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卡颜料的材质是什么
传统的唐卡用的是矿物颜料。
这种颜料,可以历经千百年而不变色。
唐卡绘画颜料选用非常考究,分矿物性和植物性的两种来源。
藏传矿物颜料中的五个主色是白、石黄、大红、藏青和石绿。
唐卡, 意为展开的画携弊扰, 是一种工笔彩绘带锦缎边的卷轴佛画, 主要悬挂于寺院和民舍, 供佛徒香客膜拜顶礼, 千卜锋百年来, 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广为流传。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辩旦佛教和本教作品。
⑵ 请问哪位朋友可以告诉我唐卡如何制作
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种种,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均有严格的要求。然后着色,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并用点金和其他中和色统一画面。最后线描,线条勾勒,一种线粗细一致、刚柔相济,另一种运笔有粗有细,顿挫变化,随画面的区别而运用,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圆润流畅,均能达到传神动人的效果。
绘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大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样只好把好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几块布的接缝处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时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糨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所需要标出的轮廓线。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通常称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为"黑画"。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河流、岩石、山丘、树木、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然后画佛身,眼睛先空着。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故称这些金色图案为“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来勾边,称“金线”。最后闷森,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然后再画上眼睛。点睛以后,这幅作品就算完成了。
画面上围绕佛像留出的空白还要画上景物或其他由“地、水、火、风”四原素组成的无生命的物体,也可以画上人们乐见的众生有情。
各国各地区的绘毕陆画中,传统的绘画装饰景物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装饰风格直接影响了西藏艺术。例如:
印度绘画中所用的饰景通常是舒适华贵的房屋、菩提树、各种作供品用的鲜花、各种吉祥物,还有珠宝项链。
中原汉地的绘画大多是表现繁荣昌盛的象征物,装饰精美的长袍和衣服,精雕细刻的座椅,还有一些诙谐幽默的场面。
克什米尔的绘画饰景有水生动物、湖泊、池塘和森林,还有药用植物、香烛等图案。
尼泊尔的艺术家一般描绘彩虹、云彩、用珍贵的宝石装饰的树,各种颜色的家禽和乌等。
藏地的艺术家描绘岩石、雪山、草原风光,缀满流苏的华盖,嬉戏的野兽。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调和的颜料,犹如现在的水粉和水彩)画的唐卡外,还有另外三种类型的唐卡:金唐(金色唐卡)、朱红唐(朱红唐卡);黑唐(黑色唐卡)。这三种唐卡的名字来自于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颜色名称。也就是说,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红唐的背景全是朱砂色;黑唐的背景则全是黑色。以上三种唐卡所有颜料都蚂数亩掺有石灰和胶水,轮廓线必须用与底色对比度鲜明的色彩绘制。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假如没有金色,黑唐的轮廓线可以用朱砂来画。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只有嘴、眼睛、指甲、毛发等处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红唐和黑唐中,使用水色的地方与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习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麦水,这样画面光洁平坦。
