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接吻後怎樣清洗避免病毒
擴展閱讀
睾丸變硬是什麼原因 2025-05-20 07:57:28
怎樣祛濕效果好 2025-05-20 07:57:26

接吻後怎樣清洗避免病毒

發布時間: 2022-05-04 09:31:25

Ⅰ 我和一個女的接吻不到兩分鍾我就馬上用水清洗嘴巴會傳染艾滋�

一般不會,雖然唾液中可以檢測到完整的HIV病毒,但是病毒含量很小,不足以致病,所以接吻不會染上艾滋病的。

Ⅱ 和艾滋病人舌吻會得艾滋病嗎要怎麼預防呢

如果有口腔疾病的話,就有可能會因為和艾滋病人接吻而被傳染到艾滋病,但如果是一個普通正常人的話就不會被傳染。

潔身自好,保護自己的安全

目前人們對於預防艾滋病的意識非常的強,也知道在日常生活的正常交往並不會被傳染到艾滋病,健康的性生活習慣也可以有效預防艾滋病。艾滋病不會通過空氣傳播,所以和艾滋病人正常的交流,握手甚至擁抱,這樣都是不會被傳染的艾滋病的,所以周邊即便有艾滋病,人也可以與他正常的交流做朋友。

但如果另一半是艾滋病患者的話,就要在日常的接觸中注意一些親密舉動的預防措施,避免高危行為,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因為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便是通過性生活,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所以年輕人都要潔身自好,最好能夠避免發生直接接觸。

Ⅲ 經常接吻能預防「病毒細菌」和「對身體有好處」嗎

接吻的好處有: ★ 減肥 每個激情的接吻都要消耗人體內至少12大卡的熱量。然而,要想達到減肥的效果,我們並不需要瘋狂接吻。科學家宣布,每天三個吻,每個吻持續20秒,就能讓你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止痛內啡肽荷爾蒙是一種很好的麻醉劑。接吻越有激情,人體就會分泌越多內啡肽。一次激吻所產生的荷爾蒙達到的止痛效果和一片止痛葯相當。另外,接吻所產生的其他一些有趣的效果和抗生素有關。在接吻過程中,唾液會自動產生抗生素。這同樣也能產生麻醉效果。讓你忘記傷痛,不停地接吻,接吻,接吻吧! ★護齒 接吻可以代替任何品牌的口香糖,因為它可以預防牙斑和齲齒,這和牙膏的作用很相似。這種現象可以用下面的理論來解釋。接吻可以刺激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鈣和磷,因此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而且充滿激情的接吻者更加不容易得牙齦炎。除此之外,在接吻過程中,唾液的酸鹼度是中性的,因此能夠預防多種牙齒疾病。 ★美容 一個熱情的吻會使面部三十多塊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這能夠使皮膚更加光滑,也能夠加速血液循環。或許接吻的效果要比使用各種護膚霜和做面膜還要好一些。當然,同使用護膚霜以及做面膜相比較而言,接吻的過程要讓人舒服得多。
麻煩採納,謝謝!

Ⅳ 接吻會傳播細菌嗎

人類口腔中有大量細菌,接吻與微生物交換之前就有聽說過所謂的夫妻相是因為親密伴侶的口腔環境比一般人更相似,這種相似主要表現在舌頭表面的細菌組成。伴侶平時接吻的頻率越高,其口腔內細菌的相似度就越高。每接吻10秒,就有8千萬個細菌發生了交換。

