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自動茶具全自動怎樣鑒別好壞
擴展閱讀
新浪博客怎樣上傳文檔 2025-07-19 02:58:17

自動茶具全自動怎樣鑒別好壞

發布時間: 2022-07-14 04:33:00

⑴ 怎樣鑒別一套瓷器茶具的好壞

第一:茶壺的選擇
選擇茶壺,好壞標准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由於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的選擇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出品的青花瓷茶具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第三:茶洗的選擇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的選擇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有竹木茶盤,木製茶盤,青瓷茶盤等,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總之在選擇陶瓷時,應考慮其實用性及藝術性兼具。陶瓷茶具的造型變化多端、層出不窮,由於市場的變革,使得許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談不上基本的實用要求。茶具的好壞也不是以價格的高低去衡量,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茶具遠比購買一套外形花哨但並無實際用途的茶具來的重要。

⑵ 怎樣挑選茶具以及相應材質的鑒別方法

七大類別茶具的特徵及如何挑選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宜興的陶土,黏力強而抗燒。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宜興紫砂壺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它的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精美之作貴如鼎彝,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明代紫砂壺大師時大彬製作的小壺,典雅精巧,作為點綴於案幾的藝術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製作的調砂提梁大壺呈紫黑色,雜硇砂土,泛出星星白點,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壺身上小下大,重心穩定,是一種古樸雄渾的精品。紫砂壺是陶瓷家族中的驕子,它表裡不施釉。據傳蘇東坡設計的一件樹提壺,取以自然的古青樹枝作為壺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壺身,刻上古樸的瓦當和精妙的書法,清雅古樸,色彩對比也相得益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為有實用價值的珍品。

紫砂壺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貨(無花無字),花貨(擬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幾何圖案)。藝人們以刀作筆,所創作的書、畫和印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古樸清雅的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紫砂壺藝術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論是紫砂壺的造型還是質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被國際友人贊譽為「世間茶具稱為首」。大師顧景洲的「提璧壺」和「漢雲壺」被列為國際交往的禮品。此外,我國還專門為日本消費者設計了一種藝術茶具--橫把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雕刻以佛經為內容的精美書法,成為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六百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新產品。由於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用它燒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餿,冬季放在爐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樣繁多,如何評價一套茶具的優劣?從總體上說首先應考慮它的實用價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賞價值,即外觀的形態美。以壺為例,具體要求應注意把握以下各點:容積和重量比例恰當,壺把提用方便,壺蓋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造型、色地和圖案脫俗和諧,實用和藝術美得到融洽的結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興的紫砂茶具就具備了這些特點。

2、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生於陶器之後,按產品又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幾個類別。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產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最為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北宋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白里泛青,雅緻悅目,並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到元代發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靚典雅,不僅受到國內人們的珍愛,而且還遠銷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鎮白瓷青花茶具,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開發創制出許多新品種,無論是茶壺還是茶杯、茶盤,從造型到圖飾,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現代東方氣派。景瓷是當今最為普及的茶具之一。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產於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龍泉青瓷,以造型古樸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稱於世,是瓷器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被人們譽為「瓷器之花」。龍泉青瓷產於浙江西南部龍泉縣境內,是我國歷史上瓷器重要產地之一。南宋時,龍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窯業中心。其優良產品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是當時皇朝對外貿易交換的主要物品。特別是藝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哥窯」、「弟窯」產品,無論釉色或造型,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因此,哥窯被列為「五大名窯」之一,弟窯被譽為「名窯之巨擘」。

哥窯瓷,以「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澤靜穆」著稱,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最為名貴。釉面顯現紋片,紋片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北極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這些別具風格的紋樣圖飾,是釉原料的收縮系數不同而產生的,給人以「碎紋」之美感。

弟窯瓷,以「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著稱,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為最佳。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無類。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產於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為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據北宋蔡襄《茶錄》記載:「茶色白(茶湯色),宜黑盞,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四川的廣元窯燒制的黑瓷茶盞,其造型、瓷質、釉色和兔毫紋與建瓷也不相上下。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生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至今還珍藏著一件「天雞壺」,視作珍寶。在古代,由於黑瓷兔毫茶盞古樸雅緻,風格獨特,而且磁質厚重,保溫性較好,因此常為鬥茶行家所珍愛。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脫胎茶具,江西波陽、宜春等地生產的脫胎漆器等,均別具藝術魅力。其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為最佳,形狀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多個品種,特別是在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後,更加絢麗奪目,逗人喜愛。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品茶飲酒兼用而受人青睞。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壺)泡茶,尤其是沖泡各類名優茶,茶湯的色澤鮮艷,葉芽朵朵在沖泡過程中上下浮動,葉片逐漸舒展亭亭玉立等,一目瞭然,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別有風趣。玻璃茶具價廉物美,最受消費者的歡迎。其缺點是玻璃易碎,比陶瓷燙手。不過也有一種經特殊加工稱為鋼化玻璃的製品,其牢固度較好,通常在火車上和餐飲業中使用。

