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蜂怎么养殖
马蜂养殖方式:
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1000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㈡ 怎样养殖马蜂
初养蜂者需要:1、蜂箱2、蜂具3、蜂种4、四季管理5、病害防治等环节,内容较多,篇幅有限,间单介绍一些。
一、蜂箱、巢框、巢础、摇蜜机、起刮刀、面网、喷烟器、隔王板等用具。 蜂箱标准箱,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标准箱,又称郎氏蜂箱,它是由10个巢框,箱身、箱底、巢门板,副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的。十框箱:可用不变形的红白松、杉木、青杨等坚固耐用的木材。板的厚度不少于2公分。箱内围长465毫米、宽380毫米、高245毫米,前后壁外侧各有一个扣手,便于搬运。前后壁内侧上部各开一条宽8毫米、深25毫米的槽,槽口处钉上一铁片引条,引条上沿距箱体上沿17毫米。2、箱盖a、蜂箱大盖b(副盖)纱盖。3、箱底。
二、蜂 具 蜜蜂饲养管理用具有多处,除蜂箱外还有巢础、分蜜机、面网、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据蜂的规模选用,其他蜂具如生产蜂王浆、生产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据需要购置。
1.巢础 巢础是安装在巢框内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它是人工制造的蜂蜡片,经巢础机压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板基。有供饲养欧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础; 生产雄蜂蛹的雄蜂巢础;饲养中蜂用的中蜂巢础。使用巢础筑 造的巢脾整齐、平整、坚固,雄蜂房少。
2、面网 面网是管理蜂群时,保护操作者头部和颈部免 遭蜂蜇的用具。
3、起刮刀 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动、刮、铲东西。如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和巢框上的污物。
4、喷烟器 是镇服或驱赶蜜蜂的工具。由发烟筒和网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把纸、干草或麻布等点燃,置入发烟筒 内,盖上盖嘴,鼓动风箱,使其喷出浓烟,但不要喷出火星。
5.蜂帚 主要用来扫除巢脾、箱体、养王框等蜂具上附着的蜜蜂,是长扇形的长毛刷。一般有两排刷毛,刷毛长65 毫米,用不易吸水的白色马鬃或马尾毛制成。
6.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记录本。检查蜂群时当坐凳。
7.隔王板 隔王板是控制蜂王产卵和活动的栅板,把蜂群严格分隔为育虫区和产蜜区,使幼虫、蛹、花粉等不会与蜂蜜相混杂,工蜂可以自由通过。用14号铅丝制成的铅丝隔王板,牢固耐用,不易变形;两铅丝之间的空隙约4.4毫米,蜂王不能通过,但价格较贵,用直径7.5毫米竹丝制作的竹丝隔王板,在我国南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但是牢固度较差,较易变形,隔王板分平面隔王板和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虫巢和贮蜜继箱分隔开,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的质量。框式隔王板插在蜂箱内,可把蜂王控制在几个脾上产卵。
㈢ 怎样养马蜂
养殖所需的设备包含以下几点: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4、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饲养管理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繁殖: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㈣ 怎么饲养大黄蜂
药用胡蜂,是胡蜂科昆虫的班胡蜂和黑尾胡蜂的全体,其幼虫、蜂巢及胡蜂毒均可入药。药材名大黄蜂(全体)、大黄蜂子(幼虫)、露蜂房(蜂巢)。药用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胡蜂酒祛风湿,治急性和慢性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其幼虫(大黄蜂子)功效相同;露蜂房有定痛、祛风驱虫、消肿解毒等功效,主治惊痫、风痹、疔毒、牙痛、乳痈、顽癣、癌症等;胡蜂毒用来治疗炎症等,并有抗癌及抗辐射的作用,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药用胡蜂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江苏省海门养蝎咨询站的药用昆虫研究组,曾在菜园和棉田试放一定量的药用胡蜂作试验,10天即可全部消灭菜青虫和棉铃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人工养殖药用胡蜂,简便易行,花工少,不需要多大投资,只要捕捉一些雌蜂驯养繁殖即可,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宜推广,现简介如下。
