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生如何快速有效背誦記憶古詩詞
背誦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它能夠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然而,許多學生在背誦時往往急於求成,結果收效甚微。因此,掌握正確的背誦方法至關重要。
首先,線索法是一種有效的背誦技巧。這種方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關系,然後將這些線索作為記憶的線索,形成記憶網路。例如,在背誦《醉翁亭記》的第三段時,可以將線索設定為: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運用這條線索,學生們就能更准確地記憶並背誦。
其次,串連法是另一種實用的背誦技巧。它包括層次串連法和詞語串連法。層次串連法適合篇幅較長的課文。例如,背誦《春》這篇課文時,可以將其分成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等幾個部分,逐一背誦,最後將各個部分串聯起來。同樣,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第二、第三、第四段時,可以抓住其內容層次:先列舉艱難情狀;次解釋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後進行總結。
支點法也是一種有效的背誦技巧。這種方法是將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支點檢索腦中的文字,毫無差錯地背出有關的文段。例如,在背誦《岳陽樓記》時,可以抓住警句作為記憶支點,如「先天下」二句,以此理清文脈,有助於快速記誦。
欣賞法則是通過熟讀課文後,在字里行間尋覓優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例如,背誦《愛蓮說》、《春》、《聽潮》等課文時,可以圈畫出好詞佳句,通過聽錄音或看錄像,進行多次有聲有色的朗讀,形成記憶。
圖畫法則是通過繪畫課文中的場景或意境,幫助記憶。例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詩詞,都可以根據內容與意境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比較法則是通過比較句式的特點進行記憶。例如,在背誦《白楊禮贊》第七段時,可以抓住先抑後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後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麼…(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折,再遞進,然後肯定)。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後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群)。
掌握正確的背誦方法,能夠幫助同學們更高效地記憶古詩詞,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
『貳』 如何快速背古詩的方法
方法一:理解記憶法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要記憶一首古詩詞,一定要理解這首詩詞的內容,了解詩詞的思想,把握內在的邏輯。這樣在用到的時候,就容易還原成詩詞的語言,使我們能夠回憶起來。
方法二:圖畫聯想法
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志。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像,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這類方法尤其適合背誦景物類詩文。
方法三:對比誦讀法
相對之美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天對地、日對月、東對西、晝對夜……中國古人把這些現象演化為文字形式來抒發情感、表達意願,可謂一種偉大創舉,其中就有很多對比。我們可以把古詩文中具有對比的部分找出來,記住這個對比的性質、特點、作用,就容易背誦了。
方法四:關鍵詞記憶法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
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方法五:邏輯順序法
任何文章,都有一個線索,都要有一定順序的,例如《桃花源記》,是以行蹤為線索,《扁鵲見蔡恆公》呢,是以疾病為線索,《核舟記》呢,是以描寫船空間為線索,你先把這個線索寫下來,然後接著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