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用菌種植生產過程中,怎樣才能刺激菌絲快速生長
食用菌栽培種是食用菌菌種中三級菌種也被稱為生產種。是經過擴大培養(原種)的鍛煉,菌絲分解基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直接用於食用菌生產或菌床接種物,或段木打孔接種物母種的獲得方法是:找一株你想得到栽培種的蘑菇實體,從株體上用鑷子提取一塊組織,放入裝有培養基的試管中培養,這樣在試管中培養出的菌絲體就是母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試管種。
『貳』 這蘑菇怎麼才能長得更快
1、准備菌包一包、塑料盆一個,將菌包封口處報紙撕掉,放入塑料盆內
2、蓋上一張報紙,用噴水壺把報紙澆濕,每天早晚各一次(有條件的可以多噴幾次,保持報紙潮濕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要太多水),澆水要注意,只要澆濕報紙就行,盡量避免水澆多了滴到料面上。每天澆水的時候把報紙動下,讓下面的袋子透氣
3、一個星期左右,可以看到已經開始出菇了,當然出菇的時間跟管理有關系,管理好的,菌絲長滿後5-7天就開始出菇,空氣比較乾燥,管理不是太好的,可能要20天左右才開始出菇,這些都是正常的。(出現菇芽之後就不能蓋報紙了,一定要把報紙掀開,每天要加強噴水保濕)。
收獲蘑菇的時候一定要整簇掰下來,然後用小刀將殘余菌柄去除,露出新鮮培養料,接著就有一撥一撥吃不完的蘑菇了
『叄』 菌菇接下來要怎麼弄 怎麼來更好地照顧菌菇,讓菌菇更好地成長哦
1、蘑菇房的建設,要想種植蘑菇首先要做的就是蘑菇房的建設。現在大多數的蘑菇房就是大棚,需要注意的是養殖蘑菇的大棚要選擇比較高的地方,雖然地勢要高但是不能凹凸不平,盡量要選的平坦一些,周圍的空氣流通性、通透性還要好,也就是說周圍要空曠一些。選完了地點接著就是大棚的材質了,大棚要選用散光的,地面也要用水泥來建造,因為這樣的話方便打掃,在建好的蘑菇房裡還要還要給蘑菇設計床,可以用木頭,可以用鐵質,還可以用磚來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留一個窗子或者是簾子,可以增加蘑菇棚的通透性。
5、出菇的管理,蘑菇的管理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這影響著蘑菇的產量多少和品質好壞。怎麼管理呢?就是要把控好溫度還有澆水。首先要控制好養料的濕度,在蘑菇出來的初期,要把濕度控制在0.7左右,然後後面控制在0.8到0.9左右就行了,然後澆水的時候,要多澆幾次然後每次要少澆,不然控制不好水量。然後就是溫度了,在菌生長期間把溫度調到10到18度左右就好了,在要出菇的時候把溫度控制在20到28度,因為這樣蘑菇生長的會比較快。等到蘑菇長到大小合適的時候,就能收蘑菇了。
『肆』 怎樣才能使蘑菇比平時生長得快
因為蘑菇為菌類,大多數菌類的共性都是喜陰,潮濕和溫度偏高的環境,這樣有益於菌類生長。
『伍』 怎麼樣加快平菇菌絲生長速度
入冬後,秋季栽培的平菇採收期並未結束,但往往受自然氣候的制約,出菇量和生長速度與氣溫適宜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特別是遇到冬旱年份,低溫加上低濕,如果管理不當,將導致出現僵菇和畸形菇等現象。
一、科學用水
當氣溫低於5℃、相對濕度低於70%時,菌絲體的代謝功能會明顯減弱,子實體的生長速度也會顯著下降。此時培養料的基質含水量應控制在60%以內為宜,床面噴水量也應相應減少,重點應以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為主,使菇棚或菇房的相對濕度達到85%~90%。濕度小時菇體生長速度較慢,不僅會延長其生長周期,而且也會降低其產量。此外,菇體乾燥時其品質也會很差。每天當氣溫較高時才可向空間、地面、牆壁等處噴水,以提高菇棚或菇房內的濕度。
二、雙膜覆蓋
在室外進行小拱棚栽培的,如遇到低溫寒潮、大風降溫天氣,覆蓋雙層薄膜的菇床增溫保溫效果好。有條件的可在小拱棚上搭蓋塑料大棚,沒有條件的可在小拱棚膜上加蓋厚草苫,再在草苫上覆蓋一層薄膜。實踐證明,用雙層薄膜覆蓋的菇床,其溫度比單層膜覆蓋的要高出3℃~5℃,可明顯加快菇體生長速度,提高平菇產量。
三、補充養分
採收了第一茬菇後,培養料的養分、水分會明顯下降,再生長的菇體多出現蓋薄、柄細、單生、叢小、色淺、菇體龜裂等現象,這與料內養分和水分嚴重不足以及菌絲體分解養分能力下降有著直接關系。在冬季氣溫低時,可結合補充水分向培養料內增補3%的黃豆漿液、10%的淘米水、0.5%的尿素液,以調節培養料的碳氮比,增強菌絲的活性,達到提高產量和質量的目的。
四、合理通風
在寒冷的冬季,菌絲體和子實體並未停止生長,仍然進行著代謝作用,因此千萬不可忽視菇棚或菇房的通風換氣工作。每天應結合噴水或采菇時進行通風換氣,把菇棚或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限度,確保菇棚內空氣新鮮,每天在氣溫較高時通風1~2小時。
五、料面覆蓋
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多在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這些地區的冬季管理應在秋菇結束之後,使培養料處於較為乾燥的狀態,再結合打桿松動料面,排出培養料中的廢氣,並適當補充養分和調整培養料的pH值,然後在料面薄膜上覆蓋10~15厘米厚的土層或20厘米厚的干凈草層,以利保溫,嚴防料面結冰而凍傷菌絲。室內栽培的應保持室溫5℃左右,待開春溫度回升後揭開覆蓋物再進行正常管理
『陸』 在出菇期間,怎樣使蘑菇快速生長
