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fanuc 18i 立式加工中心 B轴刀头左右轻微转动是什么样的故障怎么处理
是"主轴"刀头左右轻微转动吧?一般是主轴换挡没有完成,检查一下挡位开关或者换挡电磁阀是否良好。
主轴设计轻微转动的目的是为了齿轮能顺利啮合。
Ⅱ 走心机第一轴Y和第二轴干涉怎么处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6
Ⅲ 关于solidworks中Cosmosmotion做动画时产生干涉的问题
如果你没把相应的零件固定好,造成机构的自由度太多,再加上是使用马达让它转动,这样整个装配体无规则动起来了是很正常的,你可以试着使用三重轴来转动或移动零件,或者直接用鼠标拖动零件,前提都是要在时间轴上放置好对应的键码。第二:也可以把装配关系都做好,例如用面与面之间的角度或距离去约束装配体,然后在做动画的时候在动画栏左边找到相应的装配关系,例如角度,在对应位置放置不用的键码,设置时间,然后右键时间键码设置角度的变化,重新计算应该可以得到效果,如手臂左右、上下的旋转而不必用到马达,有时候做这类的动画是很需要耐心的,还有电脑可能会有点卡!!!
Ⅳ 轴性及切面方向的确定
(一)一轴晶垂直光轴和二轴晶垂直 Bxa(2V 小于 80°时)切面的确定
一轴晶垂直光轴和二轴晶垂直 Bxa 切面的干涉图比较独特,均由完整的黑十字和干涉色圈(或仅有黑十字而无干涉色圈,黑十字以外出现一级灰干涉色)组成。因此,根据它们干涉图的图像特点可以确定其轴性及切面方向。
对于双折率大或厚度较大的矿片,如果干涉图由一个完整的黑十字加同心圆状干涉色圈组成,并且在转动物台 360°过程中,黑十字不发生弯曲,亦即干涉图不发生变化,即为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一轴晶其他方向切面及二轴晶矿片不具这种图像特点的干涉图)(图 5 -30A)。如果干涉图由一个粗细不等的黑十字加 “ ”字形干涉色圈组成,在转动物台过程中干涉图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 ”字形干涉色圈随光轴出露点移动,但形状不变。而粗细不等的黑十字则会依次出现两个对称的弯曲黑带或位置改变的粗细黑带),即为二轴晶垂直 Bxa 切面的干涉图(图 5 -30B)。
图5-30 一轴晶垂直光轴(A)和二轴晶垂直 Bxa(B)切面干涉图的比较
对于双折率小或厚度较小的矿片,两者均为一个黑十字(四个象限仅为一级灰干涉色),无干涉色圈。它们的区别在于二轴晶垂直 Bxa 切面干涉图的黑十字粗细不等,并且随物台的转动黑十字会分裂形成两个对称的弯曲黑带(转动物台 360°,黑十字有四次分裂、复合现象),而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不发生变化。
(二)一轴晶斜交光轴、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和二轴晶斜交光轴(或 Bxa)切面的确定
(1)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在光轴倾角不大的情况下,与二轴晶斜交 Bxa切面的干涉图相似,均由不完整的黑十字和不完整的干涉色圈组成(图 5 -31)。在转动物台过程中,如果黑十字交点绕视域中心作圆周运动,而黑带同时作上下、左右平行移动。如有干涉色圈(对于双折射率小或较薄的矿片,没有干涉色圈),也会随黑十字交点移动,即为一轴晶斜交光轴的切面(图 5 - 31A)。如果不完整的黑十字粗细不等,且转动物台过程中,黑十字会分裂形成两个不完整的弯曲黑带,则为二轴晶斜交 Bxa 的切面(图 5 - 31B)。
图5-31 一轴晶斜交光轴(A)和二轴晶斜交 Bxa(B)切面干涉图的比较
(2)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在光轴倾角较大的情况下,与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切面或二轴晶垂直光轴面的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相似,均由一条直的黑带和部分干涉色圈(对于双折射率小或较薄的矿片,没有干涉色圈)组成(图 5 - 32)。在转动物台过程中,如果黑带作上下、左右平行移动,并交替出现在视域内,同时干涉色圈也随之移动,即为一轴晶斜交光轴的切面(图 5 - 32A); 如果干涉色圈呈 “卵形”,黑带在物台转动过程中发生弯曲,且弯曲黑带顶点位于视域中心,则为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的切面(图 5 -32B); 如果干涉色圈呈不完整的 “卵形”,黑带在物台转动过程中仍发生弯曲,但弯曲黑带顶点不在视域中心,则为二轴晶垂直光轴面的斜交光轴切面(图 5 - 32C)。
