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孩子檢查作業
孩子在做好作業以後是需要檢查的,這樣才可以去檢查出自己出錯的地方,培養孩子檢查作業的能力,首先要讓他們養成檢查作業的意識,在做好作業以後可以要求他們去檢查一遍,然後就可以慢慢的養成習慣。
② 小學生做完作業從來不檢查,該怎樣讓他養成檢查的習慣
後台收到了這位家長的留言,覺得這應該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會有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些問題應該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也是經常做不到的小事。之所以是小事,是因為容易被忽視。
1、如何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
只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以上問題才能一一解決,尤其是臨近期末,有這個習慣至少可以保證試卷基礎題的分數不會丟失。比如數學中的數學口試題,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很簡單的題,但是為什麼會出錯呢?因為孩子沒有查題的習慣,老師再怎麼強調也不會去查。如果他們這樣做了,他們只會說他們被檢查了。其實老師和家長都有責任。為什麼這么說?很多時候老師教孩子要檢查作業,家長也叫孩子要檢查作業。但是怎麼查呢?沒有詳細告訴孩子怎麼去檢查作業嗎?要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你需要學會如何去檢查作業。
4.如何才能保證每個題目都是正確的?
其實我們心裡沒有底。保證每個題目都做對的前提是多積累課本和課外知識。成績好的孩子在這方面做得挺好,成績差的孩子在這方面做得不是特別好。但是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這里不詳細討論,這方面我們也寫了很多。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多看我們寫的文章。其實一年級的孩子能做好每一個語文題目就更好了。從第二年開始就比較難,但是可以從側面提高成功率。認真認真的考試真的可以提高這方面的成功率,一個有考試習慣的人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出錯率。
有很多家長舉報孩子的粗心大意,但他們從來不想告訴孩子完成工作後如何檢查。歸結起來就是粗心大意,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家長能改變心態。孩子確實有粗心的問題,但是仔細的檢查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③ 怎麼樣才能讓小孩自覺做作業
讓孩子自覺的寫作業主要的做法是:幫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以自己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詳細介紹如下:
1、讓孩子先預估完成每門功課的時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到點家長要及時提醒,如果沒按時完成,幫助孩子尋找原因,給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激勵孩子盡早完成。
2、可以營造一個擁有學習氛圍的環境出來。或者是有同學夥伴在一起寫作業,這樣就可以提高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3、父母要喜歡讀書,不斷地學習,身教重於言傳,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會慢慢知道學習是每個人的事,從而愛上學習。
4、可以規定每一次寫作業的時間,例如:學習三十分鍾休息十分鍾。或者是設置一些學習目標,完成目標可以得到一些小的獎勵。
④ 要如何養成孩子寫完作業之後,自行檢查的習慣呢
我的個人經驗和看法,孩子不能檢查錯誤,一般是三個原因。第一個沒有壓力,不需要自己調查。父母老師當然會告訴他哪裡不對。二是沒有辦法。他完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檢查。第三,是局勢事故。孩子沿著自己以前的思維方式走。
⑤ 怎樣讓學生養成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怎樣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父母圈
2018-09-16 · 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
常聽家長說,孩子太粗心,作業和考試不是少寫個這就是少寫個那,又不會檢查,怎麼辦呢?
