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作瓶頸期該如何度過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寫作瓶頸期,如何度過寫作瓶頸期?
最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昨天,看到陶瓷兔子寫的文章《不聊一月成名,來聊聊如何做個寫作者(之一)》,她提到,一些她曾經覺得很厲害的大牛人物,都已經不再寫作了。當你不再寫作,那幾十萬,幾百萬的粉絲又有什麼意義呢?新人層出不窮,人們很快就會忘記你。
我寧願自己慢慢地發展,能夠持續寫下去。這樣好過快速發展,然後戛然而止。
我現在已經開始慢慢背離我的初心。我知道,每次心情郁悶之時,都是因為自己太關注外在的環境,太關注他人,而不去關注自己的內心。我把自己與他人比較,而不是與自己比較。
當與他人比較時,心情就會失衡,我只能看到別人的成就,而看不到別人的努力,因而我會以為別人的成就是輕而易舉就得到的。而我自己卻是付出很多心血也得不到。其實,只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付出的努力,而不知道別人付出的努力,僅此而已。
每個人都是獨特,為什麼老是要與別人去比較呢?每次與他人比較,就會更加浮躁。每次與自己比較,心情就會變的寧靜,能夠靜下心來,提升自己,努力做到比昨天進步一點點。道理誰都懂,可是,要真正做到卻不容易。
即使遇到瓶頸期,那又如何呢?其實,在寫作的500多天里,我已經不止一次遇到瓶頸期了。在以前的文章也寫過:《每日寫作,不知道寫什麼?——因為你過著重復的生活》
只是,每次遇到瓶頸期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但瓶頸期,總是會過去的,等過去了,也許又會迎來創作的高峰。
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全副心力,便是一趟孤獨的旅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希望能夠持續寫下去,你呢?
弘丹,簡書簽約作者,新書《時間的格局:讓每一分鍾為未來增值》當當熱賣中。
㈡ 過敏性皮膚可不可以去角質
嬌嫩肌膚 去角質要領講解
說到去角質,可不是隨便隨便搓搓,一定要掌握去角質的諸多要領。一般來講,去角質最多2周1次就可以了,如果次數太過頻繁,反而會讓皮膚乾裂。另外要用對手法,不然會弄出更多小細紋,像脖子手法由下往上,對抗地心引力,才不會去完角質,皮膚也被拉皺了。更重要的是,有些皮膚狀況是不可以去角質的,一定要特別引起注意,不然本來是想保養皮膚,結果卻弄巧成拙,使皮膚越變越糟。
臉部
去角質時間臉部加脖子約3-5分鍾。
去角質次數油性皮膚、混合性皮膚的T字部位1-2次/1周;乾性皮膚1次/1周
四肢軀干
全身去角質時間每個地方約3-5次,共約15分鍾去角質次數:2次/1個月
誰不可以去角質
如果有以下的狀況,千萬不能去角質。
1.已出現乾燥或脫皮千萬不要以為去角質可把皮去掉,這時應該做的是保濕,去角質只會減輕皮膚的自我防禦力,脫皮的情形反而會更加嚴重。
2.有發膿或發炎的痘痘只要有長痘痘都不適合去角質,尤其是具有傳染性的膿包痘痘,建議可以避開長痘痘的地方,千萬不要碰到痘痘。
3.有皮膚疾病如果有皮膚方面的疾病,避免傳染,也不適合去角質。例如,扁平疣。
不同膚質去角質方法也不同
1、中、乾性肌膚:每兩周一次,視皮膚狀況而定。在粗糙角質及油質多的部位,使用美容角質霜輕脫角質;皮膚較薄、較敏感脆弱之處,則不適合常脫角質。
2、中、油性皮膚:使用可去除表皮之老化角質、黑色素和粉刺的美容角質霜,將角質霜抹於角質較厚之處,待約一至二爭鍾後抹乾,可以深層清潔、軟化角質、幫助養分再吸收的功效。切記脫完角質後,皮膚會比較干,因此要先擦上可以平衡皮膚PH值的潤膚霜後,再敷用面膜。
4、粉刺、面皰、暗瘡皮膚:將富含海藻華的脫角質乳抹在皮膚上,停留二至三爭鍾後,將表皮上老死角質細胞去除。每周視皮膚狀況一至二次。
5、黑斑、雀斑皮膚:取少量含有豐富維生素C、海藻成分的脫質乳塗抹於較粗厚的部位,停留一至二分鍾後,輕輕搓去粗糙的角質。之後,再上可平衡皮膚酸鹼值的潤膚霜,視皮膚性質每一至二周進行一次。
6、粗大毛孔皮膚:在面部塗以深海植物製成的脫角質乳,在角質較粗糙的部位停留約一至二分鍾後輕輕搓去粗糙角質。局部要加強滋潤,黑色素才不易聚集。可每星期進行二次。你也可以使用含海藻成分的脫角質乳,就適合中乾性皮膚者來脫掉表皮不健全的角質使用。對於你嬌嫩的面部肌膚,在去角質用品的選擇上一定不可大意,使用了適合自己的去角質產品,才能這你在去過角質之後,現出更亮麗的肌膚!
