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過後,汽車會漲價嗎
最近,不少網友發現當地的餐飲行業出現了報復性漲價(原來的優惠沒有了,菜價更貴了)。
那麼,疫情逐步緩解、結束之後,作為大宗消費品的汽車會不會也出現報復性價格反彈?如果從市場供求關系來看,汽車市場也將大概率迎來一輪價格上調(優惠縮水)。
車企供應量短缺
從供給層面來看。
2月疫情在中國特別是湖北地區的肆虐導致絕大多數整車廠停產停工,位於武漢的東風乘用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汽車直到3月底才逐步復工。
雖然其他車企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豐田、吉利、長城、長安等車企因所在地區疫情控制樂觀,先一步復工,但作為汽車城的武漢還擁有國內部分汽車零部件廠商,像法雷奧、博格華納、博世、偉巴斯、蓋瑞特等都為全國供貨,多數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整車生產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導致產能減少,供應量短缺。
當中國汽車產業重新走上正軌,歐美汽車市場又因疫情的全球蔓延「接力」停擺。大眾集團CEO迪斯近期一句「中國市場外沒有營收」,不管是否有誇大成分,卻也真實反映了海外車企生產、供應、銷售的處境。
比如歐洲,疫情最嚴重的5個國家——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佔全歐洲汽車總量的68%。跨國行業巨頭大眾、賓士、寶馬、奧迪、PSA、FCA、雷諾先後宣布關閉歐洲和北美的整車製造廠,博世、大陸隨後也暫停歐洲工廠的生產,超過100餘家汽車相關產業的停工對這些豪華品牌和進口品牌在國內汽車供應造成了巨大影響。
前段時間就有媒體報道寶馬因產能問題取消了部分客戶訂單車型的生產計劃,包括F52(國產1系三廂版)、G28(國產3系長軸版)、G38(國產5系長軸版)和G08(國產X3)在內,隨後多家寶馬經銷商減少終端優惠,開始執行新報價。
不難理解,華晨寶馬4S店終端優惠減少或取消,背後的原因就是市場供應不足。這還不是個例,保時捷、賓士、奧迪緊隨寶馬之後也開始執行新報價。而隨著絕大多數經銷商消化完2月庫存之後,接下來4月和5月豪華品牌尤其是進口車型的供應壓力會越來越大。
用戶需求量增長
再從市場需求層面來看。
一方面是有消費市場。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僅有301.4萬輛,同比下跌40.8%,而去年同期銷量在520萬輛以上。乘聯會預估累計銷量損失約209萬台,但這部分損失並非結構性下滑,而是受疫情影響,剛需消費者滯後了購買時間,也就是說這兩百萬左右的銷量將會在二季度或者三四季度集中爆發。
另一方面是消費心理。
就像餐飲行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有旅遊行業的報復性出行一樣,在家壓抑了2個月的消費者,在廠商一波接一波的雲直播、線上展廳的營銷洗腦之下,汽車市場也將會迎來一波報復性的剛需消費。
不僅於此,疫情的影響還將誕生一批新剛需:因為公共交通讓人不方便、不放心,會迫使那些原本不急於買車的用戶提前消費;同時有車一族也會因為空間、配置和車內空氣環境、駕乘舒適性等問題,產生換購的想法。
近期,J.D. Power就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者購車意願影響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
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受疫情影響被激發。近半數無計劃購車者考慮購車,25.1%計劃購車者購車時間提前。
一隻看不見的手
當然,和海底撈所處的餐飲業又不同,中國汽車產業又不完全依賴市場競爭的價格體系,作為僅次於房地產的大宗消費品,汽車受到政策的嚴格調控,每項政策的出台都直接影響到汽車消費市場的成交量和價格變化。
2月3日,廣東佛山率先出台措施,擬對消費者在當地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准排量汽車,給予每輛車2000~5000元不等的資金補助,成為2020年首個推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城市。
隨後,8個城市出台相關政策,具體措施覆蓋鼓勵放寬傳統汽車限購號牌、鼓勵「國六」標准車型消費、鼓勵以舊換新、推動汽車下鄉、給予相關車型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等多個方面。
3月31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指出為促進汽車消費,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這其中,減免購置稅最直接,是立竿見影的政策,2009年的那次減免直接導致國內汽車銷量猛增46.2%,購車補貼同樣如此;還有「汽車下鄉」或多或少能提振四五線城市的消費潛力,二手車稅費的調整相信也會加大二手車市場的交易量。
總之可以很明確的看到:2020年政策的重點是「促進汽車消費」。也就是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提振銷量。
所以基於市場的供求關系來看,車企供應量萎縮,市場需求量的進一步擴大,供小於求,加上政策向需求端的傾斜,有了政府托底,綜合來看車市整體價格接下來大概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優惠縮水)。當然,不同品牌、不同車型會存在差異。
哪些品牌和車型會漲價?
首先,豪華品牌的優惠幅度最有可能縮小。
以BBA為例,有媒體報道賓士、寶馬、奧迪4S店客戶到店量顯著提高,基本達到疫情前的到店量。賓士4S店的銷售表示:
「現在人多了,價格也漲了一些,C260現在優惠在4萬左右,之前優惠還要更大一些」;
寶馬銷售則表示:
「從3月底開始,325長軸價格漲了五千元左右了,現在的訂單應該已經排到7月了,漲價也是自然的」;
而奧迪4S店在清明節之後,同樣收窄了A4L、A6L等主力車型的降幅。
進口品牌的影響更大,受累於歐美疫情的失控,從整車生產到供應鏈體系都會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影響產能,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保時捷和雷克薩斯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其次,熱銷車型的價格也有向上波動的趨勢。
像雅閣、凱美瑞等B級車,思域、朗逸等A級車隨著需求量的提升,產能沒能及時跟上,也有一定的波動。以廣本雅閣為例,目前的現金優惠1萬左右,而疫情之前的優惠是在1.5萬元(不同區域優惠不同)。
三是車企跟風漲價(縮小優惠幅度)。
不排除部分車企因為看到其他車企縮小優惠幅度,採取相同的市場策略。疫情期間車企為了銷量都加大了優惠的力度,疫情結束之後隨著購車人群的增加,縮小優惠力度也是正常的。
總結
所以,基於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和政策導向,我們認為疫情結束,一定范圍內的價格增長(優惠幅度縮小)是大概率事件,甚至不排除某些熱銷車、豪華進口車價格的報復性反彈。
對於那些剛需或者想換購的消費者來說,天涯君建議盡快購車,一來避免車價優惠幅度縮小,買車多掏錢,二來避免後期報復性消費,客流量的增長,影響你購車的服務質量;三來熱銷車型產能受影響,後續提車可能時間會更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再現03年的輝煌新冠疫情過後,國內車市將何去何從
自「非典」之後,本次新冠病毒的疫情可謂是十多年來國內面臨的最大的一次公共衛生危機,而本次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這次疫情會對於車市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因此,在經歷過這樣的疫情之後,大家在面對大件消費的時候會更為謹慎,前些年貸款消費的風頭很熱,貸款購車的比例也不在少數,而在這次疫情過後,消費者將會更為理性,相比2003年的高儲蓄率,如今則是高負債率,這個時候消費者將會著力於重建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不讓自己被一次意外擊倒」,這一點可能不光只是身體上,在經濟上同樣如此。
在消費者進行經濟上的「災後重建」之時,像汽車這樣的大件消費品自然不會有什麼太好的前景,而所謂的「入門車型會有短暫的增長」在日漸增長的菜價肉價以及消費者逐漸干癟的錢包面前,可能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了,面對這樣的局面,車企恐怕除了降價也別無他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