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茄子树长了茄子还会死亡,怎么回事
茄子有萎蔫死亡现象,特别是未嫁接的茄子发病比较严重,为枯萎病、黄萎病和根腐病等。
茄子萎蔫病因
茄子黄萎病
(俗称“半边疯”)是比较难治的病害,在西红柿、辣椒、马铃薯上也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是叶脉间发黄。逐渐变褐,边缘枯死或全叶枯黄,叶片好像“花西瓜皮”。观察整个植株,可见病叶由下向上发展,拔出根后,将根和茎纵向切开,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色。
茄子黄萎病苗期发病少,一般在茄子定植后不久开始发病,若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多在坐果后发病最多。病株表现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脱光仅剩茎秆。劈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但无米水状混浊液渗出,区别于青枯病。有的重病株结出的成熟果实,也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
茄子枯萎病
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一、二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正常。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
茄子根腐病
茄子定植后便会有发病,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复原,反复多日后,叶片逐渐变黄干枯,后整株黄枯而死,检查茎基部,可见表皮呈褐色。在温度达25-28℃,土壤潮湿时更容易发病。从此可见,未嫁接的大棚茄子此时正是该病的高发期。
防治措施
首先,尽量在苗期进行嫁接,既可避免各种常见根部病害,又可提高产量。要么就选用抗病品种。
再就是,实行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如葱、姜、蒜等最好。
三是,培育无病壮苗。采用穴盘育苗,这样可避免因在老棚中育苗致使苗期就感染病菌,并且在定植前选择生物菌肥加丰收一号进行灌根。
四是,搞好栽培管理。适时精细定植茄苗,前期控制浇水,加强中耕。高畦铺地膜,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可冲施海力(每667平方米冲一桶)可保持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并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丰收一号调理剂,可使植株健壮,抗病性增强。
五是,选择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铜制剂1500~1000倍加丰收一号800倍混合液灌根,每株灌100毫升。同时叶面喷施琥胶肥酸铜加丰收一号,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㈡ 茄子嫁接后为什么还会发生黄萎病等土壤传染的病害如何预防
茄子采用嫁接是控制土壤传染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实践中发现,采用嫁接的茄子有时还会发生黄萎病等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嫁接用的砧木选择不当。目前生产上用于茄子嫁接的砧木主要有赤茄、刚果茄、托鲁巴姆、CRP、耐病VF、米特等。其中赤茄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速度与作接穗的普通茄子种子相似,用赤茄作砧木管理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被广大菜农所接受,但赤茄本身在栽培中,黄萎病的发病率就有10%~20%。所以,用赤茄作砧木就有可能发生黄萎病等土传病害。
其次,嫁接伤口接触带菌土壤。有时采用了高抗砧木(如托鲁巴姆、CRP等),但在生长中期还是发生了土传病害。对于这种情况,只要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就会发现,嫁接接口处或者被土掩埋,或者植株倒伏在地,嫁接口接触了土壤,而嫁接口没有接触土壤的植株就没有发病。这说明,嫁接接口及其以上部位接触了带菌的土壤导致了植株发病。因为土传病害是通过根部及茎基部伤口侵入的,嫁接的茄子植株由于嫁接时砧木只保留1~2片真叶,嫁接口本身距离地面小,一旦因定植时秧苗定植过深,以及培土、倒伏等原因,使嫁接伤口及其以上部分植株接触土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机会,从而引发病害。
第三,没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在越夏型茄子栽培上,不少菜农认为4~5月播种、5~6月定植的茄子不需要保温,没有采用地膜覆盖,结果尽管采用了嫁接苗,但土传病害还是大量发生,甚至与不采用嫁接苗没有明显差异。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上面第二个原因相似,也是由于带菌的土壤因各种原因(如中耕、雨淋等)接触了嫁接伤口,从而发生土传病害。
第四,种子带菌。接穗品种种子本身带菌也是造成嫁接苗发生土传病害的原因之一。因为黄萎病、枯萎病等土壤传染的病害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带菌的种子播种后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侵入接穗体内,即使采用了严格的嫁接措施,也由于接穗本身带菌从而导致病害发生。
针对上述原因,在严格采取了以下措施后,情况将得到根本性转变:
(1)选择高抗砧木品种。
不同的砧木品种,对土传病害的抵抗性差异较大,宜选择‘托鲁巴姆’、‘CRP’等高抗品种。同时,这些砧木品种在播种育苗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早播种、种子用赤霉素处理等),调节其生长进程,使其与接穗苗协调生长。
(2)进行种子和苗床土消毒。