所以說接吻也是要注意個人衛生的呀。

Ⅳ 甜蜜情侶如何預防「接吻病」

天天牽手,時時擁抱,幸福甜蜜得身處旁邊都要給甜倒。不過,我們要提醒大家一下,小心太過親密,會惹來「接吻病」哦。 「接吻病」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常見病 「接吻病」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常見病,症狀類似感冒——發燒、食慾喪失、疲倦、淋巴腺腫大等,醫學全稱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除了接吻外,該病最多見的傳播途徑還是人們平時近距離的交談,以及分享食物與細碎唾液在空中傳播。 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臨床上都會遇到一些「接吻病」患者,其中以年輕人居多,秋冬季節更是此病的「高發期」。年輕人接吻頻繁、動作較強烈、唾液相互交流量最多,如果一方帶菌,另一方不論口腔是否有潰瘍或黏膜損傷,都會被感染。 當然,在通常情況下,雙方身體健康,口腔沒有潰瘍或黏膜損傷,加上抵抗力較好,接吻時雖有唾液接觸,使雙方口腔內常存的細菌得到「交流」,但它們在口腔內可「和平相處」,不容易「興風作浪」引起發病。可是,如果接吻太激烈,咬傷嘴唇、舌頭或碰傷牙齦,要是一方抵抗力較弱,就有可能出現疾病。常見的有口瘡、喉嚨發炎,甚至壞血病。 我們知道,接吻是男女感情交流、表達親昵和愛戀的最普遍、最經常的性行為之一。但專家忠告,為使甜蜜的吻不至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同時也是為了對對方的健康負貴,請廣大夫妻以及男女情侶們(尤其是年輕人)在接吻時,一定要注意講究衛生。要是身體不適。如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時,最好還是少接吻或暫停接吻。特別是一方或雙方患有某種傳染病時,更要注意這一點。否則,當你們在享受這種特殊甜蜜滋味的時候,也許某種疾病就因你們的一時大意便悄悄地傳染另一方。 患有消化道傳染病者不宜接吻 接吻時,相互聞的嘴唇接觸、舌頭舔吮以及彼此的口水交流,是消化道傳染病傳播的良好途徑。最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是肝炎,無論是甲型,還是乙型;無論是急性、慢性,還是肝炎病毒攜帶者,都有可能通過接吻將肝炎病毒傳染給對方。也許對方體質好,抵抗力強,不表現為發病;或許對方也成為肝炎病毒攜帶者,而暫時貌似正常。但一旦免疫力下降,便會出現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尿黃等一系列肝炎症狀,從而給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所以,患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如用接吻表達自己的愛,無疑等於給心上人送去疾病。 患有呼吸道傳染病者不宜接吻,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肺炎、肺結核、猩紅熱、風疹、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離患者越近,其傳染性越大,在一定的距離內患者可以直接把病原傳給對方。所以,接吻時兩人間的距離如此之近——面貼面,被對方傳染的機會自然大為增加。同時,有的呼吸道傳染病也可經唾液傳播,如肺結核、流感等。 此外,由於部分人在接吻過程中可伴有血液的少量交換(特別是患有口腔潰瘍、牙周炎等疾病者),故凡是可以通過血行途徑傳播的傳染病,都有經接吻(尤其是長時間的深吻)傳播的危險性。這些傳染病包括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正常人接吻不能隨心所欲一般在接吻前要先刷牙漱口,尤其是有口臭的男女。要消除口臭,除了對症醫治、注意口腔衛生外,別無特效措施。有齲齒、牙縫寬的人,每餐飯後要及時清除口腔的食物殘渣,以免破壞接吻時的興趣和美感。 還要注意,每次接吻時間不宜過長,尤其是男方不隨意用力過猛(特別是女方的頸部),以防造成女方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再者,接吻時常常使男女雙方達到性興奮,故在用舌頭相互吸吮的時候,要避免舌頭、口唇被牙齒咬傷。

Ⅵ 請問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在交往過程中與愛人接吻或更親密的行為,會不會讓愛人感染如何預防

1.肝炎病人可以結婚嗎?

醫生:哦,你們打算籌辦終身大事了。我想知道你近年來病情怎樣?

病者:我在3年前發現患肝炎後用葯幾個月,醫生說驗血肝功能恢復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以後每半年左右復查一次,結果都是這樣,我可以結婚嗎?

醫生:肝炎病人症狀消失和肝功能正常,維持穩定一年以上,可以結婚。肝炎未恢復時結婚可能會加重病情。HBsAg陽性者的婚姻一般不受影響,但要考慮到婚後傳染肝炎給配偶的機會增多了,應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傳染。

病者:結婚會使肝炎病情加重?

醫生:是的。這一方面是由於有些年青人為操辦婚事心情興奮,並因購物、裝修房屋、社交頻繁而過於勞累;還有些人因肝炎而不飲酒多年了,人逢喜事經不起誘惑而開戒飲酒,這些都會令肝炎復發或病情加重。另一方面,新婚燕爾,患過肝炎者也應注意性生活的節制。

病者:醫生,我們很需要這方面的知識,請給介紹一下。

醫生:正常適度的性生活是人體生理要求,肝炎恢復期病者亦可根據自身的健康情況進行,但要有所節制。性生活是一種特殊的身心活動,夫婦雙方性器官及大腦皮層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性生活時是要消耗一定體力的,會使血壓升高,呼吸短促,脈搏加快,並引起肝臟缺血、缺氧。如果性生活不節制,則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所謂節制,因為性生活是以夫婦雙方身體健康為前提的,人的性慾要求差異亦大,很難提出每周多少次才合適的標准,總之要量力而行。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19
: 2.配偶如何避免傳染

病者:在一年前我的男友就提出結婚了,但聽說乙型肝炎的傳染性很強,結婚後會把病傳給他。我愛他,又不想害他,所以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醫生:結婚後,雙方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觸及性生活是會傳染乙型肝炎的,但有良策可以預防,那就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婚前應讓對方也抽血檢驗是否曾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結果有三種:①對方HBsAg陰性,說明不曾受過感染,則需先注射乙肝疫苗。待產生對乙型肝炎的抵抗力,即乙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便可以放心結婚;②對方檢驗結果為抗-HBs陽性,則說明其已具備對乙肝的抵抗力,就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因而結婚也不必擔心了;③若對方也是HBsAg陽性,則雙方無所謂相互傳染的問題,結婚自然不受限制。

病者:我的男友不久前已驗血,醫生說要注射乙肝疫苗,該怎樣使用呢?