一般可在木板印制的佛像上涂上水色。如果要将版印唐卡制成久色唐卡,在神佛像轮廓由木版印出后,艺术家便要对画面进行一次细致的处理。用炭笔把木版印的轮廓线勾勒一遍使之清晰醒目,按我们上面说的方法绘画出唐卡。
绘画唐卡的调色方法的指导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加深某种单色。例如要加深朱砂色,就是往调色碗里加点朱砂颜料。
⑶ 唐卡绘制的步骤解析
唐卡是一种伴随着藏族人民这群特殊的绘画群体而产生的独特画种,往往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所以唐卡中最常见的便是佛像。
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是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会之前要向活佛问仆,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着色、勾线、描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
研制画料
唐卡多为重彩画,颜料配制十分讲究,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用金、银(画面的金色部分以黄金制成,银色部分以白银尘拍制成)、珊瑚、珍珠、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原料,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原料,勾线着色后,绘制于打磨的棉布上。
绷展画布
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将裁好的画布洗净晾干,绷到绷架上。然后将胶涂在画布两面,涂胶的好坏决定了唐卡画面的彩色颜料的上色质量。涂好胶派竖羡水的画布经过阴干后就可以上白底了。在干透的画布两面均匀地涂上温水泡制的白土汁,使布面细孔被填塞,表面变得平滑。
打磨布面
磨制画布需要两道工序,即粗磨和细磨。先是数次的粗磨,上好白底的画布阴干后,用手感略粗的磨石轻磨,打磨的顺序总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次打磨都要阴干一次。细磨是画布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便于构图上色,首先在凉水中调入少量的胶,在画布正面均匀地涂抹,阴干后用光滑的磨石打磨三至五遍。
起草构图与造像度量
唐卡的起草构图是整个绘制流程的基础,这一步骤是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规则,将要绘制造像的尺寸、比列、位置做了相应安排。通过打线素描先画出神、佛像的骨架并确定比列,然后画上衣服、璎珞、宝冠及法器等,最后再画上山水、幸运、花草、鸟兽房屋等。神、佛像的绘制有严格的度量标准,画师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的很好。
唐卡着色
按照之前的草稿构图对唐卡进行上色,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画师按顺序先对面积较大的衣饰进行着色,然后是天空、静物、地面,面部要到最后才上色。为使各部位颜色深浅有变化,着完色后要对各种颜色进行加粉处理,使其有明暗变化。
唐卡晕染
晕染是为了弥补平涂着色立体感不足的一种色彩渲染法,通过晕染可以使两种颜色的过渡自然流畅,赋予唐卡绘画中的事物真实的质感与立体感。
唐卡勾线
勾线是唐卡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勾线是用尖细的笔尖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饰、北京的山石、树木云彩等。唐卡的勾金线是将纯金磨成细粉末,加水和胶调匀,涂绘、勾勒在画布上,再用宝石笔头的硬度打磨,使其发光,整幅唐卡就会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了。
唐卡开眼
这是绘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开眼也是整幅唐卡的点睛之笔。轻轻一笔,赋予唐卡画像生的灵气。画完以后,由高僧活佛开光加持,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使唐纤哗卡具有“身之所依”的特性,以保佑结缘人平安健康。
装裱
(1)、唐门(也称为敦嘎或托居)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也称为地玉)正中还缝着一块绵缎。这块绚丽精美,大小不一的锦缎,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中称唐门,是唐卡标志性的装饰物。这块锦缎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锦缎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占下幅面积三分之一,也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时在“贡夏”的上幅中央也有一块锦缎。