(3)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在光轴倾角很大的情况下,与二轴晶斜交光轴面的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不易区分(图 5 - 11,图 5 - 25),往往不易判断其轴性和切面方向。
(三)一轴晶平行光轴、二轴晶垂直 Bxo 和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的确定
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与二轴晶垂直 Bxo 和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的干涉图相似,均为粗大(模糊)的黑十字,几乎占据整个视域。转动物台,粗大黑十字发生分裂,并迅速退出视域。它们的逸出角大小虽有所差异,分别为 12° ~ 15°(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12° ~35°(二轴晶垂直 Bxo 切面)和 7° ~12°(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难以区分。因此,上述三种切面的干涉图一般不用于确定矿片的轴性。当然,在轴性已知的情况下,可用于确定其切面方向。
图5-32 一轴晶斜交光轴(A)、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B)和二轴晶垂直光轴面的斜交光轴(C)切面干涉图的比较
Ⅳ 二轴晶干涉图及光性正负的测定
二轴晶光率体为三轴不等的椭球体,干涉图比一轴晶复杂。它有五种切面类型及其对应的干涉图:①⊥Bxa切面的干涉图,②⊥OA切面的干涉图,③斜交切面干涉图,④⊥Bxo切面干涉图,⑤平行光轴面切面的干涉图。必须搞清四个位置,三个前提。
一、垂直锐角等分线(⊥Bxa)切面的干涉图
1.图像特点
(1)0°位置
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平行时,(这种切片在正交偏光镜下干涉色较低,但比垂直光轴切片干涉色高)。干涉图由一个黑十字及“∞”字形的干涉色色圈组成(图6-23,图6-24A;图版Ⅱ-5),黑十字交点为锐角等分线(Bxa)出露点,位于视域中心,黑带一粗一细,沿光轴面方向的黑带较细,尤以两个光轴出露点最细,垂直光轴面方向(即Nm方向)黑带较宽。在四个象限内出现干涉色色圈,色圈以两个光轴出露点为中心,越向外干涉色越高,色圈也越密。近光轴处色圈呈卵形向外合并成“∞”字形。干涉色色圈的多少与矿物的双折射率的大小及薄片厚度成正比。
图6-23 二轴晶⊥Bxa切面干涉图(上部为波向图,下部为立体图)
图6-24 二轴晶垂直Bxa切面的干涉图
(2)45°位置
旋转载物台,黑十字从中心分裂成两个弯曲的黑带。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PP、AA成45°夹角时,黑带弯曲度最大,成双曲线对称出现(图6-24B),双曲线弯曲的顶点为两个光轴的出露点。两个光轴出露点连线为光轴面迹线方向,连线的中心为锐角等分线(Bxa)的出露点,两个光轴顶点间的距离与2V大小成正相关。光轴角越小,双曲线弯曲顶点距离越近,若两个光轴出露点在视域内,则2V<45°;若两个光轴出露点在视域外,则2V>45°。在转动载物台时,“∞”字形干涉色色圈仅随光轴出露点移动,其形状不改变。
(3)90°位置
转动物台至90°,则干涉图与0°位置时相似,仅粗细黑带及干涉色色圈的位置同时转动了90°(图6-24C)。
2.成因
二轴晶干涉图的成因,仍可用波向图解释。波向图可用拜阿特-弗伦涅尔定律(简称拜-弗定律)作出。也可用球面投影和正射投影方法作出。拜阿特-弗伦涅尔定律:沿任意方向射入二轴晶矿物的光波,其波法线与两个光轴构成相交的两个平分面,其夹角的两个平分面迹线方向就是垂直该光波的光率体椭圆切面的长短半径方向分布图(波向图),即该光波分解形成的两种偏光的振动方向(图6-25)。垂直Bxa切面的波向图也可应用拜阿特-弗伦涅尔定律在平面上直接作出。在垂直Bxa切面上,入射光波出露点与两个光轴出露点连线夹角的两个分角线方向,代表垂直该入射光波(波法线)的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图6-26),即为两个偏光的振动方向。