去角質的4大妙處
我們在洗澡時,會發現身體上自然脫落一些乳白色軟質物,這就是老化的角質,它隨著沐浴時沖洗或揉搓身體而脫落。當年齡增長,這種剝落的過程就會減緩,結果過多的角質就形成了粗糙乾燥的表皮。因此,定時定期的去角質是保持年輕肌膚不可缺少的。
1、去除皮膚的老化死細胞、粗糙角質,可使皮膚顯現出細嫩光滑的質感。
2、去角質的同時能去除皮膚表面覆蓋的黑黃色素,並消除油性斑,使皮膚潔白而有光澤。
3、去角質還可以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使細胞再生更加順暢,皮膚呈現清新柔美的狀態。
4、若是使用含自然植物成分的脫角質乳,還可溶解皮膚的表皮層老化細胞,具有溫和磨擦作用,可去除表皮的老化角質及聚結的黑色素和粉刺,改善膚色,使毛細孔較小而細致。
面部去角質優化方案
面部去角質與身體去角質的方法大不一樣,愛面子的你該如何去掉臉上的舊角質,讓柔美的肌膚呈現出來呢?步驟:面部脫角質前,最好了解自己的膚質。徹底將臉部清潔干凈,最好在按摩及洗臉後進行。
1、鼻子、額頭、下巴部位的油垢角質最多,可以使用去角質磨砂膏輕輕地揉擦這些部位的粗糙角質。
2、脫角質時要依皮膚生長方向脫,不可太過用力也不要一下子脫得太多,以防引起皮膚搓傷或脫皮、敏感。
3、脫角質後,臉部表皮的老化粗糙角質及粉刺、黑色素等會清除得較干凈,此時要再加強滋潤,才不容易乾燥敏感。
㈢ 怎樣才能保持好的身材
保持身材七件事
每個女孩子也想擁有完美的身材,但要怎樣才能使身材完美呢?等小記介紹七個基本原則給各位姊妹,大家只要遵守這七大原則,小記敢保證各位姊妹們必定能擁有完美的身材。
秘訣一:一定要吃早餐
早餐是每天的活力來源,若不吃早餐,便會整天沒精打采,對身體亦不健康,且白天多活動,比較容易消耗卡路里,假如在晚間才進食,反而較易令人胖。 秘訣二:選擇合適的內衣
要保持完美的身材,必需選擇合適你體型的內衣褲,如尺碼過大便不易發覺自己胖了;但尺碼過細便把胖肉擠出,使身材更難看。
秘訣三:不宜經常穿高跟鞋
很多姊妹們為了追求美感,每天均會穿高跟鞋,這會令走路時重心向外,不但對骨骼不好,且令身材變形,很易使拇指外翻及有雞眼等問題出現。
秘訣四:不應蹺腳坐
很多人都有蹺腳坐或將腳交?坐的習慣,長期蹺腳坐會對體型有不良影響產生,因很易導至盆骨彎曲,肌肉附著不正確的位置,身材亦會變得相當難看。
秘訣五:注意睡姿
最佳的睡姿是躺仰睡,讓身心同時放鬆自然入睡,能有較良好的睡眠。側睡時若姿勢不正確,對脊椎及內臟佳有不良影響,而趴著睡則會對心臟造成壓力。 秘訣六:應多浸浴
沐浴可促進新陳代謝及身心放鬆,浸浴尤其見效,全身浸於熱水中,效果與一般沐浴無可比擬,若有時間,可悠閑地浸浴,舒解所有壓力。
秘訣七:12時入睡
每晚入睡後,是人體各種賀爾蒙分泌最旺盛時,若於這時熬夜,不單對內分泌造成失調,更於熬夜時吃宵夜,對身材及肌膚同樣造成害處。
女性如何保持身材
據美國《飲食協會雜志》最新報道,女性的膳食結構對於她們是否能夠一直保持苗條健美的身材至關重要,那些經常吃蔬菜和水果的女性較之以肉食為主的女性更容易免遭超重或肥胖的困擾。
研究人員對700多名就體重而言全部符合健康標準的女性進行了調查,對她們食用145種食物的情況進行了跟蹤記錄。結果發現,那些以低脂肪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奶製品、谷類、魚、精瘦肉和豆類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女性在12年之後體重超重的可能性最小。
