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糾正心理缺陷有哪些方法
女性如果發現自己是一個心理缺陷者,可嘗試通過下列途徑糾正心理缺陷。
(1)要對心理缺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預防和糾正心理缺陷,首要的是識別和認識它。只有正確認識了心理缺陷,才能做到正確對待它,採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法,從而找回健康。
(2)由於性格缺陷是心理缺陷的主導部分,糾正性格缺陷是糾正心理缺陷的主要任務。性格缺陷有好多種類型。
①無力性格:精力體力不足,對客觀事物缺乏熱情,容易對精神刺激和心身矛盾產生「心理過敏反應」,誘發心理疾病。
②不適應性格:情緒不穩定,判斷力差,對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不適應,對精神壓力抵抗力差。
③分裂性格:性格孤獨,內向,不合群,怕羞,迴避與他人交往接觸,情感冷淡或淡漠。
④強迫性格:追求自我安慰,易拘泥於小事而不放鬆,遇事猶豫不決,要求十全十美。
⑤癔症性格:性格不成熟,自我為中心,熱情有餘,穩定不足,情感帶戲劇性色彩,暗示性強。
⑥偏執性格:敏感多疑,易嫉妒,易鬧矛盾,常責備他人。
⑦爆發性格:易怒、易激動、細小的刺激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
上述7種類型,基本上概括了各種性格缺陷的現象。掌握了這些類型,可以幫助女性了解識別有無心理缺陷,而且可以有針對性的採取糾正措施。
B. 總是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該怎麼調解
你平時應該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憂慮,笑口常開。你還應該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
C. 心理有問題如何治療
首先,要對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麼思想問題或道德問題,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對待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同學要多關懷而不是迴避和歧視。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識。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據三個標志:
一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與客觀現實相符合。也就是是否與周圍的環境一致。
二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否協調一致。正常人的認知、情感、意志活動都是協調一致的,人的認知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調,不僅自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雖經別人幫助和分析,仍堅持己見,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這人已患了某種心理疾病。
第三、要堅信心理疾病是能夠治好的。盡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復雜,療效也比較緩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學,不要過分地懼怕、恐懼,只要善於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強信心,懂得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在心理醫生或專家的指導下,掌握並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那麼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夠治好。
第四、要堅持心理咨詢和治療。一旦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為每個人都育可能受到心理障礙的困擾,不要覺得內疚或麻煩別人。及時尋求幫助和堅持心理治療和咨詢有助於盡快恢復健康
D. 怎樣解決心理問題
如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心理也有所差異。但一個人心理也有相對穩定的區域。
個人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體驗和意志三個步驟。
要解決好自己的心理問題,得根據個人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對自己做一個清楚的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再堅定意志,尋求解決方法。
具體的做法是:
1.把自己對事件的認知和想法清楚的羅列出來。比如憤怒、厭惡、憎恨、害羞、慚愧、喜悅等等。
2.再根據羅列出來的情緒或想法,分析引起這種情緒的原因。
比如,我很郁悶,因為我的一個朋友誤解了我。
3.再根據原因去尋找解決方法。
朋友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事情,誤解了我。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這個誤解消除。
可以通過個人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
可以通過朋友搭建橋梁進行解釋說明。
可以通過創造機會做其它方面的交流, 再逐步決問題。
4.當自己和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無能為力,感覺自己難以平復自己的心理問題時,求助心理醫生是一個好的方法。
找一個地方靜一靜把自己遇到的問題重頭到尾的想一想,如果有什麼想不開的可以找一個人傾訴一下,往往不是太大的問題,在你傾訴的過程中也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再來是好好的睡一覺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已經在慢慢走出來了。遇到心理問題要及時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多找人溝通。
能夠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說明還是很理性,能夠做到自我反省,其實意識到自己有問題就會自我調整,不悔改的是那種總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E. 遇到問題,如何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礙
遇到問題時,不要讓自己心裡感覺到壓力很大,而且要學會放鬆心情,不要害怕失敗,然後分析問題的利和弊,要勇敢的面對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即使失敗了,也要找到失敗的原因,然後再去解決,我覺得這樣就可以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礙了。
F. 如何解決心理障礙
不適應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工作,這個都可以成為心理障礙發生的主要原因。建議患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心理障礙:1.一定要讓自己的認知評價和現實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人際關系規律相符合,不要過於理想化;2.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提升改變,要符合主流;3.從小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
一、心理健康處方
