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觉得自己心理好象出现问题怎么办
一,抑郁状态:
情绪低落,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失眠早醒,工作能力下降等,以后逐渐出现情绪消沉,忧郁,沮丧,一筹莫展;遇事消极,以往的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绕不去。感觉前途渺茫,因而悲观厌世。患者常静坐一隅,独自伤心,回避亲友和同事,别人的欢笑只增加其痛苦,严重的自卑感可使之羞于见人。
患者感到自己思想迟钝,脑子变笨。严重的抑郁情绪使患者总是自责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废物或社会的寄生虫,甚至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夸大成不可饶恕的罪行而要求处理自己。患者可能因为罪恶妄想而拒绝进食,或采取其他的自我惩罚手段,甚至于用自杀来了结自己罪恶的一生。在自罪妄想的基础上还可能产生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认为人人都向他投以厌恶的眼光,议论他的罪恶,要判他的罪等。此外,患者还会根据便秘,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等而自疑生了某种不治之症。由于运动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患者动作迟缓,卧床少动;严重时还会呈现木僵状态,一些有悲观消极观念而无抑郁症状的患者自杀的危险性很大。
临床上通常也把抑郁症分为四型:轻性抑郁,急性抑郁,木僵性抑郁和慢性抑郁。轻性抑郁和急性抑郁都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可以互相过渡。急性抑郁常在精神或躯体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木僵性抑郁常由急性抑郁发展而来,以木僵状态为特征。慢性抑郁与轻性抑郁症状相仿,但病程迁延。
二,抑郁的症状标准:
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两周,此期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四项:
a,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b,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地持续疲倦无力感。
c,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d,自我评价过低,常有自责,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e,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f,反复出现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g,常失眠,早醒,个别病例睡眠过度。
h,食欲不振,厌食或体重明显减轻。
i,性欲明显减退,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
另外,台湾的吕荣杰老师列了一个自我检查表,可供参考:
1,时常感觉忧伤,焦虑,空虚。
2,有自杀的念头。
3,充满罪恶感以及无望,无用的感觉。
4,对过去喜欢的活动,事物失去兴趣,包括性生活都如此。
5,失眠或睡太多。
6,食量比平时减少,体重下降,或饭量陡增,体重直线上升。
7,无法静下来,很容易烦躁或行动明显变得迟缓。
8,身体上一直有些看病吃药也治不好的毛病,如头痛,慢性疼痛,便秘或者很难集中精神,记忆力变差,也常常犹豫不决。
9,体力变得很差,感觉疲劳,无精打采。
三,抑郁了怎么办?
如北京林大的朱建军老师所说,“抑郁就象是人类的冬眠”,正常人也会抑郁,并不是只有抑郁症患者才会抑郁。对于严重的抑郁,必须求助于心里医生。但对于轻度的抑郁,还没严重到向心理医生求助的地步,自己也可以进行一些调节。下面这些方法也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性治疗。
(1)。晒太阳。抑郁的感情基调总体偏冷,可以通过晒太阳先让自己的身体温暖起来,进而一定程度达到温暖身心的效果。最好选择户外晒太阳,要避免窝在屋子里烤电炉。因为
户外视野开阔,可以让自己的心明亮起来。而户内空间太小,且较为阴暗,心胸不开阔,即使室内温度再高,心也可能是凉的。
(2)。散步。选择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到户外散布,如果天气阴沉的话,可能反而让人变得更加抑郁。
(3)。运动。调节抑郁的一个主导原则,就是让自己动起来。运动是调节抑郁、宣泄情绪的好办法。一般情况下,抑郁的人只要让自己的身体运动起来,很快就能起到调节的效果。极少有人在运动的时候还会感到抑郁。
(4)。聊天。抑郁的人独自静坐,往往不自觉的去回首一些伤心的往事,体验负性情绪,因此而变得更抑郁。这时候,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去找成人聊天。通过跟人谈话,互相有了交流。可以避免独自伤心。如果对聊天的话题感兴趣。甚至能暂时遗忘自己的抑郁。
(5)。逛超市。超市不但人多,而且商品也多,周围的人和身边的各种货物,会不断吸引你的注意。注意力分散,被世界刺激吸引,可以避免沉迷于抑郁情绪而不能自拔。
(6)。减压。生活压力过重,也是导致抑郁的一个因素,因此,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能调节抑郁。
(7)避免抽闷烟、喝闷酒。不难想象,一个人做着抽闷烟、喝闷酒是不可能起到调节抑郁的效果的。一定要抽,也应该找几个朋友一起,一边抽烟,一边聊天。非要喝酒的话,也应该跟朋友一起喝,热闹的气氛可以暂时缓解抑郁。但是,烟酒终究不是调节抑郁的好办法,不提倡使用。迷醉状态可以体验到暂时的愉悦,可是,醒来之后多半更痛苦。
(8)其他。用木棍敲击屁股。“非穴位针灸”。
症状:
(1)情绪低落:为最主要的症状。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表现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病人感到‘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回不去。瞻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完全消失,渐萌发厌世之念。沉重的情绪忧郁总是带来自责自罪,病人感到自己已丧失了工作能力,成为废物或社会寄生虫。有的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夸大成不可宽恕的大罪,一再要求处理。病人可能因罪恶妄想而拒食或只肯吃白饭。情绪极度低落时可自杀或自我惩罚。