5、金屬茶具

金屬茶具是用金、銀、銅、錫製作的茶具,古已有之。尤其是用錫做的貯茶的茶器,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錫罐貯茶器多製成小口長頸,蓋為圓筒狀,比較密封,因此防潮、防氧化、避光、防異味性能都好。至於金屬作為飲茶用具,一般評價都不高。在唐代宮廷中曾採用。1987年5月,我國陝西省扶風縣皇家佛教寺院法門寺的地宮中,發掘出大批唐代宮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時使用的銀質鎏金烹茶用具,計11種12件。這是迄今見到的最高級的古茶具實物,堪稱國寶,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飲茶器具十分豪華。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金屬茶具基本上已銷聲匿跡。

6、竹木茶具

在歷史上,廣大農村,包括茶區,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濟實惠,但現代已很少採用了。在我國的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殼製作的壺、碗用來泡茶的,經濟而實用,又是藝術欣賞品。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特別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烏龍茶木盒,在盒上繪以山水圖案,製作精良,別具一格。作為藝術品的黃陽木罐、二黃竹片茶罐,也是一種贈送親友的珍品,並具實用價值。

7、搪瓷茶具

由於搪瓷茶具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性強,在50年代~60年代我國各地較為流行,以後又為其他茶具所替代。
另外,用玉石、水晶、瑪瑙為材料製作的茶具,歷史上曾有過,因器材製作困難,價格昂貴,少實用價值,主要是作為擺設,以顯示主人的富有,因此並不多見。

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如東北、華北一帶,多數都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碗飲用。江蘇、浙江一帶除用紫砂壺外,一般習慣用有蓋瓷杯,直接泡飲。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帶則喜用瓷製的「蓋碗杯」飲茶,即口大底小的有蓋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茶與茶具的關系甚為密切,好茶必須用好茶具泡飲,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優劣,對茶湯質量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產生直接影響。一般來說,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為瓷器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陶器茶具,造型雅緻,色澤古樸,特別是宜興紫砂為陶中珍品,用來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即使夏天茶湯也不易變質。

烏龍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沖泡時,茶葉投放前,先以開水淋器預溫;茶葉投放後隨即以沸水沖泡,並以沸水淋洗多次,以發茶香。因此沖泡烏龍茶使用陶器茶具最為適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後難以欣賞壺中芽葉美姿是其缺陷,這對泡飲名茶就不適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沖泡,如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就能充分發揮玻璃器皿透明的優越性,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至於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雖在欣賞價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經久耐用,攜帶方便,適宜於工廠車間、工地及旅行時使用。而塑料茶具,因質地關系,對茶味亦有影響,除特殊情況臨時使用外,平時不適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溫杯沖泡高級綠茶,因此種杯長期保溫,使茶湯泛紅,香氣低悶,出現熟湯味,必然大煞風景。

