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黄曲霉毒素感染的花生是什么样子
如下图所示:
如果花生或其他食物发霉,无论是否是黄曲霉,都尽量不要吃。
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1、发霉的花生
发霉的花生里面最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尤其是存放条件温暖湿润,更容易滋生此类菌。如果发现一包花生里面有一颗是坏的,那请把整包花生豆丢掉吧,因为黄曲霉孢子会飞散出来,很可能这一包花生都被污染了。
2、变质的坚果
经常在吃瓜子或者杏仁的时候遇到霉变的、苦的,一定要及时吐出来。这些苦味就是黄曲霉毒素,一定要及时吐出来并且漱口,将他们彻底阻挡在外。否则经常食用会导致肝癌风险加重。
3、久泡的木耳
木耳吃多少就泡多少,千万不要偷懒泡太多,因为木耳经常泡在水里非常容易滋生黄曲霉,如果不小心吃到肚子里会导致中毒,从而使得脏器衰竭而亡。
4、未洗净的筷子
筷子如果洗不干净会粘上淀粉等食物残渣,长时间就会滋生黄曲霉。如果使用竹筷子因为会产生裂缝导致里面滋生细菌,就要经常更换筷子,而且清洗的时候也要多浸泡一会。还可以选择金属筷子,金属筷子不宜出现裂缝滋生细菌。
5、霉变的玉米
黄曲霉毒素经常会出现在淀粉较高的食物当中,例如玉米、豆类、花生等等,因此每次购买的时候要买新鲜的,并且不要一直存放在家不吃。如果发现有坏掉的花生,一起存放的花生尽量都扔掉,不要舍不得。存放粮食的地方或者家里容易有食物残渣的地方都要擦干净,以免滋生黄曲霉菌。
6、黑作坊自榨油
小作坊榨油或者自己在家榨油并没有去除有害物质这道工序,而且不能对原料进行提炼,经常会出现外表正常但是内部已经霉变的花生挑不出来,所以很可能会把带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榨到油里面。因此选择食用油尤其是花生油一定要到大超市选择大品牌。
(1)怎样颜色的花生果肉含黄曲霉素扩展阅读: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
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和m2的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黄曲霉的有些菌系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引起禽畜中毒致死,亦有致癌作用。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ng/kg。30~50ua/kg为低毒,50~100ug/kg为中毒,100-1000ug/kg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此外,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
㈡ 如何判断花生黄曲霉
在家里可以这样判断,当花生米发生霉变和还发黄色时,就产生黄曲霉素,吃起来有异味的绝对不能食用,应该也有黄曲霉素.
㈢ 花生仁发黄是不是就是黄曲霉素
花生仁发黄有可能含有黄曲霉素。
当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霉变的种子类食物中含量最高。比如玉米和花生,玉米裸露部位较大,在含水量大于15%-30%,气温高于25℃条件下很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花生尤其是破壳的花生,也容易感染黄曲霉菌,这种花生榨出的花生油含有很高的黄曲霉素。
(3)怎样颜色的花生果肉含黄曲霉素扩展阅读:
避免摄入黄曲霉毒素,从安全食用开始:
很多人喜欢购买所谓天然无添加的自制食用油,但这些自制食用油的原料并没有安全保障,一旦被污染,就很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正规超市里销售的植物油是遵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其黄曲霉毒素含量被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因此,建议消费者去正规超市购买有安全保证的食用油。
此外,家中的花生、核桃、玉米、奶制品、调味料、食用油等一旦过期,应尽快舍弃。
㈣ 怎样辨别花生有黄曲霉素
当花生米发生霉变和还发黄色时,就会产生黄曲霉素,吃起来有异味的绝对不能食用。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的农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对花生具有极高的亲和性。
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最强的致癌物,会沉积在肝脏中,诱发肝癌。
花生黄曲霉侵染和黄曲霉产毒主要原因:
1、品种抗性。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与栽培品种的抗性有关,即花生对黄曲霉具有品种抗性。
2、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黄曲霉菌,研究表明,花生黄曲霉感染与土壤的类型有关,变性土壤比淋溶性土壤的感染少。
3、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在花生收获前的30至50天即进入饱果前到成熟饱果期,高温干旱时,容易发生黄曲霉侵染、生长、产毒。
4、花生成熟度,适时收获的花生黄曲霉感染少,延迟收获的花生,黄曲霉感染率较高。
(4)怎样颜色的花生果肉含黄曲霉素扩展阅读:
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着的慢性毒性。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前期症状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继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并很快死亡。
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国内外都有过报道,其中以1974 年印度发生的中毒事件最为严重:印度西部两个邦中200多个村庄皆以玉米为主食,由于当年雨水过多,造成玉米严重霉变,村民食用霉变玉米后导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尸检及病理实验证明,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黄曲霉毒素B1中毒。而慢性毒性表现为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体重减轻,诱发肝癌等。
㈤ 一般食物如何判断有没有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由黄曲菌素(又称黄曲霉,是一种真菌),和其他的几种菌素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高温达到280度以上才能分解破坏。
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水发产品,以为一直用水泡着就能隔绝细菌,不会变质。 事实并非如此,有些食材比如木耳泡发时间长了,虽然不长毛,但也已经霉变了。因此,一定要郑重提醒家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食品一定要趁新鲜吃,就算没有长毛也有可能变质,有任何异常情况一定谨慎对待。而已经腐败长毛的食品,千万别再经过二次处理,或者挖掉坏的部分食用其他看上去没坏的部分,其实这个时候,其他部分也已含有黄曲霉毒素。千万别为了省小钱,坏了咱们自己的身体。
最后,还是告诉大家两个小妙招来初步鉴别发酵和发霉吧。一是辨别颜色:酵母菌发酵长出的菌毛,一般为白色或浅灰色,而霉菌发霉所长出的霉毛,大多数为深灰色、黑色、绿色和棕红色。二是辨别气味:发酵产生的气味常带有某种香味,而发霉的气味则带有腐败味,倘若食物发苦,则证明已被霉菌污染,马上吐掉,并用清水涑口。但上述方法并不完全准确哦,仅供参考!
㈥ 请问感染黄曲霉素的花生是什么颜色的
1、感染黄曲霉素的花生是绿色,灰绿色,黑色等。
2、【拓展】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物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黄曲霉素为有荧光的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蓝紫色、绿色的闪闪荧光。
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已确定B1、B2、G1、G2等10多种,以下是常见四种有关信息: 黄曲霉素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B1 CAS: 1162-65-8 分子式: C17H12O6 分子质量: 312.27 熔点: 268-269℃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B2 分子式: C17H14O6 分子质量: 314.29 熔点: 286-289℃ 黄曲霉素G1 CAS: 1165-39-5 分子式: C17H12O7 分子质量 328.27 黄曲霉素
熔点: 244-246℃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G2 CAS: 7241-98-7 分子式: C17H14O7 分子质量: 330.29 熔点: 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