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管理時間讓時間多一些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將圖片分割 2024-04-17 01:36:51
ps怎樣才能p出陰暗面 2024-04-17 01:32:12
發抖發冷是什麼原因 2024-04-17 01:27:12

怎樣管理時間讓時間多一些

發布時間: 2022-09-28 06:08:14

❶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等到晚上空閑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這一天似乎也沒做什麼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個人時間管理的技巧。下面分享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1

1、問題分析。不區分問題的原因和現象,結果必然丟失實質性問題,而把精力和時間耗費在表面的問題上。

2、選擇餘地。在任何特定的情況下,都應當能夠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可行性解決辦法,否則,就會減少選擇最有效行動方向的可能性。

3、猶豫不決。在需要做出決策的時候,很多管理人員毫無理由地躊躇不決。猶預不定。或拒絕做出決策。猶預不決也應該被視為一種決策——下決心不解決問題。

4、拖延。應該馬上做出的決策延期去做,應該付諸的行動一再推遲,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拖延的習慣,使你失去時間。錯過機會。增加最後時限的壓力和產生各種危機。

5、完整的下屬工作。管理人員授權時應該把完成一項「完整任務」所要求的責任和權力同時授出。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得以使自己去做更為得要的工作(否則就得親自完成這些任務);也使自己身國的工作者更樂意接受分配的工作,並提高了整個組織的效能。

6、授權(決策層次)。應該把決策權授予能夠做出准確判斷和便於獲取有關事實的盡可能低的層次。

7、上交問題。管理人員往往喜歡下屬依賴他們解決問題,這樣不知不覺地助長了下屬上交問題,這樣不知不覺地助長了下屬上交問題(顛倒了)的傾向。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無意識地訓導下屬:「不經過我的同意,什麼也不要做」的結果。

8、例行公事(瑣碎事務)。所有對目標沒有多少價值的例行公事都應該給予合並。取消。授權或減少到盡可能低的程度。管理人員應該使自己擺脫不必要的瑣事,並有選擇地忽略不必要的材料。(參見第30條例外管理)

9、合並。在安排學習時間時,應當把類似的工作集中起來,以便消除重復的活動,並盡力減少打擾,諸如來往電話之類。這樣做將能經濟地利用各種資源,包括個人的時間和精力。

10、反饋。對通向目標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反饋,是保證計劃順利進展的前提。進度報告應該明胡指出各種問題(即在執行計劃過程中產生的實際偏差),以便及時進行糾正。

11、例外管理。只有在執行計劃的實際結果中出現的得大偏差,才應該向主管人員匯報,使他能夠留時間和能力。與「例外管理」概念有關系的是除基本事實以外一概拒絕插手的「無需了解」概念。

12、平等分配。任何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然而每一個人又擁有自己的全部時間。這就是著名的「時間悖論」。時間是一種被相等地分配給所有人的.資源。

13、錯誤的感覺。管理者的時間很少花費在他自己想要花費的地方。這種想法捉弄了時間的所有者,使他錯誤地認為,他的時間正用於應該用的地方,而不是用於實際用的地方

14、時間分析之必要。每日活動記錄至少持續1周,每15分鍾填寫寫1次,這作為有效時間分析的基礎是必要的。這種活動至少每半年應該重復1次,以免恢復低劣的時間管理方式。

15、預料。事先有所准備的活動一般來說比事後補救的活動更為有效。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避免發生意外的最好辦法就是預料那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並為這制訂應急措施。我們假定,如果事情要出錯,那就無法避免。(墨菲第三定律)

16、計劃。絕大多數難題都是由未經認真思考慮的行動引起的。在制訂有效的計劃中每花費1小時,在實施計劃中就可能節省3——4小時,並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如果你沒有認真作計劃,那麼實際上你正計劃著失敗。

17、每日計劃。每日計劃對於有效地利用個人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它應該於前一天下午或當天開始時制訂出來,並與近期的目標和活動相一致。

18、目標。較有效的結果一般是通過對既定目標的刻意追求來達到的,而不是依靠機會。目標管理的基本概念就來源於這個已被證實的原則。

19、優先次序。應該按照優先次序對各項任務進行時間預算或分配。不同的是很多管理人員花費時間的數量往往與他們任務的重要性成反例。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2

