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与什么因素有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通过人体的电流,高频白低,持续时间长,电流通过的途径,人体的阻力等诸多因素。
一、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
1、流经身体的电流越大,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引起心室颤动的时间越短,死亡的风险越大。
2、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的手指和手腕会有麻木或疼痛的感觉。
3、当电流增加到8~10mA时,麻刺感、痛觉增强,发生痉挛,抓住带电体,但最终带电体可以摆脱。
4、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人会迅速瘫痪,无法摆脱带电的身体,血压升高,呼吸困难。5、电流为50mA时,人会呼吸麻痹,心脏开始振动,几秒钟后就会致命。
二、与电源的长度有关
1、通电时间越长,电阻就越低,会由于出汗等原因,导致流经身体的电流增加,增加触电风险。
2、通电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即触电的风险越大。
三、电流的类型
1、电流可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和高频。这些电流都对人体有害,但程度不同。
2、人体对直流电和高频电的耐受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四、以及电流通过身体的方式
1、电流穿过身体的路,穿过心脏是最危险的。因为通过心脏会导致心室颤动,大电流也会使心脏停止跳动,从而中断循环,导致死亡。
2、目前最危险的路径是从左手到胸部。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一条危险的电路。步行到步行是比较安全的路线。
五、这与被电击者的健康状况有关
1、肌肉发达的人和成年人比儿童更容易摆脱电,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摆脱电。
2、对于患有心肺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电刑是最危险的,电刑造成的死亡率最高。
3、对于那些有电击准备的人,电击的伤害是轻的。
六、这与人类抵抗的影响有关
人体电阻基本上是由角质层电阻的大小决定的,但由于皮肤状况、触电接触等条件,电阻的值也有所不同。如果皮肤比较潮湿,触电接触接近时,人体电阻小,通过的触电电流大,所以,触电后的危险也增加。
(1)电流对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人类安全电流
一般来说,人体可以承受36伏的安全电压和10毫安的安全电流。
二、常见触电现象
1、跨步电压
所谓阶跃电压,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电流流过的周围电位分布区域内行走人脚间的电压。一旦误踩电压区,应小步走,两只脚不要同时着地,最好单脚跳,朝相反的地方走,一步一步走出电压区。
2、电器漏电
漏电是由于某种原因将电外壳与电源线连接到地面后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而引起的。如果电气外壳没有良好接地,会有触电危险。因此,电气设备必须良好接地,电源母线上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3、空间放电
高电压空间放电的地方,如避雷区,变压器进入家中的周围,通常远离高电压危险标志区,避雷区注意不要站在树下和高处。
B.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频率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的途径以及人体电阻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有关
1、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感觉就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就越大。
2、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
3、当电流增至8~10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4、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
5、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
二、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1、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电流的增加,触电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2、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即触电的危险性愈大。
三、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1、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
2、人体忍受直电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四、与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有关
1、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以经过心脏为最危险。因为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停止跳动,这都会使血液循环中断而导致死亡。
2、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都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途径。
五、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
1、肌肉发达者和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
2、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的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
3、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六、与人体电阻的影响有关
人体电阻,基本上是按表皮角质层电阻的大小而定,但由于皮肤状况、触电接触等情况不同电阻值亦有所不同。如皮肤较湿、触电时接触紧密时,人体电阻就小,则通过的触电电流就大,所以,触电后的危险性也就增加。
(2)电流对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C. 为什么电流可以把人电死
触电时当电流量进入身体达到18-22毫安(mA)时,会引起呼吸肌不能随意收缩,致使呼吸停止,产生严重窒息;如电流量超过22亳安以上,可使心室发生纤颤,造成心泵排血困难,几分钟内即可停止心脏跳动。所以心室纤颤是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一次超过10安培的电流量就会把皮肉击穿。脑子和其它神经组织通过大量电流时,都会失去所有的正常兴奋性,而使伤者很快进入触电后昏迷状态。如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立即产生强烈反应,这时触电者会发生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和神志不清等症状;如强大电流继续进入人体,将会麻痹其呼吸、心跳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如救治不及时则会很快死亡。
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1) 通过人体的电压;
(2) 通过人体的电流;
(3)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
(4) 频率的高低;
(5)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6)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
(7) 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