(2)、地玉(也称为地边)
(3)、右侧幅
(4)、左侧幅
(5)、天池镶边相当于汉地绘画的裱工,用料讲究,有红蓝洋锦边、素洋锦、杂色锦、西番莲片金缎边、镶龙石青片金边、织金缎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贵。对于有祝寿含义的唐卡则用大红云龙片金缎边、石青寿字缎或大红寿字缎平裱,以烘托主题。如墨刻六世班禅源流的唐卡即用此料。这些用料基本上都是在苏州织造处织造的,有时零星使用时也在京城购买。在画芯的四边缝裱丝绢或绵缎,这缝裱的丝绢或绵缎。统称为“贡夏”。如:(2)、地玉、(3)、右侧幅(4)、左侧幅、(5)、天池、等。“贡夏”可以用各种丝绢或绵缎制做,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贡夏”的下幅长度占画芯部分的二分之一,下幅显得稍长;上幅长度占下幅长度的二分之一,或者说占画芯部分的四分之一。例如,一个唐卡画芯宽是40厘米,高60厘米,下幅长度就是30厘米,上幅长度是15厘米,侧幅宽7.5厘米。唐卡背面的裱衬物可以是棉布、丝绢、绵缎等。一般来说,里衬只裱糊唐卡的“贡夏”部分,不裱糊画面部分;也有给唐卡整个背面都裱上黑衬的。还有一些唐卡,虽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后用揭开画面与衬布之间茬口的办法把画面正对的里衬部分切开三个边,以便能够看到写在唐卡背面边上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们要揭开衬页看背面文字的情况外,平常唐卡画面背面与里衬的两个底边都固定在一起。
(6)、牙子(也称为彩虹)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意为:红黄色彩虹,显然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上面提到的都是多层多色彩的牙子,所以藏文形象地称为彩虹。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牙子外面是镶边。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有很多的唐卡在画面的四边围有两道红色或黄色的丝带贴面,藏语称之为“彩虹”。每道丝带的宽度是侧幅(即所裱丝绢的左右边)的一半;如果仅有一条丝带,宽度便是侧幅的四分之一,侧幅的其他四分之三自然是丝绢衬裱面。装裱完成之后就是装卷杆和楣杆。在藏文里,这两个杆名称都一样为:唐木或唐杆。但是从实物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7)、面盖或遮幔(也称为佛帘或唐帘)唐卡前面有一幅面盖盖住整个唐卡。通常用丝绢制做面盖(人们认为制作面盖最好的一种丝是“面子绫绢”,质软、色黄、带有红绿色的斑色)。面盖用红色、黄色、蓝色丝绢条交替缝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种颜色的丝条作面盖。面盖缝在唐卡的顶端,面盖中央还有一些褶子。画有本尊、护法神的唐卡,其面盖丝绢也有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过这类唐卡的面盖丝绢条彼此不缝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开的。沿唐卡面盖上部缀有一排有褶子的挂布,下垂约8厘米,用红色丝绢制做。这一层佛帘(或称为:唐帘)作为唐卡的装饰。这一部分是缝在唐卡的楣杆下方,长及卷杆,以五色哈达或五色锦缎为之。宫中所装软薄佛帘,多以一块整织物做成,少有分成数片的情况,这一点与西藏佛帘多由二片、三片互相叠压组成不同。佛帘与其他织物一样,专门在苏州织造处织造。它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保护唐卡的重要部分。
(8)、绦子(也称为绸带)楣杆上端钉有两个挂钩,每个挂钩各带一圈,档案中称:铁圈,显是生铁打造而成。清宫中多用铁鋄金赶珠圈或铁鋄银赶珠圈,圈上各系一根花绦子。另外,圈上也有系高丽纸签的情况,其内容较唐卡后面的白绫签稍略。干隆二十五年1760之后,宫中造办处花绦子学习额鲁特蒙古的做法编做。当唐卡悬挂供奉时,两根绦子互相系扣,作挂绳之用。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很受青睐,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另外,以红色绸带作绦子的情况也较常见。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到此,一件唐卡的装裱工作告一段落。
(9)、楣杆(也称为卡薪或贡薪)楣杆装在天池的上端,为宽扁形或扁圆形木条,两端与天池两边齐平,或稍长出,藏式做法,以皮革包首,宫中鲜有采用。这一根扁平木条又称为“卡薪”或“贡薪”。木条越往两端越细,以致于从截面看就像一个小木楔,把“卡薪”缝粘在“贡夏”和里衬之间,长度与唐卡宽度相同,两边不要突出来。