相反,那些喜歡吃甜食和肉類、喝高糖飲料的女性則最有可能發胖直至超重。事實是,在上述700多名女性當中多達40%的人就是因為攝入過多的糖和脂肪而在12年之後不得不為減肥大傷腦筋。
研究人員還指出,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女性往往更懂得如何改進自己的就餐習慣和增加體育鍛煉,這三者加起來使得她們一般都能夠預防肥胖。相反,以食肉為主的女性在到了中年之後,大多很難抑制對高脂肪食物的需求,她們的肌體燃燒脂肪的速度明顯減慢,於是,長胖和超重變得不可避免。
職業女性如何保持身材
肯定有人遇到這種情況:要赴午餐約會前發現,象樣的衣服沒有一件穿得上,才猛然醒覺——胖了不少。
就其原因,不外乎幾種情形:在工作時穿著寬松罩衫,不時吃些小點心,給自己一些激勵或安慰,一點沒警覺。這時候終於明白「事態嚴重」,於是當機立斷戒掉點心;或是有了寶寶的年輕媽媽,每次總是迅雷不及掩耳地把孩子吃不完的零嘴點心「清掉」。
好吃的東西近在咫尺,隨手可及,不少每天在家庭、工作與孩子間疲於奔命的職業女性,就這樣在抒解壓力下增加了不想要的體重。
職業女性很容易發福,因為在工作時會因焦慮、無意識的吃喝,而增加多餘的卡路里。而且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想不胖都難。
其實,事業成功,身材可以不變形。以下就是幾個讓你工作時不找東西吃的點子:
穿著正式服裝。上班穿得像上班的樣子,態度自然嚴謹,減少想吃零嘴的念頭。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營養系主任杜諾斯基指出,寬大的休閑服或恤衫會讓人心態懶散。如果上班有野餐的感覺,怎麼會不想吃東西呢?
寫下每日工作計劃。開始工作前,先把一天作息安排好,照表操作,就能使你專心工作,心無貳思。
擬訂每周烹調計劃。要是把一周的烹調計劃都訂好,想要的都可期待,就不會情不自禁哪天中午想做什麼甜湯或買個起士蛋糕來吃,又跳入陷阱。
午餐外用。中午給自己找理由走出辦公室,找點外務,或跟朋友約在某個情調不錯的餐廳見面,換個環境,透透氣。
休息一下。活動可以加速代謝,工作中要記得停下來休息,站起來動一動、走一走,伸展四肢筋骨,做幾個深呼吸。
工作區不放食物。要不受誘惑就斧底抽薪讓食物遠離工作禁區。多喝水,但別喝會增肥的果汁或汽水、可樂等碳酸類飲料。
與其事後痛苦「補救」,跟自己的意志力對抗,不如未雨綢繆清除周遭的誘惑。加油吧!
女性保養秘訣之一:如何保持身材苗條
希望全年都能保持身材苗條?以下秘訣將有助你在運動少時,仍能持之以恆,可令身材不至因為運動減少而「走樣」。
密招之一:愈吃愈苗條
1. 細咬果仁
每安士含一百七十加路里和十四克脂肪的果仁,驟耳聽上去似乎是減肥的剋星。但據一項研究顯示,充滿營養的果仁比起乳酪及餅干低脂小食更能充飢,一安士果仁應足夠解決飢餓及防止在晚餐時狂吃的沖動。
2.「辣」出新陳代謝
辣椒含有的辣椒素,據說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燃燒熱量和瘦身。一項英國的研究發現,在進餐時加入一茶匙辣椒醬或辣芥末的人士,平均每日可消耗多額外四十五卡路里。研究員估計,辛辣食物能增加體溫,從而加速新陳代謝。想燃燒多卡路里,快快灑上幾粒辣椒吧!
