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氣壓怎樣隨時間變化
擴展閱讀
怎樣把鏈接設置到ppt 2025-07-16 03:57:05
盒馬集市怎樣綁定支付寶 2025-07-16 03:52:00

氣壓怎樣隨時間變化

發布時間: 2022-07-20 16:28:58

Ⅰ 描述一個氣壓表如何顯示大氣壓強的變化

氣壓不僅有空間分布的差異,而且隨時間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周期性與非周期性兩種變化的綜合結果。所謂周期性的變化,是指氣壓隨時間呈周期性的波動。這里主要討論氣壓的日變化和年變化。
1.氣壓的日變化 地面氣壓日變化的特點是在一天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次高值,一個最低值和一個次低值。最高值出現在9 ~10時,次高值出現在21~22時;最低值出現在15~16時,次低值出現在3~4時。兩個不對稱的日變化波的出現,表現出每12小時一個周期。氣壓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現與氣溫的日變化有關,地球上向陽的一邊(白天)由於加熱作用使空氣膨脹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向四周輻散,致使空氣柱的質量減少,地面氣壓降低。背陽的一面(夜間)由於冷卻作用,氣柱收縮,空中四周氣流輻合,使氣往質量增多,地面氣壓升高。至於氣壓次高值和次低值的出現,原因比較復雜,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解釋。近代有人將它解釋為共振現象,在大氣中能引起氣壓半日共振的最初脈沖首先是太陽的潮汐作用,其次是溫度日變化的半日波。氣壓的日變化在低緯度地區比較明顯。氣壓日振幅(一日中
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又稱為日較差)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在低緯地區,平均日振幅可達3~4百帕,到緯度50」附近日振幅不足1 百帕了。不同緯度上氣壓日變化的情況,在我國中緯度地區氣壓日振幅為1~2.5百帕,在低緯地區為2.5~4百帕,而在西藏高原東部邊緣的山谷 中氣壓的日振幅有時可達6. 5百帕。
2.氣壓的年變化 氣壓的年變化是由氣壓的月平均值進行此較而得出的。氣壓年變化的特點與海陸性質、地理緯度、海拔高度等自然地理條件有關。大陸上全年氣壓的最高值一般出現在冬季,最低值出現在夏季。年振幅較大,並隨緯度的增加而加大,在海洋上全年氣壓最高值一般出現在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年振幅比陸地小。在高山地區一年中氣壓最高值出現在溫暖的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年振幅也較小。
我國大陸氣壓的年振幅各地相差很大,福建以南沿海各地在16百帕左右,東部沿海及東北南部地區在21百帕左右,華北平原、華中、中南及四川盆地一般在24百帕以上,至於東北北部及西北西南地勢較高的地方年振幅在13百帕以下,拉薩只有5.3百帕北京的年振幅可達26百帕。 氣壓的年變化與氣溫的年變化密切相關,海洋和大陸氣壓年變化的差別,主要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所引起的。冬季大陸較海洋冷,在冷地表的影響下,大陸上空氣柱變冷收縮,洋面上空的空氣流向陸地上空,故陸地上最高氣壓出現在冬季。海洋上冬季出現最低氣壓。到了夏季則情況與冬季相反。
氣壓的非周期性變化與氣壓系統的移動及演變有關。在中高緯度地區,由於高低壓系統活動頻繁,氣壓的非周期性變化比低緯度地區明顯,若從24小時變壓(前一日某時刻到次日同一時間的氣壓變化量)來看,高緯地區可達10百帕,中緯地區達3~5百帕,而在低緯地區,除有中心氣壓很低的低壓過境外,一般只有1百帕左右。所以在中高緯度地區,往往在大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影響下,使氣壓周期性的變化遭到破壞。
氣壓隨時間的急劇變化,往往是天氣急劇變化的預兆,因此掌握氣壓隨時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系,是天氣分析預報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Ⅱ 大氣壓力的變化規律

大氣壓力的變化規律:

大氣壓力與高度有密切關系,即大氣壓力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在近海平面1000hPa附近,高度每上升約10m,氣壓降1hPa;在500hPa(55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約20m,氣壓降1hPa;在200hPa(120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約30m,氣壓降1hPa;它應用於航空上,用來決定飛機飛行的高度。

