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一、原料配方①木屑78%、麦皮20%、石膏粉1%、红糖0.5%、含水量90%,另加少量硫酸钾、碳酸钙。②木屑85%、麦皮13%、红糖0.5%、石膏粉1%、含水量90%,另加少量硫酸钾、碳酸钙。二、菌种制作菌筒制好后,上灶灭菌,在100℃保持16小时以上。按常规配料时绝对不可减少配方中任何一种原料。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三、接种接种时间为12月上旬。接种前,将接种室用高锰酸钾7克/立方米、福尔马林13毫升/立方米密封6小时消毒;接种人员也必须经消毒后进入接种室接种,雨天不宜接种。接种完毕后要进行第2次消毒,然后关闭门窗3天,3天后每天上午开一次门通气,8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四、发菌管理接种后将菌袋码在培养室发菌,当菌丝吃料到6厘米宽时进行翻堆,6-8厘米时第2次翻堆。按三角形排开,防止烧筒。1、刺孔增氧:如发现四周菌丝出现萎缩,颜色由白转淡黄,菌皮加厚,此时说明菇筒缺氧,必须进行第一次制孔增氧。在接种口四周制3-4个孔,深1.5 -2.0 厘米,可促使菌丝正常萌发。待菌丝长满全袋再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在接种孔的两侧和背后部位用1寸铁钉制孔,深2-3厘米。2、发菌过程:发菌45-60 天时进行放气,70天再放气1次,90天下地。待全袋一半以上由白色转棕色时开袋出菇。五、场地选择、整畦和排袋要求场地选择及建棚要选用通风、阴凉、易排易灌、沙质土的田块。菇棚遮阳要好,高2.4米左右。畦面宽1.2米,沟深15厘米,畦距50厘米。地面整地后要进行1次消毒,铺上3厘米厚的沙。然后将菌筒斜着摆放在畦面上。菇筒间隙要紧密,防止侧面长菇。六、埋地及管理翌年3月份埋地。放入田中半月后未长菇的菌筒,用竹片拍打菌筒,然后早晚喷水2-3天。3天后白天盖膜,晚上揭膜,拉大棚内温差,刺激长菇。长菇后掀膜,如遇雨天则盖膜,防止雨淋。白天放水入沟,晚上排水,采一批菇后,菌筒要停喷2天水。菌筒如长有绿霉需用水洗净,涂上浓石灰水即可。
② 大棚香菇喷水变黑怎么补救
1,大棚香菇喷水变黑,加强大棚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
2,香菇出菇时不建议喷水。都是在一茬香菇出完后再对菌袋进行输水。有的菇农卖鲜菇的话,会在大棚内的地面泼水,增加湿度。
3,香菇,又名花菇、猴头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1] 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③ 农民种植香菇怎样做,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花菇
香菇子实体形成中,在特殊环境条件作用下,菇盖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花纹,这种菇称为花菇。形成花菇的原因:菇盖表面受到不良环境如低温、干燥的刺激,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菇盖表面生长缓慢,而菇柄的细胞分裂仍较活跃,继续向菇盖输送养分,出现子实表里生长不同步现象,使菇盖爆裂而出现裂纹,形成花菇。由于花菇菇盖肥厚,有明显花纹,香味浓郁,肉质鲜嫩,很受消费者青睐,经济价值较高。花菇的形成需要较干燥环境、较强光照、良好通风、较大温湿度差别,促成花菇形成的具体措施如下:
3.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强弱的光照刺激育花菇。冬季白天阳光较柔和,可用“4阴6阳”的光线代替传统的“3阴7阳”,适当的强光照,不仅可使菇盖颜色较白,菇柄长度较短,而且有提高温度和干燥度。香菇在白天光照、夜间黑暗的交替作用下有利形成花菇。但白天光线太强并不利于子实体生长,所以光线并非越强越好,过强的光照对菇蕾和幼菇还有杀伤作用。
4.适宜的通风,有利于花菇形成。微风能使菇盖表面失水变得干燥,对花菇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所以在选择花菇栽培场地时,应注意通风条件和菇房的适当间隔距离。
必须指出,花菇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低温型的品种容易形成花菇,管理技术也很有讲究。河南泌阳已成为我国花菇的主要产地之一,他们把花菇形成的条件归纳为“三差”,即干湿差、温度差、光线差和“小棚大袋”、“强光催花”的泌阳模式。
④ 出花菇的管理主要措施