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电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频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表皮灼伤,并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脏及呼吸器官的机能。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这样一来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了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一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
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从左手到脚从右手到脚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3.33.76.70.4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和皮肤的干湿润程度: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当皮肤角质层失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
D. 请简述电流伤害人体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电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E. 触电死亡的原理
触电时当电流量进入身体达到18-22毫安(mA)时,会引起呼吸肌不能随意收缩,致使呼吸停止,产生严重窒息;如电流量超过22亳安以上,可使心室发生纤颤,造成心泵排血困难,几分钟内即可停止心脏跳动。所以心室纤颤是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一次超过10安培的电流量就会把皮肉击穿。脑子和其它神经组织通过大量电流时,都会失去所有的正常兴奋性,而使伤者很快进入触电后昏迷状态。如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立即产生强烈反应,这时触电者会发生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和神志不清等症状;如强大电流继续进入人体,将会麻痹其呼吸、心跳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如救治不及时则会很快死亡。
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1) 通过人体的电压;
(2) 通过人体的电流;
(3)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
(4) 频率的高低;
(5)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6)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
(7) 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
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电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频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表皮灼伤,并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脏及呼吸器官的机能。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这样一来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了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一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
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从左手到脚从右手到脚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3.33.76.70.4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和皮肤的干湿润程度: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当皮肤角质层失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 这个,具体步骤,实在是。。。。。。
F. 人被电死的原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电死
当电流流经人体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和麻木,并伴随不自觉的皮肤收缩。肌肉收缩时,胸肌、膈肌和声门肌的强烈收缩会阻碍呼吸,而使触电者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控制中心可使呼吸停止。电流通过心脏造成心脏功能紊乱,即室性纤颤,会使触电者因大脑缺氧而迅速死亡。
电流通过不同途径的影响
1、电流通过人体的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甚至醒不过来而死亡;
2、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半截肢体瘫痪;
3、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而导致死亡;
4、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致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死亡。
5、电流通过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时,危险性最大。实践证明,从左手到脚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直接处在电路内,电流通过心脏、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从右手到脚的途径其危险性较小,但一般也容易引起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或摔伤。
(6)电流对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雷击死亡原理:
雷击本质为强电流,也包括了受热膨胀的空气的高温和冲击波。其中电流对人体的损害最直接也最大。强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高温、神经麻痹、暂时性休克乃至直接死亡。近半数雷击受者会立即死亡。直接致死原因是电流通过心脏或脑干,导致心脏停搏或神经中枢麻痹;或者是休克、严重烧伤引发后继性休克、内脏器官损坏衰竭而死。也有少数人是受到过度刺激,过度惊恐引致神经源性休克而死。
G. 电击使人致死的原因有多选
AC
l。电击死的原因
(1)心室纤维颤动。电流通过心脏、迷走神经或延髓的心血管中枢等部位时,均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而死。例如,当70—80毫安培的交流电由一只手到另一只手或由手臂到脚而通过心脏时,便可使心室纤维颤动而死亡;如果心搏器上的电流直接作用于心脏时,也可使传导系统或心肌纤颤致死。一般来说,低压电流多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或心跳骤然停止而死亡,而不影响呼吸。
(2)呼吸衰竭。电流通过人体时,使呼吸肌和横隔膜麻痹,而妨碍呼吸运动,或者因电流通过头部使脑于失去作用从而造成中枢性呼吸麻痹,。其结果都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来说,高压电(1000伏特以上)先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呼吸停止,以后造成心跳停止;220—1000伏特的交流电可同时影响心脏和呼吸中枢。
(3)电击后延迟性死亡。由于广泛的电流烧伤而引起的机体组织断离或局部并发症引起的败血症而导致死亡,也可因高温烧伤引起的神经性或缺血性休克致死。
2.影响电击死的因素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强弱,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但这个电流强度又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压、电阻、电流种类、人体电路、人体状况、人体所处的环境及通电时间等。