醫生:乙肝疫苗要注射三針,第一針後1月和6月接種第二、第三針。

病者:為什麼乙肝疫苗要打三針?

醫生:因為我國使用的乙肝疫苗是滅活血源疫苗,僅僅注射一針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作用。據我們的研究資料,按規定用足三針,可使95%以上的少年和成年人產生免疫力。醫學上把第一針和第二針疫苗稱為致敏接種,使接種者產生抗體,第三針稱加強免疫,使產生的抗體效價更高,預防效果更為持久。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1
3.婚後如何對待避孕和生育

病者:近期因工作和學習任務較忙,暫不想要孩子,該用什麼避孕方法?

醫生:我國婦女已普遍應用口服避孕葯,這類葯物不論是短效的或長效的,共同成分為雌激素和孕激素,都較安全、有效,僅長期或大量服用在極少人中對肝臟有副作用。由於你曾患肝炎,故不宜使用葯物避孕。應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套等。

病者:得了乙型肝炎的婦女可以生育嗎?

醫生:肝炎患者病情未穩定,肝功能未恢復正常,是不宜懷孕的,這是關繫到母子雙方的事。妊娠和分娩會增加肝臟負擔,使病情加重,並有可能發生流產、早產和死胎等。所以,應在症狀消失和肝功能正常1年以上才生育為宜。

病者:我有一位女友懷孕4個月時得了病毒性肝炎,有醫生說胎兒會畸形,真是這樣可怕嗎?

醫生:一般認為妊娠早期(3~4月內)患肝炎,肝炎病毒是有可能影響胎兒的,但妊娠後期則不會受影響。還有學者曾對病毒性肝炎孕婦作細致廣泛的調查和5年追蹤觀察,未發現妊娠期肝炎與胎兒先天性畸形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轉告你的女友,也包括你自己,不必過於憂慮,在產前檢查時醫生會給你指導的。

病者:不過,這位醫生要我的女友做人工流產,該不該做呢?

醫生:我上面已談過,妊娠婦女得了肝炎,或有肝炎的婦女懷孕對胎兒及孕婦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而中止妊娠的手術,未必能改善肝炎過程,有時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一般不主張患肝炎的孕婦採用人工流產等手術中止妊娠,應該積極治療肝炎,加強監護,讓其自然分娩。這方面應由有經驗的醫生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作出醫療建議。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2
4.如何避免傳染給胎兒

病者:像我這樣HBsAg陽性者懷孕了,會傳染給胎兒嗎?

醫生:這個問題正是我要講的。乙型肝炎病毒可經母親傳染給胎兒。據統計,HBsAg陽性的母親所產嬰兒,一年內感染者約佔半數,如母親e抗原陽性,感染的比例會更高,但多數是在分娩時感染及產後母嬰密切接觸而感染,少數是經胎盤傳染。對於前者可以用注射乙肝疫苗的方法阻斷傳播。

病者:乙肝疫苗該怎樣用呢?

醫生:乙肝疫苗注射應在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1月齡,6月齡各一針,三針均為30微克。效果很好,新生兒的保護效果可達90%。如果在出生後6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HBIG)一針(1毫升),然後於出生後第1、2、7月注射乙肝疫苗,其保護效果可達95%。由於有少數(約10%)胎兒是經胎盤在子宮內感染的,因此出生後預防注射無效。

病者:有辦法把乙肝傳播阻斷在子宮內嗎?

醫生:這是醫學家多年來苦心研究的課題。最近上海醫科大學有了初步成果,他們的方法是在孕婦分娩前3個月,每月注射一針HBIG,至臨產前共3次,其效果明顯,較之其他帶乙肝病毒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子宮內乙肝病毒感染率減少近2/3。此項研究成果已通過衛生部有關專家組鑒定,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試用。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4
5.患病的父母對子女影響又如何

病者:父親有乙型肝炎對子女影響大嗎?

醫生:目前並未有確實資料認為肝炎可以遺傳,因此仍認為有肝炎的父親對子女的影響,最主要的是日常生活密切接觸。最近有資料報道精子內發現乙肝病毒,估計也存在父—嬰傳播。父親有乙型肝炎,其子女亦應重視注射乙肝疫苗,新生兒能先注射HBIG,可求得更好效果。

病者:HBsAg陽性母親能給嬰兒餵乳嗎?

