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使榛子種子快速發牙

怎樣使榛子種子快速發牙

發布時間: 2022-11-30 08:06:22

⑴ 榛子能去殼催芽嗎

榛子能去殼催芽。榛子的發芽力可以保持一年時間,在播種之前要進行催芽。首先從健康的果樹上摘取成熟的榛子,將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榛子取出來備用。榛子要經過沙藏,然後再進行播種,這樣種植的成活率才高。種子沙藏之後,根據干濕成都噴水,春季氣溫的回升,沙藏的溫度也將逐漸上升,這個過程就是催芽的過程,當有25%~30%的種子發芽時,我們就可以取出榛子播種了。

灌水

榛子栽植後的前3年,每年春夏灌水3~4次,秋季灌水1次,灌水定額0.2m3~0.5m3/株,4~5齡的榛樹,灌水定額增加到0.7m3/株~1m3/株;完全結果植株灌水定額1.5 m3/株。灌水時間為5月、6月、7月和8月,以及落葉後的10~11月。6月和7月是榛樹需水最多的時期,此時果實迅速發育和膨大,同時也是決定來年產量的基礎。灌水方法為溝灌、穴灌和人工降雨。

⑵ 榛子種植方法

榛子外殼堅硬,果仁肥白而圓,有香氣,含油脂量很大,吃起來特別香美,餘味綿綿,因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堅果類食品之一,那榛子如何種植?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榛子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榛子種植方法

榛子的種植條件

1、溫度:不同種類的榛子樹,對溫度要求不一。歐榛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平均氣溫13~15℃,絕對最低-10℃,極端高溫38℃地區。平歐雜交種較歐榛抗寒,適宜年均氣溫7.5~13℃,最低氣溫可達-30℃地區栽培。

2、光照:榛子樹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100小時以上,否則花芽形成少,產量低。

3、土壤:榛子樹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尤其平歐雜交種對土壤要求高,乾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澤地,鹽漬地和低窪地均不宜建立榛園。平歐雜交種要求土壤pH值6.5~7.5,歐榛為5.5~7。

榛子的繁殖技術

1、播種繁殖:在野生榛林中,選擇豐產、果大、無病蟲害的株叢做采種母樹,從中挑選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榛子備播種用。榛樹種子發芽力保持1年。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壠作的行距60厘米,株距6~8厘米,床作的行距20厘米,株距5~6厘米。播種時,先在已壓平的壠面上開溝,溝深5~6厘米。然後將濕沙篩出的純種子按上述株行距撒入溝底,覆土3~5厘米,稍壓即可。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母株全部挖起,分成若干小叢或單株,每一單株均有根系和1~2個枝條。二是在母株叢周圍挖取根櫱,分出若干植株,母株仍保留。分株苗應保留根段20厘米,並有一定數量須根。分株苗離開母體後,應剪短枝條,留15~20厘米長即可,並立即假植,保持濕潤,防止失水。

3、根櫱繁殖:根櫱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挖掘現有株叢周圍根櫱,取得苗木。二是在專門的母本園進行繁殖。預備繁殖的母株應在春季平茬,以促進株叢發生根櫱。生長期內保證充足肥、水供應,並適當疏剪,使根櫱不要過密,既保證根櫱發育生長良好,又便於秋季挖苗。

4、壓條繁殖

①水平壓條:在秋季或春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進行最為適宜。把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水平拉開,鋪在地面上,固定住,不壓土。細致的保護葉芽,使之萌發。這樣,在水平面上幾乎所有的芽都能長成新稍。當新稍長至10~15厘米時,在一年生枝上的每一節(即每個新稍的基部)上用軟鐵絲橫纏2~3圈,促進新根形成。然後把新稍用土培上高度的三分之二,以後根據新稍生長高度再培土1~2次。秋季落葉後,把每一節切割開,即形成一個有垂直新稍、基部有根系的苗木。

②弓形壓條:弓形壓條分為硬枝壓條和嫩枝壓條。硬枝壓條在早春進行,沿株叢周圍挖15~20厘米深的溝,把拌好土的腐熟農家肥撒入溝內,保持溝深10~15厘米。溝與株叢基部的距離,以枝條彎下時其中下部能碰到溝底為宜。選擇發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彎向溝底。固定住,再用土壓住並把溝填平、培實。這樣,露在地面上的枝芽萌發生長,壓在土中部分生根。為促使枝條發根良好,也可把壓在溝底的枝條部分環剝,寬度1~2毫米,去掉韌皮,或橫向刻傷幾刀也可。嫩枝壓條6月上、中旬,當年生基生枝長到60~80厘米時便可進行,方法同硬枝壓條。