(2)思维联想缓慢:语速馒,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一言一动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激越型抑郁症病人,言语动作都明显增加,焦虑恐惧,激动自伤,危险性很大。
(3)动作尤其手势动作减少,行动缓慢:少数抑郁状态严重者,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时。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以逃避医护人员的注意,因而自杀往往成功。
(4)躯体症状:病人面容憔悴苍老,目光迟滞,胃纳差,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减退。女病人常闭经。睡眠障碍中以早醒最为突出,这也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病人往往较以前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充满悲观情绪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此症状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5)“隐匿性抑郁症”:某些抑郁症病人,躯体症状明显,常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便秘、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而抑郁性症状常被掩盖。躯体检查常无相应的阳性发现,这类病人往往长期在内科就诊,常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这类病人对症治疗无效,而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称此症为“隐匿性抑郁症”。
(6)抑郁症状昼重夜轻:尤其情绪消沉以清早为重。
避免方法:
1、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2、循序渐进。
3、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4、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5、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6、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7、努力识别那些典型的抑郁观念,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内部折磨者,因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帮助你摆脱抑郁。
8、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
9、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病症中恢复。
10、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治疗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治疗方法多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郁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比较便捷易行的方式。抗抑郁药虽然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但每一种药物大约只对三分之二的患者有效,总还是有一部分患者是无效的。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通常在2~4周,因此选择一种药物治疗后至少使用4周以上再判定无效,试着换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药又有可能有效。两种以上作用机制的药物足疗程治疗仍然无效的抑郁症称为难治性抑郁症,这样的病人可以试着合并药物治疗,包括两种抗抑郁药合用、抗抑郁药与情感稳定剂合用、抗抑郁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抑郁症是容易反复和复发的病,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在三个月后通常已经达到症状消失,社会功能恢复,即临床痊愈了。但是此时停药,许多患者症状可以反复,达到临床痊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应当继续巩固期治疗4~9个月,而复发的患者还应当进行维持期治疗1年以上。
物理治疗:各种原因不适合服用抗抑郁药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接受一些物理治疗,如电针治疗,针刺选择印堂、百汇穴,以类似脑电α波频率的低压电流刺激局部穴位,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氟西汀的疗效类似。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也是近十年来在国外使用较多的物理治疗,它是给放置于颅骨外的线圈通电后产生垂直磁场透入颅骨达到大脑皮层,调整皮层的功能,对于抑郁症也有肯定的疗效。对于症状特别严重的难治性患者,尤其是有严重自杀观念和有过自杀行为的患者还可以接受电休克治疗。目前较多使用的电休克治疗是经过改良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用麻醉和肌肉松弛剂安全性高,治疗过程没什么痛苦,而且疗效相当肯定。
心理治疗:也能对抑郁症患者有一定帮助,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提高抗抑郁药的疗效。
Ⅱ 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问题。
(这是阑尾炎的担忧因为阑尾炎好像可能是因为吃饭完剧烈运动引起的)这是不准确的,阑尾炎与饭后运动毫无关系。造成阑尾炎的原因是排便不畅,或长期便秘加上食用辛辣或热量高的食物就会造成阑尾炎的发生,因为粪便待在肠内太久,造成肠内有害细菌繁殖过多才引发发炎的,腹泻反而对阑尾炎来说是一种缓解。饭后运动也会造成腹痛,不过那是消化不良的腹痛,与阑尾发炎无关,要知道食物到达结肠部位是需要最少4小时以上的时间。阑尾炎是可以预防的,就是每日要排便,避忌辛辣热量高的食物,平常喝些清热的凉茶像菊花,便秘的时候用些泻药,不过不要太常用。造成便秘的原因是喝水量过少,食物缺乏膳食纤维,缺乏运动,吃了涩肠的食物像莲子,芡实,茶,咖啡,苡仁,巧克力,石榴,山药,梅,姜等等。阑尾炎是不会随便发作的,更不是头脑想出来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