(1)电流强度大,危险性也大。
一般说,200—220伏特的交流电,其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是:
25毫安培左右——肌肉轻度收缩
皮肤可能烧伤
50毫安培左右——出现昏迷
肌肉强烈痉挛
80毫安培左右——心室纤维颤动致死(通电时间超过25—30秒时)
300—1000毫安培——心跳、呼吸停止致死(通电时间0.1—0.5秒时)
(2)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
人体对直流电的耐受性比交流电强,直流电的电压在300伏特以下很少使人致命,有时250毫安培的直流电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特殊损伤;交流电电压虽然只有110伏特左右,但电流达80毫。安培左右,其周波为每秒钟50次时,便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而死亡。这是因为皮肤对交流电抵抗力小,肌肉和神经容易接受这种频率交流电的刺激而损伤。
(3)交流电中的低频率比高频率更危险。
220伏特的交流电,周波为每秒种28—300次,对人体危害较大,尤其是50赫茨的交流电危害最大,可以造成心室纤维颤动,而导致死亡。相反,周率每秒钟达万次以上的交流电,一般对人体没有什么危险,当周率为每秒1兆周时,人体可承受3000毫安培的巨大电流而无损伤。这是因为频率越大,离子在细胞内的活动范围就越小,所引起的破坏也越小。
(4)电压越高,危险越大。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电流强度(1)与电源电压(E)成正比,与人皮肤电阻(R)成反比,即I=E/R。因此,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电流强度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严重。一般来说,24伏特比较安全,小于110伏特不会造成死亡,220伏特以上危险性较大,240伏特的电压,足以造成肌肉痉挛产生“抓牢”通电导体而致死,1000伏特以上的高压电流可以引导呼吸和心跳同时停止和严重的灼伤。不过,也有50伏特左右的低电压电流使人致死的,而有的高电压电流作用于人体却未致死。说明人体对电流的抵抗或环境因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5)人体电阻愈大,危险性愈小。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强度越小,对人体的危险性也越小。人体皮肤接触220伏特电压电流时,其电阻平均值一般为2,000欧姆左右,而电流强度可达109毫安培左右,可使人致死;如果人体电阻为200,000欧姆时,则电流强度仅为1毫安培左右,因此对人体是无危险的。
皮肤角质层厚、汗腺少、多毛和干燥的部位,电阻大,电流不易通过,对全身的危害性小些,但局部易致灼伤;皮肤角质层薄、汗腺孔多、毛少、出汗、充血、水肿等部位,电阻小,电流容易通过,危险大。
不同的组织,因其含水量的多寡不同,电阻也不一样,导电性差异很大,如血液、肌肉、脑等均为良性导体,而骨骼、脂肪、毛发等,是不良导体。因电流烧灼的局部组织,电阻亦较大,有阻碍电流通过作用。所以,虽然有的电压很高,但因电阻大,而免于死亡。
(6)电流作用时间越久,越危险。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皮肤电阻可变小,使通过人体的电流量增大,因此越危险。如1000伏特电压的电流作用于人体半秒钟可无危险,但200—300伏特电压的电流作用于人体超过1秒钟就很危险,甚至造成死亡。
(7)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不同,其后果也可不同。
凡是电流通过人的脑、心、肺等部位,危险均较大。如电流从一手进另一手出,由于电流通过心脏(约占人体流量的3.3%),可引起心室纤颤;电流由右手进一足出,则心脏损伤严重,因通过心脏的电流量约占人体电流量的6.7%;电流由一足进另一足出,通过心脏电流量很小,对全身危害不大。此外,双电极接触人体比单电极危险,危害更大。
(8)机体机能状态不同,对电击的反应也可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体弱、贫血、冠心病、神经衰弱的人对电流的耐受力差;儿童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越高的人,对电流敏感,耐受力也差,反应强烈;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人,如睡眠、麻醉或休克者,对电流的反应较弱。
(9)环境条件不同,触电后果可不同。
如果机体接地不良,如穿着干燥或橡皮底的鞋、地上毛毯或木头地板或是楼上,就不易触电致命;若是环境潮湿、鞋底有铁钉、湿的水泥地面或在潮湿的浴室中,特别是在露天下面,因导电较好,就容易触电致死。
H. 电流通过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电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实践资料统计,认为肌肉发达者和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的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I.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频率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的途径以及人体电阻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
(1)人体被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感觉就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就越大。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下列3种:
①感觉电流。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觉电流。实验表明,成年男性的平均感觉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的平均感觉电流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够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实验表明,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mA。
从安全角度考虑,男性最小摆脱电流为9mA;女性最小摆脱电流为6mA;儿童最小摆脱电流更小。
③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也就是说能够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过的时间有关。实验表明,当通过的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一般是10mA以上。当通过的电流达数百毫安时,心脏会停止跳动,可能导致死亡。
(2)人体被伤害的程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一致认为工频50~60Hz为最危险,大于或小于工频,危险性就降低。
(3)人体被伤害的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①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电流的增加,触电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②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即触电的危险性愈大。
(4)人体被伤害的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以经过心脏为最危险。因为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停止跳动,这都会使血液循环中断而导致死亡。
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都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途径。
(5)人体被伤害的程度与人体电阻的关系
人体电阻,基本上是按表皮角质层电阻的大小而定,但由于皮肤状况、触电接触等情况不同电阻值亦有所不同。如皮肤较湿、触电时接触紧密时,人体电阻就小,则通过的触电电流就大,所以,触电后的危险性也就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