榛子的種植管理

1、種植密度:要想使榛子樹實現豐產的願望,那麼榛子樹所具有的栽植密度應該有一個合理性。合理選擇榛子樹的栽植密度緊密聯系於多方面的因素,如種類、品種、砧木、栽培的技術、採用的樹形、地勢、土壤、氣候條件等。因此在選擇榛子樹栽植密度的時候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使榛子樹健壯生長。

2、種植密度:在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地方、榛子樹栽植距離應大些,坡度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榛園,栽植行距可小些。長勢旺盛、樹冠開張的品種,栽植株行距應大些,長勢弱、樹冠直立緊湊的品種,榛子樹栽植株行距可小些。根據栽培目的的不同,栽培密度也應有差異。有的為了早期豐產,可以採用計劃性密植,早期密植,以後園地郁閉時可以間伐。

3、栽培深度: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過深或過淺,要求栽植後根頸與地面子或略低於地面5厘米。以根系以上埋土深度6~10厘米為宜。如果穴內土壤疏鬆,為防止栽後澆水土壤下沉過多而造成難於掌握栽植深度,應在栽前適當澆水。或用腳稍稍踏實穴內土壤。

4、合理澆水:榛子樹的周圍築起灌水樹盤,其直徑達1m,便於灌水和蓄水。定植後要立即灌水,並要求灌足灌透。水滲下後進行封土保墒,並用地膜覆蓋樹盤,以保濕增溫,促進榛子樹根系活動,提高成活率。

5、適時修剪:留一個主幹,以後依據自身的生長發育特性進行整形修剪,形成合理的骨架。一般採用的樹形有3種,少干叢狀形,單干形,多干叢狀形。少干叢狀形,留3-4個基生枝做主枝並斜生伸向不同方向。榛子樹主枝上著生側枝,側枝上著生營養枝和結果母枝。整體形成仍然開心樹形,單干形,此種樹形要保留一個主幹,在主幹上選留3-4個分布均勻的主枝,主枝上選留側枝,側枝上著生副枝和結果母枝,形成矮主幹。

6、合理施肥:在五月初施腐熟農家肥,七月中追復合肥。栽植第2年,可在榛子樹冠外周圍投影外追肥,不要追太深。

7、栽後定干:榛子樹栽後定干,分單干形和叢狀形。土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宜作單干樹形,定干高度60~70厘米,反之宜作叢狀樹形,定干高度30~40厘米。當年定植的幼苗,要加強水肥管理,使其生長發育健壯,萌發一定數量枝條,木質化程度良好,防止榛子樹徒長。秋季落葉後,進行培土防寒,培土高達植株的1/2即可。翌春撤去防寒土,一般第2年起就不用培土防寒。

榛子種植採收技巧

榛樹建園

榛子的花為雌雄同株異花,即單性花,先花後葉。雄花為柔荑花序,著生於新稍中上部的葉腋間,雌花為頭狀花序,著生於一年生枝的中上部或短枝叢枝頂部,借風媒傳粉。因此,榛樹建園應有花期相同或相似的品種作授粉樹配置,一般同一園以3個品種為宜,比例可5~6∶1。

溫度

不同種類的榛,對溫度要求不一。歐榛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平均氣溫13~15℃,絕對最低-10℃,極端高溫38℃地區。平歐雜交種較歐榛抗寒,適宜年均氣溫7.5~13℃,最低氣溫可達-30℃地區栽培。

光照

榛子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100小時以上,否則花芽形成少,產量低。

土壤

榛樹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尤其平歐雜交種對土壤要求高,乾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澤地,鹽漬地和低窪地均不宜建立榛園。平歐雜交種要求土壤pH值6.5~7.5,歐榛為5.5~7。

培育

榛子的枝條易生根,不定芽易萌發根櫱。因此,通常用壓條或嫁接繁殖培育苗木。早春壓條用一年生的健壯萌發枝,6月壓條用當年生的嫩枝作材料。嫁接育苗,多用平榛實生苗作砧木。

⑶ 榛子怎麼發芽種植啊

在野生榛林中,選擇豐產、果大、無病蟲害的株叢做采種母樹,從中挑選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榛子備播種用。榛樹種子發芽力保持1年。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壠作的行距60厘米,株距6~8厘米,床作的行距20厘米,株距5~6厘米。播種時,先在已壓平的壠面上開溝,溝深5~6厘米。然後將濕沙篩出的純種子按上述株行距撒入溝底,覆土3~5厘米,稍壓即可。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母株全部挖起,分成若干小叢或單株,每一單株均有根系和1~2個枝條。二是在母株叢周圍挖取根櫱,分出若干植株,母株仍保留。分株苗應保留根段20厘米,並有一定數量須根。分株苗離開母體後,應剪短枝條,留15~20厘米長即可,並立即假植,保持濕潤,防止失水。

