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在練舞中跳好藏族舞蹈
二、從肢體動態特徵上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徵。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動態後,就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了。在學習中,我們常注意在動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強調動作內在的根據,處在一種無目的、機械空白的狀態,也就是說,沒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徵。筆者認為體味古老的藏族民間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於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體驗。只有這樣,民族文化意識在我們的思維內紮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出藏族的風格內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跳某個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繹某個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上,加強對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他們的生活環境、民俗民風、宗教信仰,了解與該民族生存意識相關的東西。如:藏舞的動作一般都是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繞圈進行,這與其教儀軌中的「轉經」的方向一致。「鍋庄」仍保留著模擬禽獸、踏足為節、繞圈而舞。在肢體的訓練中,注意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在心裡產生美感效應。如:我們在跳弦子舞時的審美體驗應該是,動件柔美、長袖輕佛,舞姿舒展、延綿連貫。踢踏舞是,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動作熱情、腳下靈活的審美意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風格形式,還要在平常的訓練中注意對動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賞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學以及一些發展著的舞蹈語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構築一個藏族文化的實體,體會舞姿、造型所象徵的意義,這祥我們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特徵就容易得多了。三、從表演技巧上藝術化處理動作節奏。 舞蹈是人體藝術。以經過排練、組織和加工的人體節奏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動作、節奏是主要表現形式。由於舞蹈是動態的藝術,它的訓練主要放在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質量的感覺上。也就是說,舞者身體的任何部分或某個部分造成了或長或短的節奏,動作的幅度、節奏的力度及進行移動的速度大小、強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動作技巧。因此,加強學生身體的力量、柔韌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訓練為演出所必須具備的動作技巧。那我們通過對節奏、動律和姿態具有的潛力進行體會,創造性的運用和處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強了動作的表現力。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在舞蹈中,節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內容的補充。能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奏,標志著舞者對肢體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如大型樂舞《珠穆朗瑪》,其中的熱巴鼓舞,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辮子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女演員的熱巴鼓動作技巧簡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項鼓旋轉,還是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速、利落、干凈、漂亮。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的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的美,他們甩辮擊鼓,動作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高潮時男子特技「躺身綳子」、「單腿吸跨轉」、「虎跳擰身平轉」等等。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藝術感染力。這里包含著一連貫均衡的動作,而這些動作造型的連續是有規則、有很強的節奏性,在急速的運動過程中,要有絕對的力量控制身體。演員們正是通過處理運用這些動律、節奏和姿態來體現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舞蹈表演技能。藝術化的處理節奏動作還能夠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舞蹈中,極其自然地表現出現相同的以及不同類型的感情。動作,是與宣洩生命情感和烘托氣氛緊密結合的,是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舞者通過節奏的強弱、長短、來表現內心的情感。