中国香菇交易网讯: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及催花期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型不同而造成出菇季节、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同时不同品种菌盖表面纹理形成的难易和多少也有所不同。因此,花菇培育中选择适当的品种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应选择低温型和中低温型、肉质厚的品种,同时要求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均较强。菇蕾的成熟度也是影响花菇质量、产量的重要因素。菌盖直径2cm 以下的菇蕾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差,此期催花,会引起菇蕾死亡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5cm以上的菇蕾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蕾直径2-3.5cm,此期菇蕾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的适宜温度为8-18℃。低温条件下形成的花菇组织致密、厚实,品质好。温差能加大表皮细胞与菌肉细胞分裂的不一致性,可加速菌盖开裂和加深裂纹深度;温差越大(以相差12-14℃为宜),裂纹就越明显,从而易形成优质的花菇。山东省秋末、初冬、早春气温较适合于花菇的形成。冬季气温低于8℃,要在菇棚内人工增温。人工增温时,注意防止串烟。
三、湿度在花菇培育过程中,湿度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料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以60%-65%,培养料湿度以35%-45%为宜。凡是影响空气相对湿度的因素都会影响花菇的形成。如地面潮湿、阴雨天等,为防止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量避开阴雨天气培育花菇,大雾天气要在菇棚周围生火驱雾,在满足温度的条件下要尽量通风排湿;二是菇棚地面潮湿时可铺薄膜或油毡防止地面水分大量蒸发,增大空气湿度。培养料过湿时可采取加大通风量、利用阳光照射和扎通气孔的措施降湿。但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料湿度又不可过小,低于花菇培育适宜温度时应喷雾增湿。
四、光照培育花菇须有一定的强光刺激。光线不仅对温湿度有影响,同时强光也可增强菌盖表皮水分的蒸发,加速菌盖表皮的开裂,遮阴过多,不易形成花菇;光照不足则花菇颜色不佳。初冬和早春,阳光光线不强,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可把棚膜揭掉。晴天让阳光直接照射,可有效提高花菇质量。花菇生长期,光照强度要达2000Lx左右。如果花菇生长旺盛,但白色纹理不深,光线可适当再增强一些。
五、风速菇棚内要加大通风。加大通风,不仅有利于补充花菇生长所需的氧气,同时有利于降低水蒸气在菇体表面的附着率,从而加速菌盖表面的干燥、开裂。因此,培育花菇的菇棚要选择在向阳通风处。菇棚设计时,不但要考虑棚内空气的流通,菇棚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
六、采用两棚制由于培育花菇和培育健壮菇蕾在湿度、光照、温度等方面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分别建催蕾棚和催花棚,对两棚分别独立管理,以达到培育花菇所需要的最适环境。
七、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关系协调控制,不可偏废温、光、水、气任何一个方面。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地域结合当地气候及菇场周边环境综合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花菇的关键。
此资讯
⑤ 如何挑选花菇
要想快速有效地挑选到好的花菇,教你以下4个方法:
1、看色泽。正常的花菇色泽是白褐色的,黑色部分不会太黑,略微呈褐色,而如果是花菇色泽变色发绿发蓝,或者颜色过黑,都是不好的花菇,甚至可能是别的有毒菇类弄错了当做花菇拿来卖,这种一定不要买;
2、闻气味。品质好的花菇,香味都是比较纯正的,虽然香味不如香菇浓厚,但是闻着比较清香自然,而如果花菇闻着气味比较刺鼻,那么可能是加了农药催生的,不建议购买;
3、看大小。好的花菇一般个头都比较大,看着比较饱满诱人,而劣质的花菇一般个头较小,而且表面不完整,要么是催生的要么是去年的老蘑菇,不推荐购买;
4、看菇头。好的花菇一般菇头都是比较饱满个大的,菇头的裂开花纹内也是干净整洁的,看上去比较自然无缺口,而如果是花菇形状怪异扭曲,且缝隙里都有灰尘,肯定是不好的花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