(1)黑十字及弯曲黑带的成因
在垂直Bxa切面的波向图中(图6-27),当光轴面(AP)迹线方向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AA、PP)之一平行时(图6-28 A)。在光轴面迹线方向及Nm方向上,光率体椭圆半径与 AA、PP平行或近于平行;在正交偏光镜间消光或近于消光,构成黑十字。在Nm方向上,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范围较宽,故其黑带较宽;在光轴面迹线方向上,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范围较窄,在光轴出露点处更窄,故光轴面迹线方向的黑带较窄,光轴出露点处更窄。
图6 25 拜阿特 弗伦涅尔定律
转动载物台,波向图中心部分的光率体椭圆半径首先与AA、PP斜交而变亮,所以黑十字从中心分裂。当光轴面与AA、PP成45°夹角时(图6-28B),只有两个弯曲黑带范围内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平行或近于平行,在正交偏光镜间消光或近于消光,构成对称的两个弯曲黑带。
(2)干涉色色圈的成因
在黑十字或弯曲黑带范围以外,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斜交(图6-28),在正交偏光镜间发生干涉作用,如为白光光源,形成干涉色。
为什么构成“∞”干涉色色圈,而且干涉色级序愈外愈高?这是因为二轴晶矿物有两个光轴。在垂直Bxa的矿片中,Bxa方向垂直矿片平面,两个光轴方向是倾斜的(图6-29)。光波沿两个光轴方向射入时,不发生双折射,其光程差等于零,斜交光轴射入的光波,发生双折射,其光程差从光轴出露点的零起,向外逐渐增加,因而相应的干涉色以两个光轴出露点为中心,向外干涉色级序逐渐升高,愈外干涉色级序愈高。在两个光轴出露点的周围,光程差相等,干涉色相同的点,构成两个卵形。在Bxa出露点,光程差不再增加,干涉色级序不再升高,故其干涉色色圈相连而构成“∞”字形。
图6-26 拜阿特-弗伦涅尔定律平面示意图
图6-27 垂直Bxa切面的波向图(2V=60°)
图6-28 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黑十字(A)及弯曲黑带(B)的成因
3.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应用
(1)确定轴性及切面方面
(2)确定光性符号
图6-29 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干涉色色圈成因示意图(上为平面体,下为立体图)
前已述及二轴晶矿物的光性正负划分原则是:当Bxa=Ng时,为正光性;当Bxa=Np时,为负光性。所以只要测出Bxa是Ng还是Np,就可解决正负光性问题。因此必须搞清干涉图中的四个位置和三个前提。四个位置:①光轴出露点,②光轴面,③光轴面的法线是Nm,④Bxa 出露点(图 6-30)。三个前提:①Ng>Nm>Np,三者互相垂直,②光轴面法线方向永远是 Nm;③Bxa=Ng时,为二(+),Bxa=Np时,为二(-)。测定时,首先将光轴面转到与 AA、PP成45 °夹角的位置,此时干涉图为一对弯曲黑带,在光轴面迹线上,两个弯曲黑带顶点(光轴出露点)内外的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的分布方位因光性正负而不同(图6-31)。当确认干涉色级序后,加入试板,据其干涉色变化即可判断光性正负。
当干涉色图中弯曲黑带以外仅具Ⅰ级灰干涉色时,插入石膏试板,弯曲黑带变为Ⅰ级红,二弯曲黑带顶点之间由Ⅰ级灰变为Ⅱ级蓝,干涉色升高,同名半径平行(如图试板半径为已知),证明Bxa=Ng,故为正光性(图6-32B)。同上述现象相反,则为负光性(图6-32C;图版Ⅱ-6)。
图6-33表示干涉色色圈多的干涉图,加入云母试板后干涉色升降变化情况。图6-33中弯曲黑带变为Ⅰ级灰,而二弯曲黑带顶点之间,干涉色色圈向内移动,干涉色升高,同名半径平行,证明Bxa=Ng,为正光性。弯曲黑带凹方出现两个小黑团,且干涉色色圈向外移动,干涉色降低,异名半径中试板方位未变,但干涉色升降变化与图6-33A相反`,证明Bxa=Np,Bxo=Ng,为负光性。