醫生:HBsAg陽性母親的乳汁中亦可檢出HBsAg,故母乳喂養是可以把肝炎傳給嬰兒的。但由於乳汁畢竟不是傳播乙肝的主要途徑,其危險性遠小於血液,如果嬰兒已按上述要求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母乳喂養亦是可選擇的。此外,還應注意到哺乳期母體每天要分泌大量乳汁,所需營養及熱量很大,患肝炎的產婦如果食慾差、營養不足,會加重病情,故是否母乳喂養,要從母嬰兩方面來考慮。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5
病者: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能過性生活嗎,應注意些什麼?

醫生:若夫妻一方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一般情況良好,肝功能正常者,可以過正常性生活,但要注意性生活衛生,防止將乙肝病毒傳染給配偶。若配偶有自身保護能力(即抗-HBs 陽性),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過性生活;若配偶HBsAg及抗-HBs均為陰性,應盡早注射乙肝疫苗以產生抗體;配偶未注射乙肝疫苗之前,性生活時最好用避孕套。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7
病者: 與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在一起工作會被傳染嗎?

醫生: 由於乙肝病毒主要經血液和體液傳播,消化道傳播的機率很低,而通過間接接觸傳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就更低了。健康人與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在一起工作,雖然會共用辦公桌、椅、門、窗、電話及書寫工具等,但均屬間接接觸,一般不會被傳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餐飲具及洗刷用具要單獨使用,不要與其他人混用。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8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人有無傳染性,可以結婚嗎?

反映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簡便廉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項指標。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陽性(即為大三陽),其血液就有高度傳染性;如果抗-HBe陽性,其血液的傳染性就較低。

一般來說,HBsAg陽性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他們對周圍的同志不構成明顯的威脅。HBsAg陽性攜帶者結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HBeAg和抗-HBe,如果抗-HBe陽性,說明傳染性較低,可以結婚;如果H BeAg陽性,就要再查對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陽性,說明對方對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不會再感染。如果對方HBsAg、抗-HBs和抗-HBc都是陰性,則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滅活疫苗,待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後再結婚。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8

母親為乙肝病毒(HBV)攜帶者,嬰兒宮內感染HBV怎麼處理?

HBV的母嬰傳播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方式,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幾乎所有的同時攜帶HBsAg 和HBeAg的母親所生嬰兒都會產生HBV感染,其中95%會成為慢性攜帶者,而慢性HBV感染至成年後,可致肝硬變和肝癌。宮內HBV感染的嬰兒在T淋巴細胞水平上對HBV抗原物質產生了免疫耐受,但這種耐受大多是不完全的,因而出生後及時用乙肝疫苗免疫大多有效。防治措施:出生後48小時內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ml(>200Iu/ml)肌肉注射,出生後2個月時第2次HBIG治療,並於生後2、3、5月時使用乙肝疫苗10μg皮下注射,可使HBsAg陽性率大大降低。據研究報道,乙肝疫苗對HBeAg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可提供至少10年的保護作用,因此10歲以前沒有必要作常規加強免疫接種。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8
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後遠期效果如何?

乙肝疫苗免疫後產生的抗-HBs水平隨年齡增加而有所降低或不被檢出,並不意味著保護性消失,當受HBV感染可引起有效的抗-HBs回憶反應(調查表明,初免時無免疫應答或低免疫應答者,仍有發生HBV感染的可能,但低免疫應答者的危險性大大低於無免疫應答者)。乙肝疫苗在新生兒中普遍使用,可使乙肝病毒在我國的傳播在一代中得到控制,關鍵在於提高免疫接種率,新生兒乙肝疫苗常規接種後,至少9年內不必加強免疫,1~9年疫苗保護率在85%以上。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28
家中有肝炎病人時怎樣預防感染?

家中有人患肝炎後應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肝炎在家庭成員傳播。首先應送病人去醫院隔離治療,暫時尚不能住院者應在家裡進行隔離治療。其次是切斷傳播途徑。具體方法是:①隔離病人。②與肝炎病人分餐,餐具獨用,用後單獨進行煮沸,時間為30分鍾,清洗後備用。病人剩的飯菜等要煮沸消毒後棄去。③病人專用便器,病人的糞便及排泄物要進行徹底消毒。④ 病人換下的內衣、內褲、床單,最好煮沸15分鍾,或放於0.2%的84消毒液浸泡20分鍾後再用肥皂洗凈,清水沖洗。⑤病人用過的物品也可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⑥病人或護理病人的家屬,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接觸污物後也要洗手。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0
乙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

(1)經血傳播: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製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2)胎源型傳播: 如孕婦帶病毒者通過產道對新生兒垂直傳播;妊娠晚期發生肝炎的孕婦對胎兒感染等。(3) 醫源性傳播:如醫療器械北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可引起傳播;用1個注射器對幾個人預防注射時也是醫源性傳播的途徑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傳播的對象。(4)性接觸傳播:近年國外報道對性濫交、同性戀和異型戀的觀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傳播是性夥伴感染的重要途徑,這種傳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間的傳播。(5) 昆蟲叮咬傳播:在熱帶、亞熱帶的蚊蟲以及吸血昆蟲,可能對乙型肝炎傳播起一定作用。(6)生活密切接觸傳播:與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長期密切接觸,唾液、尿、血液、膽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經破損皮膚、粘膜而傳播乙型肝炎。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0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接觸者都應注射乙肝疫苗嗎?

