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着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着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❷ 如何静心打坐
基本上想要学静心打坐还是得到正统的地方学习,很难自己自修,不过禅坐前的基本准备,我在悟觉妙天禅师的书上有看过,简单来说可分为5个部分:
1. 调饮食:饮食适量、定时,禅坐前不要吃太饱,吃太饱容易瞌睡,也别吃太少,会营养不足,精神虚弱,所以最好吃五六分饱。
2. 调睡眠:贪睡或失眠容易让人产生妄念,无法专心静下来,所以最好在午夜十二点前就入睡,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
3. 调身:“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端正姿势能使血气顺畅,也要保持身口意清净,才不会心浮气躁,帮助禅定。
4. 调心:最重要的,平时多练习专心,心专一就不会散乱,也不浪费心灵能量。
5. 调气:调呼吸,从粗练习到细柔绵长,而且要改变呼吸方式,从胸腔呼吸转变到腹部呼吸。
望采纳
❸ 请教下:怎样静心打坐一般以多常时间为易请问如果当自己心乱时怎样使自己更快的心静下来!谢谢!
静是对的,但要多练习,看你怎么理解这个静字,静是结果,还不是动词,应该用松字.是意念的放松.放下.这样那些束缚自然放开.心没了.剩下的是自然安住.你自己不去扰乱哪里有什么不静呢.给你个口决,以最轻松的方式呆着.让你的心开始安稳下来吧.继而定住,定住.一直安住下去.这就修心止而定.当然就是静了.
❹ 如何才能静下心来打坐因为每次自己打坐时最多10分钟左右保持不动,后面就坚持不了了。
打坐的窍门在静、空、松三字诀。道家讲求无为、静、返璞归真。人要配乎自然,白天是动、是阳,晚上是静、是阴,白天四肢和脑袋都在运动。晚上四肢和思想都停了,才是五脏六腑修补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早睡早起。白天嘛只有当身体和脑袋都停止活动时才是“真静”,打坐姿势不重要,呆坐也行,但千万别睡着了,睡多了就成了植物。时间,最好是子时午时打坐,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脑袋放空、身体放松(静、空、松),慢慢的会达到道家佛家所讲的“忘我无我”的境界——小我死大我才会生(此时没有思想犹如死亡)。只要你能坚持,三个月下来,保证你气脉畅通、身心愉快。也必能体会到张医师《原始点松筋疗法》的松筋原理,你能由此治病强身、保养强心,再进一步达到“身心灵”合一,不分人我,民胞物与的心怀,发挥你的慈悲精神,共同和张医师一样无私无偿的大力推广<原始点疗法>
❺ 如何正确打坐,快速入静入空
一。静坐呢,也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能量,提高振动频率,成功进入光子带,不仅是在生理上的病,也能治心理上的病。可使心性呢逐渐的光明,心胸开阔,使人的身心意识呢,越来越光明,还可以增加涵养。静坐呢,可以使人体气血通畅,增强抵抗能力,改善人体细胞能量,从量达到质变呢,最后呢就形成比较强大的一个生命的场能。那静坐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呢,就会发出无限的安乐、喜悦、幸福,我们佛家经常讲的“法喜充满”啊。随着功夫的加深呢,日常生活中的身心,都会充满无限的喜悦幸福。那这种喜悦幸福呢,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法喜本身就是超出了人间的快乐幸福的范畴哈,那么就说,我们从治病医学上来讲呢,可以治一些疾病,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呢,风、寒、湿、气血引发的一些,还有失眠哪,灵性上的一些病呀,都是会见效非常的快。然后呢,还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盈,人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你的体内呢就可以散发出香味了哈,这个是我有闻到过的哈。一种是你本身体内的一种体香,其实人是,都是光体的哈,当你真的静坐到一定的状态下的时候,你的全身会很干净,然后本有的那种香味就会散发出来。还有一种原因呢是因为佛菩萨的加持,那这个时候你的心感应了,跟佛菩萨感应了,你就会闻到檀香味。