一、記錄和分析時間

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時間的花費,明白自己的時間都去到哪了,做好反思和制定改進的計劃。

平時,可以利用一些手機APP,記錄你每天的時間的花費,這樣可以讓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時間會被我們花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而重要的事情上卻並沒有花很多時間。

找到那些浪費你大量時間的點,然後盡量減少這些任務,或者不做。比如,長時間地看電視,玩游戲,刷微信等等。再比如心情郁悶,不想工作,或者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狀況。

對於喜歡的事情,不用太壓抑自己,可以每天做一下,但是必須控制好時間。

二、確定目標,制定計劃

結果導向,規劃好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把年度目標分解到每個月,做好每天的行動計劃清單。由年拆分到月,再拆分到星期。

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大的目標單元是比較合適的,因為我們平時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某一天確實做不了事情,所以計劃不能太死板。

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

1、目標必須明確而清晰

2、目標必須可以衡量

3、目標必須契合實際,可以達成

4、目標要有確定的時間限制

制定每天的計劃和行程,做好每天的行動清單。

怎樣讓任務不拖延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的因素,某一天確實做不了事。一個防止目標持續拖延方法是:、前一天沒完成的任務減半處理,分別放到第二天和第三天,這樣也不至於第二天一下子任量過大而完不成,或者索性產生放棄的心理。

問題不在於你某一天,或者突然激情爆發連續好幾天做很多事情,而在於持久穩定地做好每天的事務,哪怕你每一天的改變都很微小,等你過完一個月以後,回過頭會發現,你其實是做了很多事情的。

學習的上面,生活的上面,工作的上面,看著這個月完成的這么多事情,你也會感覺自己的幸福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三、任務劃分,要事第一

把最重要的事件優先處理,放在精力最好的時間去做。

四象限分類法

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我們可以把事件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不同象限的事情區別對待。

1、明確目標

2、制定計劃

3、劃分輕重緩急

四、量化時間

給自己每個任務適當的時間期限,這個時間是逼自己避免做事拖拉,提高效率,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

這個時間要靈活,不能說很短,完全完不成,需要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也不能說很長,這樣會讓自己產生惰性,拖拉心理。

分析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容忍意外的發生,對於不可控的事件留有一定的浮動時間。

工具:

奇妙清單,紙和筆

預計需要花費的時間,並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不斷檢查計劃是否切合實際,方便後面作出調整。

五、寫下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列出清單,通過四象限、劃分輕重緩急,排好優先順序,先做最重要的,然後依次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早上花點時間想清楚,今天重要的事情有哪些?、緊急的事情可能有哪些?可以延後的工作有哪些?

每天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做好這三件事情,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哪怕其他的任務沒有完成也不要緊,因為你已經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

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六、鎖定目標,專注執行

在一件事情沒有做完之間前,或者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前,不要去想別的事情。

一次性把一件事情做完,不然到時候又要重新開始,花費很多的時間在轉換不同的事情上面。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外一件事情。

番茄工作法

集中精力25分鍾,不要讓自己受到干擾,每25分鍾,休息5分鍾,這25分鍾就專注做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什麼都不要去想,也盡量不要讓外部的環境來打斷你。

七、養成早起的習慣

每天早起2個小時,你就比別人多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實際上,很多人早上九點上班,到十一點半下班,中間也就兩個半小時的時間。

八、反思總結,改進計劃,加快工作流程

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天,每天,每周都要留給自己反思和總結的時間。

每天晚上反思當天的工作,完成了多少,和原來的計劃相差多少,為什麼沒有完成?如何改進?