图6-30 二轴晶⊥Bxa切面干涉图中Bxo与Bxa的投影方向
图6-31 二轴晶正光性晶体(+),负光性晶体(-)的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光轴面迹线上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的分布方位
(3)估计光轴角大小
根据两弯曲黑带之间距离,可以估计2V的大小(图6-34)。⊥Bxa干涉图处于45°位置时,根据两个光轴出露点之间距离即可估计光轴角的相对大小。如寻找金刚石的母岩——金伯利岩中的金云母,在岩矿鉴定中就常用⊥Bxa切面干涉图来区别黑云母。因为金云母光轴角较小,两个光轴出露点之间距离就较近;而黑云母光轴角较大,则两光轴出露点的距离就较大。
图6-32 二轴晶⊥Bxa切面干涉图正负光性测定
图6-33 二轴晶⊥Bxa切面干涉色圈多,加入云母试板后,色圈内移干涉色升高,色圈外移干涉色降低
二、垂直一个光轴(OA)切面的干涉图
1.图像特点
垂直一个光轴切面的干涉图相当于⊥Bxa干涉图的一半(图6-35~图6-38),其光轴出露点位于视域中心。另一半在视域外。
(1)0°位置
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一平行时,出现一个直的黑带及卵形干涉色色圈(双折率较大或薄片较厚)(图6-38A;图版Ⅱ-7),黑臂较细的地方为光轴出露点。
(2)45°位置
旋转载物台,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时,黑带弯曲度最大(图6-38B),其顶点为光轴出露点,位于视域中心,弯曲黑臂顶点凸向Bxa出露点。在观察时,这一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3)90°位置
旋转载物台至90°时,黑带又成一个直的黑带,但其方向已改变90°,如有色圈,也跟着转动,但其形状不变(图6-38C)。
(4)135°位置
黑带由至再度弯曲,且弯曲度最大(图6-38D)。在转动载物台过程中,光轴出露点始终位于视域中心。
2.⊥OA切面干涉图的应用
(1)确定轴性及切面方向
根据图6-38,旋转载物台黑臂不是上下、左右平行移动,而是弯曲移动,说明它是二轴晶,而光轴出露点始终位于视域中心,则是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切面的干涉图。
(2)估计光轴角2V的大小
在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中,当光轴面在45°位置时,可根据黑带(消光影)的变弯曲程度估计光轴角2V的大小(图6-39),光轴角越大,黑带弯曲度越小;光轴角越小,黑臂弯曲度越大。当光轴角为0°时,两个光轴出露点合而为一,故两个弯带成直角而构成黑十字;当光轴角为90°时,黑带为一直带。
(3)测定光性正负
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切面干涉图(图6-40)相当于垂直Bxa干涉图的一半,光轴出露点位于视域中心,围绕光轴出露点有卵形干涉色色圈。
图6-34 二轴晶⊥Bxa干涉图上根据消光影之间的距离估计2V大小
确定垂直一个光轴切面干涉图的光性符号正负,可以把它当成⊥Bxa切面的干涉图的一半,另一半在视域外,在45°位置时,视域内弯曲黑带的凸方指向Bxa出露点,加入试板后观察光轴出露点两侧区域干涉色变化。根据补色法则便可确定光率体长短半径的分布,确定Bxa为Ng或Np,从而确定光性正负(图6-40,6-41;图版Ⅱ-8)。斜交光轴的切片中,光轴在矿片中的位置是倾斜的。既不垂直锐角等分线(Bxa),也不垂直光轴(OA),但是较接近于它们的斜交切面,属斜交光轴切面干涉图,其黑带及干涉色色圈均不完整,转动载物台,黑带弯曲移动,在45°位置时,弯曲黑带顶点(光轴出露点)不在视域中心。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有两种类型。
图6-35 二轴晶⊥OA干涉图(上部为干涉图,下部为立体图)
图6-36 二轴晶⊥OA干涉图(光轴面在0°位置)
图6-37 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干涉图(光轴面在45°位置)
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