(10)、卷杆(也称为唐薪或止薪)卷杆装在地玉下端,圆柱形,略长出唐卡两侧幅边。唐卡下方的两个边最后是用红线锁边,必须注意的是,在缝裱用一个叫“唐薪”(即“唐卡木”)或“止薪”的圆木棒将唐卡的底边卷好并将其撑住。根据唐卡的大小确定“唐薪”的粗细。一般“唐薪”的长度是与唐卡下方的宽度基本相同,两端可再长出唐卡宽度的3厘米,两端套上用金银或青铜制成的套盖。有了“唐薪”之后,把唐卡卷起来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称卷轴画。
(11)、轴头宫中唐卡卷杆和楣杆的用材有白檀香木、紫檀木、杉木等,前二者材料最为名贵。杆头安的轴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刚杵”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12)、鸟嘴(也称为惊燕)佛帘外面,缝有两条彩带,垂至卷杆处,其底端呈鸟喙形,故称为“鸟嘴”。类似于汉地绘画装裱中的“惊燕”。彩带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可能是绘画中的一种古老实用物,蜕变成一种纯装饰性的东西。
(13)、唐卡画芯(也称为美龙)
开光加持
最后唐卡画师将装裱完成的唐卡拿到活佛处进行开光加持,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有的还会按上活佛的金汁或朱砂“手模”。
制作唐卡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的慎重,不然一笔画错全图前功尽弃。只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绘制,唐卡才能展示出他独有的魅力。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399334的绿度母唐卡:
⑷ 唐卡的画布是怎么制作的
首先唐卡画布选择非常严格,布料选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升晌,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
诵经备料
(一)绷制画布
先把无花纹的绸或白棉布在清水洗一遍,待布干后折叠四边约1厘米分别缝起竹竿粗的空管,然后把画布放进特制的培陆框内(要求框比布大),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在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z完,要求绷绳绷得又平又紧,具有弹性
绷制画布
(二)打磨画布
在打磨画布之前要在烈性的青稞酒内加少量的胶,在画布的正面刷一遍,然后在白颜色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胶调好后刷在画布的正、反两面。
画布在太阳下晒干后放在平板上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做第一遍打磨工作
然后用杯子或小碗倒扣在布上磨(要求杯子或碗口要平整),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当绘画的一面。
(三)绘画底稿
涂好胶水的画布经过阴干后加入过滤好后没有杂质的白颜石膏里加适量的水,适量的胶,调好后刷在布的正反面晒干。在干透的画布两面均匀地涂上温水泡制的白土汁,使布面细孔被填塞,表面变得平滑。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8-115912的吵中锋银箔唐卡:
⑸ 唐卡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1、唐卡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凳蚂靛等植物为槐键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2、矿物颜料常用的有:仁布白土(白)、朱砂(红)、青金石(石青)、孔雀石(石绿)、雄黄/雌黄(黄)、黄丹(橙)。植物颜料常用有花青色、胭脂色等,植物颜料的制作工艺相比于矿物颜料要简单。首先采集花木或树皮,清洗后浸泡或熬煮,得到不同颜色的汁水后,蒸发铅粗巧制成颜色丸即可。
⑹ 唐卡蓝色颜料是什么调制而成的
浅色和深色的颜料,分别有松石和青金石捣成粉末,加胶调制而成。。。。
⑺ 唐卡详细制作工艺
