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程樁做靜載試驗要多長時間
試驗周期一般為3~7天。
在測試方法上,我國大部分的檢測規范(規定)都制定的是「慢速維持荷載法」,具體作法是按一定要求將荷載分級加到樁上,在樁下沉未達到某一規定的相對穩定標准前,該級荷載維持不變;
當達到穩定標准時,繼續加下一級荷載;當達到規定的終止試驗條件時終止載入;然後在分級卸載到零。
每一小時的沉降不超過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一級荷載。
(1)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樁基靜載試驗允許沉降值:
一般情況下直徑800mm以上的樁被稱為中小型樁,沉降在40mm以下都屬於正常。大於800mm的樁稱為大型樁,沉降不能大於直徑的0.05倍。
靜載試驗中,作用於樁上的荷載一般由反力裝置提供。反力裝置的易用程度直接影響著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常用的有堆載反力裝置和錨樁反力裝置。
堆載反力裝置就是在樁項使用鋼梁設置一承重平台,上堆重物,依靠放在樁頭上的千斤頂將平台逐步項起,從而將力施加到樁身。
錨樁反力裝置在具體的應用中又可根據反力錨的不同分為兩種:將反力架與錨樁連接在一起提供反力的,俗稱錨樁反力裝置。
❷ 混凝土灌注樁是混凝土澆築後多少天可以檢驗
必須按規定達到28天的齡期才去做檢測,否則,萬一檢測的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是誰的責任呢?如果提早測試的數據不作數,在28天時再檢測,這筆費用誰承擔?所以,必須按規定達到28天的齡期才去做檢測。
❸ 工程樁做靜載試驗需要多久
試驗周期一般為3~7天。
在測試方法上,我國大部分的檢測規范(規定)都制定的是「慢速維持荷載法」,具體作法是按一定要求將荷載分級加到樁上,在樁下沉未達到某一規定的相對穩定標准前,該級荷載維持不變;當達到穩定標准時,繼續加下一級荷載;當達到規定的終止試驗條件時終止載入;然後在分級卸載到零。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和《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都提供了該試樁方法。但有關試樁入土後的間隔時間、分級標准、測讀下沉量間隔時間、試驗終止條件以及卸載規定等項目,各規范和標準的規定不盡相同。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規定:每級載入為預估極限的1/10~1/15,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荷。每級載入後間隔5、10、15min各測讀一次,以後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1h以後每隔30min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計入試驗記錄表。
每一小時的沉降不超過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一級荷載。
(3)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現存問題
1、 檢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單位的檢測人員是剛進城的勞務人員,從而造成對標准規范執行的偏差,記錄不符合要求,現場操作馬虎,有些檢測單位甚至是三無單位:無檢測資質、無檢測人員、無檢測設備;
2、 現場准備工作不認真,測試儀表不符合要求,特別是現場基準梁的架設以及錨樁、基準樁、試樁間的布置間距不符合規范的規定,在載入設備方面,受現有設備的限制,採用大千斤頂量測小噸位樁,這就如同大稱稱輕物,其精度不可能滿足測試要求;
3、 不認真執行規范制定的試驗步驟,提前加壓或記錄,卸載時不進行回彈觀測;
4、 檢測報告不規范,內容過於簡單,無工程概況及土層分布情況。
5、 樁基靜載試驗中的任何試驗數據都必須從經過定期計量標定的測量器具上獲得,這樣的數據才能是真實的數據,但在中國有一定數量的樁基檢測單位,其所使用的千斤頂、油壓表、百分表、自動化測試儀有的幾年不標一次,有的甚至沒有計量器具許可證。
❹ 樁基檢測的檢測時間
(1)為設計提供依據的先期檢測;(2)施工階段的施工檢測;(3)施工完畢後的驗收檢測;(4)施工階段或使用階段的鑒定檢測。
❺ 你好 我問一下樁基靜載試驗一般需要多長時間,和他的頻率分別是多少 謝謝
分析如下:
樁基靜載試驗有兩種,一是施工前為驗證地勘數據,提供更准確的地基承載能力給設計人;二是驗證已完的工程樁的最終承載力。所需時間,由試驗目的及持力層土質的性、狀不同而異。
前一種要取的較完整的數據,架設承重架台等准備工作不算,自第一級加荷載開始到最後一級卸載完成,正常情況,現場需要2~4整天;後一種應不會少於24小時。
檢測頻率也因房屋的重要性、高度而有不同的規定,一般試樁數量為單位工程樁數的3%,不得少於3根,總樁數不足50的,不少於兩根。各地方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有很詳細對應於各種情況的文件規定。
(5)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樁基測試技術理論的發展本身促進了樁土荷載傳遞機理理論的研究,而這一直是國內外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熱點,在這方面我國的學者也通過試驗研究發表了許多自己的理論方法。我國的沈保漢分析了大量的為測試位移和應力數據而埋有實測元件的試樁資料。
實驗結果:
1.S—㏒Q法的極限荷載是樁側摩阻力得到充分發揮時的荷載,相應於極限荷載時的極限樁頂下沉量Su(即樁土間相對位移量)與樁的類型、樁徑和施工方法等有關;對於同一施工類型的樁,一般說來,按摩擦樁、端承摩擦樁和摩擦端承樁的順序排列,Su依次增大。
2.大直徑鑽孔樁的Su值比小直徑鑽孔樁的Su值大。
3.施工工藝和施工質量對鑽孔樁的極限荷載Qu和極限樁頂下沉量Su有較大影響。
在樁的破壞模式研究方面,趙明華認為應分為三種模式,即:屈曲破壞、整體剪切破壞、刺入破壞;沈保漢認為應分為四種模式,即:端承摩擦樁的整體剪切破壞、摩擦樁的整體剪切破壞、摩擦端承樁的刺入剪切破壞、端承樁的屈曲破壞。
❻ 做一根靜載檢測樁需要多長時間
規范規定28天,實際上15天左右就可以了。
❼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多長時間開始檢測
七天。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靜壓(或小直徑的錘擊)沉樁完成後,應靜置不少於七天,讓樁周土及樁端土產生的局部應力消散,才不至影響檢測結果的准確性。