一、药用胡蜂驯养笼的建造
一般药用胡蜂驯养笼,采用木质框架,顶部和四周均为尼龙纱网,笼的一边备有加厚的尼龙拉链开口(供管理人员进出)。笼子一般无底,将笼子的下面埋在土中,并用木桩和铁丝把笼子固定住,防止被风刮倒,在笼内培育大量的十字花科植物及小灌木丛。
二、药用胡蜂饲料的培育
一般驯养药用胡蜂时,培育菜青虫最简单易行,其方法是用十字花科的植物叶片捣碎(最好用甘蓝叶片),将捣得的叶汁涂在一张清洁的纸上,然后将涂好的纸放在田野里,不久就会有许多白色的菜粉蝶争先恐后飞来,很快落在纸上产卵,待产到一定数量时,即可把纸拿到蜂笼内的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让其自然孵化生长,供药用胡蜂捕食。
三、药用胡蜂捕捉工具的制作
捕捉野生雌蜂驯养,可用自制的捕蜂网。该网由网柄、网圈和网袋三部分组成。网柄的长度约与自身的身高相等,用直径2厘米的竹竿或木棍均可;网圈直径35厘米,用粗铁丝弯成,两端折成直角,固定在网柄上;网柄用深色的尼龙薄纱做成,网袋的长度是网圈直径的两倍左右。如果方便,也可直接去渔具商店买一个抄网,更换尼龙薄纱。
四、药用胡蜂的捕捉方法
在春天野外活动的药用胡蜂,都是在冬天越冬前交配过的,捕回即可驯养,捕捉方法如下。1.如果发现药用胡蜂在空中飞舞,只要挥动捕蜂网,待蜂入网后,迅速将网底向上甩,连同蜂倒翻在上面来,然后放入驯养笼内,让其自已飞出即可。2.如见到药用胡蜂在花朵上,应轻轻地走过去,再惊动它,待药用胡蜂飞起时,猛挥蜂网,就能准确地把药用胡蜂捕入网内。这样操作可以避免花朵受损。3.如果遇药用胡蜂停落在有刺的植物上,必须等药用胡蜂飞起后再捕,否则植物上的刺会将蜂网拉破。.
五、药用胡蜂的驯养
将捕得的雄蜂放进驯养笼,笼内即放朽木等纤维性物质(供雄蜂建巢用),并投喂清洁的水及液体饲料。一般投喂方法,是用吸水滤纸或脱脂棉花浸沾液体饲料成饱和状态,放入玻璃器皿供食,这样供给方法的缺点是:极易蒸发、干燥、污染、霉坏等。最理想的方法,是将水和液体饲料先装入瓶中,再将瓶倒置在铺有吸水滤纸及脱脂棉花的玻璃皿中,通过渗透作用来供给药用胡蜂觅食,可避免上述缺点。在笼内,根据捕得的雌蜂数,悬挂空蜂箱(供药用胡蜂建巢用)。一般当温度恒定在17℃以上时,药用胡蜂开始飞入悬挂在驯养笼中的空蜂箱内建巢产卵,此时的雌蜂除建巢产卵外,还得负担捕食饲喂幼虫任务,幼虫变成蛹后,约再经15天左右,即可羽化成蜂,第一代成蜂即承担建巢哺育幼虫的工作,原来的雄蜂只负担产卵任务,此时的药用胡蜂恋巢性极强,一般不甘脱巢飞出。随着巢上的蜂群及幼虫陆续增加,要有足够的菜青虫,确保充足的饲料供应。如果饲料不足,会引起药用胡蜂残食幼虫危险。
六、药用胡蜂的田野放养
当第一代成蜂羽化后,蜂箱可直接移到田野,不需要人去管理,也不必投喂任何饲料,会靠成蜂自己捕捉各类害虫为食。一般管理在黄尾巢螟发生期,注意夜间将蜂箱的门关好,以防黄尾巢螟夜间进入蜂巢产卵,危害药用胡蜂幼虫。
七、药用胡蜂的越冬管理
在10月初,将田间的蜂箱拿进蜂笼,喂以鳞翅目昆虫及糖类,使蜂体营养增加,体力充沛。当气温下降到6℃以下时,药用胡蜂会进入蜂箱成抱团越冬状态,不食不动,此时应将蜂箱放进干燥通风的空房中。当气温回升到6℃以上时,药用胡蜂开始散团。气温恒定在13℃以上时,药用胡蜂开始陆续外出活动,此时应放进蜂笼喂食。当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药用胡蜂进入建巢状态。
八、药用胡蜂产品采集
1.成虫及幼虫采集。对于人工饲养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药用胡蜂,采集时应考虑在害虫防治将结束时期为宜。一般采集在10月份,将烽箱从田间取回蜂笼时进行,并可保证来年有足够的雌蜂数量,然后将多余的成蜂和幼蜂采集起来,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即成中药的大黄蜂与大黄蜂子,放于干燥的瓷或坛内保存。2.蜂巢的采集。蜂巢采集比较方便易行。采集应在药用胡蜂抱团越冬时进行,将蜂箱里的蜂巢摘下,晒干,即成中药露蜂房。3.药用胡蜂毒的采集。药用胡蜂毒,是该蜂贮存在毒囊中的一种毒液,是一种药理和生化活性高度复杂的混合物,可用电刺激取得。在采毒前,首先在夜间将田间的蜂箱拿进蜂笼,天亮后将采毒器置于蜂箱口,当药用胡蜂接触采毒器的刺激器时,受电打击,即排放胡蜂毒液,收集后用蒸溜水溶解,离心去尘,再冷冻干燥,即得胡蜂毒干粉,置于冰箱冷藏保存。
九、药用胡峰的天敌防治
1.黄尾巢螟。黄尾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第一代成虫发生在5月中下旬。成虫体长7.5毫米,展翅17毫米左右,雄蛾略小于雌蛾,成虫羽化后迅速交配,夜间飞到药用胡蜂巢上即可产卵,成蛾3天后即死亡。黄尾巢螟卵在5天左右孵化出幼虫,灰白色,灵活地在蜂巢内穿行,蛀食药用胡蜂幼虫。黄尾巢螟的幼虫,在12天左右即化蛹,11天左右蛹期,羽化出第二代黄尾巢螟成虫。黄尾巢螟30天左右为一世代,繁殖率极强,并在夜间活动,而药用胡蜂是在白天活动,夜间伏于巢上休息,任凭黄尾巢螟将卵产于蜂巢内。可见,一旦黄尾巢螟侵入蜂巢,很有可能使大量蜂巢有覆灭的危险。防治方法:根据黄尾巢螟不善飞高的特点,一般将药用胡蜂的蜂箱离地面高一点,并每晚将蜂门关好,就可避免黄尾巢螟进入蜂箱产卵,到次日早晨再将风门打开,让药用胡蜂外出活动。2.老鼠。老鼠主要危害抱团越冬的药用胡蜂。如果越冬蜂箱内有了老鼠,往往把整箱的越冬抱团蜂吃光,必须尽早加于防范。
十、药用胡蜂的经济价值