飛機上的高度表,就是以空盒氣壓計的氣壓高度換算出高度,作為高度表的標尺。

國際民航組織(ICAO)假設在干空氣、平均海平面的氣壓和氣溫分別為1013.25hPa和15℃、對流層頂以下約11km之溫度隨高度遞減率每千米下降6.5℃等標准大氣條件下,作為高度表的參考基準,在這種狀態下的大氣稱為國際民航組織標准大氣(ICAO Standard Atmosphere)。

(2)氣壓怎樣隨時間變化擴展閱讀:

大氣壓力產生原因:

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由於地球引力,大氣被「吸」向地球,因而產生了壓力,靠近地面處大氣壓力最大。氣象科學上的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大氣柱的重量(大氣壓強),也就是大氣柱在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

氣壓的單位有毫米和毫巴兩種:以水銀柱高度來表示氣壓高低的單位,用毫米(mm)。例如氣壓為760毫米,就是表示當時的大氣壓強與760毫米高度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相等。另一種是天氣預報廣播中經常聽見的毫巴(mb)。

它是用單位面積上所受大氣柱壓力大小來表示氣壓高低的單位。1毫巴=1000達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積上受到1000達因的力。氣壓為760毫米汞柱時相當於1013.25毫巴,這個氣壓值稱為一個標准大氣壓。

Ⅲ 同一地點氣壓為什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同一地點氣壓為什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 還和溫度,流速有關.根據伯努利方程可知,流速不同,氣壓不同,例如你在地鐵邊上當地鐵駛過和沒駛過時氣壓是不同的

Ⅳ 為什麼大氣壓會隨時間改變

大氣壓。也就是空氣受地球引力作用而產生的壓力。這個壓力與空氣的密度相關。而空氣的密度又於溫度相關。空氣溫度受日照影響。所以與時間有關連

Ⅳ 大氣壓隨時間和季節而變化

日出前.午後兩點
冬季,夏季
低.高
你只要抓住一點,溫度越高,氣壓越低
還有成雨的話一定是高氣壓,晴天是地氣壓
她錯的
那是沒有科學依據
氣壓高人就不舒服
你想外界氣壓高,你呼吸不是吃力
就象你在水中
水過胸,你呼吸很困難的,這是外界壓強大

Ⅵ 同一個地方,大氣壓強在一年四季里有什麼變化

偶只知冬天的氣壓大於夏天,陰天的氣壓大於晴天,具體請看:

大氣壓的變化與季節天氣的關系

初中物理告訴我們:「大氣壓的變化跟天氣有密切的關系.一般地說,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對這段敘述,就是老師也往往不易說清,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歸結為溫度、濕度、空氣流動與大氣壓強的關系問題.今談談自己的初步認識.

1.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雨天)大氣壓高

首先我們來分析:空氣密度對大氣壓的影響。我們通常所稱的大氣,就是包圍在地球周圍的整個空氣層.它除了含有氮氣、氧氣及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外,還含有水汽和塵埃.我們把含水汽很少(即濕度小)的空氣稱「干空氣」,而把含水汽較多(即濕度大)的空氣稱「濕空氣」.不要以為「干」的東西一定比「濕」的東西輕.其實,干空氣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氣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狀況下,干空氣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時候,空氣中水分含量少,屬於「干空氣」,密度大,所以大氣壓比較高。陰天(雨天)的時候,空氣中水分含量多,屬於「濕空氣」,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氣壓比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氣壓比較高另一個原因是:氣流運動對大氣壓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地面不斷地向大氣層進行長波有效輻射,同時大氣也在不斷地向地面進行逆輻射。晴天,地面的熱量可以較為通暢地通過有效輻射和對流氣層的向上輻散運動向外輸運。陰天時,雲層覆蓋在大氣層上方,減少了對流層大氣向外的輻散運動。雲層這種保存地表和對液層熱量的作用稱為「溫室效應」。這樣,陰天地區的大氣膨脹就比較厲害,從而導致陰天地區的大氣橫向(水平)向外擴散,使得陰天地區的空氣向外流動,當然陰天地區的密度也就會減小,從而導致陰天的大氣壓比晴天的大氣壓低。

2.大氣壓與季節的關系: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空氣的密度是隨高度的上升而減小的,所以,通常講氣壓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層面上來做比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氣壓。