好现在呢我就来具体说一下那静坐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第一个,衣服呢要比较宽松,穿着舒服的衣服。裤子越薄越好,穿的越薄呢,盘腿就比较好盘,这个我亲身体会非常深刻哈,哎当你穿两条裤子的时候,可能盘腿只能双盘的时候可能只能盘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但是如果你那个穿一条裤子的时候,不要穿短裤哈,就说比较薄一点的裤子,可能你就可以盘两个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你的裤子穿的越薄的时候,其实盘腿会越方便越舒服,但是你不要感觉到非常的冷哈,不要感觉到冷,就可以了。然后不要穿尼龙类的衣服,因为这个材质的衣服呢,有时会发出那个声音,会受到一些干扰。好,袜子呢,最好是穿棉质的,不要穿夏天的那种尼龙袜。同时呢,我们在打坐之前呢哈,检查一下,不要戴耳环哪,一些首饰啊,还有有些人会戴脚链的,好,还有戒指啊,这些都是要把它拿下来哈,身上都不要戴,不然的话呢,非常的受干扰。第二个,我们要安静的环境,不过就没有那种环境,因为很吵的时候确实就会非常的难静下来,这个呢非常的重要。然后实在不行的话,还是比较吵的话,有一个方法,戴上耳机,戴上耳机会好一些,当然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哈,也是像我一样,我会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好,跟大家说一下,我现在,打坐,现在我打坐是,不怕,可能外面比较吵,我也不怕了,之前,可以跟你家里人或者说跟你周围的人打声招呼,跟你一起住的人说一下,再打坐,希望不要发出太响的吵声。
在子时的时候,中午11点,12点,或者是晚上11点到12点,啊这个时候呢时间的能量是特别特别强的。那这个也是,我可以非常深刻的感觉的到,你到那个时候去打坐跟你平时打坐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时间选择好,11点到12点,大家记一下,子时。
好,那对这个方向的问题,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这个面向的方向的问题呢,就可以不要执着,你觉得哪个方向比较舒服,比较容易入静,你就面向那个方向。
那第五个呢,打坐的时候呢,静坐的地方,你最好是要固定一个地方,形成你自己的一种能量场,没有固定的话呢,就没有这种能量场形成,或者说会非常的弱。同时在打坐的时候哇,我们跟能量强的人在一起打坐呢,你的能量也可以变得更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沾他的光哈。跟能量低的人在一起呢,如果你的能量不高,不会高过对方太多的话,你就会受影响。那么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呢,也是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同时在交朋友的时候,以前我有讲过这个问题,其实一个负面的朋友,对你的干扰,对你的影响是会非常非常强的。但是我们对于负面的朋友也不是说一棍子打死哈。首先是跟他讲道理,但是如果他还是不听,老是跟你在你面前讲一些负面的言语,我们知道,讲负面的话,他给你一句话,那股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要说,冰箱啊,电视啊,那些电子的干扰对身体特别的不好。其实一个负面的朋友,对你的身体,对你的心灵,那影响是,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第一次呢,我们就说跟他讲道理,为什么不能说负面的话,哈,为什么我们做朋友,我们要相互的鼓励,哈,但是呢如果我第一次讲了之后,他还是不改,然后第二次就警告他,如果你再这样子的话,我们真的呢,不能做朋友了哈,有时我们呢还是分开比较好一些。警告他那个还是不改的话,第三次就只能远离这种负面朋友哈。一个负面的朋友,一个负面的人的能量场,是非常受干扰的。除非你的能量已经够强了,除非你的能量已经非常非常的强了。好,那所以我们在打坐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这个问题。
好,那么,第六点,静坐时候呢,你屋内的光线不能太亮,太亮呢就会使你的心气散乱,无法静心。还有呢,就也不能太暗,太暗的话,就比较容易昏沉,有的甚至会睡着,那胆小的呢,还会害怕,觉得恐怖。啊所以这个光线呢,就是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第七点,我们要注意的就是,静坐时空气呢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空气的对流呢不能在身体的正前方和正后方,应该是左右对流的。这样子的话就不容易感冒。那么对于北方来说哈,北方,特别冬天,如果太冷开窗户可能会太冷,那什么的话,那还是得关。因为我在北方呆过,那边是相当相当冷的。但是在夏天的时候,或者说,在南方哈,在南方这边,有这种条件的话,空气最好是流通的。
