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得到突变体的原因是什么
A、离体的组织、器官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做脱分化,在脱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发挥了重要作用,A正确;B、再分化过程发生在c步骤,d步骤是经过人工包裹形成人工种子的过程,B错误;C、b过程即脱分化,在脱分化过程中,细胞进行了旺盛的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DNA复制,该过程进行诱变处理后培养,可筛选出抗逆性强的突变体,C正确;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D正确.故选:B.
‘贰’ 我做番茄组培时,筛选一段时间后,有的培养基变成红色或粉红色,是什么原因呢多谢!
褐化或者玻璃化一般都是指植株,不指培养基。您可以看看您母液中的铁盐有没有变质。因为铁盐在这几种母液成分中比较容易变质,各种原因造成——有杂质、pH值、温度等。二价的铁离子变质后就变成三价了,铁盐母液就会有红色的沉淀的。要不就检查一下你配母液时用的移液管是不是被污染了。因为看不到您培养基的照片,只能做以上推测,希望能帮到您。
‘叁’ 为什么植物的组织培养诱导变异比较容易
生物变异现象有利也有弊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对于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变异。小麦中出现矮秆、抗倒伏的变异,这就是有利变异。有的变异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样的幼苗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这就是不利变异。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时会出现对人有益的变异。例如,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的牛,也可能出现产奶较多的牛。人们挑选这样的牛进行大量繁殖,经过不断地选育,就能得到肉质好或产奶多的亲品种。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怎样才能得到既高产又抗倒伏的品种呢?科学工作者利用一种普通的矮秆小麦抗倒伏能力强的特性,将这种小麦与高产的高秆小麦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再挑选秆较矮、抗倒伏、产量较高的植株进行繁殖。经过若干代的选育以后,就得到了高产、矮秆、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为了得到优良的新品种,人们还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在这些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或它们的后代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从中选出对人有益的变异类型。进行定向选育,就有可能得到农作物的新品种。
‘肆’ 植物组织培养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请解释一下
基因突变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出现在任何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异则出现在分裂过程中。
基因重组是指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的交换过程。包括发生在生物体内(如减数分裂中异源双链的核酸交换)和在体外环境中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DNA重新组合的过程。组培中没有减数分裂的发生,只有有丝分裂的发生。
‘伍’ 什么植物在组培中变异现象比较严重
经愈伤组织出芽的植物都较发生变异。
一般而言,离器官化生长越远,时间越久,就越有机会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且频率也越高;顶芽、腋芽、侧芽和茎尖分生组织的变异率低,而无分生组织的功能的叶、根、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产生的变异率高)、还有激素类型与配比、离体培养时间、继代次数、选择压等影响因素,
‘陆’ 组培苗出现玻璃化的原因
培养基成分、光、温、湿及透气性均与玻璃化有关。如在康乃馨和泡桐培养时,采取提高琼脂用量、避免过高的培养温度、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减少继代培养次数等,均可明显降低玻璃化比率。康乃馨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5—28℃,当培养温度升至29℃以上,玻璃化现象逐渐加重,当室温达32℃时。约50%的苗形成玻璃苗,且培养瓶中的湿度明显加大,此时,将培养苗移到BA浓度较低的培养基上培养,且降低培养温度,一部分玻璃苗可转化为正常苗。研究进一步发现,保持一定的BA浓度,继代次数的增多也会导致玻璃化,一般从第三代开始,玻璃化现象逐渐严重,此时,降低BA用量培养l一2代,玻璃化现象减轻。对于以上两种情况,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适当提高ca2+的浓度、降低培养基中氨态氮的比例、增强培养瓶透气性等也可有效控制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柒’ 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具体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
外在因素:如物理(射线辐射、高温)、化学(有害化学物质,如硫酸铝等、现代工业废气、工业反应剂和原料,饮食工业中的佐剂,医药及农药)、生物(病毒、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等);