蘑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綱目,蘑菇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
喜歡陰涼潮濕環境,比如樹林深處,人工的陰涼潮濕的環境
蘑菇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是4-32℃,以20-25℃為最適宜。在20-25℃時,菌絲生長較快,濃密,健壯有力。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稀疏無力,若達30℃以上,則菌絲受害,生活力降低;低於15℃,菌絲生長緩慢。冬季可忍耐0℃低溫。
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25℃,最適溫度為14-16℃之間。在14-16℃時,子實體生長較快,菌柄矮壯,肉厚,質量好而產量高。高於18℃。子實體生長雖快,但菌柄細長,薄皮易開傘,質量差;低於12℃,於實體生長緩慢。出菇後,如遇連續幾天23℃以上的高溫,會造成死菇現象,菌絲生活力降低。室溫在5℃以下,子實體停止生長,菌絲體生長也極其緩慢。
蘑菇子實體散落孢子的適宜溫度為18-22℃。溫度超過25℃時,即使其他條件適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經培養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養血內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時即可分離。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3-25℃,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延長萌發的時間,甚至不會萌發。
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發育。在營養物質中以含碳物質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質和無機鹽。
蘑菇菌絲適應的酸鹼度較廣,在pH5-8.5之間菌絲均能生長,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長最好。但這樣的酸度對許多雜菌特別是黴菌也最為合適。如果調整到中性偏鹼(pH7.0-7.5),可以抑制雜菌的滋生,蘑菇的菌絲體也能正常生長,同時可以延緩隨著菌絲不斷生長培養料的逐步酸化。 此外,蘑菇菌絲體和子實體不需要光線。直射光會使菌絲產生淡黃色,影響菌絲的生長,也會使子實體變黃,表面硬化,品質變差。
蘑菇的生長環境往往缺少氧氣。因為菌絲在呼吸作用中不斷地吸收氧氣。因為菌絲在呼吸作用中不斷地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菇房中培養料的繼續分解也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在蘑菇生長的環境中,容易積累二氧化碳,而缺少氧氣。菌絲體在培養料中若通氣不良,會逐漸退化。形成子實體時若通風不好,小菇會變黃死掉,正在生長的子實體也會生長很慢,甚至死亡。種菇在成熟開傘階段氧氣不足,便不會落孢子,孢子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萌發。因此,在蘑菇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保證有充足的氧氣。
蘑菇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是4-32℃,以20-25℃為最適宜。在20-25℃時,菌絲生長較快,濃密,健壯有力。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稀疏無力,若達30℃以上,則菌絲受害,生活力降低;低於15℃,菌絲生長緩慢。冬季可忍耐0℃低溫。
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25℃,最適溫度為14-16℃之間。在14-16℃時,子實體生長較快,菌柄矮壯,肉厚,質量好而產量高。高於18℃。子實體生長雖快,但菌柄細長,薄皮易開傘,質量差;低於12℃,於實體生長緩慢。出菇後,如遇連續幾天23℃以上的高溫,會造成死菇現象,菌絲生活力降低。室溫在5℃以下,子實體停止生長,菌絲體生長也極其緩慢。
蘑菇子實體散落孢子的適宜溫度為18-22℃。溫度超過25℃時,即使其他條件適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經培養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養血內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時即可分離。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3-25℃,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延長萌發的時間,甚至不會萌發。
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發育。在營養物質中以含碳物質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質和無機鹽。