第八点,我们静坐时候呢,就要准备两个垫子,两个垫子呢,一个是大一点的,一个垫子呢小一点,啊厚度呢,就两寸厚,就可以了。啊如果没有这种垫子的话,用榻榻米那种型的,或者说用几床那个毛毯,那个毯子叠起来,也是可以的。就是我们注意的,在坐的时候,你的后方,要高于你的前方,这样的话,背容易直,同时呢,气血就可以流通。啊气血很容易从那个尾巴骨通过。然后,后面如果没有垫高两寸的话,前后就是一个平面,气血呢就不容易从尾巴骨通过,或完全淤在尾巴骨这一带了哈。所以,很重要一点。这是,不过这一点就是对那个初学的。像我们就打坐比较久的,可以完全的把那个背挺直了哈。好,还有一点,不要用那种像沙发一样的有弹性的东西。还有呢,就要同时准备一条盖被。打坐的时候呢,必须盖住你的腿部,特别是膝盖的两个位置。即使在热天打坐,很热的时候,也必须盖住你的那个腿部。那身上呢,也一定要准备披挂的东西。我们的后脊骨这一块骨头,不要让它着凉。啊除非是太热了,不然的话你身上要披,把它裹住,腿上还要盖。
❻ 怎样打坐才能静心
一、七支坐法
1、双足跏趺——此有二式:
①通途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在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于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②或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
这两种坐法,对于年长的人及初学坐禅的人,并非人人能够做到。
2、背脊竖直——挺起腰干,勿挺胸部,头顶向天垂直,下颚往里收,领压喉结。
3、手结晶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骻部。
4、放松两肩——将两肩肌肉放松,自觉如无肩、无臂、无手的状态。
5、舌尖微舐上颚——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则缓慢咽下肚去。
6、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了有病在鼻。
7、眼微张——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的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眼睛时,心容易散乱,闭起眼睛时,心容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劳倦时,不妨闭一会儿。
对于七支坐法的次序和内容,各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将调息及调心的方法,也合在七支之内。
二、其他坐法
由于初学坐禅的人,不一定能够跏趺坐,对于从未学过打坐的人,一开始便要求双腿结跏趺坐,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也会因此而把许多希望尝试打坐的人,阻吓在具备道的大门之外,现在我给初学的人,介绍由难而易的其他几种坐法如次:
1、半跏坐——不能盘双腿的人,或者双腿盘久了,觉得疼痛难忍之际,不妨把上面的一只脚松开,置于另一只小腿的下面。或者一开始仅将一只脚,置于另一边的腿上,左脚在右小腿之下,均可。
2、交脚坐——两脚均置于地,各内向后收,结果,两脚掌向上,置于两小腿乃至两大腿之下。
3、跨鹤坐——又名为日本坐,因为迄今的日本人,在日式的室内的正式坐姿,仍是用这种方式。即是双膝脆下,两脚的大拇指上下交叠,将臂部坐落在两脚跟上。此种坐法,在中国古代未用高椅高桌之时普通人在正式场合,也是如此坐。
4、天神坐——左脚坐如跏式,曲向内,置于身前,另一脚,曲向外,置于身后侧。迄今南传上座部佛教徒,席地闻法时多用此式,乃至坐禅时的初步坐法,也用此式。
5、如意自坐——此式系模仿菩萨八相成道,自兜率天下降人间之前的坐姿,左脚坐如半跏式,曲向内,脚跟置于会阴前,右脚垂立、曲膝置于右胸侧,左右两手平覆分置于左右两膝。
6、正襟危坐——以上各种坐法,均系席地而坐,此式则坐于与膝同高的椅子或板凳上,两脚平放于地,两小腿垂直,两膝间容一拳的距离,背不可依靠任何东西,仅臂部坐实,大腿宜悬空,与小腿成一直角。
以上六种,除了坐姿不同及如意自在坐的手姿不同之外,其他均用七支坐法的第二至第七项规定的标准。功效最大最快而且能够经久稳固的坐姿,仍以最难的跏趺坐,最为可靠。因此,初学的人,尽可用你觉得最舒适的坐法,以不让自己产生畏惧心为原则,渐渐地试着用较难的坐法,是有益无损的。结合以上的坐姿,我们在选择打坐垫时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❼ 打坐如何才能入静