⑶ 怎樣鑒別紫砂茶具的優劣

鑒別紫砂茶具的優劣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判斷。
第一個方面:看紫砂茶具的顏色。
紫砂色彩豐富,除了比較多的栗紫色以外,還有紅紫、褐紫、黛紫等。宜興以外其他地方的所謂"紫泥"燒出來的成品顏色單一,一般均呈橙色,細看有一種黃泥在內的感覺,宜興紫砂壺除了大量以紫紅色為主外,還有綠、黃、黑等顏色,可以說色無相類,品無相同。非宜興紫砂的顏色則單一、刻板,缺少變化。
有藏家認為,紫砂泥不能過於鮮艷,鮮艷的泥料多是添加了化學原料的。天然的紫砂泥素有"五色土"之稱,就是因為紫砂土本身含有大量的金屬成分。能用原礦泥料配出諸多花色,如果窯溫得當,可以說是千姿百態。
第二個方面是看紫砂茶具的品相。
紫砂除了其材質以外,品類、品相、品格也很重要。紫砂壺造型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稱。如何評價這些多變的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藝術品的一個門類,紫砂可以滿足藏家不同的心理需求,大度、清秀、古拙的紫砂壺,各有可取之處。但藏家多認為古拙為最佳,大氣清秀次之。
在茶葉市場經營多年的壺商陳瀟表示,"與品質優良的紫砂壺相比,差的壺造型呆板、生硬,因為非手工製作,對線條塊面等的比例細節不注重,因此看起來比較陋俗"。紫砂壺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即"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
第三個方面是摸紫砂質感
拿起一把紫砂壺,除了觀、審以外就是用手去摸,必要時可將壺貼在臉上。因為宜興紫砂土內含相當比例的砂質,摸上去手感舒適,"與肌膚接觸感覺很溫潤。非宜興紫砂土做的壺,看起來光滑,實質上抓在手裡的手感是澀膩的"。一位藏家這樣闡釋紫砂的質感。"一般來說好的泥料加好的做工,手感應該是不錯的,加了砂要看砂的顆粒大小,一般拿在手裡不應有粗糙的感覺。"該藏家接著說。
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需要不斷撫摸其表層,讓手感舒服。另外,紫砂與其他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手感不同,摸紫砂物件就如手摸豆沙,細而不膩。因此業界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表面的手感尤為重要。
第四個方面是聽紫砂茶具的聲音。
宜興紫砂經人工製作,泥胚經過多次捶擊、整壓,再經多道工序,其上面製作者的手指印紋可謂上千萬,燒成後敲擊的聲音比較清脆,非宜興壺成型時只是經過泥漿從轉盤中旋出,或從模型中做出來,泥料未經擠壓也沒經過藝人用手推、捏、摸、順、刮等手工工藝,因此缺少情韻,敲起來聲音會發悶。紫砂壺的聲音要結合很多因素,和胎的新老厚薄都有直接關系,如果聲音太尖銳了,則多半是新壺,如果極尖銳清脆,也許是化工泥的。
第五個方面是看紫砂茶具的內部。
製作紫砂壺經過多道工序已經很難看出手工痕跡,但仔細觀察觸摸壺內部卻可發現一些跡象,"例如嘴與壺身銜接處,如果是手工黏合的,則在交匯處總有一點痕跡顯示出來,因為制壺者很難將壺的內身修整得很光滑,再說也沒有必要去處理得很平整"。對此藏家傅鋼建議,對壺的判斷需要冷靜客觀,想了解紫砂陶藝就要多欣賞歷史傳器,這樣可以了解紫砂泥料的發展脈絡;同時可以了解紫砂陶的基本語言,這樣才能會看壺,很多困惑自然迎刃而解。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至於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創,已無從考證。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⑷ 如何看茶具的好壞

專家指點一:美感。雙龍戲珠陶瓷茶具
茶壺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選擇茶壺的造型及外觀方面。只要依個人喜好、個人感受選擇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滿意。
專家指點二:質地。
泡茶用的壺,一般是以砂為主,因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較瓷器渾親和,在上面提款也別具韻味,所以大致上砂壺比瓷壺受歡迎。至於茶壺的質地,主要是以胎骨堅、色澤潤為佳。
專家指點三:壺味。
在選購新壺時,應嗅一嗅壺中味,新壺有些也許會略帶瓦味,這倒還可選用,但若帶火燒味或其它雜味,如油味或人工著色味則不足取了。
專家指點四: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

⑸ 想買個茶具 茶具怎麼區分好壞呢

沙發被大多數人看做是客廳的主角,而茶幾的地位在客廳中雖及不上沙發那麼重要,但卻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無疑是客廳中的最佳「配角」。那麼,選購茶幾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讓它的功能與設計並重,美觀而又實用呢?很多人在賣場中看中一款茶幾非常漂亮,買到家裡才發現與整體裝修風格搭配得並不協調,或者說擺在自己家裡失去了賣場里的「靚麗光彩」。今日尚層裝飾就來為大家分享有關茶幾材質種類以及選購注意事項。

茶幾選購注意事項

1、材質與風格呼應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茶幾有純玻璃材質的、金屬搭配玻璃材質的、實木的、大理石的、藤藝的、金屬搭配板材等多種材質的產品,而根據這些茶幾的材質不同,它們所適合的裝修風格也各不相同。