根櫱繁殖
根櫱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挖掘現有株叢周圍根櫱,取得苗木。二是在專門的母本園進行繁殖。預備繁殖的母株應在春季平茬,以促進株叢發生根櫱。生長期內保證充足肥、水供應,並適當疏剪,使根櫱不要過密,既保證根櫱發育生長良好,又便於秋季挖苗。

壓條繁殖
1、水平壓條:在秋季或春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進行最為適宜。把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水平拉開,鋪在地面上,固定住,不壓土。細致的保護葉芽,使之萌發。這樣,在水平面上幾乎所有的芽都能長成新稍。當新稍長至10~15厘米時,在一年生枝上的每一節(即每個新稍的基部)上用軟鐵絲橫纏2~3圈,促進新根形成。然後把新稍用土培上高度的三分之二,以後根據新稍生長高度再培土1~2次。秋季落葉後,把每一節切割開,即形成一個有垂直新稍、基部有根系的苗木。
2、弓形壓條:弓形壓條分為硬枝壓條和嫩枝壓條。
①硬枝壓條:硬枝壓條在早春進行,沿株叢周圍挖15~20厘米深的溝,把拌好土的腐熟農家肥撒入溝內,保持溝深10~15厘米。溝與株叢基部的距離,以枝條彎下時其中下部能碰到溝底為宜。選擇發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彎向溝底。固定住,再用土壓住並把溝填平、培實。這樣,露在地面上的枝芽萌發生長,壓在土中部分生根。為促使枝條發根良好,也可把壓在溝底的枝條部分環剝,寬度1~2毫米,去掉韌皮,或橫向刻傷幾刀也可。
②嫩枝壓條:嫩枝壓條6月上、中旬,當年生基生枝長到60~80厘米時便可進行,方法同硬枝壓條。

⑷ 榛子的繁殖方法有哪些呢

榛子為樺木科榛屬植物,四大乾果之一,具有很高的種植前景,其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陰坡灌叢中,抗寒性強,喜歡濕潤的氣候,較為喜光,充足的光照能促進其生長發育和結果,那麼你知道榛子有哪些繁殖方法嗎?以下是我為你介紹的榛子樹的種植條件及繁殖方法,希望幫到你。

榛子樹有哪些種植條件

1、溫度條件

不同種類的榛子樹,對溫度要求不一。歐榛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平均氣溫13~15℃,絕對最低-10℃,極端高溫38℃地區。平歐雜交種較歐榛抗寒,適宜年均氣溫7.5~13℃,最低氣溫可達-30℃地區栽培。

2、光照條件

榛子樹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100小時以上,否則花芽形成少,產量低。

3、土壤條件

榛子樹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尤其平歐雜交種對土壤要求高,乾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澤地,鹽漬地和低窪地均不宜建立榛園。平歐雜交種要求土壤pH值6.5~7.5,歐榛為5.5~7。

4、培育技術

榛子樹的枝條易生根,不定芽易萌發根櫱。因此,通常用壓條或嫁接繁殖培育苗木。早春壓條用一年生的健壯萌發枝,6月壓條用當年生的嫩枝作材料。嫁接育苗,多用平榛實生苗作砧木。

榛子怎麼繁殖

1、播種繁殖

在野生榛林中,選擇豐產、果大、無病蟲害的株叢做采種母樹,從中挑選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榛子備播種用。榛樹種子發芽力保持1年。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壠作的行距60厘米,株距6~8厘米,床作的行距20厘米,株距5~6厘米。播種時,先在已壓平的壠面上開溝,溝深5~6厘米。然後將濕沙篩出的純種子按上述株行距撒入溝底,覆土3~5厘米,稍壓即可。

2、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母株全部挖起,分成若干小叢或單株,每一單株均有根系和1~2個枝條。二是在母株叢周圍挖取根櫱,分出若干植株,母株仍保留。分株苗應保留根段20厘米,並有一定數量須根。分株苗離開母體後,應剪短枝條,留15~20厘米長即可,並立即假植,保持濕潤,防止失水。

3、根櫱繁殖

根櫱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挖掘現有株叢周圍根櫱,取得苗木。二是在專門的母本園進行繁殖。預備繁殖的母株應在春季平茬,以促進株叢發生根櫱。生長期內保證充足肥、水供應,並適當疏剪,使根櫱不要過密,既保證根櫱發育生長良好,又便於秋季挖苗。

