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样的母猪该淘汰掉
1、得过病毒性传染病的母猪,众所周知,猪瘟、高热综合症、伪狂犬等,这几类病非常棘手难治,虽然痊愈以后用疫苗免疫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它的生产性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下降,在猪场当中成为带毒猪,不断向环境中排毒,再次生产以后也会把疾病传染给仔猪,再说这类病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淘汰。
2、患有严重乳房炎的母猪,这种母猪虽然可以治愈,但是,治愈以后它的泌乳量也不会太高,而且仔猪很容易发生腹泻之类的疾病,所以应该淘汰。
3、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
这种母猪断奶以后往往屡配不孕,再说子宫内膜炎很难治愈,即便是貌似治愈配种成功了产仔率也不会太高,基本上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必须淘汰。
4、患有肢体病的母猪
这种母猪在妊娠后期由于承重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产前或产后瘫痪,发情期间也无法正常配种,所以必须淘汰。
5、过肥或者过瘦的母猪
体质过肥或过廋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如果通过给料的控制还是无法改善的话还是及时淘汰吧。
㈡ 成年公母猪为什么要淘汰什么时候淘汰好怎样进行
猪的生产性能随年龄而变化,青年时(1~2胎)繁殖能力较低,成年时(3~4胎)最旺盛,老年(8胎以上)又逐渐衰退。为了保证繁殖猪的均衡生产和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必须注意猪群的经常更新。
实践证明,种猪利用6年后,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必须及时淘汰;个别生产性能优秀的种猪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并不断培养后备猪来加以顶替。
为了确保后备猪的质量,在选留后备猪时在数量上应留有充分挑选的余地。育成母猪(3~4月龄的断奶小母猪)最好等于计划淘汰和计划发展基础母猪数的2倍左右,后备母猪(5~9月龄)应等于计划淘汰和计划发展的基础母猪数的1倍左右。至于育成公猪和后备公猪,则应比母猪还要多留,以便于挑选。一般猪场母猪的年淘汰率在15%左右,公猪则达20%。
㈢ 优胜劣汰,哪些母猪该淘汰
一、得过病毒性床抱病的母猪
众所周知,猪瘟、高热综合症、伪狂犬等,这几类病十分棘手难治,固然康复往后用疫苗免疫能够处理一些问题,但是它的生产功能会有很大水平上的降落,在猪场当中成为带毒猪,不断向环境中排毒,再次生产往后也会把疾病传染给仔猪,再说这类病很容易复发,因而必须淘汰。
二、繁衍力低下的母猪
在后备母猪生长超越正常的配种体重与年事后,久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应该及早淘汰。由于,有的后备母猪生殖系统先天发育不良,或许后期由于豢养管理不当、霉菌毒素的危害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形成卵巢和输卵管肿胀或萎缩,这种猪养着只是糜费饲料,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应该淘汰;第三次配种不成功或断奶往后久不发情的母猪必须淘汰,由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太长,既糜费了饲料与人力本钱,又不能发作经济效益;别的,假如延续生产三胎都在8头一下的母猪必须淘汰,有些母猪受遗传要素的影响先天分产子率低下,这种猪发作的经济效益很低,应该淘汰。
三、患有严峻乳房炎的母猪
这种母猪固然能够治愈,但是,治愈往后它的泌乳量也不会太高,而且仔猪很容易发作腹泻之类的疾病,因而应该淘汰。
四、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
这种母猪断奶往后往往屡配不孕,再说子宫内膜炎很难治愈,即使是貌似治愈配种成功了产仔率也不会太高,根本上没有医治的价值,因而必须淘汰。
五、患有肢体的母猪
这种母猪在妊娠后期由于承重才能较差,很容易发作产前或产后瘫痪,发情时期也无法正常配种,因而必须淘汰。
六、免疫后检测不到抗体的母猪
猪场在注射猪瘟疫苗往后,进行猪瘟抗体监测,没有抗体的母猪,再次免疫后依然没有抗体的母猪,必须淘汰,由于就有那么一些猪,注射多少次猪瘟疫苗往后它也不会发作抗体,这种猪留在猪场会后患无穷,因而必须淘汰。
可以在母猪料里添加诸疫净,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滋养五脏,增强免疫力。可以降低母猪的淘汰率,增加养殖效益。
㈣ 2015年为什么淘汰母猪那么多