唐卡的制作工艺(上)</b> 许多年以来,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凭借着她独特而迷人的高原风光吸引着无数的游人,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美丽的蓝天是松石的宝盆,灿烂的阳光是纯金的装饰。” 在这片散发着神秘与独特魅力的高原上,生活了千百年的藏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的文明困脊和无数的文化瑰宝。现在您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幅幅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图画便是我们今天要像您介绍的藏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唐卡。 唐卡是藏文译音,意思为可以卷起来的,它是画在棉布上的一种布画.由于两端穿有木轴,因此也被称为卷轴画。它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构图严谨,笔法精细,着色浓艳,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属于笔彩的画法。同时,唐卡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彩绘唐卡、印刷唐卡以及刺绣唐卡等等。 唐卡题材广泛,无所不含,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史的风俗画。它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历史故事、宗教教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建筑布局等等,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无以记数的大小唐卡,为藏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随着文化的发展,如今,唐卡画已经摘掉了它神秘的面纱,从寺庙中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唐卡的绘画手法和艺术形式来进行装饰的家具或建筑比比皆是,特别是时下旅游经济异常火暴,唐卡也成为了许多游客与收藏家们争相购买与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今天我们就以唐卡中最具代表性的彩绘唐卡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唐卡的制作镇烂工艺。 一、 制作唐卡的主要原料、工具及用途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初步了解了唐卡之后,我们首先向您介绍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工具及主要原料。 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 画布 画布是唐卡绘画的载体,一般选择白色或乳白色的棉布作为画布。 矿石粉 将矿石粉、牛胶和水混合后刷在画布上,可以提高画布的着色能力。 矿物颜料 矿物颜料是在矿石中提取出的彩色颜料,比较珍贵,目前大部分需要从印度进口,它是绘制唐卡的主要颜料。 牛胶 牛胶是用牛皮熬制出的一种胶体,用水溶解后具有一定粘性,为画布刷浆、制笔以及调制颜料的过程中都会用到它。 狼毫 狼毫通常指黄鼠狼尾巴上的粗毛,它软硬适度、质感挺拔是制作唐卡画笔的最佳原料。 制作唐卡所需要的主要工具有: 画框 唐卡的画布要先缝制在画框上才能进行绘画。画框一般由两长两短四根木棒组合而成,长短要根据画布的大小来定。 打磨石 打磨石选用普通的鹅卵石就可以,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它主要是在画布刷好浆后用来打磨布面。 打磨板 打磨板是在打磨画布时垫在画布下面起支撑作用的一块木版。 针线 针线是用来将画布缝制在画框上。 碳笔 碳笔主要是用来打草图。 毛笔 毛笔主要是用来勾勒线条、上色或晕染。 制笔模具 制笔模具用来制作绘画唐卡所需要的毛笔。 老鹰羽毛 老鹰羽毛在绘画过程中充当着橡皮的角色,在打草图的时候如果是画错,就要用老鹰羽毛在画布上轻轻刮擦,直到将碳笔痕迹刮掉。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较柔软的一侧羽毛用来刮擦碳笔痕迹轻的地方,较坚硬的一侧羽毛用来刮擦碳笔痕迹重的地方。 手垫儿 手垫儿正面为动物毛,背面有一个圆环。使用时将小拇指套在圆环内将手垫儿垫在掌下,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手掌蹭到颜料而污染画面。 圆规 圆规主要是用来在画布上确定所要绘画唐卡的尺寸以及在打草图时用来保持所绘中心人物各部位的比例关系。 弹线尺 弹线尺主要是在打草图之前用来画出定位线。使用时将弹线尺上装有画粉的粉包从线上滑过,这样御尺漏线上就会沾上画粉,然后将线从起始点和终结点固定住,轻轻拉起在画布上一弹,就会显现出一条印记。 二、 制作唐卡前的准备工作 在了解了制作唐卡所需的工具和原料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制作唐卡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 选择画布 制作唐卡一般要选择白色或乳白色的浅色棉布作为画布。画布要有少许弹性,不能过厚或过硬。选择画布时要认真检查画布表面是否有破损、污染或其他瑕疵,如果有要立即更换。