純玻璃材質和金屬搭配玻璃材質的茶幾具有明澈、清新的透明質感,經過光影的空透,富於立體效果,能夠讓空間變大,更有朝氣,所以玻璃茶幾充滿活力,造型現代的玻璃茶幾可適應清新、自然的空間,時尚、現代的裝修風格;木質茶幾給人溫和的感覺,淺淡木色茶幾非常適合和目前流行的淺淡色澤的皮沙發或布藝沙發相配,而雕花或拼花的木茶幾,流露出華麗美感,較適合應用於古典空間或厚重的中式裝修風格;石質茶幾紋理美觀,能夠傳遞出自然、朴實的感覺,大理石茶幾根據顏色不同適合不同的裝修風格,白色可搭配田園風格、黃色可搭配歐式風格、大理石檯面配合實木桌腿還可以搭配中式風格;藤藝茶幾可以搭配田園或歐式風格;金屬搭配板材的茶幾適合現代風格等。

2、功能性漸漸變化

原本茶幾由放置茶具等器皿而得名,現在茶幾的功能絕不僅限於放置茶具這么簡單,應運而生的功能隨著裝修風格的不斷變化而逐漸轉變,現在的茶幾可以放置茶具、水果、酒水、報紙、電話、煙具等,因此茶幾的功能性是消費者選購時必須要考慮到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家裡的雜物較多或主人不勤於打理,就應該考慮茶幾是否帶有抽屜等具有收納功能的組合;如果平時在茶幾上放置的東西較多還要考慮到它的承載能力等因素;如果用來放置燈具、電話等物品還要考慮到茶幾與這些放置物之間的搭配是否協調等。

要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用途的茶幾。若是擺在單人沙發之間的,可選購小茶幾;擺在雙人沙發、三人沙發之前的,可選購大茶幾;如果沙發是靠牆角、成夾角擺放的,可在兩只沙發扶手之間、緊靠牆角放一個方形的茶幾,以充分利用空間。如果茶幾不單是擺放茶具,還想用來擺放報紙、電話、花卉等別的物件,可選購雙層的、三層的或帶抽屜的茶幾。

3、大小得當才能協調

確定茶幾的尺寸應以與之相配的傢具為參照。沙發前的茶幾高度通常在1000px左右,以桌面略高於沙發的座墊高度為宜,但最好不要超過沙發扶手的高度,有特殊裝飾要求或刻意追求視覺沖突的情況除外;茶幾的長寬比要視沙發圍合的區域或房間的長寬比而定。狹長的空間放置寬大的正方形茶幾難免會有過於擁擠的感覺。大型茶幾的平面尺寸較大高度就應該適當降低,以增加視覺上的穩定感。兩個沙發夾角中的角幾和電話幾不宜過大,尺度以充分利用角落空間為標准;角幾高度可參考沙發扶手的高低;床兩側的床頭幾在高度選擇上應以床身的高度作為衡量標准。總之,小空間放大茶幾會喧賓奪主;大空間放小茶幾又有點頭重腳輕;茶幾過高顯得不倫不類;茶幾過低功能又會受到影響也不夠美觀。大小、高低整體協調才能表現出完美視覺效果。

另外,異型茶幾雖然可以彰顯主人的個性,但比較不容易搭配空間和周圍環境,而且一般異型茶幾要求空間足夠開闊才會降低局促感。

4、色彩搭配和諧是關鍵

茶幾在色彩搭配方面,明快的色彩是主流顏色,透明色也以其自然、簡單、純潔的特質獨當一面。當然,單一的白色、黑色、米色、原木色仍占據著各自的市場。配色時最好選與周圍的傢具同色系顏色的茶幾搭配,盡量避免顏色跳躍過大,紅與綠、黑與白等顏色反差明顯的搭配風格如果運用得好會呈現另類的效果,但稍有不當就會顯得俗氣,因此盡量不要輕易選擇對比色的茶幾。造型上也要以和諧為主,與沙發、周圍的傢具協調一致才能達到視覺上美觀,功能上實用。如果,在絨面沙發的旁邊,放置一個藤製茶幾就顯得不協調;在藤椅邊上,放一個帶抽屜的茶幾,也讓人感到別扭。

5、考慮周全挑選好茶幾

在現代家居裝飾中,茶幾遠遠超出了它名字的使用范疇。集實用、美觀、品位、個性於一身。它有時可獨立自成單件傢具,有時要和其它傢具配合使用,共同完成一組生活功能。更有甚者,有時給茶幾選擇搭配一塊地毯,上面擺放一些飾物、盆栽等會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另外,由於茶幾放置在經常走動的地方,對桌角的處理需特別注意,尤其家裡有小孩的時候更要注意桌角的安全性。還有在使用過程中,因其承載能力有限,要注意不要在茶幾上放置過重的物品;因其使用頻率較高,要注意定期進行保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