3.大氣壓與時辰的關系:早上和晚上的大氣壓比中午的高

對於同一地區,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地面的大氣壓值也會有所不同,這叫大氣壓的日變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氣壓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早上和晚上,氣溫相對較低,同時大氣中的空氣比較乾燥,相對濕度較中午低,屬於「干空氣」,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早上和晚上空氣密度相對較大,所以在早上和晚上大氣壓比較高。而到中午的時候,大氣不斷的積累熱量,使其溫度升高,空氣濕度增大。當溫度升高後,大氣逐漸向高空做上升輻散運動,在下午15~16時,大氣上升輻散運動的速度達最大值,同時大氣的濕度也達較大值,由於此二因素的影響,導致中午的大氣壓比早上、晚上的大氣壓低。

4. 大氣壓隨地理緯度的變化

地球表面大氣層里的成份,變化比較大的就是水汽。人們把含水汽比較多的空氣叫「濕空氣」,把含水汽較少的空氣叫「干空氣」。有些人直覺地認為濕空氣比干空氣重,這是不正確的。干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8.966,而水氣的分子量只有18.106,所以含有較多水汽的濕空氣的密度要比干空氣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條件下,干空氣的壓強比濕空氣的壓強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兩極,隨地理緯度的增加,一方面由於地球的自轉和極地半徑的減小,地球對大氣的吸引力逐漸增大,空氣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於兩極地區溫度較低,所以空氣中的水汽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氣,所以由赤道向兩極,隨地理緯度增加,大氣壓總的變化規律是逐漸增大(因氣候等因素影響,局部某處的大氣壓值變化可能不遵循這一規律)。

5.大氣壓隨水陸的變化

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大陸及海洋上氣壓隨氣溫變化的實際情況.我們說,夏季大陸上氣溫比海洋上高,由於大陸上的空氣向海洋上擴散,而使大陸上的氣壓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上低,由於海洋上空氣要向大陸上擴散,又使大陸上氣壓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見,在溫度變化和分子擴散兩個因素中,擴散起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應當指出,這里所說的擴散,是指空氣的橫向流動.因為由空氣的縱向流動並不能改變豎直氣柱的重量(有的文獻②把因溫度而產生的氣壓變化說成是空氣沉浮的結果,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變大氣的壓強(對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變化而產生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

6. 1大氣壓隨地勢高低的變化

從微觀角度看,決定氣體壓強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氣體的密度n;二是氣體的熱力學溫度T。在地球表面隨地勢的升高,地球對大氣層氣體分子的引力逐漸減小,空氣分子的密度減小;同時大氣的溫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隨地勢高度的增加,大氣壓的數值是逐漸減小的。如果把大氣層的空氣看成理想氣體,我們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氣壓隨高度而變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為空氣的平均摩爾質量,P0為地球表面處的大氣壓值,g為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R為普適氣體恆量,T為大氣熱力學溫度,h為氣柱高度)

由上式我們可以看出,在不考慮大氣溫度變化這一次要因素的影響時,大氣壓值隨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數規律減小,其函數圖象如圖所示。在2km以內,大氣壓值可近似認為隨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線性減小;在2km以外,大氣壓值隨地理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漸緩。所以過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紹:在海拔2千米以內,可以近似地認為每升高12米,大氣壓降低1毫米汞柱。