3.蘋果抑制食慾
蘋果含有豐富的果膠pectin,是一種能抑制食慾的水溶性纖維。營養專家認為,果膠能減慢消化過程,令飽滿的感覺更持久。
4.吃前嗅一嗅
深深吸一口薄荷,檸檬或薰衣草等濃烈氣味的東西,有助抑制食慾。心理專家說,氣味及味道與個人滿足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你需要關切地留意哪種氣味及味道能滿足到你,然後去研究怎樣獲得滿足,而又不需攝取大量卡路里。例如你很喜歡朱古力但又怕肥,就避免蛋奶酥。
5.咀嚼無糖香口膠
據一項新研究發現,咀嚼無糖香口膠能將新陳代謝率提高達百分之二十,咀嚼香口膠的人士比沒有咀嚼的人士每小時消耗多額外十一卡路里。更有趣的是,如果一個人持續地在一年內每天不停地咀嚼香口膠,可能會減掉十磅左右的脂肪。
6.少吃多餐
少吃多餐,或者每三至四小時進食小食,均有助避免體內糖分過低。另外,幼有資料顯示,把正常卡路里分量平均分在一天內多個時間汲取,可把食物卡路里轉化成脂肪的比例減至最低,從而保持身材瘦削。醫學研究發現,整天不停進食的運動員,其體內脂肪較在晚餐大量進食的運動員為少。對此,醫生的解釋是,人體可一次過處理的食品分量有限,因此一次過大量進食的話,未能消耗的多餘卡路里便會轉化為脂肪。
7.多吃纖維
殼物類、麥包、椰菜花、水果及豆類等高纖食品有兩在功效:一是裹腹,另一是協助食物在腸內蠕動,避免身體汲收部分卡路里。所以,你須每天進食十三至三十五克,這樣將可減去約九十卡路里,相當於半年內減去五磅脂肪
㈣ WinCan微刊小程序大家聽說過嗎
你可以贏得的意思,這是一個給我自信的含義,總的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行的。或者別人會這樣跟你說,這個英文就是說,我知道你可以,這是英文翻譯的意思但是不代表別人跟你說就是這個意思有很多的表達意思具體要看情況。
㈤ 閱讀的多元化作文素材1000子
閱讀的多元化
我之以為,人一生若要充實而有所為,必離不開閱讀這個習慣。
閱讀是眼界的一扇窗,是心靈的一扇門,想要更好地了解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勢必要通過閱讀來探究他人所看到、所了解的這個世界。畢竟,每個人自己的經歷都是有限的,而閱讀則能夠了解他人的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眼界。隨著當今科技和網路的快速進步,我以為閱讀早已分化為廣義閱讀和狹義閱讀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謂狹義閱讀,指的就是我們通過書本的方式來閱讀他人的著作,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報紙、雜志和其他一些紙質媒體的閱讀。然而,今天我卻要談一談廣義閱讀,他指的是一個學習的廣義手段,如今人類完全可以脫離傳統媒體的方式來汲取營養。比如,看電視、聽書、瀏覽網頁、甚至網路微刊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這無疑是豐富了閱讀的手段和方式,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在這里,我並不贊同那些看電視純粹是浪費時間的論調,因為廣義閱讀的下看到的可能不僅僅是文字的東西,更可能是一種聲音或者圖像,然而他的本質仍然是一種汲取知識的渠道。當然,這樣的閱讀模式不是什麼都看,而是看那些有營養的內容。以電視為例,想要開闊視野,可以看一些紀錄片,他們常常涉及政治、經濟或者歷史的知識,這無疑是對大腦營養的很好補充。如今微信的微刊正成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微刊根植於網路閱讀,卻依託了手機客戶端成為隨時隨地可以閱讀的一種方式,又可以根據用戶的愛好定製,自己最近也是特別喜愛。如今的閱讀早已不僅限於書本的閱讀,沒有必要裝作一個文化人去大量閱讀書籍,卻可以時刻通過新媒體來實現閱讀。比如在一個茶餘飯後的小憩時刻,看上幾則微刊的時評,無疑是一種良好的、汲取營養的方式。這樣的效果有時候不僅遠勝於花大時間、大力氣去讀一本厚重的書籍,更能讀到不少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當然,傳統的讀書模式仍然有存在的價值,只是閱讀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如今「拆書幫」教主趙周在網路上大火。按照趙周的觀點,我們新時代的閱讀書籍完全可以將書本拆成不同的章節和觀點,每個人不必縱覽全書,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用途來閱讀其中的一章或者幾頁,按照他的話來說,「個人讀一本三十塊錢的書,完全能達到參加三千塊錢培訓的效果。」我以為他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因人而異地去進行閱讀,而不是拿起一本書就通篇讀完,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定製閱讀計劃,這無疑和微刊是一樣的道理。當然,通篇縱覽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他已經成為了眾多閱讀模式中的一種。