内在因素:基因上转座因子的存在、染色体结构的畸变(倒位、易位、缺失、重复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一般来说,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多。
‘捌’ 增殖组培苗里面的苗长根不长高最后死亡是什么原因呢
导致组织培养中发生的遗传变异的因素主要有,离体条件本身、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渗透压、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问,外植体再生方式(通过愈伤组织分化的变异率高)等,一般认为,培养基的组成,特别是激素的组成和含量,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重大影响。
尽量不用2,4-D,降低培养基激素水平,减少继代次数,探索不定芽直接发生方法,培养温度忽过高
2009-10-11
13
其他回答 1条回答
潮汐、
香蕉组培苗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变异。组培苗发生变异与培养材料、增殖代数,增殖系数和培养基激素浓度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发生在组培生产过程中的继代增殖环节。在正常情况下,用茎尖作培养材料,变异率就低,而用花蕾、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再进行促细胞分化出丛芽的方法,其变异率就高。香蕉增殖芽培养代数越多,变异率就越大,一般要求增殖芽继代培养不能超过10代。在增殖芽继代培育过程中,激素浓度过高也会诱发变异。因此,要选择健康的吸芽作为增殖材料,严格控制培养代数和增殖系数,合理使用激素浓度。在增
‘玖’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得到突变体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细胞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易受外界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拾’ 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产生原因有那些
污染的来源。植物组培污染主要是霉菌、细菌和酵母菌引起的污染。霉菌和酵母菌在培养条件下生长快,很容易观察到,而细菌潜伏期长,植物组织一般不表现症状,所以很难在前期和肉眼观察到[1]。国外有关学者认为细菌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材料内部灭菌处理不好,这样造成的污染占污染总数的1/3~1/2。二是在正常的灭菌的条件下,内生菌能够存活,这样的污染占污染源的1/4。三是来自寄生植物的污染占1/4~1/2。同时认为有些植物的昆虫和螨虫的体表带有霉菌的孢子和细菌,在九、十月份是重要的污染源,因多种植物昆虫处在大量繁殖阶段,此时大量昆虫造成的污染源最易造成组培污染的严重发生。近六年来,我们通过对猕猴桃、樱桃、托柄菝葜及大花非洲菊初级培养污染的研究中发现,高温、多雨的环境更有利于污染的发生,而且随着植物材料年龄的增长,植物材料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组培污染也会更加严重。另外,外植体的状况,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也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大都采集于田间栽培植株,材料上常附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被带入培养基,即会迅速繁殖滋长,造成污染,培养失败。所以培养前必须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尺度为既能全都杀灭外植体上附带的微生物,但又不伤害材料的生活力。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和使用的浓度、处理时间及程序。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钙、氯化汞、次氯酸钠、双氧水、酒精(70%)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茎尖、茎、叶片的消毒消毒前先用清水漂洗干净或用软毛刷将尘埃刷除,茸毛较多的用皂液洗涤,然后再用清水洗去皂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用70%酒精浸数秒钟,取出后及时用10%次氯酸钙饱和上清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2%~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接种。
(2)根、块茎、鳞茎的消毒这类材料大都生长在土中,常带有泥土,挖取时易遭损伤。消毒前必须先用净水清洗干净,在凹凸不平处以及鳞片缝隙处,均用毛笔或软刷将污物清除干净,用吸水纸吸干后,在70%酒精中浸一下,然后用6%~10%次氯酸钠溶液浸5~15分钟,或用0.1%~0.2%氯化汞消毒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后接种。
(3)果实、种子的消毒这类材料有的表皮上具有茸毛或蜡质,消毒前先用70%酒精浸泡几秒钟或2~10分钟,然后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0~30分钟或2%次氯酸钠溶液浸10~20分钟,消毒后去除果皮,取出内部组织或种子接种。直接用种子或果实消毒,经消毒后的材料均须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接种。
(4)花药、花粉的消毒植物的花药外面常被花瓣、花萼包裹着,一般处于无菌状态,只需采用表面消毒即可接种。通常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花蕾或叶鞘,然后将花蕾剥出,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吸干后即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