對於經常操作的任務做好流程化處理,整理成行動清單,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這樣就不用每次工作都調用大腦思考,減輕負擔,每次只要根據核對經驗積累的行動清單來快速執行。

九、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可以查找一些資料,整理一下最近的思路。碎片化事件盡量集中在一起做完。

碎片化時間可以安排做一些零碎的事件,來最大化碎片化時間的價值。

根據碎片-整塊時間,碎片-整塊任務,我們可以把時間分成四個象限,比如:

1、碎片的時間做碎片的任務

2、碎片的時間做整塊的任務

3、整塊的時間做碎片的任務

4、整塊的時間做整塊的任務。

十、制定獎勵,正向反饋機制,培養成就感

比如每天完成任務簽到打卡,每完成一個目標在成就表上打上鉤,或者貼上一顆星星。這些儀式感可以不斷培養我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我們需要讓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持續而高效地去做一件事情。

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3

1、要事為先

要事為先 - 每天一大早挑-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當天一定要能夠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要理解急事不等於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辦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為急事的奴隸。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學會放掉,要能對人說 no! 而且每天這三件事里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這樣才能確保你沒有成為急事的奴隸。

2、記錄時間

知道你的時間是如何花掉的。挑一個星期,每天記錄下每30分鍾做的事情,然後做一個分類(例如:讀書、准備GRE、和朋友聊天、社團活動等)和統計,看看自己什麼方面花了太多的時間。凡事想要進步,必須先理解現狀。每天結束後,把一整天做的事記下來,每15分鍾為一個單位(例如:1:00-1:15等車,1:15-1:45搭車,1:45-2:45與朋友喝茶……)。在一周結束後,分析一下,這周你的時間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沒有活動占太大的比例?有沒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3、零散時間

使用時間碎片和"死時間"。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時間統計,你一定發現每天有很多時間流失掉了,例如等車、排隊、走路、搭車等,可以用來背單詞、打電話、溫習功課等。隨時隨地在都能上網,沒有任何借口再發呆一次。我前一陣和同事一起出差,他們都很驚訝為什麼我和他們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電子郵件都可以及時回答?後來,他們發現,當他們在飛機上和汽車上聊天、讀雜志和發呆的時候,我就把電子郵件全回了。重點是,無論自己忙還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時間碎片做的事先准備好,到你有空閑的時候有計劃地拿出來做。

4、有效管理

有意識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只允許自己把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幹,使一切趨於平衡就算我們以往獲得的成就在別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依然有無數個為自己驕傲的理由,然而,大家卻都對這些理由視而不見,而且越是能乾的人對自己越苛刻:明明已經提高了效率,明明已經能夠在越來越短的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內完成越來越多的工作,明明已經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內心卻仍然感到不滿意,總是覺得自己不幸福。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日復一日的忙亂生活阻礙了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使我們失去了實現夢想和願望的能力。

怎樣管理時間才高效-讓時間變高效的十大管理技巧

怎樣管理時間才高效-讓時間變高效的十大管理技巧

時間管理可以幫助你把每一天、每一周甚至每個月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合理安排與運用。下面,我為大家分享讓時間變高效的十大管理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到就能做」,善用行動工作

「行動」工作可以大幅度的改變我們的工作效率,這里指得就是在我的行動裝置上進行的工作,包含手機、平板,或者非常輕便的筆電,以及可以在任何環境下進行工作,像是會議室、咖啡廳、捷運上、行人馬路口。

這里不是說要大家「什麼時候都在工作」,就像前面說的,這不是時間管理的目的,甚至違背時間管理的精神。

「行動工作」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時候我都「可以」工作,只要我想要、需要以及有必要,我可以立即的推進工作進度,不用回到辦公室,不會遺忘資料,善用每一個值得善用的時間。前面第二點所說的切割工作,就很需要行動工作一起搭配,才能更加善用空檔。

另外,我自己的經驗是常常很多時候我的「工作靈感」、「工作問題與解決的方法」是發生在「行動中」。這時候如果我善用行動工具來工作,就可以立即儲存想法、推展進度、解決問題,當下就去掉一個待辦清單,這樣整體來看更能節省自己的時間。

「到此為止」,設定大中小截止線

我自己的時間管理經驗告訴我,有「到此為止」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我為了要把一件工作做好,可以無止盡的進行准備、規劃、收集資料,在執行上我也可以永遠的去修改任何細節而讓其感覺更好,但這種事情如果沒有一個終止,那麽沒有任何工作可以被完成。