画布的大小可根据所要绘制的唐卡的尺寸来进行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都选择尺寸大一些的画布,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张画布上绘制几幅小尺寸的唐卡。 2、 组装画框 画框一般由两长两短四根木棒组合而成,木棒长短要根据画布的大小来定。其中两根较长的木棒两端要打出契口,两根较短的木棒两端要做成“品”字形,且要与契口大小吻合。将品字形一端分别插入契口中,这样,画框就组装完了。 3、 缝制画布 为了便于绘画,在画唐卡前都要将画布缝制在画框上。首先用针穿过画布的一角,用线在画框衔接的地方缠绕并打结,然后再用针穿过画布向上,使线缠绕在画框上后再向下穿过画布。重复这一动作,直到画布四周都已经缝制在画框上后,在画框衔接处再打结完成收尾,这样,画布就缝制好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画布一定要绷直绷紧。 4、 刷浆 为了提高画布的着色能力,要对画布进行刷浆。这时就要用到矿石粉和牛胶了。首先在牛胶中倒入少量清水,放在一边让它自行融化。再取一些矿石粉放在盆中倒入清水搅拌。搅拌过程中要将没有溶解的残渣滤掉。然后再倒入融化的牛胶继续搅拌,直到混合均匀。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矿石粉、牛胶和水的用量要根据画布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水、矿石粉、牛胶的比例为3比2比1。以上工作做好后就要开始刷浆了。刷浆时用毛刷蘸取浆液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将画布两面全部刷完,同时要保证力道均匀,不可胡乱涂抹,尽量使浆液覆盖的薄厚程度统一。刷完一遍后一定要进行检查,颜色发浅或浆液厚薄不均匀的地方还要进行补刷,直到颜色与薄厚程度基本一致。再有就是要检查刷好的地方是否沾有刷毛,如果有要立即清除,以免以后影响唐卡的品质。 5、打磨画布刷好浆后就要对画布进行打磨。打磨分湿磨和干磨两部分,其中用来绘画的一面要进行湿磨,背面进行干磨。湿磨时首先将打磨板垫在画布下面,然后用洁净的毛刷在布面上刷上清水,最后用打磨石细细的进行打磨,当布面上的清水被磨成泥浆状,被打磨处变得细腻光滑为止。一处磨完后继续进行下一处,直到整张画面都被打磨完整后将画布反转,在背面进行干磨,干磨就是不用水,直接用打磨石在布面上进行打磨。干磨好的布面看起来光滑、平整,用手敲击会发出类似打鼓似的“咚咚”声。这样,一张画布就打磨完成了。 6、 制笔 由于唐卡笔法十分精细,因此有一些笔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去制作。制笔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用剪刀在黄鼠狼尾巴上剪下一小撮毛,剪下毛的多少可根据自己需要来定,剪的多一点可以做一个笔尖粗一点的毛笔,相反,则可以做一个笔尖细一点的毛笔。刚剪下的毛中会含有一些绒毛,这些绒毛不适合作笔,我们可以拿一根竹签在这一小撮毛中来回滑动,将其绒毛刮掉。然后将剩余的一小撮硬毛放入制笔模具的圆孔中,轻轻震动模具,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插入模具的一端硬毛变的整齐。再将这一端轻轻蘸取少量溶解的牛胶,这样笔尖部分就做好了。然后取一根鸡或鹰的羽毛,在羽毛的根部剪下一节毛梗儿,长度应为刚才做好的笔尖长度的1/2左右。最后,将作好的笔尖插入到毛梗儿中,再将竹签的一端蘸取少量的牛胶也插入到毛梗儿中,用手指搓一下使它成为笔尖的形状,这样,一根唐卡画笔就算制作成功了。 7、 调配颜料 制作唐卡所使用的矿物质颜料一般呈块状或粉末状。使用前要先进行调制,调制颜料时在颜料中加入清水和融化的牛胶,颜料、清水、牛胶的比例一般为2比1比0.5,将颜料调制成粘稠状就可以使用了。矿物颜料与其他颜料一样也可以根据需要相互混合来调制出不同的颜色。下面我们列出几种最常用的颜色的调配公式来供大家参考:(读法:6份淡红色与4份白色混合可得出粉红色)淡红6/10+白色4/10=粉红 桔红4/10+黄6/10=桔黄色桔红3/10+黄2/10+白5/10=淡桔红色 黄6/10+白4/10=淡黄色赭石6/10+黄2/10+白2/10=淡茶色 桔红2/10+朱红1/10+白7/10=肉色 三、 唐卡的绘制 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就要开始绘制唐卡了。唐卡的绘制主要流程有画定位线、打草图、白描、上色、晕染、开眼、勾金线和点睛等八个部分。 1、 画定位线 画定位线前首先要确定唐卡的尺寸,如果所要绘画的唐卡的边线长度大于画布边线长度的1/2,就要在整块画布上画定位线,相反,如果所要绘画的唐卡的边线长度小于画布边线长度的1/2,那么就要将画布平均分成4份,在其中一份上进行绘画。画定位线时要首先画出中线,方法是,在画布的上沿处确定出中心点的位置并标记,然后将弹线尺的上端固定于中点处,弹线下端系一重物,使它自然垂直并固定,拉起弹线轻轻一弹,这时画布上所显现出的一条印记便是中线了。中线画好后再将弹线尺两端固定于画布的两个对角处,画出对角线,再按同样的方法画出另一条。这样,定位线就画好了。 