露蜂房是传统的中药材,国家收购价每千克17元,每个露蜂房一般直径50厘米左右,一个普通劳动力放养几千窝药用胡蜂是不成问题的,平均每窝采集到250克露蜂房,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近年来,国内外报导,胡蜂毒有消炎、抗癌及抗辐射的效果,因而引起医学界的注意。在全球最大的毒素公司——美国西格玛公司,每盎司胡蜂毒价格高达30美元左右。药用胡蜂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可用于生物防治来消灭害虫,在粮棉及经济作物田里,放养一定量的药用胡蜂,可以节省用于治虫农药的成本,并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将药用胡蜂放养于菜园,可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
十一、养殖药用胡蜂注意事项
l.在采集药用胡蜂的蜂毒时,药用胡蜂的性子极暴躁,最易蜇人。必须在夜间,将蜂门关好后,再将蜂箱拿进蜂笼内,到天亮后,打开蜂箱门,进行通电采毒。人必须在蜂笼外面观察,待晚间天黑后,取出所采集的毒液,并将蜂箱门关好,再将蜂箱放回田间。2.两种不宜养殖的胡蜂。①金环胡蜂。该蜂性子机暴,往往会巢群攻击人畜,毒性极大,蛰一下水牛,能使水牛麻醉卧地不起。如果人不慎捅了金环胡蜂窝,就会有一大群金环胡蜂纷纷飞来集中攻击,会使人重伤,甚至会死亡。②柞蚕马蜂。该蜂专门捕食柞蚕幼虫,属害虫,不宜养殖,应捕杀。(
㈤ 胡蜂养殖技术
胡蜂也叫黄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我国分布甚广。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国际市场上有20多种胡蜂蜂毒出售,其价格相当昂贵。此外,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因此,养殖胡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胡蜂养殖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胡蜂养殖饲料
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胡蜂的生活习性
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交配时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㈥ 怎样养殖黄蜂
1夜间趁其不活动时,用捕虫网在集群的越冬处收集,养置在用铁纱或木制的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中,1立方尺的蜂笼可放入300~500头
2将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用来控制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减少其体内营养过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3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提前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为食
4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这样虽推迟了半冬眠期,由于增补了营养,仍能安全过冬。
㈦ 胡蜂怎样繁衍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
㈧ 如何饲养马蜂
1、采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
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8)怎样荞殖胡蜂视频扩展阅读
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马蜂伤人事件高发期。陈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国北方的确是在秋季易发生胡蜂伤人事件。
春季胡蜂个体数量处于越冬后的恢复阶段,一般数量较少;夏季胡蜂数量众多,群势强壮,但植被茂盛,树木枝繁叶茂,便于其巢穴隐蔽,至少让胡蜂感觉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较小,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
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也较大),其护巢的戒备措施也较为松懈;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在北方会完全停止出勤活动,在外界很难发现胡蜂的踪迹,自然也不会遭到攻击。
秋季胡蜂处于秋季繁殖阶段,外界食物较为匮乏(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胡蜂的戒备加强,在加上我国北方秋季开始出现植被枯萎,树木落叶,使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这也使胡蜂会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击。
㈨ 怎样养殖胡蜂
一、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二、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