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确诊精神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确诊精神疾病需要做以下三项检查:
第一种是相对应的测表检测,比如患者可以采取抑郁症自我评定,评定患者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以及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
第二种检查方式是通过相应的心电图检查,ct检查来认识患者心理的状态,有时候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心电图就是认识患者这种心理表现的正确方式,也许了解起来会比较复杂,但患者也需要通过心电图来检查做更多的了解。
第三种检测方法是血液检查,好多人认为血液检查对于判断精神疾病并没有直接的方法,其实有时候血液的检查可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性障碍。因此,临床上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分析,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了解。
② 精神疾病分类,有那几个如何诊断
分类:
精神分裂症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 、更年期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 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
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
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判断方法:
鉴别心理问题与精神病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事、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
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
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
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鉴别神经症与精神病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临床上一般采用百合清脑静神剂治疗。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2] 。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疾病,特点是心理状态的异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如错误的判断时间、地点、人物;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感到自己的言语思维、行为不由自己支配而由外力支配;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有;病态的、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因而是与事实不符合的错误的想法,但患者却坚信不移,不能以亲身体验与经历加以纠正,淡漠、不关心周围的一切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常将精神病与神经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也是不同的。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多指重性精神病,神经症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不同:人们普遍认为精神病是“受刺激”后得的,其实直到今天精神病学的研究仍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的疾病。当然,某些精神病人发病前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更多的与患者的内因有密切的关系。人生在世都可能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患精神病者究竟是少数,有些病人在发病前并无任何精神刺激。所以,精神刺激只是发病诱因,而非发病原因。恰恰相反,神经症一般由现实或幼时创伤性心理致病因素引起发病的。
(2)分类不同:提起精神病,人们总认为有文武的两种,其实不然,精神病为数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说到神经症,人们就会把它与神经衰弱等同起来。实际上,神经症不是一个疾病单位而是一组精神障碍,它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和人格解体神经症、躯体化障碍、职业性神经症(即知识分子的职业病—书写痉挛综合征。其特点是:凡是从事书写工作时手指发生功能障碍,而做其他工作时则完全正常。此症好发于作家、画家、教师、编辑、绘图员、秘书等长期用手做精细动作的人)。
(3)临床表现不同: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异常没有认识,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而神经症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对他的心理状态的异常有认识,因此有患病的感觉,主动求医。精神病的行为改变有时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如无故挤眉弄眼、作鬼脸,吃些不能吃的东西:肥皂、污水等。行为不可理解,不知道动机目的何在;而神经症的行为改变通常仍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如恐惧症患者对某种物体或处境,害怕和恐惧,常采取回避行为;强迫症病人具有不安全感,于是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床下是否藏着小偷;神经衰弱病人容易激动,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气等。
(4) 治疗方法不同:精神病必须坚持精神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甲硫哒嗪、氯丙嗪、维思通、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阿立哌唑、启维等);抗抑郁药(百忧解、赛乐特、吗氯贝胺、马普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抗躁狂药(碳酸锂、卡马西平)抗焦虑药(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等)。神经症的治疗却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实施,正象外行人自作主张给亲友或自己服药,不能正当地称为药物治疗一样。求神拜佛也有可能对病人产生好的心理作用,但不能说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既然目前不知道精神病的病因,所以目前使用精神药物是很盲目的,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大,治疗效果不明显,没有特效药。
综上所述,神经病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表现为感觉、运动的异常。而精神病和神经症均为心理状态的异常。一般地说,精神病的异常明显,神经症的异常较轻;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就医,而神经症患者有病感,主动求医。
精神病与神经病区别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
然而神经病与精神病之间有时也存在着联系,例如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等神经科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有的还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但结合病史及全面躯体检查,鉴别它们是不困难的。神经病应去脑系科诊治,而精神病则应去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
③ 人是怎样得精神病的,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以现行精神病诊断标准,没有什么绝对的证据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健康人还是精神病人。
心理类疾病的衡量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网上有很多心理健康测试,你今天去测可能是中度抑郁明天可以就是健康了。
回到问题,我们来俩个假设。
假设一、ta才是精神病人,你的猜测是对的。在ta没有威胁到你的安全,没有影响你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我们为什么非要指出来别人有精神疾病呢?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
假设二、ta说的没错,患有了精神类疾病的是你。你有失眠焦虑烦躁胡言乱语吗?你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吗?这些影响你正常生活工作了嘛?有的话考虑一下心理咨询?
首先精神病的判断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个人“自知力”怎么样:
.