接穗种子采用温汤浸种、药液浸种等措施,杀灭种子所带病菌;另外,培育嫁接苗的营养土应严格消毒。营养土消毒分三步进行:一是苗床土消毒,一般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10克拌干细土5千克,混合均匀后将2/3药土铺于苗床,另1/3在播种后覆盖;二是育苗钵内的营养土或假植床营养土消毒,一般是每1吨营养土用40%福尔马林250~300克兑水25~30千克喷营养土,边喷边拌,然后用薄膜覆盖,密闭5~7天,然后揭膜晾晒,使福尔马林充分挥发,15天后装钵或铺于假植。三是定植前7~10天,当秧苗具4~5片真叶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
(3)嫁接时砧木高度适当。
茄子嫁接中劈接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削去砧木苗上部时,保留3~4厘米的苗高。这样的秧苗将来定植时及以后的管理中不容易使嫁接口接触土壤。但如果嫁接口过高,嫁接苗容易晃动导致接穗错位或脱落,影响嫁接苗成活率。
(4)地膜覆盖栽培,定植深度适当。
茄子嫁接苗定植时,定植不宜过深,育苗钵内的营养土应略高于畦面,然后进行地膜覆盖。
(5)及时搭架。
嫁接苗不适合培土,而定植又不宜过深,加上嫁接苗因砧木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所以容易倒伏。为此,应尽早搭架,防止植株倒伏而诱发病害。
㈢ 嫁接茄子两个月了又不死又不活的这是什么原因
嫁接之后是完全没有适应环境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或者是成活率出现问题,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㈣ 茄子为什么会死苗
1、猝倒病:茄子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在低温高湿时,寄主病残体外表及其邻近的泥土上,常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在苗床中,开端时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以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扩展,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
2、立枯病:多在床温较高的苗床或育苗中后期发病。发病初期,幼苗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以后病部逐步凹陷、扩展绕茎一周,并溢缩干涸,最后植株枯死。
(4)嫁接茄子怎么后期也死啥原因扩展阅读:
茄子的生长习性:
温度:茄子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30摄氏度,幼苗期发育适温白天25摄氏度-30摄氏度,夜间15摄氏度-20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低于10摄氏度时新陈代谢失调。
光照:茄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在日照长、强度高的条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着色佳。
水分: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土壤: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茄子对氮肥的要求较高,缺氮时延迟花芽分化,花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开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变多,植株发育也不好。
㈤ 茄子果实突然蔫了,是什么原因
茄子种植中常常出现萎蔫死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这种现象的主导者是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及时识别出病因,对症下药方可减轻损失促丰产。
一、茄子黄萎病
(俗称“半边疯”)是比较难治的病害,在西红柿、辣椒、马铃薯上也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是叶脉间发黄。逐渐变褐,边缘枯死或全叶枯黄,叶片好像“花西瓜皮”。观察整个植株,可见病叶由下向上发展,拔出根后,将根和茎纵向切开,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色。
二、茄子枯萎病
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一、二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正常。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
三、茄子根腐病
茄子定植后便会有发病,初发病时,白天叶片萎蔫,早、晚可复原,反复多日后,叶片逐渐变黄干枯,后整株黄枯而死,检查茎基部,可见表皮呈褐色。在温度达25-28℃,土壤潮湿时更容易发病。从此可见,未嫁接的大棚茄子此时正是该病的高发期。
相关防治措施
首先,尽量在苗期进行嫁接,既可避免各种常见根部病害,又可提高产量。要么就选用抗病品种。
再就是,实行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如葱、姜、蒜等最好。
三是,培育无病壮苗。采用穴盘育苗,这样可避免因在老棚中育苗致使苗期就感染病菌,并且在定植前选择生物菌肥加丰收一号进行灌根。
四是,搞好栽培管理。适时精细定植茄苗,前期控制浇水,加强中耕。高畦铺地膜,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可冲施海力(每667平方米冲一桶)可保持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并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丰收一号调理剂,可使植株健壮,抗病性增强。
五是,选择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铜制剂1500~1000倍加丰收一号800倍混合液灌根,每株灌100毫升。同时叶面喷施琥胶肥酸铜加丰收一号,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茄 (茄科植物)
㈥ 茄子为什么死