優秀的舞蹈藝術家就會通過動作節奏的變化把內心的情感間接表現出來。如:《母親》運用藏族那沉緩、凝重的形體語言特點,通過藝術化的動作節奏、舞蹈造型與動態,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形象。藝術化的處理動作節奏是我們對肢體動作技巧地把握,通過節奏、動作、表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構出不同視覺意象和心理情感內蘊。這祥,我們在舞蹈表演中才能煥發感人的藝術魅力。隨著語言的形成和交流,每個民族都產生了最適宜本民族特點的起舞節奏和曲調,並形成了最適宜表現其性格風貌的舞蹈動律。鍋庄:動律節奏鏗鏘有力,有連續、有停頓。軀干、上肢隨步伐而動,幅度大,上下揮動雙袖激盪有力。腳步以抬、跳、跺、踏為主,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表現憨厚、深沉的藏族性格。所以在學習藏族舞蹈時,必須不斷體會力量、動作的對比與動作幅度的快慢、高低不斷修飾舞蹈動作。通過節奏,把各種動作按照舞蹈內容的需要有機地組織、聯系在一起,來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力。舞蹋是一種娛樂、一聲吶喊、一種自我超脫的方法。它像表現所有節奏,所有人類脈搏那樣體現著美的生存。舞蹈離不開節奏,正如生命離不開呼吸。以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奏去構造舞蹈,就如調整了呼吸,使生命穩鍵而順暢。另外處理節奏,不僅要從舞蹈本體下功夫,還要增強對音樂理論素質的培養、對充滿節奏韻律生活的關照。總之,要跳好藏簇舞蹈,須經三個階段:首先進行刻苦的肢體訓練。從肌肉開始訓練的,使身體與意志相結合;其二把握舞蹈風格提升肢體動態特徵。舞蹈者是作品的二度創造者,只要不斷強化學習、不斷積累知識,那我們的動作所具有的表現力才「入乎其內」。其三在動作節奏處理的把握上。不僅要具有精湛的技術來表現舞蹈內容,而且還要把感受貫穿到技術中去,這樣我們的表演技術就能得到升華。這三個過程是層層推進的關系,後者是前者的升華,前者則因為具有基礎性對後者的訓練形成一個實踐規范。因而三個方面的學習都要穩扎穩打,不可偏廢。「不受一番冰霜苦,那的梅花放清香」。只要肯下功天,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都能成為舞台上的「天之驕子」。
⑵ 藏族舞怎麼才能跳好啊由其是分解動作。腰又要怎麼才能下去啊難道只有每天用把桿折腰太痛啦
藏舞它的特點在於膝蓋的鬆弛,「肘」跟著膝蓋顫動。動作豪邁大方,表現藏族人的熱情,好客及開放。 堆諧:又叫「踢踏舞」它的特點是:粗獷豪邁 卓(果卓)演變成「鍋庄」又稱「熱巴」特點是細膩,鬆弛。 諧:(玄子)特點是柔和,開朗。審美特點是一邊順.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別於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歷史條件、社會制度、風俗信仰、地理環境、生產方式、文化傳統等有著密切聯系的,是長期在人民群眾中凝成的審美標准。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點外,在舞蹈的動律上還普遍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後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規律。在這種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手勢的運作、腰身的韻律、音樂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跳等等。 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體動律重拍向下,雙膝始終要保持松馳狀態,隨步法每拍自然顫動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 (4)嘀嗒步(5)連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體動律是重拍向上,膝關節的屈伸應有韌性。
(1)平步(2)靠步(3)單撩步(4)拖步 臂基本動作 撩袖2、擺袖3、掏甩袖 組合訓練 踢踏組合2、弦子組合
⑶ 我需要藏族舞蹈視頻,誰有啊,急用.大家幫幫忙好嗎
我沒有你要的曲子的,但是我這里有
《北京的金山上》
《聖潔》
《翻身農奴把歌唱》
《格桑梅朵》
《洗衣歌》
如果有需要,請留下QQ,傳給你!
⑷ 怎樣能快速學習藏族舞
基本體態:膝蓋鬆弛,膝部有規律的顫動、屈伸;身軀微前傾,曲背;扣胯;五指自然並攏;腳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基本動作特點:顫、開、順、舞袖(撩、甩、擺、晃、拋)
舞蹈也有其一致的規律性。如:膝部有規律的顫動、屈伸,是各藏區舞蹈的共性。
藏舞的基本體態:身軀微前傾,扣胯,身體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和流動過程中的髖關節都隨重心下懈,形成其沉緩、凝重的形體語言特色。
步法強調重心向下,有沉和拖的感覺,動作組合常有三步一變、後撤前踏、四步回轉等規律。
由膝部的顫動、屈伸和腳下重心的移動來帶動上身的左、右靠動。
手臂也隨著腳下的節奏做甩、撩、擺袖等舞動而形成一種流動的造型美。
其動作特點是:顫、開、順、舞袖。
顫:舞蹈時膝關節鬆弛,既柔又富彈性的均勻的顫動,是藏舞腳下動作的主要動律。
開:舞蹈時,雙腳自然外開,動力腿多系自然勾腳。
順:是指手臂與腳的動作配合上同出一側,同時向一個方向所形成的「一順兒」。這種「一順邊」的美,是高原農牧文化型民間舞蹈的主要特徵之一,它融會在各種民間舞蹈的動律和舞姿之中,形成別致的舞蹈美。
舞袖:是藏族各類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上肢基本動作和表現手段。多用撩、甩、擺、晃、拋等舞袖動作來表達舞者的內心情感、烘托舞蹈氣氛。
藏族踢踏舞——最初為宮庭舞。跳舞時,腳穿硬底皮鞋,通過踏出有變化的節奏表達內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橫笛、揚琴、六弦琴、銅鈴,月琴等伴奏,節奏由慢而快,往往在達到最高潮時嘎然而止。
弦子舞——藏族稱「諧」。流行於四川、雲南等省藏族地區及西藏自治區昌都一帶。舞時圍成圓圈,領舞者邊歌邊舞,拉著弦子(藏族一種拉弦樂器)伴奏,余者隨之,時而向圈內聚攏,時而散開,雙手甩動長袖,動作優美,曲調豐富,每個不同的曲調都配以不同的舞蹈。歌詞內容也很豐富。
覺得可以請採納!!!
