素,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情绪。进食不易过饱,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规律等。
2、穴位针刺或按摩:取穴 内关、足三里,日1次。
3、吗丁林 10mg , VB6 20mg 饭前半~一小时服。重者可用 舒必利 100mg 3次/日服。
4、中药:半夏 、茯苓 、生姜 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3~5剂。

‘玖’ 在生活中,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呕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呕吐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呕吐是怎么形成的,呕吐是由于食管、胃和肠道内容物(食糜)受到强力挤压经过食道由口腔吐出的动作,通常伴随着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呕吐。但在有些情况下,呕吐不会有恶心和干呕的先兆,而是直接呕吐。另一方面,恶心和干呕也不一定会引发呕吐。

在日常生活中的呕吐基本都是以上这些原因造成的,不论如何,呕吐都是一种信号,它告诉身体出现了问题,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拾’ 经常呕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症状。引起恶心与呕吐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病理性与神经功能性两大类。
一、病理原因:
1、消化系疾病性恶心呕吐——如胃肠道的急慢性炎症等刺激,胃下垂或慢性梗阻等,通过胃肠粘膜的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恶心呕吐。
2、腹腔内脏如肝、胆、胰、腹膜的炎症,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见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等。
3、咽部刺激——如咽炎、鼻窦炎等。
二、神经功能性:
1、精神性因素引起的恶心,或呕吐,多为条件反射性,如看到厌恶的食物或景象、闻到厌恶的气味、或因精神过度紧张、疲乏、强烈的情绪激动等,引起的恶心或呕吐。
2、神经性呕吐:即神经功能异常造成消化道肌肉反常运动。表现为吃了就吐,病史较长,有习惯倾向,检查没发现器质性病变。它的特点是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出现,不恶心或轻微恶心,呕吐不费力,量较少,食欲多正常,吐后仍可进食,全身状况基本稳定,无明显消瘦及营养不良等。但可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
根据你的情况,建议要先做一些有关检查,以排除肝胆、胃、咽炎等引起恶心的常见病理原因,如无明显病理性原因,可按神经性呕吐治疗。
治疗:1、首先要祛除精神因素,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情绪。进食不易过饱,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规律等。
2、穴位针刺或按摩:取穴 内关、足三里,日1次。
3、吗丁林 10mg , VB6 20mg 饭前半~一小时服。重者可用 舒必利 100mg 3次/日服。
4、中药:半夏 、茯苓 、生姜 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3~5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