拿“抑郁”举例的话,“抑郁情绪”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比如说失恋,亲朋离世,你就会陷入一种抑郁情绪之中,消极沮丧,失眠,等等都来了。但这并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焦虑障碍等都有一个自己的诊断标准(可以参考DSM V),比如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情绪状态消极、躯体症状严重、有轻生念头等等超过两周才可能被判定为抑郁症。
所有疾病都不要自己胡乱猜想,如果感觉有问题,就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心理科或者精神病院寻求帮助。
④ 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以下是引起精神病的原因的详细介绍: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在某些精神疾病病因中有一定地位。也是精神疾病病因中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某些类型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2、体质和性格因素。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和躯体状态。性格,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
3、性格和发病年龄。性别和年龄由于机体的发育,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特点的差异,与精神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呢?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内容的讲解,大家能够有所了解。温馨提示:如果发现患有精神病,大家要及时进行治疗。
⑤ 精神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是精神病病发的重要原因。专家介绍说,据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是精神病病因之一。
2、另外,引发精神病很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内分泌因素。专家为我们讲解,精神病很多的是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精神病病因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
3、病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发病的因素,例如一些患者的个性特征孤僻或是敏感等等,逻辑性思维差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
4、外界的环境因素也会引起精神病,主要包括有,病人在在母孕期间会有因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而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⑥ 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如何做出的
为了减轻公众的疑虑,本文简要的介绍一下。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简单的说,常规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受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医师对获取患者相关的疾病信息,这包括(1)通过询问患者本人以及对患者病情了解的知情人,医务人员得到患者完整的病史;(2)通过全面、有效的精神状况检查,医务工作者分析和总结出患者的精神症状;(3)通过体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等检查对患者的躯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第二,对获得的患者疾病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体系得出精神疾病的诊断。第三,观察随访病人,对诊断与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正。上述三点是医学诊断通用程序,在精神医学方面特殊的是特殊的病史询问、精神状况检查与评估。目前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第一,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准来进行判断,有没有精神病全凭医生的一张嘴:“说你有病,你就有病”。不可否认,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可能会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但是精神疾病的诊断总体上讲是科学和客观的,原因在于: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精神医学家的归纳和总结,精神医学形成了了专门的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所有医生都根据精神病理学的知识对每位患者的精神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和总结出精神症状,从而为诊断精神疾病奠定基础。其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精神医学有国际通用的诊断体系,即《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 )》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我国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都是按照这些标准得出的。经过严格的精神病理学训练的精神科医师对精神症状的诊断一致性可以高达85%以上,进而依据相同诊断标准做出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也相当高,甚至不亚于临床医师做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一致性。另外一个误解是认为医生把“不承认有病”作为诊断精神病的重要或唯一的标准,一家报纸甚至这样描述“一个可怕的情况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别有用心者送进精神病院的可能。而且,你救助无门,你越说自己没有精神病,你就越被认为有精神病”。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误解,所有的诊断标准都没有承认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这一条,自知力只是用于已经被确诊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判断上。自知力对于确定精神疾病诊断的作用并不大。必须说明的是,在日常的精神医学医疗工作中,精神科医师的基本假设是家属或者其他知情人不会因为利益关系,主动提供虚假信息,精神科医师毕竟不是侦探,不会也没有条件对病史的情况精神逐项核对,因而不能完全排除由于某些特殊的利益问题使得患者家属提供虚假的疾病信息对医生的诊治活动产生干扰,这种现象在所有的医学领域里都是存在的。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做出诊断前必须亲自诊查和检查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程序在偶尔的情况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的误解。就像所有医学学科一样,精神疾病误诊或诊断不一致不可避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收集患者疾病信息不完整,精神疾病本身的变化性等等,医务工作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情况,1. 要尽可能全面的获取患者疾病信息,2.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 采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来提高诊断一致性等等。我们除了提高精神科自身素质外,重要的是按照诊疗程序行事。我们期待着一个能够提高全民精神卫生水平,保护正常人与精神疾病患者权益,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的精神卫生法出现。
⑦ 得精神病的原因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有家庭遗传因素。如一级亲属中有本类患者的,发病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上2倍。
(2)个性因素。通常在发病前即有孤僻、退缩、胆小、沉默寡言、不爱交际、敏感多疑、特别怕羞等不良个性基础。
(3)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脑损伤。很多患者有特征性的神经体征,如运动功能失调,协调能力差,视、听和本体知觉整合能力低下等。
(4)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破裂、亲人死亡、受惊吓、受虐待等精神压力,常是发作的重要诱因。
⑧ 精神病如何诊断
一、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找到脑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并且精神障碍的发生和病理与脑器质性疾病相关。
二、精神障碍表现为下列综合征之一:
1.智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2.遗忘综合征;
3.意识障碍(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窄和谵妄);
4.人格改变;
5.精神病性症状;
6.情感(心境)障碍(包括抑郁和躁狂状态);
7.神经症样症状;
8.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不典型表现;
三、严重程度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之一:
1.现实检验能力减退;
2.社会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有脑外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史。
(3)目前的症状与脑外伤相关,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头痛,眩晕、内感性不适,或疲乏;②情绪改变,如易激惹、抑郁或焦虑 ③主诉集中注意困难、思考效率低,或记忆损害,但是缺乏客观证据(如心理测验正常)④失眠;⑤对酒的耐受性降低;⑥过分担心上述症状,一定程度的疑病性超价观念和采取病人角色。
(4)中枢神经系统和脑CT检查,不能发现弥漫性或局灶性损害征象。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3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脑挫裂伤后综合征、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⑨ 怎么检查精神疾病
你好,一般来说,精神病的检查要到正规医院看心理医生,通过做心电图检查、脑电脑检查、人格测试等检查以了解情况。
⑩ 精神病是怎么怎么引起的
精神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很多男性迫于工作的要求下,常常有应酬。很多男性出现精神病是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那么精神病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精神病的原因。第一、遗传因素:遗传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国内外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第二、内分泌因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内分泌有关。研究发现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第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青年患精神病的重要原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病的几率。第四、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别有显着性,在业人群与不在业人群的患病率,也有显着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以上是介绍的精神病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及时治疗,加上自身调养,多半是能治愈的。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