提到“打坐”,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个词的理解,主要是定义在一种传统意识上。所以这部分人眼中的“打坐”,仅仅就是以某种姿态安静的坐着。其实打坐也是有它的特定的定义的,我们从网络上搜索,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打坐时入静的几个小方法。其实每个人在打坐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方法,不管怎样,只要做到对道法虔诚,在打坐的时候做到“入静”应该不难。
❽ 最简单有效的打坐方法
打坐是一种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劳而获的尝试。老子说: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不看窗外,便明天道 。”
说的就是打坐入静开阔眼界可以远行,也可以登高。可以破万卷书,也可以守方寸心。打坐是一种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劳而获的尝试。
打坐最能聚阳生火,聚的是肝肾之阳,生的是命门之火。打坐时阳气内敛,最怕受寒,最好能拥衣裹被。
打坐时可以观照‘眉心’,可以观照‘膻中’,也可以观‘肚脐’。就像是一个守着老宅的看门人,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想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初学打坐不必双盘,单盘就行,但要打到半小时以上,三个月后渐渐的自然就能双盘了。
初学打坐,不必死守一窍,不必刻意呼吸。放松随意,就不会出偏。可以一会儿想着丹田,一会儿关注呼吸,一会儿留意膝盖酸痛的地方。
像个顽皮的孩子,东张西望,玩累了,自然会歇在某处,落叶归根。
初学打坐,不必拘子时午时,饭前饭后,只是不要过饥过饱就行。两手随意叠于腹前,两眼微闭,怡然自得。
打坐最长阳气,就像冬天在屋里生火一般。阳气本足的人,一打坐就爱出汗,排出体表之寒。
阳气不足的人,会觉得手脚温暖,鼻流清涕,排出体内之寒。打坐一段时间,阳气渐盛,身体开始排寒,鼻流清嚏,困倦思睡。这时马上裹衣而眠。最长气血。
打坐时气血旺盛,内力集中,便会冲击固有的病灶,通常是酸、麻、胀、痛。酸是缺血,但好血将至,多按揉即可。麻是气至血未至,可拔罐引血而至。
胀是浊气有余,不可拔罐,可敲打经络,也可推腹。痛是血瘀,刮痧刺络可除。
总之,静心打坐时,身体自行调节修复,酸麻胀痛,随它而去好了。
打坐可以是一种享受,也可以是一种受罪。享受的人打坐一小时,也不想下来,受罪的人坐十分钟,如坐针毡。不能享受打坐,就难坚持,坚持也无益。初学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放松下来,先听听音乐吧,班得瑞的《迷雾水珠》很好听,可以作为打坐的背景音乐。
打坐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找一份清净,一份自由,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是又学一门技术,又上一门课程,又劳一份心神,又费一份体力。
打坐时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矩。腿盘不上,不盘,腰背不直,就先弯着。就象坐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样的打坐,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
❾ 打坐怎样才能静下心来
打坐,真想静下来的时候,
才发现,
原来自己心里头念头那么多,
真是停不下来。
入静难?为人,烦恼必不可少,而且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正因如此,平时心一直在动,养成了习惯,就连睡觉都在想事情,做梦。想让心安静下来实属不易,不易归不易,方法还是有很多的,下面讲几个简单的入静方法:
观呼吸、数息法、观念头、意守法、观想法、客尘法
一、观呼吸
把注意力放在自已的呼吸上,注意呼气。这个方法是为了让心有一个去处,让心不到处乱跑乱想。
此法因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可能会导致头晕、头涨、头痛。如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此法。