图6-39 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切面干涉图利用消光影弯曲程度估计2V大小
图6-40 垂直一个光轴切面干涉图
图6-41 垂直一个光轴切面干涉图
三、斜交切面的干涉图
1.图像特点
二轴晶斜交切面干涉图是二轴晶矿物中最常见的干涉图,它的光轴在矿片中的位置是倾斜的,它既不垂直Bxa,也不垂直光轴(OA)。由于斜交角度不同,其图像类型较多,但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斜交Bxa切面的干涉图(6-42上)
①Bxa出露点偏离视域中心,转动物合,黑臂的移动及出现的图形不像垂直Bxa切面干涉图那样完整。
②黑带与干涉色色圈均不完整,转动载物台黑带弯曲移过视域。
③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位置时,弯曲黑带顶点连线不通过视域中心。
(2)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6-42下)
图6-42 二轴晶斜交Bxa切面(上)和斜交光轴切面(下)的干涉图
①光轴出露点偏离视域中心,转动物台,黑带的移动及出现的图形不像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那样完整。
②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一平行时,直黑带不通过视域中心而偏向视域的一侧。
③转动载物台,黑带弯曲,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时,弯曲黑带顶点不在视域中心。
如果光轴倾角不大时,弯曲黑带顶点在视域之内,如果光轴倾角较大,则弯曲黑带顶点在视域之外。要注意二轴晶斜交光轴的黑带是斜扫十字丝移动;一轴晶斜交光轴的黑带是平行十字丝移动。
2.斜交切面干涉图应用
(1)确定轴性及切面的方向
(2)测定光性符号
斜交切面干涉图,可视为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一部分。转动载物台,根据黑带弯曲移动情况,找出黑带弯曲顶点的凸凹方向之后,便可确定锐角区、钝角区,黑带(消光影)突出一侧总是朝向锐角等分线出露点,插入试板即可按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方法测定光性符号:Bxa=Ng,为二轴正光性,Bxa=Np,为二轴负光性。
在实际鉴定中,二轴晶斜交切面干涉图最常见,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弯曲黑带移动规律。
四、垂直钝角等分线(⊥Bxo)切面干涉图
1.图像特点
(1)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一平行时,为一个粗大的黑十字(图6-43,6-44A),黑十字交点为Bxo出露点,光轴出露点在视域之外。黑十字的四个象限仅出现一级灰干涉色。
(2)转动载物台,黑十字较快的分裂成两个弯曲黑带(图6-44B),沿光轴面方向退出视域(转角为12°~35°)。
(3)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夹角时,弯曲黑带间距离最远,其顶点仍为光轴出露点,都在视域之外(图6-44C)。
图6-43 二轴晶⊥Bxo切面干涉图
图6-44 二轴晶⊥Bxo切面干涉图
(4)继续转动载物台,弯曲黑带逐渐靠近,至90°时又出现一个粗大的黑十字。继续转动载物台,黑十字又分裂。
2.成因
在⊥Bxo切面的波向图(图6-45)中,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一平行时,比较多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在正交偏光镜间消光或近于消光,构成粗大的黑十字。旋转载物台,大多数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斜交,而且是中心部位首先斜交,AP方向边部最后斜交。因此,粗大的黑十字较快地从中心分裂,沿AP方向退出视域。
当矿物的2V很大时,两个光轴间的钝角与锐角大小接近,⊥Bxo切面的干涉图与⊥Bxa切面的干涉图不易区分。当矿物的2V很小时,两个光轴间的钝角很大,⊥Bxo切面干涉图中,两个光轴出露点之间的距离很长。转动载物台时,黑十字分裂退出视域的速度快(即逸出角小),此时⊥Bxo切面干涉图难于与平行光轴面切面干涉图区别。
