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软件 » 八月十五怎样拍孩子视频
扩展阅读

八月十五怎样拍孩子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8-11 15:44:54

㈠ 八月十五的传说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㈡ 2007年全国儿童春节联欢晚会少儿舞蹈《八月十五》

侯高俊杰 2005年 首次参加市首届少儿才艺大赛,夺得金奖。 2005年 参加了《舞动中原》河南省首届电视舞蹈大赛,夺得榜眼。 2005年 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荣获“小荷新秀”奖。 2006年初 未满7岁的宝宝参加了山西卫视的超级少年节目,凭着他超眩的舞步和高难度的技巧,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现场观众,他有很好的才艺又有很好的学习成绩,圆周率正背可达1000位,倒背400位。一路过关斩将。他的舞蹈天分也得以展露:单手翻能连翻50多下,头旋能转40多圈,空翻、倒立等高难度的街舞技巧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让人不敢相信这些动作是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完成的。宝宝轻而易举地夺得大赛季度总冠军。 2006年7月 SHE上海移动城堡歌友会表演嘉宾,现场尖叫连连,受到歌迷追捧。 2006年7月11日 山西卫视超级少年评委。 2006年7月 全国大学生街舞赛表演嘉宾,中日韩的街舞高手无不为他的舞艺拜服,歌迷观众为他疯狂,现场一度失控。 2006年8月16日 上海东方卫视东方新人陶喆专场表演嘉宾R&B教父陶喆对他高度评价,称其演唱会一定会要宝宝做表演嘉宾,得到东方新人大力支持,决定将会在9月为宝宝做专场演出。 2006年9月26日 潘玮柏上海歌友会表演嘉宾,和潘玮柏合唱. 并和台湾着名舞蹈老师蓝波斗舞。 2007年1月6日 参加快乐大本营,是快乐家族4位成员甘拜下风并在节目中跳唱. 2007年3月7日 参加湖南卫视:艺能竞拍秀“一锤定英”被报道称:“最小的侯高俊杰比超女还威风,年仅7岁就有上万FANS疯狂追捧,号称“亚洲街舞小天王”。小天王,长江后浪推前浪,与潘玮柏同台演出的时候,连潘玮柏都甘拜下风。谁能比我酷,《音浪》带你high翻天。” 2007年4月7日 快乐中国行-外国人表演中华才艺 ,宝宝作为表演嘉宾,令在场观众大吃一惊。 2007年 在韩国参加Star.King第23期节目演出,全场随着侯高俊杰的头旋而尖叫。 2007年8月 杭州卫视《超级童声》嘉宾 2007年8月26日 在杭州参加演出,第一次在节目中用吉他弹唱表演. 2007年9月17日 8岁的侯高俊杰亮相“Kappa炫舞门”。 2007年11月17日 8岁侯高俊杰初遇周杰伦,并参加其篮球赛嘉宾表演《本草纲目》,周董对其赞赏有佳 2007年 侯高俊杰参加MASTCOOL两周年公演,《算你狠》HIGH爆全场 2007年12月17日 侯高俊杰赴福建参加某企业大型演出,并参加福建少儿台《大嘴巴碟报》节目,以及泉州人民广播电台923城市之声频道《娱乐好劲道》,并于表演结束后接受晋江记者采访 2007年12月29日 侯高俊杰赴浙江金华SOS酒吧参加演出 2008年1月30日 参加福建电视台少儿春晚录制 2008年2月 参加湖南卫视元宵晚会录制 2008年4月19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南京站嘉宾,与周董合唱《本草纲目》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4月26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天津站嘉宾,与周董合唱《本草纲目》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4月27日 天津演唱会后,与周杰伦一同出现记者会上,接受访问 2008年5月1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嘉宾,与周董合唱《本草纲目》 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5月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郑州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5月24日 周杰伦世界巡回2008演唱会重庆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并且宝宝在此次演唱会的参加中敲碎金猪,为灾区捐款 2008年6月21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长沙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6月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贵州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7月18日 chinajoy2008久游网展台表演《本草纲目》《音浪》 2008年7月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温州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9月20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西安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9月25日 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现场直播,与魏靖坤,开克尔曼尼,张鑫名小明星同台演出合唱 2008年10月2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扬州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10月18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厦门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10月25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武汉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还同周杰伦一起弹唱最新专辑主打歌曲《稻香》,现场惊叫连连。 2008年11月1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济南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11月7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成都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还同周杰伦一起弹唱最新专辑主打歌曲《稻香》,现场惊叫连连。 2008年11月15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杭州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2008年11月22日 周杰伦2008世界巡回演唱会南宁站嘉宾,并与周董一起参与本草纲目的演出,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还同周杰伦一起弹唱最新专辑主打歌曲《稻香》,现场惊叫连连。 2008年12月 受邀参加吉林的节目录制 2008年12月 以恭贺新年为主题的hip-hop曲风的歌曲《珠光宝气过大年》在华语乐坛闪耀登场,与光头伟合作录制。 2009年1月25日(除夕),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现场与周杰伦一起演唱歌曲《本草纲目》,头转扯铃HIGH爆全场。

㈢ 怎样用手机才能拍照八月十五的月亮

你好,手机没有光学变焦,不能把月亮拉到跟前,所以无法拍好月亮的。即使拍了,也只是黑暗中的一个很小的小亮点,看不到月亮的细节。

㈣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是哪首歌里的

歌名:爷爷为我打月饼

作词:徐庆东,刘青

作曲:梁寒光

原唱歌手:儿童歌曲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 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 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 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 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 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 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拓展资料: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中国儿童歌曲。

创作背景:

《爷爷为我打月饼》又名《八月十五月儿圆》,是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的插曲,为童声演唱。写的是战争年代我军后方的一个托儿所里的故事。曲作者梁寒光这样介绍这首歌:"《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民歌式的儿童歌曲,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提特色,歌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孩子们唱着唱着,还以为爷爷睡着了呢,而爷爷却在着亲切动人的歌声中长眠了。"

该歌曲反映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老爷爷关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

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意识,也较少接受革命传统歌曲的影响或学唱革命歌曲。让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㈤ 中班音乐八月十五是中秋教案

一、活动背景: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的习俗也很多,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由此,我开展了此主题。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2、通过讨论和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让幼儿体验和伙伴老师一起过节日的快乐并学会分享;4、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挂图;2.家长帮助孩子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为孩子准备一块月饼;3.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及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动过程:
(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课题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探寻中秋节的来历,鼓励小朋友自己介绍,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4)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请小组派代表讲述。
(5)"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让小朋友分享、品尝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6)最后环节:听故事《常娥奔月》。
相传,远古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离开自己的妻子,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心术不正,名叫逢蒙的人听说后,就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广寒宫。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园中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㈥ 【急】中秋节的习俗简短视频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ei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铂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qㄋ危┧臻∧涸剖站∫缜搴何奚衽蹋〈松艘共怀ず茫髟旅髂旰未础!短R贰。ㄋ危┬疗病∫宦智镉白鸩ǎ删涤种啬ァ!“丫莆蕣穑罕话追⑵廴四魏危〕朔绾萌ィ嘞氯模荆

㈦ 八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1、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2、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3、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7)八月十五怎样拍孩子视频扩展阅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㈧ 八月十五都有什么习俗啊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在我国有很多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8]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㈨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有哪些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有很多,比如跟帮小朋友做月饼等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