4、壓條繁殖

(1)水平壓條:在秋季或春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進行最為適宜。把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水平拉開,鋪在地面上,固定住,不壓土。細致的保護葉芽,使之萌發。這樣,在水平面上幾乎所有的芽都能長成新稍。當新稍長至10~15厘米時,在一年生枝上的每一節(即每個新稍的基部)上用軟鐵絲橫纏2~3圈,促進新根形成。然後把新稍用土培上高度的三分之二,以後根據新稍生長高度再培土1~2次。秋季落葉後,把每一節切割開,即形成一個有垂直新稍、基部有根系的苗木。

(2)弓形壓條:弓形壓條分為硬枝壓條和嫩枝壓條。

①硬枝壓條:硬枝壓條在早春進行,沿株叢周圍挖15~20厘米深的溝,把拌好土的腐熟農家肥撒入溝內,保持溝深10~15厘米。溝與株叢基部的距離,以枝條彎下時其中下部能碰到溝底為宜。選擇發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彎向溝底。固定住,再用土壓住並把溝填平、培實。這樣,露在地面上的枝芽萌發生長,壓在土中部分生根。為促使枝條發根良好,也可把壓在溝底的枝條部分環剝,寬度1~2毫米,去掉韌皮,或橫向刻傷幾刀也可。

②嫩枝壓條:嫩枝壓條6月上、中旬,當年生基生枝長到60~80厘米時便可進行,方法同硬枝壓條。

⑸ 大榛子樹苗要怎麼培育

一、種子貯藏。種子採摘後立即篩選出均勻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沙藏或水藏。沙藏是用濕沙在室內分層堆積或在室外挖坑分層堆積;水藏是在山間小河溝常流水處用竹筐盛栗放到河水中去,這樣可保鮮防蟲。注意:每隔10天就要及時檢查一遍,篩出病蟲害劣種。二、室內催根1、加溫催根時間:2月中旬開始壘池擺種加溫。2、壘池:在室內用磚壘土炕,炕上磚池底面填鋪中細沙5厘米厚,上擺一層種子,壓沙3-5厘米厚,以此重復,堆高不超過1米,頂部壓沙10厘米。沙要濕潤,以手擠不出水為准。3、加溫:在土炕洞內用火盆點燃鋸末或其它,但不要用明火,用麻袋堵住洞口,池子上面用塑料布蓋住以提高溫濕度。4、溫度:池內溫度保持15-20℃。加溫10天左右根長達1.5-2厘米。三、室外催芽1、砌池:在室外地面上建立土溫棚,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用磚在地面上砌畦池,寬1.5米為宜,池子高2-3厘米,池底墊潔凈細沙5厘米(不要用油沙)。2、擺種催芽:待室內種根長1.5-2厘米時,取出種子,從胚根1厘米處斷根,將傷口馬上用5×10-4至8×10-4的萘乙酸溶液迅速沾一下就平放在室外磚池中,主要是利於促發側根,控制主根,促使胚芽生長。埋種時的株行距為3厘米×7厘米,上面覆凈沙7厘米厚,並用木板在上面輕壓一遍,促使胚芽長粗,便於嫁接。沙的含水量為40-50%,注意不要將殼脫掉,保證種子完整。3、覆膜:當沙覆蓋好後,用池寬1倍長的竹片,彎成弓形插於池兩邊,在竹弓上蓋好塑膜,並壓緊四周,防止風吹,保持池內溫濕度,同時要經常檢查棚內沙床,過干要噴水。此項工作3月初進行,一般20天左右胚芽可露出沙床面。四、嫁接1、接穗:農歷正月下旬,將已選好的優良板栗接穗採回,在室內用濕潤沙封起,上面只露2厘米即可。采接穗應選擇15-30年生的結果樹,個別優良品種樹齡大的也可采一部分,接穗粗0.5厘米左右,而且必須是1年生壯枝。如果室內溫度高,接穗萌發,而種子胚芽仍接不成,採用接穗倒放,控制萌芽,並注意避免造成接穗脫水乾枯。2、嫁接:3月底到4月初胚芽露出沙床面呈現紫紅色時,應進行嫁接。採用劈接法,即用單刀片在子苗(即胚芽)2.5厘米處切斷,再從苗砧的中心向下劈1.5-2厘米深,然後選擇與子苗砧粗度相宜的接穗進行嫁接(粗度相差2毫米以內)。接穗選留2個飽滿芽,下端削成1.5-2厘米的雙面楔形,隨即插入子苗砧切口內,再用麻繩綁紮成一個結即成。嫁接綁扎後的子苗隨即放入容器中,上蓋濕布,如果用竹筐裝,必須內墊塑膜,以免失水,盡量隨接隨栽。五、子苗栽植。嫁接後的子苗要及時栽入已整好地的苗圃溫床畦內。要用高床栽植,施足底肥,深翻細耕,整平床面,畦寬1.2-1.5米,長10米左右。按1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挖好栽植溝,墒不足要澆足底水,栽植溝應從一邊向下垂直開溝,用手拿好包紮處,垂直從一邊擺入溝內,從另一邊封細土至接穗芽向面,使芽微露,然後把土壓實,切勿碰傷包紮處。栽好後隨即把弓棚搭好,弓棚中心與地面垂直高度以50厘米為宜,同樣要把四周壓緊,以防風刮、透氣。棚內溫度保持18-20℃。一般要求4月上旬以前必須接完入圃。六、苗圃管理1、保持塑料棚內溫濕度:當棚內溫度上升至30℃時,馬上將棚兩邊塑膜同時揭開,通風降溫,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當濕度達不到時,每隔3-5天噴1次水,經常保持霧狀為宜。2、煉苗:煉苗是促進嫁接苗發育,提高苗木質量的主要措施。子苗嫁接後10-15天即可癒合,20天就可放葉2-3片,4月底,日平均氣溫已達15℃以上,要進行煉苗。晴天的下午1點,將薄膜全部揭開,日落前再蓋好,逐漸增加陽光對幼苗的照射時間,經5-7天的煉苗,塑膜就可揭掉。3、除萌:為加速嫁介面的癒合,提高成活率,砧木上的不定芽要及時抹掉,不要急於培養實生萌發芽,而影響嫁接苗的癒合、萌發、生長,即使接穗沒有成活,也只能留一個萌發芽,促進嫁接苗生長。4、加強水肥管理:幼苗揭棚後,要經常鬆土除草,及時澆水,6-7月每隔10-15天施肥1次,整個生長期施3-4次肥,一定要開溝施肥或低濃度噴灑,每畝施尿素4-5千克,施後即澆水,切莫影響子苗生長。同時汛期注意排水。