基本上,粗心是大多數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普遍毛病, 包括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會時不時栽在這個坑裡。我們當然不能苛求孩子絕對細心,但是屢屢的粗心成為常態則不能掉以輕心。
對一個孩子的粗心而言,頻繁的說教,除了讓孩子反感並且認可自己真的就是粗心孩,基本是沒有其他任何效果的。要孩子變得細心嚴謹,需要家長耐心嚴謹地對孩子每天設計一些針對性的訓練項目進行長期的訓練。比如看完一幅圖後背著說出這幅圖都畫了些什麼東西,或者找出兩幅相似的圖的差異,這都是適合小朋友的集中注意力的訓練。還比如要求孩子朗讀指定的一篇或一段課外書,不漏字不錯字,錯了就從頭來,直至正確為止,有錯誤的時候家長不必具體指出哪個字錯了,只告訴他朗讀的時候眼睛要走在嘴巴的前面,有了這個極其短暫的預看過程(同時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就不會讀錯了,讓他自己在不斷的重讀中自己發現並最後改正錯誤。這和拉琴培養視譜拉奏能力一樣,也需要眼睛走在手前面,拿到新譜也能很快上手。
對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還有一項很重要的訓練計劃,就是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檢查作業。
假如需要家長簽字,有錯不收貨不簽字,得孩子自己檢查,家長不幫忙檢查,不全部查出來不罷休,甚至嚴重情況下不準離開座位不準喝水等找借口去歇歇,要讓孩子覺得有錯查不出來是件很不爽的事,因為讓他很頭疼很煩,這樣才有努力避免此類麻煩的壓力和動力。然後在不斷可以自己找到錯誤訂正錯誤中找到成就感,發現原來還是可以自己改正的,細心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我這樣說的方法看起來似乎並不復雜,但是實施起來,我發現家長們卻是方式各異。
有家長說,我是讓他自己檢查啊,但是他就是寫錯了查不出來,一個標點符號沒寫,他愣是半個小時也看不出來,最後還是不得不泄氣地告訴他答案。
孩子真得沒有辦法發現自己的錯誤嗎?
我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孩子檢查不出錯誤,一般是三個原因,第一是沒有壓力,不需要自己去查,父母老師自然會告訴他哪裡有錯;第二是沒有方法,他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去檢查;第三,是定勢思維,孩子順著自己之前的思路走,覺得這沒有問題啊,尤其是一些看似極簡單的題上,很多思路特別快的孩子就容易因為定勢思維,忽略了題目要求的小變化而摔跤,很多孩子在這一點上摔過若干次。
第一種原因的,父母要檢討,對孩子的學習是不是要學會慢慢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步放手,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必須陪伴才能學好。越早獨立學習的孩子,自學能力越強,後勁越足。
第二種原因的,最考驗家長的智慧。讓孩子自我檢查這個過程家長會很糾結,因為你明明看到極其明顯的錯,孩子死活發現不了,你還非得要他自己查,這很考驗家長的耐心。這里,我不反對孩子無計可施的時候家長進行提點,問題是,怎麼提點?就上面那個沒寫標點的例子,是直接告訴孩子沒有標點嗎?
我會先給孩子講對一個句子的檢查方法。檢查一個句子是否正確,需要考慮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准確(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因為有了方法,孩子才知道怎麼去入手。而且,養成習慣後,每次碰到檢查句子他都會從這些要素去考慮。
假如孩子是有錯別字檢查不出來,那麼很顯然就是孩子的字詞基礎不過關,我會讓他先暫停檢查,把他寫錯的字在草稿紙上和其他形近字同音字放到一起,讓他進行區別,分別組詞擴詞,不懂就講解到懂。把這個基礎夯實以後,回頭再去檢查,那時候孩子就知道錯在哪裡了。否則,那個字詞的用法沒搞懂,根本無從檢查,下次很可能還犯同樣的錯。舉一反三,只有從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幫助孩子逐步走向獨立學習。
第三種情況,需要戒驕戒躁。 也就是讓他養成多讀題,先讀完題再做題的習慣,不要只讀一點點就自以為是地覺得這個簡單,立馬下筆,落筆即錯。這種孩子隨著考試經驗的豐富積累,慢慢就懂得嚴謹了。
以上是我多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⑥ 想要引導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都有哪些竅門
希望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良好的習慣,這是父母共同的願望,但是在具體方法上有待斟酌,作業到底要怎樣檢查呢?