2、 打草图 打草图就是用碳笔在画布上先描绘出一个底稿来,在这里有一个规定,绘画唐卡中的中心人物或佛像必须要先根据中心人物或佛像的比例关系画出比例格,其他部分可以自行安排,但一般都要保持对称。在这里我们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唐卡绘画中所特有的比例单位。唐卡绘画中有四大计算尺寸的名称,从大到小分别为:拓、缩、刚巴和乃。在实际绘画中,我们将所要绘制的中心人物或佛像的眼睛的宽度定为一缩,它与其他三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拓=12缩,1缩=4刚巴,1刚巴=2乃。换句话说,这四个单位并没有实际的大小,他们只是根据所要绘制的中心人物或佛像的大小自由放大或缩小,但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不变的。了解了比例关系后我们再以这幅释迦牟尼像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如何绘制头部和身体的比例格: 绘制头部比例格,首先打好顶线和中线,然后中线两边的脸宽各六缩,耳宽各两缩,共五条纵线。从顶线起宝顶两缩,顶髻四缩,发厚四缩,发迹至眉线四缩,眉线至眼上线一缩眼宽一缩,眼至鼻下线为两缩,鼻下线至下颌为四缩。从下颌线与中线交叉点往两边各留两缩,这两处和发际线与中线交叉的两边连接所出现的立三角形中得出两眼之间的距离、鼻头宽度和嘴的两角点。发际与中线交叉点到脸边线与鼻下线交叉点左右两点的连线得出眼外角位置,眉线和脸外线交叉点与立三角形下颌底线两边相连得出鼻和嘴的范围。 绘制佛身比例格,从中线向左右各画一拓缩宽的腋位线,再向外打四缩宽的肩内线,然后打二缩宽的肩外线,再打八缩宽膝外线,左右各四条垂直线。颈长四缩,胸长十二缩,胸至脐孔十二缩,小腹四缩,耻骨联合八缩,双脚盘压点四缩,再到膝底线四缩。 从肩线和肩内线左右交叉两点与中线和膝底线交叉点两边相连接形成一个倒立等边三角形,从中可得知胳肢窝与胸的宽度,又从肩内线和膝底线左右交叉两点与肩线和中线交叉点两边相接形成一个直立等边三角形,从中可得髋部的宽度。倒、直立两个三角形交叉的两点为腰的位置,从脐孔点到耻骨线与膝外线交叉左右两点相连所得的三角形中可知盘坐时的大腿位置。从耻骨线和肩内线交叉点与直立等边三角形的底部两角左右相连的交叉点为双脚盘压点。 按照以上的方式打好比例格后,就要用碳笔在比例格内绘制出中心人物以及一些装饰性辅助图案的草图。绘图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碳笔,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整体顺序进行绘制。我们现在所画的虽然是草图,但它可是一幅唐卡成败的基础,可大意不得,画草图时讲究的是笔锋流畅,线条饱满,布局对称,不能将人物画歪,或两边大小不一,这就要求绘画者绘画功底深厚并且经验丰富,何时起笔何时收笔都要心中有数。起笔果断,自然笔锋流畅,运笔自如,必然线条饱满。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绘画所使的用碳笔的笔尖不要过粗,下笔不要过重。画出的线条粗度在1~2毫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线条过粗或者过重都将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在本集节目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制作唐卡所需要的工具、原料、准备工作以及唐卡画打草图的方法。之后还要经过白描、上色、晕染等数道工序,一幅精美的唐卡才能够绘制出来,那么这些工序又是怎样完成的,我们将在下集节目中为观众朋友们详细介绍。
⑻ 唐卡是什么如何鉴定唐卡
唐卡,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余则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进行描绘,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朱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如兄夺目,历经百年仍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网络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生动地描绘了宗教文化,使其中的各种形象栩栩如生。目前,“网络网盘朝云数字藏品平台”就推出了唐卡数字藏品,制作精美,种类丰富,有护国佑民的广目天王和白伞盖佛母数字藏品,还有彰显圆满智慧的时轮金刚和忿怒金刚数字藏品等等,9月14日中午竖橡棚12点开始发售,全球限量1000份,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打开网络网盘APP,点击“我的”——“更多服务”——“数字藏品”,就能进入该平台的数字藏品商城。