Ⅶ 氣壓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

(轉)
氣壓隨著大氣高度而變化,這是因為空氣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對物質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離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氣愈接近場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氣壓也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因為氣體具有熱脹冷縮作用,氣溫低,氣體收縮,密度增加,氣壓增大,相反,氣溫高,氣體膨脹,密度減小,所以氣壓也減小。
通常情況下,地面不斷地向大氣中進行長波有效輻射,同時大氣也在不斷地向地面進行逆輻射。晴天,地面的熱量可以較為通暢地通過有效輻射和對流氣層的向上輻散運動向外輸運。陰天時,雲層減少了對流層大氣向外的輻散運動。雲層這種保存地表和對液層熱量的作用稱為「溫室效應」。這樣,陰天地區的大氣膨脹就比較厲害,從而導致陰天地區的大氣橫向向外擴散,使空氣的密度減小,同時陰天地區大氣的濕度比較大,也使大氣的密度減小。因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陰天的大氣壓比晴天的大氣壓低。
同一地區,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時間其大氣壓的值也有所不同。這叫大氣壓的年變化。大氣壓的年變化,具體又分為三種類型,即大陸型、海洋型和高山型。其中海洋型大氣壓的年變化剛好與大陸型的相反。通常所說的「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指的就是大陸型大氣壓的年變化規律。下面對此略做分析(另外兩種情況不做討論)。
由於大氣處於地球周圍一個開放沒有具體疆界的空間之內,這就使它與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有著很多區別。夏天,大陸中的氣溫比海洋上高,大氣的濕度也比較大(相對冬天而言),這樣大陸上的空氣不斷向海洋上擴散,導致其壓強減小。到了冬天,大陸上氣溫比海洋上低,大陸上的空氣濕度也較夏天小,這樣海洋上的空氣就向大陸上擴散,使大陸上的氣壓升高。這就是大陸上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的原因(大氣溫度也是影響大氣壓的一個因素,但在這里決定大氣壓變化的因素不是氣溫,而是大氣的流動及大氣的密度)。

Ⅷ 氣壓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

1.大氣壓隨距地面的高度增大而減小,因為大氣壓是由於大氣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離地面越近大氣層越厚受上部氣體重力作用空氣密度越大,則大氣壓值越大;離地面越高大氣層越薄空氣越稀薄,則大氣壓值越小.
2.同一地點的大氣壓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當然變化范圍不算大),它隨季節、氣候、天氣情況變化.
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水銀氣壓計與托里拆利實驗類似;無液氣壓計就是金屬盒氣壓計,這種氣壓計還可以據氣壓值知道其所在的高度,可製成高度計.
4.液體的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高山上不易煮熟食物的原因就在於水的沸點低.因為一般食物需100℃才能煮熟,而高山上氣壓低,可能70℃或80℃水就沸騰,自然沸水煮不熟食物了.用高壓鍋煮食物,易爛且快就是利用了高壓鍋內氣壓高溫度高的特點.
1.大氣壓強與高度有關
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離海平面越高,大氣壓越小,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是不均勻的,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於液體有不可壓縮的性質,氣體則不同,它具有可壓縮性質,越靠近地面壓縮得越歷害,離地面越高氣體密度越小.不過在海撥2km以內,空氣密度可近似認為是均勻的,可近似認為每升高12m,大氣壓降低1mmHg,約133Pa.大氣壓是由於大氣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離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氣層越薄,那裡的大氣壓強越小.下圖表示出了大氣壓隨高度變化的情況.
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如果預先測出不同高度處的大氣壓強值,列成表,那麼到-個高度未知的地點,只要測出大氣壓強值,就可以知道當地的高度.
2.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強有關
實驗表明,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增大時升高,氣壓減小時降低,高壓鍋就是應用氣壓高沸點升高的原理製造的.氣壓變化對人類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響.在低壓環境中,會出現高山病症;在高壓環境中,會出現潛水病症.氣壓還與生產有一定聯系.
3.標准大氣壓的值
因為氣壓不但與高度有關,還與時間、天氣等有關,因此要確定一個標准.定作標准大氣壓的是76c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數值上等於1.01×105Pa,測量氣壓的工具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Ⅸ 氣壓變化規律有什麼特點

一個地方氣壓值經常有變化→其上空大氣柱中空氣質量的多少→大氣柱厚度和密度改變的反映:大氣柱厚度和密度與空氣質量應該是成正比關系
任何地方的氣壓值總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據實測,在地面層中,高度每升100m,氣壓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層則小於此數值。
確定空氣密度大小與氣壓隨高度變化的定量關系,一般是應用靜力學方程和壓高方程。
1、靜力學方程
具體太長,我簡單說明下:
假使大氣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狀態,則某一點的氣壓值等於該點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空氣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氣壓高度差,t是攝氏溫標,P是氣壓
從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氣壓下,氣柱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氣壓隨高度遞減越慢,單位氣壓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溫度下,氣壓值越大的地方,空氣密度越大,氣壓隨高度遞減越快,單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氣處於靜力平衡狀態,當氣層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時,這公式可粗略估算氣壓與高度的定量關系。如果研究的氣層高度變化范圍很大,氣柱中上下層溫度、密度變化顯著時,該公式就不適合用了,這時候可以用壓高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