⑹ 榛子的 種植方法

選 地

榛子是喜光品種, 種植地要盡量選擇陽坡及半陽坡 , 坡度在 5°~ 25°, 土壤質地為輕壤、中壤為好,pH 值在6.0~7.5,石礫含量要在 30%以下。

選擇及處理

(6)怎樣使榛子種子快速發牙擴展閱讀:

榛子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1 、維生素B2、維生素E,多種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東林榛子果仁醇香,餘味綿綿,有「堅果之王」的稱呼。

榛子----挑選小奧秘 :

一挑個頭:大顆果實榛子生長周期長,富含更多的營養成分。

二挑飽滿:飽滿的榛子果實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細嫩、香味更佳。

三挑顏色:果實的仁衣色澤黃白、仁肉白凈。

四挑外殼:榛子殼薄、無木質毛絨。

⑺ 大果榛子種子發芽的方法 請專家們給予解答 謝謝了

榛子種子脫殼後,即用濕潤河沙儲藏,冬季在室外0.5-1.0米深的土中越冬,為防鼠害,加鐵絲網。翌年春播即可,當然要拌農葯防鼠。

⑻ 怎麼去促使種子發芽

種子發芽,除了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等先決條件外,要使種子順利發芽,還須打破種子的休眠。由於種子的發芽須經一系列的酶促過程,首先要使種子糊粉層和胚乳組織中的澱粉被水解為還原糖,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糖和氨基酸再送到胚,供胚生長的需要。而胚乳外的糊粉層是有生命的細胞,在它休眠期間,受多種內源激素的制約。當GA、CTK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種子後,誘導了糊粉層中各種水解酶的活性特別是誘導α-澱粉酶的活性,並解除了細胞核中α-澱粉酶密碼基因的抑制劑(放線菌素和環己醯亞胺),使這些酶從糊粉層向胚乳分泌,這樣又促進了胚中核糖核酸的形成,最後導致種子萌發。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如GA、CTK、三十烷醇等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特別是GA,應用於馬鈴薯的秋播催芽,水稻、小麥良種的繁殖催芽,玉米浸種催芽,桃、柑橘、甜橙、榛子、葡萄和番木瓜等種子的催芽以及啤酒生產上大麥用GA糖化技術,應用較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