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软件 » 怎样鉴定菌种质量视频
扩展阅读
起湿疹的原因是什么 2025-05-15 06:38:26
用手机号怎样查快递信息 2025-05-15 06:22:39

怎样鉴定菌种质量视频

发布时间: 2023-04-24 07:32:21

㈠ 怎样识别平菇菌种的优劣

在各种栽培菇类中,平菇菌种最多。华中农业大学实验菌种中心就备有20多种各种温型的平菇菌种,可供菇农选购。选购平菇菌种,首先应考虑下列问题。
(1)平菇的温性
如低温型002,中温型1011、1012,高温型侧5,广温型仙平001等,分别适于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栽培。这里所说的温性,是指平菇出菇时对温度的要求特性。选购菌种时,应考虑其温性与当地气候条件是否相适。只有二者相适,才可望顺利出菇。
(2)抗逆性
用生料栽培平菇,选用抗逆性强的菌种尤其重要。抗逆性强、生段嫌长快的菌种配燃则,是早熟高产的前提。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得已而选用抗逆性一般的菌种,应改用发酵料或熟料栽培,或者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多取胜,确保丰收。
(3)平菇色泽
平菇有白色、灰白色、灰色、灰褐色、草黄色等多种菌种之分。有时白色平菇俏销,有时有色平菇俏销,且内销、外销各有爱好。
(4)货架期
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培棚杏鲍菇等珍稀平菇的货架期较长,是可以进入超市的比较受欢迎的“高级”平菇。
菇农应根据市场动态,栽培适销平菇品种。

㈡ 菌种鉴定的方法

首先你要确定待鉴定的菌种一定是纯种灶穗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隐哪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菌种纯化。 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缓樱单菌落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菌种鉴定的方法一般有常规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常规鉴定: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菌毛染色、糖类分解实验、吲哚实验、淀粉水解实验、V-P实验、甲基红实验、柠檬酸盐利用实验、硝酸盐还原实验、接触酶实验等
(2)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菌16SrDNA菌种鉴定:提取DNA,特定引物PCR扩增,PCR产物纯化测序,进化树分析;真菌18S rDNA/ITS菌种鉴定流程也是一样的。

㈢ 怎样鉴别菌种质量

在杏鲍菇、白灵菇生产中,只有具备优良的菌种,通过科学的培育管理,才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因此菌种的优劣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菌种生产厂家信誉的大事。在现实生产中,也常发现有的菌种厂以赢利为目的,粗制滥造。加之有些菇农对菌种质量缺乏识别能力,致使在生产中减产、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菌种质量,加强对运老菌种的鉴定和识别是当前食用菌发展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主要的技术环节和要求。
菌种质量的鉴定,严格地讲,应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测和评价。但要完成各种指标,除了需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还需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及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一般生产者是很难完成的。这里仅将几种常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予以介绍,供生产者参考。
(1)直接观察。
对引进的母种,首先要用肉眼观察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有无破损,棉塞中有无杂菌和病虫害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老化等现象。购进或自制的原种,瓶内菌丝应粗壮整齐、分枝浓密、色浓白呈绒毛状,说明生长旺盛。如瓶底出现黄水、菌丝萎缩与瓶壁脱离,或出现旁耐升原基扭结,说明菌种老化应淘汰。(2)菌种纯度检查。
杏鲍菇菌丝是纯白色的,白灵菇菌丝较杏鲍菇菌丝稍浅些。如在菌种管或菌种瓶中出现其他颜色的菌丝或孢子(绿色、黄色、黑色等),则说明菌种不纯,被杂菌污染不能使用。如果在接菌时发现菌种有异味也说明菌种被杂菌污染,不能使用。(3)吃料能力鉴定。
将母种接入最佳配方的原种培养基中,或将原种接入栽培袋中观察亩坦菌丝生长情况。经1周的培养,如果菌种块能很快萌发并迅速向四周的培养料中生长伸展,说明菌种的吃料能力强。反之,菌种块萌发后生长缓慢,迟迟不向四周和料层深处伸展,则表明菌种对培养料的适应能力差。(4)观察菌丝长势。
可先将供测的菌种接入其适宜的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为优良菌种。若菌丝生长缓慢或长速太快,稀疏无力,参差不齐,容易衰老,则表明菌种质劣。(5)栽培试验观察。
这是菌种质量鉴定最可靠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栽培试验,凡具备优质高产、抗杂能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的菌株,才是优良和可推广应用的品种。

㈣ 如何判定菌种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目前食用册知凳菌生产上常用的鉴定方法有目测和镜检,当然最可靠的方法还是通过生活力测试以及猛烂出菇试验。
1、肉眼直接观察法 母种、原种、栽培种,菌丝颜色一致,洁白或灰白,粗壮、浓密。一般无黄水、无原基、无杂菌污染。培养基无州旅失水皱缩,棉塞无杂菌。
2、显微镜观察法 观察内容包括:菌丝是否有分支,分支越多越好;观察细胞质浓度,细胞质颗粒越多,浓度越高,质量越好;菌丝有隔膜,锁状联合明显;测一测菌丝粗度,越粗越好。
3、生活力测试及出菇试验
(1)生活力测试 菌种转接后,若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为优良菌种。
(2)出菇试验 要选用本地具代表性的栽培料或不同栽培料同时制种栽培,进行品比。此方法最有说服力,只是需时较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出菇早晚,一般出菇早的好,但并非越早越好;产量高低,子实体形态特征等。

㈤ 如何鉴别优质菌种

要买到优质的菌种,首先要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橡饥所、信誉好、服务好、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已备案的、有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食用菌菌种生产单位。按《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食用菌菌种生产必须经工商注册,具经有关部门专业考核合格后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必须按有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如菌种生产要求建立菌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时间、数量、梁简返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种来源、操作人、技术负责人、检验记录、菌种流向等内容。因此,购买者应仔细阅读供种者提供菌种的品种说明,说明越详细表明技术水平越咐伏高。

其次,为了得到优质菌种,购买者应制定栽培计划,购买原种和栽培种最好提前预定,如果大规模栽培,还应预定后分期取种,这样供种者可根据买方要求的品种、时间和数量,计划生产,保质、保量地按时供应菌种,使买方在使用期菌种处于最旺盛状态。同时卖方也可减少盲目生产的浪费,避免贮藏对菌种的不良影响和不必要的支出。

㈥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检查原种、栽培种菌种质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查阅制种记录,核对是否名符其实,避免张冠李戴。

(2)计算菌种成品率

只有染杂率低于有关要求的菌种才能作为菌种繁殖播种。

(3)调查菌种培养时间

在适当培养条件下,除竹荪菌种生长较慢(需要培养40天左右)外,绝大谈拿败多数食用菌菌种培养25天左右即可完全吃料。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超过45天仍未完全吃料,表示菌种已经老化,不宜用于生产。

(4)再生试验

为了避免购买或使用长势弱、退化菌种或老化菌种,选购或使用前应进行再生试验,检含颤查菌种是否壮。具体作法是:在菌种中部取黄豆或蚕豆大小的一块菌种,移植到培养皿中,培养皿内先铺一张滤纸或数层卫生纸,加少许冷开水使纸湿敏野润,在室温(25℃)条件下培养3~5天。若菌种块正常萌动,长出旺盛、整齐的菌丝,表示菌种壮,质量好。如果培养5~7天仍原样不动,说明菌种长势弱,再生能力差,不宜利用。

另外,培养或贮运过程中,容器破损或已被老鼠、害虫光顾的菌种,也不能利用。

㈦ 进行菌种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氏尘,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源历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雹核搜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优质菌种的标准

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其标准是:

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