如果母親和保姆患急性乙型肝炎,那麼12月齡以下的嬰兒應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同時進行乙肝疫苗0、1、6三次接種;嬰兒的父親在與愛人性接觸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是有效的;非明確接觸過患者的血液(如共用牙刷、剃刀)者,或家庭一般生活接觸者不必處理。如果患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則其家庭接觸者都應接種疫苗。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1
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成員應注意什麼?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會上有成簇聚集的傾向,家庭內的傳播危險性與接觸時間、密切程度、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文化教養程度有關。
由於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圍環境。傳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應盡量避免並阻斷上述傳播途徑,注意對上述分泌物進行適當消毒和隔離。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婦女特別要注意月經期衛生,要注意月經紙焚燒,不要讓自身的血液、唾液或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感染別人。如果攜帶病毒的是已婚男性,那麼在傳染期間應注意保護對方,使用避孕套既可減少對妻子的傳染,還可做到計劃生育,兩全其美。各成員還要加強自身保護,當打預防針時切勿一家人共用一個針管,或只換針頭,不換針管。當口腔發生糜爛、潰瘍或消化道粘膜有炎症或破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食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後。可由此"門戶"進入血液循環發生感染。
家中每個人都要注意個人衛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開。多人一起就餐時,要使用公筷公勺,將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採用分食制,每人1份。更庭用具和食具要經常消毒。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員,特別是其愛人和孩子,可根據條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2
乙肝病毒攜帶者家屬應注意事項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會上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庭內的傳播危險性與接觸時間、密切程度、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文化教養程度有關。

由於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圍環境,傳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應盡量避免並阻斷上述傳播途徑,注意對上述分泌物進行適當消毒和隔離。

其實最積極主動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給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員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產生對乙肝的抵抗力,這時即便接觸到乙肝病毒也不會被傳染了。

家中每個人都要注意個人衛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開。多人一起就餐時,要使用公筷公勺,將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採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經常消毒。

人們大多隻注意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是應該的),卻忽略了摸過錢票的手是臟的,或將錢票等與花生、瓜子等零食置於同一衣袋中,食入後有可能被感染。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2
怎樣對待乙肝病毒無症狀攜帶者(ASC)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

乙肝病毒無症狀攜帶者(ASC)主要是通過血液暴露途徑傳播導致的,自身感覺沒有肝炎症狀和體征,各項肝功能化驗正常,經半年以上觀察均無異常變化,由於乙肝病毒不會通過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傳染給另人,因此ASC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不會對旁人造成傳播的危害,他們應有照常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的義務與權利。
工作方面:ASC 除不適合從事食品和食具的餐飲業,不當手術室的醫護人員,不擔任保育員,其它工作均可正常參與,各類行業不應拒絕接收;同事,朋友之間更不應害怕握手,同看一份文件,書報,甚至疏遠;炎病毒屬於DNA病毒科,直徑為42nm的完整病毒顆粒,也叫Dane顆粒,分外殼和核心兩部分,外殼含表面抗原和前S基因產物,外殼呈直徑22nm的球形與管環,是病毒的過剩蛋白質.外殼本身無傳染性.核心含有環狀的雙股DNA,整個核心的為核心抗原(HBsAg), e抗原是核心的斷片(HBeAg)。 學習方面:1999年的高考制度已相應作了改動,以前規定ASC不能報考的院校,現在也大多取消這項條款,ASC享有與健康人同等的學習機會和權利。 婚育方面:ASC有權結婚,但婚前檢查要認真對待,如配偶檢查肝功正常,抗-HBs已經陽性者,民政應立即批准結婚,如果乙肝病毒二半對五項全陰時,則應保健預防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待3-7個月後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時才能結婚;ASC婦女可以正常妊娠,生育,但其胎兒在出生24小時內,就必須注射乙肝疫苗,並按0,1,6個月的注射時段主動免疫,對於雙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則應在48小時內加註特異性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可使90%-95%以上的嬰兒獲得保護。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和免疫反應相互交織,錯綜復雜,預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了解它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2
與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在一起工作會被傳染嗎?