⑸ 跳藏族舞的技巧怎樣才能跳得好看,腳和膝蓋那種律動感該怎樣掌握
你說的藏族舞蹈的膝蓋的動律,就是藏族舞蹈裡面最關鍵要掌握的屈伸,藏族舞蹈的動律習慣跟這個民族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你要對這個民族的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帶,氣候惡劣缺氧,決定藏族人民的體態不是昂揚向上的,在跳藏族舞的時候,首先就要注意體態問題,才會跳的像藏族舞蹈。其次,藏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區別於農耕文化,一定要區別於江南小民族舞蹈的柔弱嬌俏,想要跳的好看,要注意舞蹈時的熱情奔放。在完成屈伸動律時,掌握起來並不難。你的腦海可以想像一下青藏高原連綿起伏的雪山,和無邊無際的視野,這就延伸到你最需要注意的膝蓋動律,切記膝蓋沒有完全直、也沒有完全蹲死的時候,而是靈活的、平穩的、連綿不斷的顫動律,切記做的有稜有角。注意了這些,相信你的藏族舞蹈會有很大的進步
⑹ 求推薦幾個節奏感強一點的藏族舞蹈謝謝!
春雷-吉祥、多噶多耶
⑺ 怎樣跳好藏族舞蹈浪拉山情
多練,找找感覺
⑻ 怎樣跳好藏族舞
跳好藏族舞蹈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即:肢體的訓練、舞蹈風格的把握、動作節奏的處理。
首先,從肢體訓練上掌握藏族舞蹈的體態和動律。藏族舞蹈獨特的體態共同特徵,中心偏前,身體微前送或九十度的前俯。藏族女性的形態特徵,前傾、含胸、垂臂、懈胯,在運動中習慣於將多流動、多變化的下身動作與上身動作相隨,形成自然悠擺的舞蹈特點。藏族男性是以膝部以下的外開行到懈胯、垂臂的體態特徵,結合下肢動作的主動,帶動上肢動作的隨動,形成特有的舞蹈動態。 在藏族舞蹈中,女子舞者的上身動作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女性「全身姿態要柔軟」、「體態輕捷如身上無肉,舞姿柔軟如腰上無骨,從背影看好像沒有臂部,從前面看好像無腹肚。」而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則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惡環境的信念。關於藏族的形態美,藏文古籍對舞蹈者的形體要求有:「上身動作像雄獅,腰間動作要妖嬈。四肢關節要靈巧,肌腱活動要鬆弛。全身姿態要柔軟,表演表情要傲慢。舉止要像流水緩步,膝窩曲節要顫動。腳步腳尖要靈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壯。」
其次,從肢體動態特徵上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徵。跳某個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繹某個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上,加強對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生活環境、民俗民風、宗教信仰,了解與該民族生存意識相關的東西。柔、屈、顫是藏族舞蹈內在的風韻,形成了藏族民間舞蹈「無屈不成動,欲動必先屈」的動作規律。同時肢體動作與節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腳步輕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腳,在提起的同時加上身體自然的搖擺,膝部隨之微微的顫動。舞者要體味氣息在身體中流動,肢體動作和氣息在節奏中恰到好處的融合。
最後,從表演技巧上藝術化處理動作節奏。舞蹈離不開節奏,正如生命離不開呼吸。以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奏去構造舞蹈,就如調整了呼吸,使生命穩鍵而順暢。另外處理節奏,不僅要從舞蹈本體下功夫,還要增強對音樂理論素質的培養、對充滿節奏韻律生活的關照。
⑼ 怎樣學跳藏族舞
想跳好藏族舞先練好顫膝,藏族舞里每個動作都有顫膝,所以說這個是最基本的
兩腳並攏,膝蓋微彎(不用彎的太大,直要放鬆就可以了)再伸直,最開始可以4拍一彎4拍一直,熟悉以後可以慢慢加快,1拍也可以
⑽ 我們元旦要跳藏族舞,請推薦幾個適合做舞曲的藏族歌吧,要歌名,節奏快點的
我是藏族,你要真想跳藏族舞,節奏通常都是比較慢的,這樣的舞蹈在我們看來才是原汁原味的,推薦學習的曲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0NTc0Njg4.html 這里的比較標准,記住,藏族舞蹈是比較豪放的,講究身體的「展」字,沒有視屏上那麼秀氣,跳伍德企鵝只要舒緩一點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