在茄子的种植过程中,茄子死苗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1、猝倒病茄子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未出土的幼苗发病,胚茎和子叶变褐糜烂,幼苗枯死。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最初呈水渍状,以后病部变成黄褐色,溢缩成浅状。病情发展很快,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就折倒贴伏于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为猝倒。在低温高湿时,寄主病残体外表及其邻近的泥土上,常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在苗床中,开端时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以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扩展,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属中的瓜果腐霉菌。菌丝体发达、多分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分化不显然,孢子囊顶生或尖生,成膨大的管状,有的具裂瓣状分枝。游动孢子双鞭毛,肾形,在水中作短时游动后即变成圆形的休止孢子,以后萌发成芽管侵入寄生。
2、立枯病多在床温较高的苗床或育苗中后期发病。发病初期,幼苗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以后病部逐步凹陷、扩展绕茎一周,并溢缩干涸,最后植株枯死。因为病株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菌丝体早期无色,后期逐步变成淡褐色,分枝处呈直角,分枝基部有溢缩,离分枝不远有一隔膜。有菌核,菌核无一定的形状,淡褐色至黑褐色,质地蓬松,外表粗糙。
㈦ 茄子嫁接后为啥还发生土传病害
在种植茄子的时候 ,土传病是非常厉害的,这个病菌可以在土壤里存活四到六年左右,用农药防治效果都不很好。不过现在种植技术发展快可以进行嫁接,这样可以防止这些土传病害。在实践中,有的茄子嫁接后,仍发生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下面就来说嫁接后的茄子发生土传病害的原因及预防有哪几个方面。
预防措施一:选择高抗砧木品种。不同的砧木品种抵抗土传病害的差异较大,宜选择托鲁巴姆等高抗品种。二、进行种子和苗床土
消毒。接穗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地膜覆盖栽培定植深度适当。嫁接苗栽苗要浅,使茄苗与地面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嫁接口距离地面5厘米左右为宜,然后进行地膜覆盖,以减少地面对茄苗的污染。五、及时搭架。嫁接苗不适合培土,定植又不宜过深,而嫁接苗因砧木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容易倒伏。所以应该尽量早点搭架子,预防植株倒伏而诱发病害。
㈧ 茄子嫁接口上部枯萎是什么原因引起(去年10月份定植到现在,目前正处于反花期)。
可能是枯萎病,枯萎病
防治方法基本相同。可用中生霉素,腐殖酸铜,春雷霉素,乙蒜素,多抗霉素,嘧菌酯,恶毒灵,咪鲜胺,克黄枯,腐殖酸铜,三氯异氰尿酸,甲托等交替使用防治。
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天丰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㈨ 茄子死苗
怀疑是茄子的青枯病。在离地三公分茎干的地方用刀横着切一刀,看下里面靠中间的那一圈维管束是否变色了,再使劲挤压变色的地方,有手沾一下,有粘连感的话就是青枯病了。根腐应该没有那么快,叶子会黄的
㈩ 茄子为什么会死苗
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茄子种植过程中,死苗现象是一种令人头疼的现象,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茄子死苗的原因,供大家参考使用。
1、猝倒病
茄子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未出土的幼苗发病,胚茎和子叶变褐糜烂,幼苗枯死。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以后病部变成黄褐色,溢缩成浅状。病情发展很快,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就折倒贴伏于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为猝倒。在低温高湿时,寄主病残体外表及其邻近的泥土上,常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在苗床中,开端时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以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扩展,***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属中的瓜果腐霉菌。菌丝体发达、多分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分化不显然,孢子囊顶生或尖生,成膨大的管状,有的具裂瓣状分枝。游动孢子双鞭毛,肾形,在水中作短时游动后即变成圆形的休止孢子,以后萌发成芽管侵入寄生。
2、立枯病
多在床温较高的苗床或育苗中后期发病。发病初期,幼苗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以后病部逐步凹陷、扩展绕茎一周,并溢缩干涸,***后植株枯死。因为病株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枯病。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菌丝体早期无色,后期逐步变成淡褐色,分枝处呈直角,分枝基部有溢缩,离分枝不远有一隔膜。有菌核,菌核无一定的形状,淡褐色至黑褐色,质地蓬松,外表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