既然多元化讀書模式已經啟動,那麼接下來就將涉及一個讀什麼的問題。我以為一種好的閱讀,應該涉及知識的方方面面,記得高中時語文老師曾經對我們說過一句話:「看書應當越雜越好」,對於這句話我深以為然。想要更好地使自己懂得更多(如果你有這樣的要求),那麼勢必應該使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擴大。這好比炒一盤葷素搭配的菜餚來豐富口味,你不能夠只是放同一種蔬菜,那樣的營養可就過於單調了,而應該放一些經濟進去,放一些歷史進去,放一些時政進去,放一些地理人文進去,放一些哲學心理學進去,最後放一些你自己喜愛的領域進去作為主料。這是相當必要的一個過程,因為只有營養均衡才不會至於營養不良,才是更健康的一種飲食模式,而閱讀正是如此。 不必擔心成為不了某個領域的「大師」,卻可以互通有無,實現知識和文化的全面升級。近來幾年「狠批的」中國教育模式便是一種限制自主學習和知識面的僵化教育模式,我以為只有不斷擴大學習和閱讀領域,才有可能不斷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能真正愛上學習,將學習變成自主性行為的一種。否則按照傳統的學習和閱讀模式,勢必會造成一種「一葉障目」的後果。
㈥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展會到底面臨那些機遇和挑戰
長期以來,傳統展會被視為經貿雙方最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平台。當互聯網出現並普及後,展會曾面臨極大的挑戰,甚至有悲觀者認為互聯網將取代展會。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展會不但沒有被擠出經貿市場,反而藉助互聯網提升了服務水準,還利用互聯網開發了永不落幕的線上展會。此外,展會主辦方、組織方通過設立官方網站以及近年風行的微博、微信、微刊等進行展會推廣,樹立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處於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展會服務的競爭就是品牌知名度的競爭。
移動互聯網是趨勢。移動上網已經成為當下人們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隨著移動技術的日漸成熟,給移動互聯網營銷帶來了無限可能。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智能手機網民規模達到1.9億,滲透率達到53.4%。如此廣泛的受眾,將會讓移動營銷成為最重要的營銷手段之一。
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目前,不可改變的就是手機隨時隨地隨身這種特性本身所帶來的優越性。移動互聯網的隨意性體現在它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讓與會的參展商、采購商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時間內使用,移動用戶可隨時隨地方便接入無線網路,諸多應用可以同時進行。此外,移動互聯網可以定位自己所處的方位,採集附近事物及聲音的信息。隨時隨地均可使用的移動互聯網更方便交通線路的查詢,比如出行之前不用再去查找路線,而是打開GPS便可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了。
APP是展會品牌傳播的重要渠道。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PP已成為國際上品牌展會傳播的新渠道。在國外,知名品牌展會主辦方、組織方已經開發了展會APP,並且進行了精準化的推廣運營。簡單地說,時下,隨著國際知名展覽公司製作富有創意的展會APP,並將其納入常態的營銷模式,展會APP將成為主辦方、組織方與參展商、采購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充分發揮利用移動互聯網的互動、分享功能,與會參展商、采購商一旦習慣並認可展會APP的服務,就會主動地分享給其他受眾。
未來,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就是一件事情。就像移動手機和固定電話,我們現在說打電話,基本指的是手機。而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展會主辦方、組織方要做的是移動營銷,它的有效性的轉化率潛力巨大。
根據第3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統計,手機上網已經代替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2012年全球手機用戶達到45億,普及率為65.7%,而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已超10億。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的變化是多方位的,無論是工作、生活方式,還是日常消費習慣,都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手機在生活中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工具的含義,成為很多人情感的依賴。在地鐵里、公交車上、路邊、餐館處處遍布玩手機、玩各種ipad的「低頭族」。「據統計,公交車上90%的人會低頭玩手機,92%的人上廁所會玩手機,在一天中醒著的時候平均每6分鍾就會看一次手機。」
移動互聯網營銷的特點。移動互聯網營銷具有靈活性、互動性、目標受眾准確,方便快捷、到達率高,成本低,可監測性強等特點。移動互聯網營銷的營銷成本相對較低,所傳播的信息都是數字化的,從而省去了傳統的印刷媒體所需要的實物成本和廣告中介高額的手續費,也省去了電子媒體如電視和廣播上佔用黃金時段所支付的巨額廣告費。在移動互聯網營銷過程中,展會主辦方、組織方還可准確的監控回復率和回復時間,從而為展會提供了監測營銷活動的便捷手段。