評定標准應按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設項目逐級評定,分項工程只有合格率,分部工程以上的才有質量等級,合格與不合格 。
(7)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預制管樁作為地基中的豎向增強體與土共同作用形成剛性復合地基,根據試驗成果及軟基處理的經驗,管樁質量控制歸結為樁位偏差控制及樁身質量控制,檢測要求如下:
監理人員對進場預制管樁進行檢查,管樁的外觀質量及尺寸應符合GBl3476—1999規定。構件進場應提供其出廠合格證,並與樁端標識的廠名、生產日期、產品型號相對應,提供的附件應齊全,包括:
1、管樁結構圖;
2、原材料質量合格證;
3、鋼筋試驗報告;
4、預應力張拉記錄;
5、混凝土試塊強度報告;
6、樁體外觀檢查記錄;
7、樁體、樁接頭力學性能檢測報告;
8、蒸汽養護記錄;
9、產品質量問題處理文件。
❽ 成樁後多長時間進行樁基完整性檢測
成樁後進行樁基完整性檢測的時間須根據樁的類型、土的類別、檢測方法、設計要求及現行規范有明確的規定。
一、《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明確:
1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單樁水平靜載試驗
C.0.5.3 試樁的成樁工藝和質量控制標准應與工程樁一致。為縮短試樁養護時間,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適當提高,或摻入早強劑。
C.0.6 從成樁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在樁身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於砂類土,不應少於10d;對於粉土和粘性土,不應少於15d;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不應少於25d。
2 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
D.0.4 從成樁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在確定樁身強度達到要求的前提下,對於砂類土、不應少於10d;對於粉土和粘性土,不應少於15d,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不應少於25d。
二、《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14
2.1.2 樁身完整性 ------- 反映樁身截面尺寸相對變化、樁身材料密實性和連續性的綜合定性指標。
3.2.5 基樁檢測開始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採用低應變或聲波透射法檢測時,受檢樁混凝土強度不應低於設計強度的70%,且不應低於15MPa;
2 當採用鑽芯法檢測時,受檢驗的混凝土齡期應達到28d,或受檢樁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要求;
3 承載力檢驗前的休止時間不應小於下表規定的時間。
(8)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工程樁,就是在工程中使用的,最終在建、構築物中受力起作用的樁。工程樁是用在工程實體上的樁,要承受一定的荷載的,試樁是做檢測設計用的,如果是比較大的工程,要單獨做試樁,如果不太重要的工程,在實體上做也可以。
工程樁根據土體提供的側摩阻力與端阻力的相對比例,可分為摩擦樁、端承樁和端承摩擦樁及摩擦端承樁四類。樁按樁直徑的大小可分為大直徑樁、中等直徑樁、小直徑樁三類。樁按樁身材料可分為混凝土樁、木樁、鋼樁和組合樁等。根據成樁方法不同分為:擠土樁(如打入式預制樁)、部分擠土樁(如預鑽孔打入式預制樁)和非擠土樁(如鑽孔灌澆樁)等三種。樁按施工方法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
❾ 樁基工程中樁基澆築後至少要多少天才可以進行樁基檢測
樁基工程中樁基澆築後至少要28天才可以進行樁基檢測。
水泥生產工藝流程成樁完成,對豎向承載的水泥土在90天後、橫向承載的水泥土在28天後,用鑽芯取樣的方法檢查樁體完整性,攪拌均勻程度,樁體強度、樁體垂直度。鑽芯取樣頻率為1%~1.5%。
樁基檢測的時間
(1)為設計提供依據的先期檢測;
(2)施工階段的施工檢測;
(3)施工完畢後的驗收檢測;
(4)施工階段或使用階段的鑒定檢測。
(9)工程樁檢測時間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檢測技術
(1)靜載荷試驗
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是隨著樁基礎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樁基靜載測試技術就逐步發展起來。傳統靜載荷試驗採用手動加壓、人工操作、人工記錄的方式進行。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基本建設規模的逐年加大,特別是灌注樁在工程上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至今,樁基靜載試驗作為一項方法成立,理論上無可爭議的樁基檢測技術。
(2)低應變處理
20世紀80年代,以波動方程為基礎的低應變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各種低應變法在基礎理論、機理、儀器研發、現場測試和信號處理技術、工程樁和模型樁驗證研究、實踐經驗積累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
(3)高應變應用
我國的高應變動力試樁法研究是起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期已有相關的軟硬體,實際應用效果已不弱於國外,在灌注樁檢測樁基動測方面,國產儀器和軟體業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的方面顯示出中國特色。
(4)聲波透射法
混凝土灌注樁的聲波透射法檢測是在結構混凝土聲學檢測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70年代,聲波透射法開始用於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完整性。
(5)鑽孔取芯法
20世紀80年代鑽孔取芯法主要應用於鑽孔灌注樁的檢測,同時在技術條件成熟的地區也用在檢測地下連續牆的施工質量。鑽芯法是一種微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具有科學、直觀、實用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