當前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偏重,因此不主張在「養成好習慣」的口號下,讓孩子在學習上做更多無用功。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時間,還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效率,少做無用功。
⑦ 孩子小學二年級,不會檢查作業,我要怎麼訓練她
孩子小學二年級不會檢查作業我要訓練她
要教會孩子學會分析與思考。這種解題思維的形成,以後會讓孩子自己就能解決很多題目1、把檢查作業的目標縮小 如果10道題有3道題是錯的,我們叫孩子檢查,他可能有難度。記住:孩子能承擔學習的責任遠比他有一些學習上的錯誤重要得多,不會做的直接教他做:要學會放手,他就更願意去檢查第二道錯誤的題,慢慢脫離孩子的學習,再慢慢的放開給孩子自己檢查,那3道做錯的題孩子就可充滿快樂和迅速的找出來。 第一點:把檢查作業的目標縮小,積極性也不高。那麼我們可把孩子檢查作業的目標縮小,如圈出3道題,我們就越會知道「學習上的事我們可以幫得了一時,幫不了永久。到最後,學習就是靠孩子自己!」 第二點:孩子做完作業的習慣大多是本子一放,筆一扔,草草了事,沒錯,你幫我看一下吧……」 面對這種情況。這種事父母最好少做為妙,自己根本不檢查。而不是對孩子不放心,腳痛醫腳」,告訴孩子這裡面有一道題是錯的,這時孩子主動尋找錯誤的積極性和訂正錯誤的准確率就會提高。如此這般,錯的幫孩子直接訂正,你再圈出3-4道題告訴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錯的,時間一久,孩子學習的依賴性就會不斷增加,家長不能「頭痛醫頭,他前面檢查出一道題有了一點自信和成功感,然後叫父母檢查和幫忙訂正。如果我們叫孩子自己檢查,孩子也是應付看一遍,然後跟你說「媽媽,讓孩子在自己檢查作業的過程中不斷的感受到「自己能找到錯誤和訂正」,那麼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就會不斷建立,孩子檢查作業的積極性就會增加。 2、要學會放手。 上述的方法有效以後,一定要持續下來,多次重復和肯定孩子的進步,這樣的結果是累死父母,害了孩子,同時不去思考. 培養孩子學習時,應著眼於培養孩子獨立承擔學習的責任,同時在引導孩子做不會做的題時,弊遠大於利,有一個錯誤就覺得不踏實,慢慢脫離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能支撐孩子更好的面對將來。 孩子檢查作業的不好習慣表現是。孩子越往高年級。這時,父母就要學會放手
⑧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
原因分析: 孩子沒有自覺檢查的習慣,主要原因在以下幾點: 一是不會檢查. 因此你要耐心地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很多學生在檢查題目時就是機械地看幾遍,走馬觀花,一目十行.表面上好象在看題,但實質上學生似乎並沒有動腦,更沒有看到他們動筆去認真驗算,好像檢查只是一種應付家長和教師的敷衍手段,並沒有達到我們理想中查錯糾誤的目的.檢查成了一種形式,多麼可悲. 二是感覺不到檢查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重要性. 三是嘗不到檢查的甜頭. 有時面對很多的作業,不知從哪裡檢查起,而且總也檢查不出錯誤來.父母剛開始引導孩子檢查作業時,可以把要求降低,只要求孩子檢查幾道題.孩子看到檢查的任務不重,就會認真檢查.當孩子檢查出錯誤來時,孩子就嘗到了檢查出錯誤的甜頭,就會願意繼續檢查. 四是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幫助孩子檢查. 這樣做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孩子以後就更不願意檢查了. 錯誤做法: 案例:大張每天都要檢查兒子的作業,兒子明明正在讀小學.每天吃過晚飯,他就陪著兒子做作業,做一題檢查一題,如果做錯了,他就訓斥兒子:「你這個笨蛋,連這道簡單的題目都做不來.」接下來,他向兒子講解正確的做法.兒子又戰戰兢兢往下做,如果又做錯了,輕則訓斥,重則挨打.每天兒子都膽顫心驚地做完作業,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大張認為自己的這套方法很有效.到四年級時,有一次兒子遇到一道難題解不來就問大張,大張沒看題就訓斥兒子「笨蛋」,結果大張自己做了一個晚上還是沒做出來,兒子不滿地說:「自己都不會做,還罵我『笨蛋』.」大張又氣又羞,把兒子揍了一頓.從這以後,大張不再像以前那樣做一題查一題,而是讓兒子把所有題目做完後再來檢查,如果兒子有什麼難題空著不做不再追究.兒子很快悟出門道,稍有點難的題目他就不做,第二天去學校抄襲同學的答案.後來明明的成績不再突出. 大張開始逐題檢查孩子作業,如果兒子做錯一題就罵一次,做錯幾題就會挨罵多次甚至挨打,讓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害怕、焦慮、痛苦常常伴隨著孩子,人格尊嚴得不到保護.後來大張因為害怕自己做不來在兒子面前失了面,子不敢碰難題,兒子很快抓住父親的軟肋有意少做題.