由於乙肝病毒主要經血液和體液傳播,消化道傳播的機率很低,而通過間接接觸傳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就更低了。健康人與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在一起工作,雖然會共用辦公桌、椅、門、窗、電話及書寫工具等,但均屬間接接觸,一般不會被傳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餐飲具及洗刷用具要單獨使用,不要與其他人混用。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3
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與血液中的HBsAg有何不同?

答: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與病人血液中的HBsAg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乙肝病毒「外衣」),都能引起宿主的保護性抗體(抗-HBs)。只是病人血液中的HBsAg是來源於乙肝病毒,而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則是病毒的「外衣」在本酵母菌或倉鼠卵細胞內的表達產物。它既不是病毒本身,也不含有HBV-DNA,絕不會造成乙肝病毒感染,因此,也不會使接種者HBV-DNA轉成陽性。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3
乙肝疫苗皮下注射效果是否比肌肉注射更好?

答:乙肝疫苗皮下注射效果是否比肌肉注射更好,目前尚無明確的定論。但是,從理論上說:樹突狀細胞廣泛分布於皮下,皮下注射吸收較肌肉注射吸收慢,可以起到較長時間直接刺激樹突狀細胞作用,因此,可能效果會好一些。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3
疫苗和其免疫壓抑性

疫苗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很早就共識的.

疫苗, 所有的疫苗, 都具有免疫抑制性; 也就是說它們壓抑我的免疫功能. 疫苗中的化學成分壓抑我的免疫系統; 活病毒疫苗的出現壓抑免疫系統, 從外來生物動物組織帶來的病原DNA/RNA壓抑免疫系統.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症, 和白細胞明顯減少, 接種疫苗數月後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指標.

疫苗都具備某種程度的免疫壓抑性, 也是我們接種疫苗交換免疫所分擔的危險.

醫學上的認為和設計是我們利用微量的免疫壓抑換取對於一個疾病的免疫. 再強調一下, 我們利用我們全身的免疫的暫時壓抑換取對一個疾病的免疫, 通常是某種要命的兒童易感疾病, 比如天花, 乙肝, 小兒麻痹, 乙肝等. 我們可以這么說, 這種交易似乎不公平, 正如偉大的米那醫學家Mulins陳述, 我們是否在獲得德國麻疹免疫的時候卻得到了癌症或艾滋病. 當然這種說法有些過分偏激, 不過他論述了一個道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身體不舒服, 發燒, 感冒的時候不能接種疫苗, 因為身體已經處於免疫低落感染疾病, 如果這個時候接種疫苗促進免疫壓抑會造成很多合並症. 那個醫生敢給一個發燒流鼻涕的嬰兒接種麻疹疫苗, 除非他根本沒有念過醫學院或對不起自己的老師.

通常疫苗造成免疫壓抑的因素大略有:

(1) 為了保證疫苗的活性和其它原因疫苗中含有化學物質和重金屬, 比如水銀和鋁, 雖然都符合人體所能接受的規定范圍內, 他們自身就具備免疫壓抑性. 水銀就可以減低淋巴細胞的活性和融合性;

(2) 疫苗含有外來病原體的DNA/RNA具備免疫壓抑性, 主要是體現在"植體抗宿主排斥反應"現象中(graft-Vs-host);

(3) 疫苗可以改變機體中T-細胞/免疫對比率...比如AIDs疾病, 目的是讓接種的疫苗得到正當的發展產生抗體;

(4) 疫苗改變了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MNs)的代謝活性從而減低了他們的化學殺傷技能, 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MNs)是我們機體對細菌, 病毒的防禦;

(5) 疫苗在設計中就是企圖暫時壓抑我們的免疫系統從而達到讓接種的病原體, 病毒暫時生存, 同時間, 免疫抑制物質讓免疫系統暫時不要攻擊它們, 讓其先小范圍輕度"犯病", 之後產生免疫;

6) 疫苗可以利用巨大的蛋白質阻礙/阻塞機體的淋巴/淋巴節系統. 因為大部分疫苗都是注射的, 這些蛋白不能有效的被我們消化西分解代謝掉. 它們會在我們的血液裡面循環, 造成過敏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接種疫苗後容易"過敏"的原因;

(7) 疫苗會影響利用到免疫增強的營養, 比如維他命C,A 和鋅, 這些都是免疫系統非常需要的基本營養. 是這些營養元素造就繁盛了機體的免疫系統, 個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營養使之工作正常;

(8) 疫苗有的時候具有神經性毒性, 減緩神經交替轉換程序和級別, 使腦子和機體組織的反應和答應遲緩. 我們知道, 很多淋巴細胞是直接被腦子的神經轉換器控制. 神經系統受到阻礙固然會影響到這些淋巴細胞造成免疫壓抑.