與會客商認可的移動營銷平台。移動營銷必須務實,作為展會主辦方,在設計展會APP產品時需從參展商、采購商使用便捷的角度出去,免去注冊流程不必要的繁瑣環節。有的展會APP打開第一個頁面就是注冊登錄,客商本著體驗產品的耐心,輸入了郵箱注冊了賬號,進入後發現不過是一個類似圖片分享的頁面,因為看不到實用的內容,客商會失去耐心。如果一個展會APP產品這樣來做,失去參展商、采購商的關注度,到頭來也害了展會。
(1)營銷信息的創新。展會在移動互聯網營銷設計過程中,應使展會信息的內容、形式,吸引參展商、采購商關注的興趣,要求相符或相近,然後再把指定的展會信息發送給目標受眾。
(2)營銷方式的創新。移動互聯網營銷方式的創新既可為自己實施移動互聯網營銷的展會帶來巨大的收益,又可吸引更多的企業參加展會。
3. 與展會業接軌。移動互聯網本質是人類認知行為的延伸,並不僅僅是上網聊天、游戲、娛 樂,應該是用來方便展會經貿對接往來的一種工具。而展會客商關注的展會期間的餐飲、住 宿、交通等,這些資訊的提供,將極大的得到參展商、采購商的信賴。面對移動營銷的巨大 機遇,更多的展會主辦方、組織方必須加速網路營銷意識的轉變,加快移動營銷的步伐,夯 實移動營銷的基礎,才能夠不錯過移動營銷的商機。
4.轉變展會宣傳方式。展會APP如果沒有行業內的知名企業、采購商們對這一營銷模式的了解和接受,展會移動互聯網營銷的市場是無法擴大的。從現實層面看,目前,參展企業、采購商了解展會移動互聯網營銷方式的並不多,盡管新的移動營銷工具在會展業界引起了一些關注,然而參展商、采購商對它的認知度並不高。因此,展會主辦方、組織方在對展會宣傳的同時,也應對參展商和采購商進行移動互聯網工具的宣傳,應讓與會客商認識到這一創新產品的巨大價值,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這一移動創新產品。一旦參展商、采購商的潛在需求被激發出來,在短期內便可提升展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提升精準營銷效率。毫無疑問,在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精準有效的傳播是展會主辦方、組織方必需關注的重點。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營銷渠道的價值在於精準,而精準營銷並不是把展會推送給少數人看,而是要讓業內的人看到需要的展會,所以,從展會競爭角度、用戶體驗角度以及信息安全形度綜合考量,通過特定的興趣和表現,聚合出不同的人群,在聚合基礎上進行行為分析和需求路徑跟蹤,在海量的數據基礎上深入信息挖掘,並對人群的認知數據廣泛分析,形成專屬人群分類屬性標簽。
6.客戶對信息選擇通常具有依賴性。可以說,客戶對選擇工具的依賴實則是對信息的「路徑依賴」,一方面是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營銷作為展會信息的一種傳達途徑,始終圍繞著客戶這個載體實現。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雖然在方式上影響和改變與會客商的習慣,但對主辦方、組織方來講,展會信息的表達渠道變了,也就意味著需要適應新的營銷環境,採用更加適合移動特徵的表達手段。
錘煉出一個好的展會移動營銷模式,讓展會的服務更專業、更細致,讓展會的品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讓展會服務的後台數據更精準化。瑪麗•米克爾的報告認為,對於移動互聯網營銷,全世界都在看,看就意味著在等待。那麼,永遠不變的是展會主辦方、組織方對與會客商需求的關注。
移動互聯網營銷,各行各業都在探索,移動互聯網從時間、空間上都在改變著展會傳播的媒介形式,圍繞著用戶核心,如果能以用戶的位置信息、手機硬體、時間信息為基礎,結合用戶參觀參會的習慣,再現用戶狀態、分析用戶需求,為參展商、采購商提供一個有效的展會平台,就可以幫助參展企業、采購商快速找到精準營銷的鑰匙。
㈦ 如何做微博營銷
微博營銷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1、微博的發布時間
很多人是什麼時候想起來了就什麼時候發,但是數據研究表明,在用戶的空餘時間發,效果會更好,閱讀量和互動數會更高,在一天24小時中,工作時間段的粉絲的互動性不高,但是在17點~23點之間,這段時間用戶會放鬆自己,會在整個APP上面開始活躍,企業利用這個時間段做微博進行營銷效果會更好。
2丶 微博內容
不管在那個平台發布信息,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單純的文字,效果就沒有圖文並茂的好,單純強硬的廣告就沒有軟文的效果好,企業在發微博的時候帶上話題,增加一些表情的話,曝光度會更高一點,傳播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3丶 轉發微博所佔的比例
一般來說企業的微博盡量以原創為主,看到不錯的,想要轉發也是可以,不過要控制好頻率,在10%以下較好。否則轉發內容太多,粉絲的閱讀量不高,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轉發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見解和點評,而不是生硬的「轉發了「這三個字。
4丶減少定時發布
很多人為了在用戶活躍度高的時間段發布微博,就設置了定時發布,但是殊不知有的用戶屏蔽定時器的內容,其次通過定時發布的,粉絲會覺得不能及時溝通,互動性就會降低。
5丶微博發布的數量和頻率
每天微博的營銷數量一定不要太多,這樣的刷屏不僅效果不會,還會讓粉絲反感,最終取消關注。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發布1-2條就可以了,既能宣傳品牌,也能不讓用戶反感。
㈧ 怎樣學習書法六難中國書法微刊