3.⊥Bxo切面干涉图的应用
应用逸出角法确定属于⊥Bxo切面干涉图后,可用于确定矿物的切面方向和测定光性符号。
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夹角时,视域中心为Bxo出露点(图6-44C),在两个弯曲黑带顶点之间,与光轴面迹线一致的方向是Bxa的投影方向,垂直光轴面迹线的方向为Nm方向。加入试板后,根据视域内干涉色的升降变化,可确定光性符号。但一般不用这种切面测定光性符号。
五、平行光轴面(∥AP)切面的干涉图
1.图像特点
其图像特点与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相似,正交镜下干涉色最高。
(1)当Bxa和Bxo方向分别平行AA、PP时,为一个粗大模糊的黑十字,几乎占据整个视域(6-45)。
(2)转动载物台,粗大黑十字分裂并沿Bxa方向迅速退出视域。一般转角为7°~12°。因变化迅速,又称瞬变干涉图或闪图。
(3)当Bxa方向与AA、PP成45°夹角时,视域最亮。如果矿片的双折率较大或矿片较厚,可看到对称的弧形干涉色带(图6-46)。在Bxa方向上,从中心向两边干涉色级序降低,在Bxo方向上,从中心向两边干涉色级序稍升高或相近,即Bxa方向的干涉色低于Bxo方向。
图6-45 平行光轴面切面干涉图(下部为立体图,上部为干涉图)
图6-46 平行光轴面切面干涉图
图6-47 平行光轴面切面波向图(2V=60°)
2.成因
在平行光轴面切面的波向图中(图6-47),当Bxo分别与AA、PP平行时,几乎所有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平行或近于平行,在正交偏光镜间消光或近于消光,构成粗大模糊的黑十字。旋转载物台,几乎所有光率体椭圆半径都与AA、PP斜交,而且是中央部位首先斜交,故粗大黑十字从中心分裂,并迅速退出视域,整个视域明亮。为什么Bxa方向的干涉色级序低于Bxo方向?这是因为Bxa方向的双折率总是小于Bxo方向的双折率。
3.平行光轴面切面干涉图的应用
(1)当轴性已知时,可用以确定切面方向。但不能用以确定轴性,因为这种切面的干涉图与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干涉图难于区分。
(2)当轴性已知时,亦可用以测定光性符号。根据黑带退出视域方向45°位置时干涉色级序较低的方向为Bxa方向,找出Bxa在干涉图中的方位后(图6-46),加入试板,根据整个视域内干涉色级序的升降变化,确定Bxa是Ng还是Np,确定光性符号。或取消锥光装置,使Bxa方向在45°位置,加入试板,观察矿片干涉色升降变化,确定Bxa是Ng或是Np,确定光性符号,但一般不用这种切面测定光性符号。
Ⅵ 怎样检查传动轴是否能正常工作
汽车传动轴,顾名思义是传递汽车动力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属于是一种高转速旋转体,对汽车的动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因
突缘叉连接螺栓松动。万向节主、从动部分游动角度加大。万向节十字轴磨损严重。万向节突缘叉连接螺栓松动。万向节轴承磨损松旷。滑动叉磨损松旷。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用榔头轻轻敲击各万向节突缘盘连接处,检查其松紧程度,太松旷则故障由连接螺栓松动引起。
检查万向节突缘叉连接螺栓,若松动,则故障由此引起。
用两手分别握住万向节、滑动叉的主、从动部分检查游动角度。万向节游动角度太大,则异响由此引起;滑动叉游动角度太大,则异响由此引起。
故障五:运行中出现连续的“呜呜”响声。
现象 汽车运行中出现一种连续的“呜呜”响声,车速越高响声越大。
原因
缺油烧蚀或磨损严重。中间支撑安装方法不当,造成附加载荷而产生异常磨损。橡胶圆环损坏。车架变形,造成前后连接部分的轴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不同线而产生异常磨损。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给中间支撑轴承加注润滑脂。松开加紧橡胶圆环的所有螺钉,待传动轴转动数圈后再拧紧。
故障六:行驶中有异响,并伴随车身振抖。