⑼ 制作唐卡颜料的过程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颜料配制也是十分讲究。矿植物颜料作为唐卡最基本的颜料,其永不退色的色彩与矿物颜料是密不可分的。矿物颜料具有色彩鲜艳、洁净,可保持千年而不褪色的特点。由于这些矿物颜料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并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现在,交通方便,科技发达,原材料的获取可以说非常方便,不需要画师本人亲自到深山老林甚至是无人区的山脉中进行开采,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购买矿石原石和植物。
1、捣碎朱砂
矿石原石买回来之后,第一步便是将成块的矿石原料,剔除表面杂质,放入臼中捣碎,用过滤网过筛。将筛下的矿石颗粒像淘米一样用清水淘洗掉混杂的泥土,淘洗四五遍直到水清。在清洗过程中,沙土也不断地被磨出来,并被水洗涮掉。
2、清洗
接下来便进入了比较单一且需要技术的过程,即磨料。通过长时间的手工研磨,矿石逐渐被研磨得越来越细,从碎料最终被研磨成符合要求的矿物颜料水。
藏区有一句谚语是用来形容差孝高磨料难度的,即病妇磨石青,壮汉磨石黄,意思是说研磨石青的时候,必须要像生病的女生一样缓慢而轻柔;而研磨石黄的时候,则需要满身肌肉男生一样的力量,奋力将石料砸碎。所以,不同的矿石需要用不同的力度研磨。
接下来是整个颜料制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制作颜料师傅具有非慎雀常丰富的经验。将粉末原料用锅加清水煮一个小时,直到泛起泡沫,用勺撇去泡沫。当然了,不是所有的矿石颜料都要煮,像朱砂就不用煮,但是要用白酒淘洗。
3、湿磨
将煮好的颜料再继续淘洗,然后晾干后再进行研磨,磨至没有声音,细腻,颜色粉末开始结块为止,这个过程称为干磨。之后,加水继续研磨,研磨时间比干磨时增加一倍,磨到感觉不到颗粒感,粉末成为均匀的小颗粒为止虚尺,这个过程称为湿磨。
4、研磨
再用少量冷水将骨胶泡发,再用热水冲搅,调制成胶水。兑入胶水,继续研磨搅拌,搅到颜料颗粒与骨胶充分融合为止。
这还没完,还要通过传统的水飞法分出色阶。以石蓝为例,第一杯颜料沉淀十分钟左右后,将胶水倒入第二杯中。留在第一个杯底的颜色,颗粒粗,颜色也最鲜艳,称为头蓝。之后,反复操作几次,得到二蓝、三蓝、四蓝、五蓝。
5、水飞法
最后,还有一个除胶步骤。将沉淀颜料加入热水,充分搅动,使颜料中的胶水溶解于热水中,沉淀后,将上面的水倾倒掉,反复两三次将胶除尽为止。
6、矿物颜料
这是为了让矿物颜料保持宝石光泽,因此用这些矿物颜料所绘制的唐卡,其颜色能保持经久不变,就像画师与作品中的佛菩萨有着永恒的约定一样,每一笔都决绝、永恒、价值连城。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314933的释迦牟尼佛唐卡:
⑽ 唐卡是什么唐卡的绘制过程和供养唐卡
唐卡是什么?
唐卡是藏语,简单地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鲁番时期,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不可少的供奉用具,礼拜供奉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悟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2006年唐卡被国务院、文化部批第一批准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卡历来被人们握渗视为珍宝,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庙、佛堂、僧舍乃至信徒的家中,都有供奉唐卡。
唐卡的绘制过程:
唐卡的绘制过程非常讲究、复杂。绘制前要向活佛问卜,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铺底看色、精心勾勒、描银铺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描金唐等.所用颜料均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色彩艳丽。
制作一唐卡用时较长,短则数月完成.长则需要数年。唐卡画师们用明消皮顷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教世界,天然原料的使用,保证了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历经上百年的岁月,色泽依然艳丽明亮。
.
请供唐卡的功德;
1:累积福报,唐卡上面有佛菩萨圣像、本尊画像,供养唐卡,如同以佛菩萨为对境种福田。
2:消灾解难,请供唐卡可让人每日看到唐卡,心系佛法,思维因果,端正为人处世的言行,逐渐现出业障,自然能消灾解难。
3:有助修行,唐卡上本尊圣众的形拿陆象,是根据经典所述而画出,这有助于修行中的观想。
4:种解脱因,每日观看唐卡,不知觉中便将佛菩萨及本尊圣众的形象印在心中,为未来播下解脱的种子。
4:种解脱因,每日观看唐卡,不知觉中便将佛菩萨及本尊圣众的形象印在心中,为未来播下解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