一、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齣,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這里的「遲急」、「曲直」、「藏出」、「起伏」說的都是在用筆過程中行筆的變化。「遲急」是說行筆速度節奏的變化;「曲直」是說行筆運動軌跡的變化;「藏出」是說起筆、收筆的變化;「起伏」是說行筆過程中提、按的變化。這些都是用筆的要點,而且不同的行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通常情況下,「遲」表現「沉著」,「急」表現「得勢」;「曲」表現「多姿」;「直」表現「剛勁」;「藏」表現「渾成」;「出」表現「爽利」;「起」表現「靈動」;「伏」表現「穩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更不能機械地、程式化地應用。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味的「遲」容易板滯,缺乏精神;一味的「急」容易浮滑,缺乏沉穩;一味的「曲」容易眉俗,缺乏力度,一味的「直」容易僵硬,缺乏柔和;一味的「藏鋒」,容易死氣,缺乏生機;一味的「出鋒」,容易尖刻,缺乏內涵;一味的「起」,容易浮漂,缺乏沉穩;一味的「伏」,容易僵化,缺乏輕佻。這里的「十」、「五」我們應該把它視為辨證關系,而不是絕對的量化標准,更不能把 「十遲五急」作為每字的處理方法,否則將會弄巧成拙。因此,我們要將這些相互對立的元素組成一個和諧的矛盾統一體,使其書法線條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一句話,學會了用筆就等於學會了走路,只有能熟練地駕御毛筆,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寫到那裡就寫到那裡。
二、難在結構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陳圖》後)說:「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這里的平直、相似、運算元、方整、齊平,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只有雷同,沒有變化的字不是書法。那書法是什麼呢?書法是藝術,在書法中處處都要表現藝術。從形態上講究對比、變化,從內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蔡邕在《九勢》中說:「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合勢背。」 書法要求筆畫搭配適宜、使轉有情。線條決定質量,結構決定形態,韻味決定神采。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後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慾,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書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內,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麼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備也。
三、難在墨法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墨法在書法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善於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聖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干、濕、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這說明不同的字體對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體增彩。書法中的「濃淡」、「干濕」、「燥韻」的一切變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過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如用墨不可過淡,淡則灰,灰則傷神;不可過濃,濃則滯,滯則不暢(筆);不可過干,干則枯,枯則無華;不可過濕,濕則溢,溢則無韻;不可過燥,燥則焦,焦則狼藉。否則,就會失去天真。我理解的用墨很簡單,如同吃飯一樣,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
四、難在章法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古人作書很講究章法,蔣驥《續書法論》:「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章法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行與行之間的相映,整體上氣韻通達,虛實相生,神采飛揚。清.包世臣《安吳論書》說:「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備具,筋者鋒之所為,骨者毫之所為,血者水之所為,肉者墨之所為,鋒為筆之情,水為墨之髓。」