现象 超过中速会出现异响,车速越高响声越大,达到一定车速时车身振抖。此时,若立即脱档滑行,则振响更强烈,当降到中速时,振动稍降,但传动轴异响仍然存在。
原因
传动轴弯曲或平衡片脱落。中间轴承支架及橡胶垫环磨损松旷。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的花键配合松旷。发动机前、后支架的固定螺栓松动。发动机各部件不平衡。
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周期性发响,应检查传动轴是否弯曲,平衡块有无脱落,万向节滑动叉花键配合是否松旷。
连续振响,应检查中间轴承支架及橡胶垫环是否径向间隙过大,若良好,可拆下轴承支架,检查中间轴承有无松旷和支架螺栓是否松动等。若传动轴总成良好,则应检查发动机固定是否牢固。
Ⅶ 平行光轴面(AP)切片的干涉图
(一)图像特点(图6-43)
与一轴晶平行光轴切片的干涉图相似。当Bxa和Bxo方向分别平行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时,干涉图为粗大模糊的黑十字,几乎占据整个视域(图6-43A)。转动物台,黑十字分裂并沿Bxa方向迅速退出视域,一般转角为7°~12°。故称瞬变干涉图或闪图。当Bxa、Bxo方向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成45°夹角时,视域最亮。如果矿片的双折射率较大或矿片较厚,可出现干涉色色带(图6-43B)。在Bxa方向上,从中心向两边干涉色降低,在Bxo方向的两个象限,干涉色与中心相近或稍升高,即Bxa方向的干涉色低于Bxo方向。
图6-43 平行光轴面切片的干涉图
图6-44 平行光轴面切片的波向图(2V=60°)
(据E.E.Wahlstrom,1953)
(二)干涉图的成因
在平行光轴面切片的波向图中(图6-44),当Bxa、Bxo分别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行时,几乎所有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在正交偏光镜间消光或近于消光,构成粗大模糊的黑十字。稍转物台,几乎所有的光率体椭圆半径都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斜交,而且是中央首先斜交,故黑十字从中心分裂,并迅速退出视域,整个视域明亮。
(三)平行光轴面切片干涉图的应用
1.可以确定切片方向
当轴性已知时,可以确定切片方向。但不能确定轴性,因为这种切片的干涉图与一轴晶平行光轴切片干涉图难以区分。
2.测定光性符号
当轴性已知时,也可以测定光性符号。根据黑带退出视域方向或45°位置时干涉色较低的方向为Bxa方向,找出Bxa在干涉图中的方位后(图6-43B),加入试板,根据视域内干涉色的升降变化,确定Bxa是Ng还是Np,确定光性符号。也可取消锥光装置,使Bxa方向在45°位置,加入试板,观察矿片干涉色升降变化,确定Bxa是Ng或是Np,确定光性符号。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是在正交偏光镜的基础上,所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正交偏光镜的原理相同。学习时应先熟悉锥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如何获取干涉图,再进一步认识各种干涉图的图像特征。
1.对于一轴晶要重点认识垂直光轴切片干涉图,学会测定光性符号。斜交光轴切片干涉图测定光性符号关键在于确定黑十字交点在视域的方位,其测定光性符号与垂直光轴切片干涉图相同。
2.二轴晶重点认识垂直锐角等分线和斜交光轴切片的干涉图及其图像特征,学会测定光性符号。在测定光性符号时关键是根据Bx。等于Ng还是Np来确定,最好使用光轴面与AA、PP成45。夹角时的干涉图,分清Nm及Bxa与Bxo的投影方向,知道了干涉图中BXx、Bxo及Nm方位后,加入试板,可根据弯曲黑带顶点内外干涉色级序的升降变化,确定Bxa是Ng还是Np,就能确定二轴晶的光性符号。
复习思考题
1.锥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与正交偏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有哪些不同点及相同点?
2.一轴晶斜交光轴切片干涉图,为什么黑十字交点不在视域中心?转动物台时,为什么黑十字交点作圆周运动?黑带作上下、左右平行移动?