你的焦虑症状,与你有肠胃病有关。肠胃疾病的患者像胃溃疡,慢性结肠炎等等这些都属于心身疾病,患者都会压抑沮丧,焦虑思虑多。身心疾病会秀发情绪变化,同样的情绪变化也会导致疾病发作(阑尾炎不是心身疾病!),像憋着气时就胃痛,焦虑紧张就腹痛泄泻,翻来覆去的,想了就很烦!不过不要气馁,最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认知,凡事都有解决的方法。恕我直言,情绪化的人本身生活就很没规律,这里需要你自己去改变,问题出在哪儿你最清楚。
年纪轻轻就不能大吃大喝,是祸又是福!身体没事可以大吃大喝是福也是祸!风水轮流转,羡慕妒嫉什么呢?要知道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只是时候未到。
Ⅲ 关于一个精神或心理而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
这是身体紧张的表现。
身体紧张属于身体焦虑的表现,在恐惧和焦虑时身体的紧张是由自主神经和应激激素联合调控,以自主神经的作用最重要。
●这世界并不完美。家人、友人一样有缺点。十全十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应当"知足常乐"。
●容忍体谅不但使与他人相处容易,亦使对自己的行为不致苛求。
●勿做时钟的奴隶,尽可能地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工作,记住"欲速则不达"。
●讨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必去尝试。"受欢迎"的本意是使他人赏识你的本人,而不是你的最好表现。
●"言所欲言",坦诚和直率能消除许多障碍与心理压力。
●对自己有信心,你和任何人一样地有可取之处。
●勿过分自责,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时刻;不必为"爱"与"恨"过分担心。
●勿自悲自怜,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顶重要的。
消除紧张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心理学家称之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栏告诫自己:“别紧张!”“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②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④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⑤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消除恐惧
青年人由于缺乏社交场合锻炼,初涉世事,当与陌生的人和事物接触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需要回答问题或做技术演示时,由于过度紧张便会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动作拘谨等失常现象。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正规场合让他发言就显得十分紧张,吱吱唔唔的什么也说不上来。有的人在参加考试前失眠、进考场后晕场,有的在参加重大比赛时怯场、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有的在初次技术展示时出现恐慌、紧张等。
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以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
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呢?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勇气。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另外,平时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自己在心可以给自己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此外,恐惧心理出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自已进行训练来帮助克服。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紧张、恐惧的各种场面,按由轻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体、细节越好),分别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惧的场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惧的放在最后面,卡片按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进行松弛训练。方法为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进入松弛状态后,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张,想象上面的情景,想象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觉得有点不安、紧张和害怕,就停下来莫再想象,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完全松弛后,重新想象刚才失败的情景。若不安和紧张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紧张为止。
第四步:按同样方法继续下一个更使你恐惧的场面(下一张卡片)。注意,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象,都要以你在想象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不安和紧张为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五步:当你想象最令你恐惧的场面也不感到脸红时,便可再按由轻至重的顺序进行现场锻炼,若在现场出现不安和紧张,亦同样让自己做深呼吸放松来对抗,直至不再恐惧、紧张为止。
心烦意乱怎么办?