明張紳《書法通釋》雲:「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雲:『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章法也稱「布白」,「布白」就是「布局」,把整幅作品的內容進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五、難在意境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內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意境是文化的體現,其表現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虛是實的升華。虛實是相互依託的關系,誰都不能離開誰而單獨存在。在書法的審美過程中,意境的產生,是一種心理現象。我們常說意境深遠,把書法藝術不同的美,展示在想像的空間里,把自然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完美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意境來。如顏體的開闊,表現出了豁達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胸懷寬宏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仁愛無私的境界。把這種境界表現在書法藝術中,就是意境。意境表現的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意境應該是出彩的,要出彩就要注入很多美的元素,常用對比、誇張、意料之外的手法來吸引眼球,增加視角的沖擊力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只有意境出彩的作品,才能讓人回味無窮,激動、興奮和感慨,並使人們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在意境的表達上要考慮抒發情感,追求「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境界,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表現在作品中,就像《祭侄稿》一樣悲憤胸中出,至性書正氣,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是顏真卿心情的真實流露。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顧不得筆墨的工拙,隨著書家情緒起伏而自然形成,是情感和功夫的自然流露。達到了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的頂峰,在書法歷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六、難在統一
書法是由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元素組成的,並通過筆墨而完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用筆的熟練程度決定著線條的質量,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的准確與否,決定了結構的形態的優劣,結構的寬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對比、變化准確與否,決定了章法的優劣。書法是通過漢字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藝術,把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對比、變化統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術、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經典的好作品,以上這些我們都能從古代經典的作品中得到體驗。變化與統一是一對辨證關系,變化可以使作品豐富,統一可以使作品規范。到位而不越位,變化中蘊藏著統一,統一中又富於變化,渾然一體。我們常說一心不能二用,其實,在書法學習上,不但一心要二用,還要三用、四用。如我們在寫字的過程中,不但要把握好用筆的節奏、結構的對比,還要把握好墨色的枯潤,章法的挪讓,只有這些都做到了得心應手,才能很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才能得以顯現。因此,學習書法要手腦並用,要有全面的、過硬的基本功,能夠把各種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否則是難以駕御的。如果只注意了用筆而忽略了結構,雖然線條寫好了,但結構不好,寫出的字不好看;只注意了結構而忽略了用筆,結構雖然寫好了,線條不好,寫出的字也不好看;只注意了用筆、結構而忽略了章法、意境,用筆、結構雖然寫好了,章法、意境不好,寫出的作品沒有內涵更不好看。總之,要想寫好作品,就要技術、思想、文化全面地統一到位。
掌握了以上技術,並把這些技術通過實踐熟練地、自然地表現出來,就已經具備了書寫書法、表現書法的能力。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和之際,優劣無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四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當仁者得志忘言,罕陣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在書法創作的主觀和客觀之間,處理好書法中的六個難點,把握好書法中「辨證」、「統一」的關系,解決好書法中各對矛盾,最終達到書法中的「和諧」、「統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