說了這么多"可怕"的東西並不是要嚇唬人, 讓人們不要去接種疫苗. 強調的是, 疫苗和疾病和免疫壓抑是要合理均衡的, 就好比乙肝的用葯上的好和不好, 開刀手術上的得失, 生孩子中的危險, 輸液輸血的被感染機會和坐飛機掉下來的幾率. 在面對兇殘的, 目前沒有技術和葯物可以治療的疾病前, 比如天花, 乙肝, 麻疹, 小兒麻痹等, 疫苗接種中造成的危險系數是渺茫微小的. 均衡的說, 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接種疫苗是對的. 需要注意的是接種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是否身體健康沒有感染其它疾病中, 是否沒有其它慢性疾病.

這也就是為什麼本人一再強調, 免疫系統是不能亂"提高功能"的, 而讀了半學期免疫課程當今就研製出來, 臨床應用的人們所謂的"乙肝免疫治療性疫苗", 目前來說是自欺欺人, 不把患者當人看的產物.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4
夫妻間傳染乙肝少?(轉貼)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傳染性很強,但是夫妻之間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卻很少得乙肝。筆者隨機調查了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齡在35~55歲之間,婚齡均超過5年,並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共計17對,僅占被調查人數的6.46%。但是,其子女患乙肝的幾率較高,有204位,佔77.5%。這一結果和國內的其他調查資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們對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較高,達到65.3%(172位)。他們的化驗結果均顯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陰性,但是表面抗體(都未打過乙肝疫苗)或核心抗體為陽性。這說明他們曾感染過乙肝病毒,但體內產生了抗體。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觸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觸也在所難免,感染的機會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發病率卻極低,這是為什麼?因為成人往往具備健全的免疫體系,體內具有正常的免疫監視和免疫清除功能,當乙肝病毒進入人體內後,整個機體的免疫系統會立刻動員起來,識別並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無藏身和落腳之地。 科學研究還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齡和乙肝的發病及慢性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月大的嬰兒感染乙肝病毒後,80%以上都會轉為慢性攜帶,留下禍根。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會慢性化,大部分會形成抗體陽性,主動清除病毒,不留下禍根。 我國乙肝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歐美國家有所不同,垂直傳播占乙肝傳播的70%以上,但歐美卻很少有垂直傳播者;而非洲、美洲性傳播的機會卻較高,可達40%以上。這表明乙肝的感染及發病和種族、國家、遺傳、年齡等等因素都有關系。基於我國乙肝發病以垂直傳播為特點這一事實,根治、根除乙肝的基點必須放在切斷垂直傳播這一重要途徑之上。因此,待產孕婦及嬰幼兒普遍接種乙肝疫苗和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意義十分重大。注意: 夫妻間傳染乙肝並不少,夫妻間的感染率也顯著超過一般人群,只是成人感染自愈率較高,不容易成為慢性攜帶者而已。雖然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不容易慢性化,但並非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能夠清除病毒,乙肝疫苗才是保護你我家人的首選!!

藍色水晶 2005-03-14 09:34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應如何預防?

乙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

(1)生活密切接觸傳播:HBV可通過各種分泌液排至體外。其中血液,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最為常見。性傳播在乙肝發生 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2)醫源性傳播:主要通過輸血或血製品,或被患者的血 液或體液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其他製品。

(3)母嬰圍產期傳播:宮內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是母血HBeAg和HBVDNA以及前S2陽性。母血中三者同時存在,宮內傳播危險度增加。

預防乙肝除防止醫源性傳播外,加強獻血員和血液製品的管理這些非特異性 預防措施外

Ⅶ 接吻後嘴上為何會長泡

上長泡的情況很常見,可別小看這一個小泡,帶來的煩勞可不小,那嘴上長泡怎麼辦呢?嘴上長泡一般分以下4種情況,每種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1、口腔潰瘍。最常見的一種嘴上長泡的情況。口腔中任何部位都可能被它襲擊,一般呈白色凸起的水泡形狀,並伴有疼痛感。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敏、感染、疲勞或缺乏維生素等,通常會持續一兩周後可以自愈,但如果持續時間長、反復發作的就要及時就醫。平時多用淡鹽水漱口,可以有效預防口腔潰瘍。
2、唇皰疹。 生長在嘴唇或其周圍的小水泡,傳染性極高,多發於感冒、發燒、月經期等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期。唇皰疹可通過親吻、與感染者親密接觸或共享餐具傳染。雖然唇皰疹在幾天之內就能消失,但滋味很不好受,可以用棉花棒蘸一些凡士林塗在上面,並盡量避免風吹日曬。但如果重復發作,需要去醫院檢查。
3、鵝口瘡。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白色斑塊,猶如雪花層層疊疊,多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粘膜上,嬰幼兒最易受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孩子愛咬手指,母乳喂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都是感染源。另外,長期服用抗生素類葯物的老年人也容易得。患病後最好去醫院做口腔全面檢查。
4、口腔白斑。 是口腔對外界刺激的最直接反應,假牙不合適,經常抽煙,長期風吹日曬都可能導致這種口腔疾病。多發於唇、舌、牙齦和舌底,早期並無不適感,如果發生糜爛或潰瘍,會有強烈的疼痛感,但如果繼續惡化,斑塊突然快速增大增厚,這時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癌前病變的信號