2015年才过去将近3个月,下此结论未必过早,但过去的一年多,母猪淘汰数量剧增。现在是市场经济,对于开放的生猪市场,不比过去的计划经济,所有供求由市场来调节,过去的一年多,生猪价格虽有短暂的小回升,但很快又下跌,总的来看是疲软状态,饲养生猪利薄至极,有的养殖户亏本,因此饲养母猪也同样无大利可图,不少养殖户挥泪清仓,饲养的也处在观望等待回转的机会中,这导致母猪存栏量下降。生猪存栏量总是围绕着生猪市场价值规律的波动起伏不定,当价格一跌再跌,生猪存栏量也将猛滑,势必导致母猪淘汰的数量增多。展望15年,生猪市场是否回暖,本人亦不敢断言。
㈤ 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初产母猪控制仔猪大小不能太大,就不容易难产。尽量不要打催产素。产后保健尽量用功能性的中草药保健之类的。其次后备母猪要检查乳房等的发育是否完好,没有奶水或者乳房发育不好的话乳猪喝奶会疼也会咬仔。原因比较多方法比较多你可以搜搜我这只是个人意见 查看原帖>>
㈥ 养猪人须知,母猪生几窝崽儿就要淘汰了呢
母猪不能正常为我们生产猪,那就没有价值了。必须立即淘汰。如果能为我们生产,就要给我们带来产量和利润的大小,并决定是否被淘汰。一般正常母猪使用3年,出生后7 ~ 8洞被淘汰。下面详细介绍了母猪淘汰的战略和机制,每一个猪场都要有目标淘汰数,才能确保猪群的理想年龄或胎差结构,只保证达到配种目标的猪的数量。一般母猪的比例约为20%至25%,相应的年更新率为45%至55%。根据各猪场管理情况,每年更新率不同,淘汰率也不同。一般来说,曾祖父GGP章节年度更新率为55%,祖先GP章节年度更新率为50%,父母一代PS章节年度更新率为45%。
配种-配种后21日(促进受精卵着床)预备母猪为哺乳期母猪1.8 ~ 2.0公斤/天,产母猪为哺乳期母猪1.5 ~ 2.0公斤/天。配种22日-怀孕84日(母猪身体状况调节期间,防止超重)预备母猪是怀孕母猪2.0-2.2公斤/天,分娩母猪是怀孕母猪1.8-2.2公斤/天。怀孕85-怀孕110天(促进母猪乳房完全发育,促进胎儿体重最大化)预备母猪给哺乳母猪喂3.0 ~ 3.5公斤/天,分娩母猪给哺乳母猪喂3.0 ~ 3.5公斤/天。
㈦ 种母猪淘汰的标准是什么
答:以下情况的种母猪,应及时淘汰:①有相关疾病。患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母猪和严重子宫炎的母猪;因肢蹄病久治未愈而影响配种或分娩的母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母猪;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2个疗程仍未康复的母猪;先天性骨盆狭窄、经常难产的母猪;连续2次或累计3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母猪。②有配种问题。超过8月龄从未发情的后备母猪;断奶后49天不发情的母猪;配种后连续2次返情、屡配不孕的母猪;好斗、有伤人倾向的母猪。③有种用问题。连续2胎活仔数窝均5头以下的青年母猪;连续2胎或累计3次活仔数窝均6头以下的经产母猪;有效乳头少于10个,哺乳能力差、母性不良的母猪;连续2次、累计3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经产母猪;体况极差的母猪,如过肥(超过4分膘)或过瘦(低于2分膘);因其他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如有遗传疾病等)。
㈧ 如何减少母猪淘汰率
Hhgjkk 减少母猪淘汰率的措施:
1.母猪产前三天开始饲喂——【【【河南拜特威生物技术有限公si的——速产神器——,让母猪顺利生产,缩短产程减少死胎率。】】】】
2.预防母猪产科病,及时抢救难产母猪。
(1)注意母猪配种时外生殖器官的清洁消毒;人工授精配种的要注意输精器的消毒。
(2)母猪分娩要有人看护,发现难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助产。
3.重视疫病预防,做好防疫工作。
(1)猪场门口要设立消毒池,有门卫值班,凡进猪场的人和车都要严格消毒。
(2)搞好栏舍内外环境卫生,经常消毒栏舍。
(3)搞好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周边疫情,接种不同的疫苗,因灭活苗安全高效,所以应作为首选。
4 .设置运动场,加强母猪的适当运动,增强其体质。
造成种母猪淘汰的根本原因
1.母猪长期缺乏必要的运动。
(1)母猪长期关在定位栏里,其活动受到限制,只能站立或躺卧,易引起严重的肢蹄病,致残、致瘫,难于治好,被迫淘汰。
(2)母猪因缺乏必要的运动,易造成过肥、不发情或生产性能低下而淘汰。
(3)妊娠母猪因缺乏必要的运动,易造成体质差,分娩时产力不足,易致难产或胎衣滞留,引起产科病,造成以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淘汰。
2.母猪感染疫病的几率加大。从疫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而言,定位栏猪的饲养密度大,若猪没有接种某种疫苗,就缺乏某种特异性免疫力,一旦该病原侵入,疫病易于流行。定位栏饲养,人为地增大了母猪感染疫病的几率。
㈨ 如何降低母猪淘汰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