常听有些青年朋友说“我很烦”。前几年,市场上曾出现过一种文化衫,上面写着“别理我,烦着呢”。有些人虽然嘴上没有讲出来,但相信,生活中大家都有过心烦意乱的体验,在这种烦躁的心态下,不知所从,令人苦恼。
烦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如果用心理学的名词术语,比较接近的是“焦虑”。人的焦虑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质性的,是由于个人气质所致,个性比较内向抑郁,一贯比较容易焦虑;另一种是反应性的,是由于某些事件,如如婚恋失败、升学挫折、工作失意、意外事件等诱发。当然,也可能有的同志一下子找不到原因,亦即认为自己是在莫名其妙地心烦,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种是躯体因素,由于过度疲劳、月经前期、更年期等原因均可引起这种心境;第二种可能是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如果一个人成天无所事事,时间一长,就会莫名其妙地心烦意乱:“我究竟是在干什么?”“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第三种可能是缺乏导向目标的行动。也许你有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缺乏行动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一种无能感、负疚感就可能会困扰你,令你心烦意乱。第四种可能的原因是早期经历。童年的不幸、痛苦被压抑进了潜意识,但对于你现在的行为却起着负面的影响,于是,你就会经常地心烦意乱,却又莫名其妙。
怎样在心烦意乱中平静下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情况、弄清原因。烦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如果用心理学的名词术语,比较接近的是“焦虑”。人的焦虑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质性的,是由于个人气质所致,个性比较内向抑郁,一贯比较容易焦虑;另一种是反应性的,是由于某些事件,如如婚恋失败、升学挫折、工作失意、意外事件等诱发。当然,也可能有的同志一下子找不到原因,亦即认为自己是在莫名其妙地心烦,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种是躯体因素,由于过度疲劳、月经前期、更年期等原因均可引起这种心境;第二种可能是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如果一个人成天无所事事,时间一长,就会莫名其妙地心烦意乱:“我究竟是在干什么?”“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第三种可能是缺乏导向目标的行动。也许你有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缺乏行动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一种无能感、负疚感就可能会困扰你,令你心烦意乱。第四种可能的原因是早期经历。童年的不幸、痛苦被压抑进了潜意识,但对于你现在的行为却起着负面的影响,于是,你就会经常地心烦意乱,却又莫名其妙。
二、根据实际、对症下药。这就是说制定具体措施。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不难得到解决的办法。属于身体疲劳应立即休息,调整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对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烦意乱,应当用适当表现、合理疏导的方法进行解脱。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需要适当的表现,强度上不能过分,时间上不能过长,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这样才能解脱,把情绪疏导到合适的状态。
比如亲人故去时,就应当哭个痛快,用泪水解除悲伤,但不能无休止地哭。从这个意义上说,哭也是情绪的调节方式。再如由失意或委屈导致心烦意乱,不妨向亲朋诉说,也可以发泄内心深处的感激,从而平衡自己的心态,让心绪平静下来。
总之,不论哪种原因造成的心烦,都需要用自我意识来调节,正确认识,积极控制。当然,到心理门诊请医生帮助,用心理治疗办法更好。
Ⅳ 长期的心理不健康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面对升学的学生,售货员等待提拔的官员等,因为害怕德斯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全身心匹配,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那么长时间的心理不健康,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可能会让身体内外透支,疲惫不堪,心理疾病缠身等。
心理不健康,可以间接导致很多疾病,因为你的心里长时间不健康,你就会犯错误,在工作时该与别人交际的时候,不愿意别人交际,长时间下来,你会被开除,开除后对你的打击更大,往小的方面来看,你可能会得抑郁症,这方面,往重的地方看,你可能会精神分裂,彻底疯掉,所以呢,长时间的心理不健康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一颗愉悦的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
Ⅳ 一个人情绪抑郁久了,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调理
我给你几条调节情绪、心理的方法,希望你照着做:
一,聊天、倾诉。
一吐胸中不快之余,还可能得到实际的帮助与声援,至少可以征求一些意见,获得一点提示与启发。即使闲聊一些其它的话题,也能较好地调节你的神经。
二,听歌、唱歌。
烦躁不安时,听比较舒缓、优美的曲子;郁闷消沉时,听比较有活力、畅快的曲子。不过,要注意适度,不要对音乐产生心理依赖,浪费时间。
三,读书、学习。
可以读一些励志心理、人生哲学类的图书,提高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建议用长远、变化的眼光,全面、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论看问题。此外,也可以广泛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对你开阔胸襟、视野、思维,也是会有帮助的。至于知识储备的增加,对你的人生更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四,写日记、练字。
有些事情,写下来,会得到释放或寄托;有些混乱的思绪,写下来,方便整理和归纳。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发微信、微博、论坛帖子等。而练字,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练钢笔字,都能陶冶情操,调节心理。
五,喝水、饮茶。
水,是生命的必需品。喝水、饮茶,可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此外,沐浴、泡脚,给皮肤喝点水,也是解压、解乏的好方法。
六,户外活动。
出去散散心,换个环境,看看小河、大街、花草树木,对于释放压力、调节心情很有帮助,还能保护视力。包括逛街、购物,吃个小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七,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释放掉多余的能量与情绪,对于身体、心理,都有帮助。而约上好友,一起打球,更是上好选择。
此外,做一些其它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机会,看一下心理医生,对于调节情绪、心理,也很有帮助!