人在工作和學習時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但是影響人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的緊張;是有害於健康的。任何人都難免遇到不幸事件,每個人也都可以學會對付應激、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的方法。下面六張心理健康處方里含有六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精神勝利法。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人意時,在你因經濟上得不到合理對待而傷感時,在你無端遇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鬱郁寡歡時,你不妨用阿Q精神調適一下失衡的心理。
(二)難得糊塗法。這是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網。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糊塗"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各種緊張事件。
(三)隨遇而安法。每個人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災人禍都會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隨遇而安的心境去對待,你將擁有一片寧靜清新的心靈天地。
(四)幽默人生法。當人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來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五)宣洩積郁法。宣洩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悲傷憂郁時不妨與親人朋友傾訴,或進行一項你所喜愛的運動,也可以作一次旅行來改變心境。
(六)音樂冥想法。當你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不良情緒時,不妨試著去做一次"心理按摩" - 音樂冥想。
二、心理疏導:個體的應激反應隨著時過境遷,應使之淡化、消除、切勿反復記憶,自怨倒霉,從而使應激持續下去。當事者如不能做到這一點,則應求助於心理醫生,以得到醫學上的有效幫助。
G.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1、正確認識自我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怎樣克服心理障礙,能否正確認識、評價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的前提。但「當局者迷」。並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認知失調是導致心理失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應全面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了解長處和短處,並對自己作出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防止因評價過高而變得自負,或因評價過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讓自己樹立「 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這一觀念,悅納自我,能以積極的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2、主動與人交往
人際關系 是否和諧,自己能否為他人所接受,也直接影響到自己。
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精神勝利法。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人意時,在你因經濟上得不到合理對待而傷感時,在你無端遇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鬱郁寡歡時,你不妨用阿Q精神調適一下失衡的心理。
2、難得糊塗法。這是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糊塗"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各種生活緊張事件。
3、隨遇而安法。生活中,每個人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災人禍都會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隨遇而安的心境去對待生活,你將擁有一片寧靜清新的心靈天地。
4、幽默人生法。當人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來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5、宣洩積郁法。宣洩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悲傷憂郁時不妨與親人朋友傾訴,或進行一項你所喜愛的運動,也可以作一次旅行來改變心境。
6、音樂冥想法。當你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不良情緒時,不妨試看去做一次「心理按摩」。
心理障礙的預防與治療
心理障礙指一個人由於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在臨床上,常採用「心理病理學」的概念,將范圍廣泛的心理異常或行為異常統稱為「心理障礙」,或稱為異常行為。那麼心理障礙如何預防與治療呢?
一、預防方法
1、培養興趣,積極參加戶外活動;
2、學會交往,處理好人際關系;
3、增強自信,多將想法付諸行動;
4、穩定心態,坦然面對困難;
5、知足常樂,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強修養,避免劣性刺激。
二、治療方法
1、面對自己的心理障礙;
2、遵循科學的治療規律;
3、選擇合適的心理醫生;
4、尋求專業的葯物治療。
H. 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1、葯物治療,是嚴重的心理問題有效的首選治療方法,例如應用抗焦慮葯物、抗抑鬱葯物、抗精神病性葯物或者心境穩定劑,其主要治療焦慮、抑鬱、精神病性症狀等相關疾病,通過全病程系統規范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心理治療,可以採用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人際關系療法、家庭婚姻治療和精神動力學等方法來幫助患者擺脫心理困擾。3、物理治療,可以採用電休克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多參數生物反饋治療、針灸治療、放鬆訓練等方法來幫助患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I. 如何消除心理障礙
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會引發人類多種疾病,甚至會產生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心身疾病。每個人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歡樂與痛苦、悲傷是相互交織、碰撞、交替和並存的,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遭受多種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業上遭到猜忌排擠,同志、鄰里關系不和,家遭意外,親人喪生,婚姻失敗等。心理緊張多數可以通過體內的平衡、調節控制系統加以調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強度過大,或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因同時遭受多種心理刺激的綜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時地解脫和調控,就會發生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心理不健康的開端,是導致心理疾病(包括心身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要及時地消除心理障礙,這就要求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對心理造成影響之時,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它、解決它。下面介紹一些消除心理障礙的保健方法。
