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
擴展閱讀
怎樣激活華為賬戶鎖 2025-07-12 19:22:59

怎樣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7-29 00:29:32

A. 公元前後的計算口訣是什麼

公元前後的計算口訣是: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0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余數便是地支年。

例如:以2010年為例,年份減3得基數2007,除以10得余數7,對查天干次序。得」庚「,再將基數2007除以12得余數為3,再循環對查地支次序得」寅「,故2010年為庚寅年。

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0是自然數,但並不存在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是公元1年,為公元元年。

雖然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後面的數目小於前面的數目,例如西漢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於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體到每一年的月份,還是正著數,1月在前,12月在後,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後。

B. 公元前後怎麼算

公元前3年~公元後5年
相聚7年
公元前3年~公元前10年
相聚12年
公元後10年~公元後15年
相聚24年
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相差1年。
這里的關鍵是,沒有公元0年
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這和數字的減法不同,不能直接相減。

C. 公元前 公元後 如何區分 如何算時間呢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他們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就是公元前,之後就是公元後。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

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至今(2018)是中國傳統歷法開元4715年。

(3)怎樣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擴展閱讀:

一、起源:

現行西歷即格里歷,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歷、格列高利歷、格里高利歷,稱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

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

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以黃帝紀年為元年,2015年是我國農歷開元4713年,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二、通用范圍: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歷,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法、紀年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西元紀年,但仍然並用我國傳統農歷,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西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歷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D. 公元前後的時間是按什麼計算的,怎麼算的

公元紀年,又稱西元紀年,簡稱「西元」或「公元」。公元紀年就是基督教紀年法。西元在中世紀拉丁文的寫法是Anno Domini,簡寫AD,意為「主的年代」(In the year of the Lord)。以西元525年羅馬僧侶狄歐尼休認定的耶穌生年為紀元元年。西元前則在英語中表示為BC,即基督之前的年代(Before Christ)。西元紀年採用的歷法叫西歷,也稱公歷。西歷的學名叫格里高利歷(Gregorian calendar)。格里高利歷是純粹的陽歷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該歷法是由中世紀梵蒂岡教皇格里高利(Pope Gregory XIII )於西元1582年頒布施行的。格里高利歷法的前身儒略歷(Julian calendar)是於西元前45年1月1日執行的。儒略歷就是取代舊羅馬歷法的羅馬歷法,也是以頒布者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的名字命名。公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高利歷,現在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准。現代由於西元紀年的通用和標准化,為避免非西方和非基督教徒的反感,英語的西元前和西元後從BC和AD變為BCE和CE。BCE即Before Common Era,CE即公元Common Era。但是基督教圈子裡卻認為BCE指的是基督世紀前(Before Christian Era),CE指基督世紀(Christian Era)。同時西方也有很多人反對Common Era代替AD,他們認為這種代替是想要抹殺基督教對西方的貢獻,並且無論非基督徒反感與否,Common Era仍然是基督紀年這一點是無法掩蓋的,公歷也同樣建立在基督教的格里高利歷法上,名稱再怎麼改也改不了歷法和紀年是以基督教為絕對之絕對又絕對的中心和標准。因此西方這種自大傲慢的態度仍然促使了擁有古老優秀文明的猶太人、印度人和伊朗人使用他們自己國家悠久和准確的傳統紀年和歷法。不過中國在1949年為了和世界接軌採用了公元紀年法。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與世界接軌,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但是,華夏中國的歷法,夏歷仍然沿用於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華夏的元旦被篡改到了西歷新年)。

E. 公元前和公元後怎麼算

公元是一種紀年方法傳說,耶酥降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恆的一個馬棚里,母親叫瑪利亞。基督教會後來確定耶酥出生日是12月25日,這一天就定為「聖誕節」。

現在世界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酥出生」之年算起的。後人才將這一年的前一年叫做公元前1年。
現在是公元2006年,只不過公元二字省去而已。


(5)怎樣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擴展閱讀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F. 公元前和公元後怎麼計算

公元,即公歷紀元,又稱西歷和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定的一種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准。

以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2x年為二十年代,9x年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
每百年被稱作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開始採用公元紀年。

G. 公元前後的劃分計算

公元即公歷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來基督教在歐洲的創立興起,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它是由義大利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種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准。

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9x年為九十年代,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

如1990年被稱為20世紀90年代,每百年被稱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1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後來傳播到日本、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高麗。年號最早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

歷屆新君即位必須改年號,稱為改元。之前的很多皇帝常因為各種原因而改元,但明清的皇帝則只有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公元元年也是公元1年,屬公元1世紀00年代。公元1年也是公元元年中國為辛酉年這一年正好是九歲的漢平帝登基,太後王政君收傳國玉璽,詔命自己的侄子王莽任大司馬,掌管禁軍。也是佛教傳入中國,絲綢傳入羅馬鼎盛交流期。

著名的夜郎國,其實就是在公元1年後才被漢帝國給吞並的。至於更為偏遠的滇國(倭國日本),也是在之後才形成最初的中央權力管制。公元1年後的東亞大陸,也是走上了進一步建設帝國體系的道路。

公元1年,也就是基督耶穌降生之年,恰好是全球格局分水嶺。在此之前,希臘文明邊緣的羅馬人,帕提亞人,以及遠東的諸侯。他們不約而同的在公元1年開始,紛紛崛起創建了自己的帝國。在此之後,世界各國文明都進入了自己歷史的帝國時代。

H. 公元前和公元後時間是怎麼算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他們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紀年法。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
  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 +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 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 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  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

I. 怎樣計算公元前和公元後

以公元一年(即公元元年)往後,每一百年算一世紀,比如現在是21世紀
用公式計算就是
當前公元紀年除以100,取商的整數部分,如果有餘數,則用商加上1.比如2007年就是2007/100=20....7則為公元20+1=21世紀
公元前則是
公元一年的前一年為公元前一年,公元一年的前兩年為公元前兩年,以此類推。同理,公元前每一百年,為公元前一世紀,以此類推

J. 關於公元前公元後的年份在幾世紀是怎麼計算的

公元前的計算:

正式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應該注意:沒有公元零年這一年。

公元後的計算:

用公式計算就是

當前公元紀年除以100,取商的整數部分,如果有餘數,則用商加上1。比如2007年就是2007/100=20。7則為公元20+1=21世紀。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10)怎樣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擴展閱讀

起源

現行西歷即格里歷,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歷、格列高利歷、格里高利歷,稱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歷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

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信徒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信徒,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

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雖然格里歷改革是以宗教原因為出發點,但改革的重頭貢獻是給文明社會提供了一個准確又可靠的公務與民用的日歷系統。格里歷改革雖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

但還是經過了之後的幾百年才被所有國家慢慢採用 – 德國在1700年開始正式採用, 而俄國一直到了紅色革命後的1918年才從儒略歷改到格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