3.当矿物的2V很小时,斜交Bxa切片干涉图(Bxa出露点在视域之外),转动物台时,黑带的移动情况与一轴晶斜交光轴切片干涉图(光轴出露点在视域之外)黑带移动情况有无区别?为什么?
4.为什么瞬变干涉图不能判断轴性?这种切片的干涉图有何用途?
5.垂直光轴面的斜交光轴切片干涉图,当光轴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一平行时,为什么直的黑带通过视域中心,并平分视域?此时Nm在什么方向?为什么?这种切片为什么能代替垂直光轴切片?
Ⅷ 如何避免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加工中的干涉检测及方法
现代CA M系统允许用户自己选择合适的刀具,然而用户仅凭自己的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确定一个最优的无干涉的刀具组合。另外,已发表的自动选择多个刀具组合的算法主要集中在三轴加工的刀具选择上。为了确保五轴数控机床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切削加工,本文提出一种方法来自动地选择一组无干涉的刀具组合。
该方法是基于我提出的自动选择一个最大的无干涉的刀具来加工整个曲面的算法的基础之上。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已知一个设计好的自由曲面,一个五轴的机床和一个刀具库,选择一组最优的刀具组合来加工这个曲面,此方法分为两步:首先确定刀具库中的每把刀具在接触曲面的每一点时的角度范围,最优的刀具组合由每个区域最大的可行刀具组成。
干涉的检测和校核方法在五轴数控加工中,通常用的刀具有三种:
平底刀,环形刀和球形刀。环形刀由三个参数表示:刀具半径(R圆环半径(rf和刀具长度(L环形刀具有代表性,因为当rf等于零时,该刀就转换成平底刀;当R和rf相等时,该刀则转换成球形刀。NURBS曲面是最常用的一种精确的自由曲面表达方式之一,大多通用的三维设计软件中都可以实现NURBS曲面的生成。因此,对环形刀和NURBS曲面进行研究。
为了检测和校核刀具和曲面的干涉情况,一个坐标系统首先要建立起来。这个坐标系统由三个坐标系构成:世界坐标系(XWYWZW局部坐标系(XLYLZL和刀具坐标系(XTYTZT一点Pc上,局部坐标系(XLYLZL坐标原点位于Pc点,其ZL轴沿着曲面在该点的外法线方向,XL轴和YL轴则分别是沿着曲面在该点的最大和最小法向曲率方向。刀具坐标系(XTYTZT坐标原点位于刀具底面的中心点,其ZT轴沿着刀具轴线的方向,XT轴垂直于ZT轴并且指向Pc点,而YT轴由ZT轴和XT轴的右手法则确定。刀具可以由一对方位角(λ,θ)来定位,其中倾斜角λ和侧偏角θ分别是刀具轴线绕XL轴和ZL轴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a环形刀及其参数b坐标系统在进行干涉检测时,一组离散的特征点用来近似地表示要加工的曲面,这些特征点的原始数据均在世界坐标系中表示。
为方便计算,特征点数据需要从世界坐标系变换到局部坐标系,再由局部坐标系变换到刀具坐标系中来表示。曲面的每一点上,刀具的干涉分为四类:局部干涉、刀后部干涉、刀轴干涉和刀具与机床的干涉。五轴加工中,当刀具出现任何一种干涉时,可以通过旋转刀具而改变刀具的方向角来实现无干涉的加工。根据这不同干涉的发生条件,应用对应的校核方法,则该点的无干涉的刀具角度就可以确定下来。
Ⅸ 立式加工中心出现2112报警《手动移动轴互锁》第四轴--A轴动不了 求解
M10,M11
Ⅹ 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单缝S从双缝S1 S2的中心对称轴位置稍微向上移动,则中央亮条纹怎样移动
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注意:教材中双缝干涉实验是两个波源振动情况相同的干涉现象,中央亮纹的位置到s1、s2、s的路程差等于0的位置!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往上移动,通过双缝S1、S2的光任是相干光,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的位置经过s1、s2到s的路程差任等于0。ss1<ss2,ss1+s1p=ss2+s2p那么s1p>s2p即s1在上,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