蘑菇需要的含碳物質,基本上是有機的化合物,來自植物體,由禾稈供給。禾稈中含有豐富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畜糞中也含有纖維素等成分。但是,這些物質只有當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質時才能被菌絲吸收。當半纖維素在轉變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之後,首先被蘑菇所利用,纖維素在轉變為蔗糖、麥芽糖、乳糖等之後,接著被蘑菇所利用,隨後木質素才被利用。
蘑菇需要的含氮物質有氨態氮和有機態氮及尿素等。氨態氮和有機態氮可以增加蘑菇的產量,但施用氨態氮過量,則對菌絲的生長有極大的危害。銨鹽的利用,主要決定於培養料的酸鹼度,施用過多造成酸性環境,會延遲蘑菇生長。蛋白質不能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以後的氨基酸及肽類等。尿素除對培養料發酵有良好的作用外,對形成子實體也是必需的營養物質。
鉀、磷、鈣、鎂、硫等礦質元素也是蘑菇不可缺少的。很少的鉀就能滿足蘑菇的要求。在鈣存在時,鉀的效果更明顯,但過量的鉀則對菌絲的發育有害。磷是蘑菇菌絲體發育所必要的元素。
蘑菇菌絲適應的酸鹼度較廣,在pH5-8.5之間菌絲均能生長,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長最好。但這樣的酸度對許多雜菌特別是黴菌也最為合適。如果調整到中性偏鹼(pH7.0-7.5),可以抑制雜菌的滋生,蘑菇的菌絲體也能正常生長,同時可以延緩隨著菌絲不斷生長培養料的逐步酸化。 此外,蘑菇菌絲體和子實體不需要光線。直射光會使菌絲產生淡黃色,影響菌絲的生長,也會使子實體變黃,表面硬化,品質變差
『柒』 蘑菇菌種怎麼才能長出蘑菇
收到菌包後,准備一個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紙箱在里邊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處的報紙撕掉,然後將菌包在塑料桶里邊。
2、在桶上面蓋上一張報紙,用噴水壺把報紙澆濕,每天早晚各一次,澆水要注意,只要澆濕報紙就行,盡量避免水澆多了滴到料面上,如果水澆多了,請把報紙拿起,將上面多餘的水抖掉。每天澆水的時候把報紙動下,一是能讓下面的袋子透氣,二是可以看看有沒有菇蕾長出來,如果有菇蕾出現,可以適當增加噴水的次數,但還是要注意水量不能大,最好不要淋到料面讓料面積水,如果發現料面有積水,要及時把袋子拿出來,把多餘的水倒掉。
3、出菇管理:一個星期左右,可以看到已經開始出菇了,當然出菇的時間跟管理有關系,管理好的,菌絲長滿後5-7天就開始出菇,空氣比較乾燥,管理不是太好的,可能要20天左右才開始出菇,這些都是正常的。
4、出菇後就要每天勤管理,一定要多觀察,因為有菇長出來了,生長就是很快的了,基本三到五天就長老了。
5、收菇:摘了之後,就開始進入下一階段的管理。摘蘑菇,可不是一朵一朵的摘,要一整簇的掰下來。掰下之後,要用干凈的小刀或著木條把殘存的菌柄、死菇清理干凈,讓出菇口露出新鮮的培養料。
『捌』 菌類植物的生長條件是什麼
菌類其實就是蘑菇。
蘑菇養殖時間: 在秋收後備好主料,並安排在8月-9月這個時間內准備,蘑菇菌絲在12月-1月播種,大約3月份出蘑菇,5月份左右生長結束。
輔料進棚:首選需要對養殖棚提前消毒,過兩三天後進輔料,在室內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測試料的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下可以進行播種菌絲。
播種蘑菇菌絲:播種菌絲的時候注意給工作人員和工具消毒,播種過程中可採用多次播種的辦法,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
播種後3天內緊閉大棚,保溫保濕,以確保菌絲萌發和生長,3天後可以在晚上適當的通風換氣,15天左右可覆土,均勻的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在土縫的時候開始澆水,促使蘑菇生長。蘑菇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0-20度,注意保證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
採收蘑菇時,采大留小,旋轉摘下,注意不要傷及周圍的幼菇。 每批菇采完後,徹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殘留根和死菇,修補好覆土層、填平菇腳坑。
養殖前需要多准備知識及吸取別人的經驗,在養殖過程中也需要多和養殖經驗戶多交流,最好能實地來指導。
『玖』 要如何長時間保鮮野生菌
如果人們要在長時間的情況下保鮮蘑菇,這個時候人們一定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來進行保護。因為蘑菇即使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也很容易產生變質,野生菌是十分美味的,但是它生長的時間段是有限制的,如果人們想要一年四季都吃到他的話,如果不進行特殊的保存,是完全沒有辦法做到的。但是如果通過以下的做法來保存,不僅僅可以起到保存野生菌的作用,而且可以長時間的對他進行保存,甚至是保存一年左右都是可以的。
無論是怎樣的對野生菌進行保存,人們都要在適合的時間里將它吃干凈,時間一旦變長,野生菌不但會不新鮮,還會滋生一些黴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