甚至,有時候這樣的永無止盡想法一直拖到了真正非要完成不可時,反而只能急就章,最後結果更加慘烈。

所以我在工作時隨時都會給自己「到此為止」的截止線,而且可以區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大截止線是這個專桉必須完成的那一天,或許是一個月後。

第二個中截止線是我切割這個專桉後,設定的每周進度,每一周結束前,無論如何我要達到這個進度,無論做出來的結果是100分還是80分(當然,如果只有 60 分就要調整進度)。

第三個小截止線是每天每個時段的瑣碎任務,例如這個任務我要花兩個小時做,或者更真實的情況是:「我只有兩個小時可以做」,那麼我就做出兩個小時能夠做到的現在最好的結果,接著就「到此為止」。

當然要追求一個更好的結果,但比起強求這一次做到最好,而實際上自己並沒有任何具體能力、條件去保證這一點,那麽不如追求「下一次」比「這一次」做得更好。

幫自己留下「神聖時間」

我有一個習慣是每天都有預留一段「神聖時間」,可能是晚上10點到12點,或是早上5點到7點,但也有可能是某個假日中午的12點到2點,當然這個神聖時間是留在我自己心裡的,只有我自己知道。

但是無論任何人要給我安排什麽事情、無論任何任務需要安排什麽時間,都絕對不會碰觸到我心中的這段每日的「神聖時間」,當我跟別人說:「不好意思,這一天真的沒有時間了。」實際的意思就是除了神聖時間外,沒有其他時間可以安排了。

「神聖時間」的時段不是固定每天一樣,但「神聖時間」一定是用來執行一個我自己非常想要執行的事情,可能是寫一篇部落格文章,也可能是學習一個事物,或是讀一本書。

擁有「神聖時間」的好處就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總是會一直保持進度。而這一點正是時間管理的真諦:

完成比之前更多的任務「不是」時間管理,要真正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時間管理。

「少量多餐」的工作切割法

時間管理不只是安排時間,而是可以在有時間的時候具體有效的完成現在可以做的任務,讓你無論面臨什麼樣的時間變化都可以應付自然,只要有空檔,我就有事情可以做,總是可以推進工作進度。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浪費了太多空檔時間」,明明開會前有30分鍾空檔,明明下午臨時空出1個小時,但我們把這些空檔浪費掉了。(參考:這 10 件事情,不如留到「零碎時間」再做更有效率!)

要改善這個問題,具體的作法就是「切割工作」,一件工作盡可能的切割成很多個任務步驟,每一個都要能獨立執行,並且每一個都能在60、30甚至20分鍾以內完成。

這樣一來,我們不用等到有完整的兩個小時才能開始工作,而是少量多餐,一天之中只要給我4個30分鍾的空檔,我就可以把這項工作完成。仔細計算一下:

-上班開始後大家還沒開始互相丟工作的30分鍾。

-中午午休前大家開始放下工作的30分鍾。

-下午開會前覺得做什麼都會被打斷的30分鍾。

-傍晚下班前開始醞釀下班心情的30分鍾。

只要切割成多的任務,你真的可以空出空檔來完成一個本來很龐大的工作。而且少量多餐會讓我感覺輕松,一次要吃下大餐則負擔太過沉重,反而產生了厭食的感覺。

「不要打斷自己」,關閉過度的提醒

我以前也是會使用像是新郵件提醒這類工具,但是後來我發現那對我來說是工作效率的另一個大敵,是的,沒錯,我透過郵件通知即時收到最新任務了,但結果卻是讓我從現在的工作上分心、打斷了現在的工作。

一旦從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抽離,要回頭繼續工作,就要花費更多時間的浪費,這其實非常劃不來。

所以現在我都不裝任何電腦上的通知軟體,把 Chrome 的通知關閉,也把手機上的通知關閉,我不要這些新任務的通知來干擾我,而讓自己可以「在這段工作結束後」才去看看有什麼新通知。

這是一個小小的方法上的改變,可是可以大幅的增加工作效率,讓每一段工作都能最有效率、最准確的完成。

「告別今日」,寫下明日的任務清單

我曾經在「今天晚上就該做,明天早上不要做的 5 個數位工作習慣」中分享過這個想法,對我來說每天晚上寫下明日的任務清單有兩層意義。

第一是告別今日,既然要寫下明日任務,那麽當然表示我整理了今天完成的、未完成的工作,把今日的任何問題、錯誤留在今日封存,然後看向明日,好好計畫那麽「接下來我可以做什麽」。

