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西遊記怎樣在一天時間讀完
擴展閱讀
電腦怎樣關閉飛航模式 2025-07-30 22:08:26
怎樣視頻核驗 2025-07-30 20:41:45
怎樣安裝電腦上騰訊視頻 2025-07-30 19:55:47

西遊記怎樣在一天時間讀完

發布時間: 2025-07-30 08:59:14

⑴ 讀西遊記的讀書方法

七年級第一學期的課本必讀名著安排的是吳承恩的《西遊記》,它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學生們看過電視劇,讀過兒童版的《西遊記》,對故事既熟悉,又感興趣。通過一學期的《西遊記》讀書指導,學生們對作品的人物、主題,都有了深入認識,我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閱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一, 摘抄法。七年級學生在閱讀原著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偏低,沒有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在閱讀第一回到第七回,我採用摘抄法。以第一回為例,我教會學生掃清文言文閱讀障礙,閱讀小說內容,學生們學會了積累文學、文化常識,並學會了伸展式閱讀。首先,我讓學生准備好同一版本的《西遊記》,原著中有對生僻字的解釋,這就避免學生查工具書的麻煩,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了。其次,我讓學生選擇文中的古詩詞積累,感悟詩詞語言在押韻、對仗、駢散結合的特點。最後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對一天中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的具體描寫為例,鼓勵學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時間的文化常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進行伸展式閱讀,邊讀書邊學習,學生學會了積累古詩詞、文化常識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

第二,讀書筆記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後。我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做好讀書筆記。學生交上來的讀書筆記有摘抄,有內容評價。學生因學習程度差異,有的讀書筆記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讀完這二十回我進行了讀書筆記展評,學生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提高了閱讀經典的積極性。這二十回里學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經經歷了紅孩兒、魚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攔,但孫悟空武藝高強,師徒四人團結協作,他們不畏艱難,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學生們得到的啟示是: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第三,讀書賞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讓學生挑出精彩段落進行賞析。要求學生可以從精彩詩詞句(修辭、句式、內容、重點詞句)、人物形象(語言、動作、心裡、外貌、細節等方面、場景描寫(修辭、內容、景物描寫)、自己喜歡的段落(修辭、內容、感悟、質疑)進行賞析。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每周交流一次。讀完四十回後,我們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們分享了他們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學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有的同學說自己喜歡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學分享閱讀感悟。學生們學會了和名著對話,走進作品,獲得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例如:作品中對孫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寫:「尖嘴猴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耳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便利,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對孫悟空的外貌描寫,突出他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現他本領高強,與眾不同。「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表現他心性狂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表現他不經管教。寥寥幾句,卻概括出孫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閱讀完第四十回後,有的學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樣,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弄個明白,應該想想:這荒山野嶺怎麼會有人家居住,怎麼會有「救命、救命」的聲音,如果你到了那裡就會有危險。而要學習孫悟空,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觀察,多動腦,我們就會避免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

第四,質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閱讀中,我選擇了讓學生以評價主要人物的形式進行閱讀並做讀書筆記。首先,我以學生讀過的、熟悉的第二十回為例,帶領學生分別評價唐僧、豬八戒、孫悟空,在指導學生評價人物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向自己提出兩個問題:1、他是什麼樣的人?請用詞語進行評價2、你從本書中的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請結合書中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說明。其次,讓學生以第四十一回為例進行人物評價,並做好讀書筆記。最後,學生交流自己評價人物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於是大家提出一個個具體問題,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1、唐僧和孫悟空幾乎在每回中都出現,再評價他們不是重復了嗎?2、能評價那些小人物嗎?3、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是概述,還是抄原文?就以上三個問題做完解答後,學生順利地開啟了這一階段的閱讀模式。

第四,批註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學生們掌握了老師教的摘抄賞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後,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我讓學生學著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隨時在書中做好批註,記下自己的見解、觀點、感受、評語、疑問,並進行師生共同閱讀。這一會讀完後我們進行了批註展覽,師生共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進步。例如:有的同學提出疑問:取經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夠了還要補,為什麼不讓孫猴子翻筋斗去取經?因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強也沒有用的,人性的凈化要經歷苦難,要老老實實走,沒有捷徑,人只能靠自己的內心,戰勝自己的惡念拯救自己。同學們從中悟到:你自己的遠大理想的實現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須要經歷苦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比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採用了相對輕松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生們讀完《西遊記》後,我推薦給他們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齊天大聖》,這篇故事雖然無法和《西遊記》相比,但蒲松齡用他的妙筆生花塑造了一個性格真實的齊天大聖的形象,直率而有點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性格類似,但他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而是很接地氣的朋友。同時,也更有民間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聖救人和送寶石那段,集中表達了普通百姓的美好願望。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文本,在比較中體會人物的不同寫法,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遊記》體現出一種豐富的想像力,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從國外傳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誇張,如孫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諸般變化,有著特殊功用的法寶,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學生讀這部作品後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通過《西遊記》的閱讀指導,學生明白了這部名著實際上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想像力豐富的神怪世界,其實是折射著現實社會,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孫悟空、豬八戒、沙河尚、唐僧等的影子。正如魯迅所說的:「神魔皆有情,精魅通世界。」這也就是這部作品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的原因,希望我們從中受到教育,揚長避短,學會為人處世,學會面對生活。

⑵ 西遊記閱讀計劃

關於西遊記閱讀計劃的回答如下:

以下是一個詳細的《西遊記》讀書計劃:

確定閱讀時間和目標:首先,你需要確定一個閱讀時間范圍,例如一個月或兩個月。然後,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例如每天閱讀一定數量的章節或每周完成一卷。

閱讀目的和背景:在開始閱讀之前,了解《西遊記》的背景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這部小說寫於明朝,作者吳承恩以唐朝的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為藍本,創造出了一個充滿想像力和智慧的神話世界。

1.通過閱讀這部小說,你將了解到唐朝時期的文化、宗教和政治背景,同時也能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

2.閱讀計劃和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西遊記》,建議你按照以下計劃進行閱讀:

第七周至第八周:總結和思考

回顧閱讀過程中的筆記和思考,整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寫一篇讀後感或評論文章,表達你對《西遊記》的理解和感受,探討小說對現代社會的啟示和影響。

閱讀時間和進度: 為了合理安排時間,可以將每天的閱讀量分配到不同的時間段。例如,每天閱讀兩小時,一周讀完一個章節或一個故事。

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和興趣適當調整時間分配。同時,建議每周預留一些時間用於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部經典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