二、数息: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数呼气,一呼数一个数字,一直数到九,再从头开始数。这个方法,也是为了一念压万念。
三、观念头:
打坐,有妄念是必然的。“不怕念头起,就怕觉知迟。”有了念头,自已要立即知道,才不会任由念头发展下去。
观念头,就是在念头刚产生时,自已看着这个念头,看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灭的。下一个念头起来了,再观。这种方法,能使念头减少很多,进而入静。
四、意守法:
打坐时,把思维静止,把意念(注意力)放在丹田上。一般放在下丹田(肚脐眼下三寸)。
意守丹田,把意念轻放于此,也可意守其他部位,意守时不要意念过重,也不要死守,不然会很累。
五、观想法
此法对于初学者较有难度,涉及到道教修炼以及佛教功法,观想法也叫观想象法,可想象任何一个场景。
比如想象自己眉心有光球,看着这个光球,又比如想象自己坐在虚空中或坐在水面上,又比如想象自己飘在空中等等,只要有助于入静都可以。
六、客尘法
此法对于初学者稍有难度,客尘是什么意思呢?客是客人,尘是凡尘。
此法把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动的真心,另一部分是漂浮不定的妄心,就像客栈老板和客人,老板始终不会离开客栈,而客人只是暂时落脚在客栈,来来去去的客人就像动来动去的妄心,不可留。
所以,此法需要把持住一颗一直不动的心,淡然的看着那些漂泊不定、蠢蠢欲动的身心,不去执着它们,它们是客,你才是主人,一切都跟你无关。
最后入静并不是很难,就要能时刻保持一颗纯洁,安静的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入境不浮躁!通过对打坐的练习,你也会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内心的变化。
❿ 如何打坐静心
有缘听闻《妙印法师-成佛之路-如解《金刚经》》
-----------------------------------
妙印法师
阿弥陀佛:
定分等级:
一、无念定,无相定——1、止息念虑,2、灭大脑幻影。
二、空定,属小乘定。空定里,肯定没有念虑,没有幻影;
三、性定,属大乘定,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清清楚楚,一念无生,明灵独耀,历历孤明!
定,一定是静,动者怎么是定呢?思考问题,岂是定乎?积极的思虑,是药也是毒。说药,积极的思考可以替代无益的妄念!说毒,任何念头的生起,都不是定的状态。
有人说:“读诵经典,可以戒定慧一次完成。”这个说法不圆满。为什么?
你舌根还在动,怎么是定?你没有见性,怎么是慧?说是戒,还勉强,但是,若说大乘戒,无念清净才是大乘戒,你有念,眼根,意根,舌头都在动,怎么说戒定慧同时完成了呢?
修行,是不是真实的修行,一定要契入实相,实证这个实相无相的境界,才有能力辨别自己是怎么回事。他人是怎么回事,你也会很清楚。
究竟怎么入定?持戒,持咒,听经闻法,通晓佛理,明了入定的次第:
第一,舍弃恶念恶行;
第二,舍弃善念善行;
第三,舍弃一切妄念,幻影;
第四,体悟“法性”空;
第五,体悟“空性”的“圆觉”。
如果你能进入舍弃一切妄念,就可以进入四禅八定,果报在三界的色界和无色界。如果你能体悟到(法性)空,你就入小乘定了,果报是四果罗汉;如果你能体悟到空性,你就入大乘定了,你的果报就是,见性成佛!
---------------------------------
法门实相与方便
妙印法师
阿弥陀佛:
2、真正的念佛法门:
以念佛心
(任何一尊佛号,并不是专指某一尊佛号。不是不念阿弥陀佛,就不行。《楞严经》里没有这么说过,也不曾提过阿弥陀佛。),
入无生忍,悟念佛的是谁?
悟了这个谁,就得念佛真三昧,进而才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功在意根。
3、禅宗,
口即不念佛,也不念咒,直接打坐参悟,悟意根,念佛的是谁?或者,念咒的是谁?
参到这个‘谁’,就是明心见性,然后保任,进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是在意根用功,
为什么不参舌根?念佛的若是舌,指挥舌的又是谁?虽然理论上好理解,但实际感受上却不容易参悟。
其实,若不念佛,不念咒,不如直接参“打妄想的是谁?”
当
然,禅宗各脉,各有用功的方便,有的则是在‘身根’见性,比如黄檗三次打临济,都是让被打的人从打人的姿态作用上明悟自性,若挨了打,再从自身的痛楚处,
了悟自性。也有参“拖死尸”的是谁?也是在身根见性。 有的则是突然大吼一声,所谓:棒喝!让听者从耳根,了悟自性。
4、天台宗,
但在意根,止息一切妄念,然后,观,起妄念的是谁?
观到这个谁,守住这个谁,就是中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