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永遠只看現在與未來,只思考接下來怎麽做,因為人沒辦法回到過去去改變已經在之前的時間點上發生的事情。

第二則是讓明天一開始就能很快的進入工作狀態,並且在一日里可能的各種意外來臨之前,優先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給自己休息時間」

最後回頭呼應第一點,在第一點中預留的神聖時間依然是「要做什麼事情」的時間,但除此之外,還要預留真正休息的時間。

短的來說可能是每工作30分鍾就一定休息5分鍾,中的來說可能是每天中午會睡個午覺,晚上會去好好吃飯,長的還說則是計畫周末的旅行出遊。

時間管理終極的意義還是在「怎麼樣擁有自己的時間」,怎麼樣更快完成工作只是為了讓自己多擁有一個時間的手段與過程,而這些自己真正休息的時間,才能讓自己享受人生,回頭好好珍惜自己,並且也獲得更多工作的動力。

所以千萬不要自己壓榨自己,總是去想「反正我犧牲周末就能完成」,多嘗試換個想法:「在周末前我可以怎麼精簡工作、善用工具、請人幫忙、溝通協調」,來讓目前的工作順利達到截止線?

「就照著做吧!」建立可以遵循的步驟流程、待辦清單

如果自己有些工作在本質上是要反覆做的(或者以後還有做的機會),那麼當然要依據這次的經驗,建立一個固定的流程,而且要把這個流程寫下來,並且把流程轉化成一個一個具體、連續的待辦步驟,讓自己下一次可以照著做就好。

這不只是說下一次可以比較輕松,而是有一個「具體步驟流程」可以相對容易克服工作上最大的敵人:自己的焦慮。

無論是之前做過的工作,還是這一次全新的陌生專桉,我都會從自己的經驗或請教別人的經驗中,事先建立好這次的「流程」、「步驟」、「待辦清單」,並且把這個流程非常明確、具體的寫在筆記上。

在執行專桉時,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阻礙,即使心情再低落、腦袋再混亂,我都知道「只要打開這份流程筆記,照著繼續做下一步就好」,事先把大概的流程確定下來,可以很大程度的讓整個工作更加順暢,自然的無論如何時間就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刪去法」,去除多餘的步驟

第五點中建立了工作流程、待辦清單後,我還會做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刪去那些其實沒有必要的步驟。

尤其在有時間壓力下,千萬不要忘記第一點,這種時候依然要留給自己神聖時間,所以一定要刪去多餘的步驟或任務。

而且一定有可以刪去的,只要我們仔細的去思考專桉的目的、工作的意義和整個流程的邏輯性,就可以找出那些可以精簡的部份,精簡的愈多,你就愈容易獲得掌控這次專桉時間的權力。

「不要高估自己」,排出真正可以完成的時間

在排定工作流程時,難免會發生「本來想要今天完成的任務但沒有完成」,這時候要思考一個問題:我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這樣安排了一大堆今日要完成的任務,結果變成只是一種心理安慰,那麼,不如下次真正排出自己可以確實完成的任務數量吧!

雖然數量一定會變少,但這樣才會讓自己真正知道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這項任務,請務必「真正的認識自己能力的極限、感覺的極限」,不只是能力上做不做得到,也要在意自己的精神力是不是能支撐,然後才知道自己確實可以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進度。

不要每一次沒有達成目標時就想:「下次我拼一下應該就可以」,或是「那就把今天沒做完的全部丟到明天一起做,但明天原本預計要做的還是做完」,這種想法是時間管理的另外一個大陷阱,會讓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安排出真正符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桉」,永遠都在趕工。

很多時候專桉開始前會讓你預估時間,與其錯誤的預估一個月就能完成,不如准確的預估自己實際上需要兩個月時間,比起緊縮導致最後延誤,反而准確推出的效果更好,因為一個專桉很有可能還牽涉到其他團隊的配合,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有時間准確才能讓每個團隊搭配出最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