總的原則是:要堅定生活信念,樹立崇高理想,明確奮斗目標。使精神有所寄託,生活感到充實。要有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能夠正確地評價。能夠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始終置身於平穩的狀態中。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都能使自己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
學會駕馭情緒
不善於駕馭自己情緒的人總會有所失。一個人的情緒可以使學習、事業成功,也可以使學習、事業失敗。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是最明智的選擇。人們的情緒和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由大腦直接調控的。聰明的人是用理智駕馭自己情緒的,是情緒的主人。
學會寬宏大度
只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會開闊,才可團結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處處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個人都要加強修養,經得起批評甚至冤屈,克己讓人。以大局為重,寬宏大度,利己利人。
學會理智與調控
用理智調控是用清醒的頭腦和較高的道德修養來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激烈的情緒逐漸緩和,慢慢消退。
學會聽從勸告
人隨喜、怒、哀、樂變化是常有之事,不良的情緒一律壓抑有損健康,應及時找親人、知心朋友傾吐胸中郁積與憤懣,聽其相勸。
學會轉移注意力
在憤怒時,大腦出現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及時有效調節這一興奮灶,使轉變為抑制狀態,則可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如當情緒被激怒時,盡量抑制發怒,可以走開做點別的事,如唱歌、看電影、散步、打球等,強制性將注意力轉移。「風平可以浪靜」,心平氣和地去解決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滿意效果。
加強個人修養
在刺激面前,有的人卻能泰然處之,應付自如。這就是他們的自我修養水平較高,能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面對現實會隨時遇到苦惱,是去發牢騷、動情緒,還是藉此發憤圖強,這要看一個人的修養水平的高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常宜放眼量」。
學會自我暗示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在這緊要關頭,當遇到挫折或失敗的事情,告訴自己「要冷靜、沉著」;「吃一塹長一智」;在大喜事面前,自敲警鍾「要謙虛謹慎,再立新功」;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變消極為積極,情緒穩定、頭腦清醒、以利再戰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應付各種環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學會消除悲觀情緒
恩愛夫妻在喪偶之時,免疫系統會發生嚴重改變,免疫細胞數量急劇下降。其他原因所致的悲觀失望,同樣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失去平衡,致使內分泌失調,免疫機制下降,疾病會乘虛而入,如發生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
要搞好心理過渡
當面臨離退休回家的急劇轉折時,這種從台前一下轉入幕後,會使心理出現急驟波動,如空虛、寂寞、孤獨、苦悶、惆悵等,出現不平衡及不適應的嚴重現象,甚至發展成病態心理。為此,在中年期或中年後期(45歲以後)就要學會自身心理保健,提前為老年到來作好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准備和訓練。例如:過去長期坐辦公室的人要培養多散步、運動、旅遊等愛好。自己偏向內向的性格,要嘗試多參加些演出、舞蹈,結交新朋友,組織有益的集會等,使性格有所轉變,改變壞的行為,保留好的習慣。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早晚都要從工作第一線退下來,工作和生活范圍變小,多數人能順利進入退休生活,心情愉快,生活內容會豐富多彩。而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產生「退休綜合症」,產生心理波動、情緒不穩、空虛、孤獨、無所適從、意志消沉、生活沒節奏、沒責任感、食慾不佳,重則出現失眠、頭痛、患心血管疾病等。
為防止上述「退休綜合症」出現,在中年後期,應有計劃對自己面臨退休問題有一個通盤考慮,對結尾工作有一個「善始善終」的計劃,不要等到宣布退休時才發現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有「幾年」才可完成,使自己產生半途而廢的挫折感。
對退休後幹些什麼要有個准備和打算,要重新開始自己想干、又能幹好的新工作。
要學會控制情緒
人老了,機體狀況差,各種應變能力下降,情緒變化較大,而且不易控制,當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明顯增強,腎上腺分泌突然增加,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也常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老年女性要學會控制情緒,遇事不怒,堅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對往事不要耿耿於懷,不要背任何包袱,「看破過去,看淡挫折,面對今天的現實,樂觀、積極地去迎接每一個明天」。
在中年後期還應有一個心身保健規劃,並加以實施。可參加老年大學、太極拳、氣功班、釣魚、養鳥、種花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使中老年人的精神有寄託之處,使中年向老年在心理上能順利的渡過,有利於延年益壽。
塑造健全人格,增強適應能力
人們步入這高度現代化、社會急劇變幻、信息不斷增長的時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加,每天要應付快速變化的節奏,工作、學習緊張,人際交往頻繁,生活節奏加快,再加上高聳龐大眾多的建築物、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擁擠繁雜的城市雜訊、環境污染等內外環境一下子向人們擁來,極易產生劣性情緒,亦會對心身疾病起著促發作用。人們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渺小、孤獨、冷漠、空虛、自卑的心理。如果再遇上挫折或遇上不幸的事件,心理必然會產生過重壓力,使身心疲憊不堪,容易喪失信心,甚至精神崩潰。
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保證心理健康,能善於進行自我調節、改善心理狀態。有助於戰勝逆境和困擾。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戰勝逆境的韌性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積極進取,一定會達到成功的彼岸。甘居平庸者即使不被時代大潮所淘汰,也將四處碰壁,一事無成。只有心理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能夠在人生暴風雨的洗禮中前進。
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甚至需要相當艱苦的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