Ⅷ 現在的情侶接吻就不怕對方有傳染病嗎

親吻是件甜蜜幸福的事,可是接吻無法避免跟對方的唾液接觸,很自然會交換雙方口腔內經常存在的細菌。如果口腔沒有潰瘍,身體又健康,抵抗力足的話,細菌就不容易作惡,口腔中的細菌可和平共處。 如果接吻太激烈,咬傷嘴唇或牙肉,其中一方的抵抗力又弱的話,便有可能出現接吻病,造成口瘡、喉嚨發炎,甚至入血後引起致命的壞血病。吻的太頻繁容易受感染 接吻病(KissingDisease)是常見於年輕人身上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狀。這種接吻病是由病毒感染,透過口水、飛沫散播,屬於急性的毒性細菌傳染病。一般如果對方帶菌,不論口腔有沒有潰瘍,親嘴後24小時,另一方會被感染。此菌往往在年輕人身上發病,原因不是年輕無抗體,而是他們的接吻太頻繁,容易受感染

Ⅸ 接吻後,會不會感染病毒,舌頭長泡

接吻有可能感染病毒,多屬舌下淋巴濾泡增生現象,與慢性炎症刺激有關,並無大礙。還望採納,謝謝

Ⅹ 接吻會傳播的病毒!加分

第一乙肝 唾液傳播乙肝病毒 專家稱警惕"死亡之吻"。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足以使健康人感染上這種危險的傳染病,比如在接吻時。 而通常人們都認為乙型肝炎病毒只通過血液或醫療器械才會傳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被醫生們稱做「溫柔殺手」的乙型肝炎病毒是最可怕的傳染性肝炎病毒之一。原因在於,被感染者感染後沒有任何初期症狀,但是幾個月甚至幾年後,被感染者就會發生快速的肝硬化,卻沒有有效的葯物可以治療。 腫瘤專家指出,引致鼻咽癌的EB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播,而接吻會直接增加罹患鼻咽癌的機會,由於迄今還沒有可消滅EB病毒的葯物,市民要避免與陌生人接吻。 第二鼻咽癌 香港港安醫院健康生活促進中心的專家日前在一個健康講座中指出,EB病毒俗稱為「接吻病毒」,原因是EB病毒的傳播途徑是唾液交換,接吻為最常見的傳播方式。許多研究報告發現,多數鼻咽癌病人均染有EB病毒,由此推斷出EB病毒是引致鼻咽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除了鼻咽癌外,接吻還會引發一系列傳染病,在台灣,經常會有20多歲的青年因接吻感染EB病毒,並引致嚴重咽喉扁桃體炎、頸部及全身淋巴腺腫大。 有關專家表示,「接吻其實是高危的行為」,除了 EB病毒感染外,其他疫病也不容忽視,例如感冒、肺癆、口腔發炎和非典等。 第三艾滋病 位於人體末梢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是艾滋病病毒最為集中的藏身之處。但是,不要以為艾滋病病毒只在血液里,其它地方就沒有它的存在。其實,在體液的多處都可有艾滋病病毒的蹤跡。 如在日本的宮崎大學和東京大學聯合研究中,發現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在早期階段,即可從其唾液和尿液中分離出病毒(盡管濃度很低),也可測出抗艾滋病抗體,從此,日本將這項實驗推廣到早期診斷艾滋病的應用中,其准確度達100%,靈敏度超過血清檢測法幾百倍。但與血液傳播相比,唾液和尿液並不是傳播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徑。 對於唾液中能分離出艾滋病病毒,已是肯定的,從傳播途徑上講,西方的習慣方式,接吻就受到了人們的質疑,通過接吻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嗎?這個問題醫學界看法尚未確定,因為唾液中所含病毒的數量是極少的。比較肯定的看法是,如果口腔粘膜、牙齦和舌有破損或是潰瘍的話,接吻時間過長或過深是完全可以將唾液中的病毒通過與對方接觸而使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 還有其它如淚水、乳液中均分離出過艾滋病病毒,如艾滋病患者的淚水中帶有病毒,但如僅是偶次接觸,而皮膚無破損的話,一般說被感染上的可能性不大。在非洲,有報道,產後的母親因輸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而受染,其分泌的母乳中就帶有了艾滋病病毒,通過哺乳可傳給嬰兒,但這種機會也是少見的。 第四最簡單的病 那就是感冒 第五也是最簡單的病 那就是嘴上火出膿泡 看在我這么費力的份上 樓主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