Ⅵ 情绪不好会导致许多身体不适甚至出现问题。这需要自己调适一下
我觉得这种情况主要靠自我调节,可以尝试发展个人爱好,例如听音乐、画画、跳舞等,再者建议打开心扉,尝试与人交朋友。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Ⅶ 心理出现问题怎么办
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到医院的心理科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来判断,一定要向医生详细的反映自己的症状,可以使用催眠疗法或者心理暗示的方法来进行疏通,平时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大声呐喊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压力缓解焦虑的心情。非药物治疗主要注意四点:第一,作息时间特别重要,尽量养成自然的作息时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后,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晚上23:30前睡觉,午休20分~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不能超过一个小时;第二,饮食定时定量,注意营养均衡,基本原则是“蔬菜豆是宝,主食肉类少,清淡少糖盐,每餐八分饱,零食干鲜果,饮茶水不少”;第三,适当运动,我们的身体受大脑支配,同时身体的活动也会影响大脑。例如,跑步等运动会使大脑产生很多快乐激素,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第四,注意人际关系的改善与维护,与周围人搞好关系是心理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药物治疗中,一些轻度或中度的心理疾病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焦虑、抑郁患者,需要服用治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甚至一部分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对药物进行把关,不用担心产生药物依赖、药物对大脑产生不良副作用等情况。
Ⅷ 由心理问题导致了生理出现问题。
这是身体、心理的一种应激反应,
是身心自我保护、调试的一种反应,
应该说是正常的范围。
最主要的原因,
还是你的心理那么大的波动还未平复,
你也还没有想开和接受现实。
可能脑子里现在还都是往事历历在目吧,心潮起伏,
超乎你想象的事情不期而遇,
让你一时难以接受,
无处可逃。
你也不要特别急切和强制的要求自己马上解决,
这是不符合人的自然感受和心理需求的,对么?
我觉得你既然认识到自己的现象了,
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已经是开始转为客观了,
你叙述自己的情况简练、周到、有层次感,
一点都不是慌不择路的情况,
说明你还是有一定的心理调试能力的!
冷静和平和自然会在不察觉的时候回到你身边,
你不必举目张望盼望它马上回到你身体里,
给自己的心灵一点时间!一点时间!
我相信你!
不要把自己想象的那么虚弱!
那样问题好像会无形的强大了,
其实它也是纸老虎!
Ⅸ 发现心理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办
发现心理出现问题,可以用这一下这5个方式处理:
1、先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
当心理出现一定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一定要找出自己在性格方面是否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去寻找让你焦虑的源头来自哪里。找到这些原因之后,就可以很好的针对性去解决。
5、寻求治疗
当你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办法自愈的情况下,那么就一定要去治疗,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帮你解决心理方面的疑惑,这样你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心理医生会帮助你走出你心里的困惑,然后让你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所以心理有问题的时候,要积极地去治疗,不要排斥心理医生。
Ⅹ 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有症状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这样就是已经有心里障碍问题了,因为人如果心理有问题的话可能还是平常受到压抑然后生活过得不畅快了,心理挤压久了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的的,对于这种心理问题也是有重有轻的,如果已经出现像你说的那样有症状了的话最好建议你去心理医生那里看看让医生给你开导开导。这个需要对症下药的不能依靠自己或者旁人的三言两语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