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時經常出現以下幾種錯誤:
2、就題論題
4、重結果輕過程
家長在檢查作業時,重視結果輕視過程,具體表現有:
(1)重結果輕習慣
只要孩子把作業完成做對了,家長不管孩子的學習習慣,字寫得潦草書面不整潔家長不問,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家長也不管.
(2)重數量輕質量
有的家長看孩子的作業關注是孩子是否按量完成,如果題目都做了即使質量不好家長也不在意.
(3)重答案輕方法
有的家長只關心對錯,不關心解題方法、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有的孩子上網搜答案或抄襲參考書或抄別人答案來糊弄家長.
5、重錯輕對
有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的錯題,不關心孩子做對多少題.有的家長眼裡只有孩子做錯了多少題,然後批評指責孩子,不是從整體上看對錯的比例.盯著孩子的錯題不放,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專家支招: 1、簽字要以激勵為導向
豐富簽字內容,改變公式化的「已完成」、「已背」、「已閱」、「已過關」,要以激勵為導向,如「書面比以前工整」、「解題很有創意」、「如果再細心點效果會更好」.簽字之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在正面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問題,更易接受,把現在與過去比,比出進步. 2、知識要遷移歸納 比如孩子作業涉及到一道「雞兔同籠」問題,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清楚這道題的解法,而且讓孩子舉一反三運用此題解法解答幾個同類的題目,進行知識遷移,然後,家長要和孩子一道歸納總結此類題型的特點、一般解題規律.在指導孩子時,不要就題論題,要適當發散,把點拓展成面.
3、分級推進 低年級孩子,家長在檢查作業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業拖拉,家長要限時鼓勵,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並適當獎勵;態度馬虎的,家長要培養其細心的習慣;孩子邊看電視邊做作業,家長要培養其專心的習慣.中高年級的孩子,家長的指導時要注重解題思路、方法,以優化思維、掌握學習方法為目的,引導孩子向一題多解方向發展.
4、留些缺口給孩子 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可以把做錯的地方劃圈或劃橫線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實在想不出來,家長可以提出解題方向讓他自己去嘗試.講解難題時,家長只講關鍵點,不必面面俱到,讓孩子抓住關鍵點去思考. 5、呵護亮點 不要緊盯錯題,也要看看孩子在解對的題目中所表現出的思維品質、解題方法.看錯題也要辯證分析,尋找亮點,錯題中也可能夾雜著閃光點,要玉中指瑕,也許方向正確計算失誤,也可能部分正確,要抓住這些閃光點鼓勵孩子,還要看看作業的整體格局,如錯題與對題的比率、錯題的難度等.
另外,我們班王心兒家長的方法也值得借鑒,心兒家長會幫她檢查作業,遇到錯題不直接提醒,而是告訴她有幾個錯題,讓她自己去檢查絕不提醒.
⑨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要幫助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和信心,謹慎。每一次孩子做作業肯定就會非常的認真,有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導致做作業特別不認真,特別是寫的字,老師根本都認不清楚,還是要幫助孩子獨立的養成檢查作業習慣。
而且在檢查作業的時候,孩子也會鍛煉,讀題和審題,有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的認真。如果家長經常為孩子檢查作業的話,哪一天家長沒有功夫,沒有時間的話,孩子就會胡寫亂寫也不會檢查,這樣導致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希望家長應該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陪伴孩子的學習就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正確的引導,才可以讓孩子直觀面對,學習中整個過程,也能知道他們該怎樣的去面對和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