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讓奶牛多產奶
飼喂粥料給奶牛粥料比喂干濕料可提高產奶13%。加工粥料可先把粉狀精料加少許食鹽用適量水沖稀攪勻,待鍋內水沸騰時倒入,攪拌5~15分鍾既成。
頭部冷熱把熱水袋固定在奶牛兩角之間,冬天灌滿熱水;夏天灌滿冰涼水,使奶牛感到舒適,冷熱應激小,產奶量隨之增加。
修整牛蹄每季度修整牛蹄一次,特別在春初秋末尤為重要。把不正確的牛蹄校正過來。可使奶牛日產鮮奶增加1~2千克。
加喂脂肪油脂產熱性能高,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在飼料中添加3%~5%的動物油脂,可提高奶牛對飼料的消化率,同時要適當提高調料中鈣的含量。
夜間補料冬季夜間11點左右補給產奶牛1千克熱熟料,可增加營養,提高抗寒能力,日增鮮奶2千克以上。夏季補給液料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喂秕殼葵花籽秕殼葵花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飼料中加入10%~20%。產奶量可提高15%左右。
喂甜高粱甜高梁營養豐富,據試驗,奶牛喂甜高梁可比喂玉米每頭每日增產鮮奶0.5~1千克。
喂柑桔枝飼料日本研製成一種柑桔發酵催奶飼料,用該料喂牛,產奶量可提高30%左右。方法是:在初春對柑桔樹剪枝時,將枝收集起來,洗凈後切成碎片,再拌以少量啤酒作為發酵劑,放入青貯器內,發酵10天即成。
添加胡蘿卜素在奶牛產奶前30天和產奶後92天的乳牛日糧中,添加7克胡蘿卜素制劑,可使每個泌乳期凈增牛奶200千克。
喂魚蝦每頭每天摻拌在飼料中喂煮熟的小魚小蝦0.3千克,可增產鮮奶2千克;如在奶牛泌乳初期每頭每天添加魚粉0.75千克;可增產鮮奶1.5千克左右。
喂小蘇打在奶牛泌乳期,每頭每天加喂小蘇打150克,可使產奶高峰提前,並能保持8個月,使產奶量提商30%;在40%粗料、60%精料的平均日糧中,用1.5%的碳酸鈉和0.8%的氧化鎂混合喂牛,每頭每天可增產鮮奶3.8千克。
喂尿素飼喂150克尿素時(占精料的2.5%),產奶量的增產幅度有較大提高,且不會發生中毒。不會發生中毒。
2. 如何提高奶牛前2分鍾擠奶效率
擠奶效率的提高簡單地來講,一個是需要保持擠奶設備的正常,一個是擠奶工操作程序的標准,設備需要正常的擠奶頻率(60次每分)和正常的真空度,擠奶的操作程序也是關鍵,擠奶器前准備工作,三把奶、前葯浴、乾擦洗到上杯,動作連貫,時間不可超過90秒。另外就是要保證牛群及時到位,盡快進入擠奶位置,並在擠奶脫杯以後能夠自動離開位置。
3. 奶牛干奶有哪些方法
干奶是指奶牛在產犢前的一段時期內停止擠奶,使乳房、機體得到休整的過程,這個時期稱為干奶期。
奶牛的干奶期應根據其體質、體況等因素來確定,通常為45~75天,平均為60天。對初產牛、高產牛及瘦牛可適當延長干奶期(65~75天);對體況較好、產奶量低的牛,可縮短為45天。
給奶牛干奶的方法常見的有3種,即逐漸干奶、快速干奶和驟然干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逐漸干奶。
用1~2周的時間使牛泌乳停止。一般採用減少青草、塊根、塊莖等多汁飼料的喂量,限制飲水,減少精料的喂量,增加乾草喂量,增加運動和停止按摩乳房,改變擠奶時間和擠奶次數,打亂牛的生活習性,擠奶次數由3次逐漸減少到1次,最後,迫使奶牛停奶。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高產牛。
(2)快速干奶。
在5~7天內將奶幹完。一般採用停喂多汁料,減少精料喂量,以青乾草為主,控制飲水,加強運動,使其生活規律巨變。在停奶的第一天,由3次擠奶改為2次,第二天改為1次。當日產奶量下降到5~8千克時,就可停止擠奶。最後一次擠奶要擠凈,然後用抗生素油劑或青、鏈黴素注入4個乳區,再用抗生素油膏封閉乳頭孔,也可用其他商用干奶葯劑一次性封閉乳頭。該法適用於中、低產牛。
(3)驟然干奶。
在預定干奶日突然停止擠奶,依靠乳房的內壓減少泌乳,最後干奶。一般經過3~5天,乳房的乳汁逐步被吸收,約10天乳房收縮松軟。對高產牛應在停奶後的1周再擠1次,擠凈奶後注入抗生素,封閉乳頭,或用其他干奶葯劑注入乳頭並封閉。
無論採用哪種干奶方法,都應觀察乳房情況,發現乳房腫脹變硬,奶牛煩躁不安,應把奶擠出,重新干奶;如乳房有炎症,應及時治療,待炎症消失後,再進行干奶。
4. 奶牛的產奶量很低,應該怎樣才能快速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呢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目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飼料摻尿素,每一百克飼料摻2.5克尿素,這樣產奶量會增加點,但是如果尿素過多,也會完成中毒。
二、飼喂粥料法有資料表明,喂給奶牛粥料比喂干濕料可提高產奶13%。加工粥料可先把粉狀精料加少許食鹽用少量水沖稀攪勻,待鍋內水沸騰時倒入,攪拌5-15分鍾既成。
三、頭部冷熱法把熱水袋固定在奶牛兩角之間,冬天灌滿熱水;夏天灌滿冰涼水,使奶牛感到舒適,冷熱應激小,產奶量隨之增加。
十、添加胡蘿卜素法在奶牛產奶前30天和產奶後92天的乳牛日糧中,添加7克胡蘿卜素制劑,可使每個泌乳期凈增牛奶2O0公斤。
十一、喂魚蝦法每頭每天摻拌在飼料中喂煮熟的小魚小蝦0.3公斤,可增產鮮奶2公斤;如在奶牛泌乳初期每頭每天添加魚粉0.75公斤;可增產鮮奶1.5公斤左右。
十二、喂小蘇打法在奶牛泌乳期,每頭每天加喂小蘇打150克,可使產奶高峰提前,並能保持8個月,使產奶量提商30%;在40%粗料、60%精料的平均日糧中,用1.5%的碳酸鈉和0.8%的氧化鎂混合喂牛,每頭每天可增產鮮奶3.8公斤。
5. 怎樣延長奶牛的利用年限
1.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為奶牛的高產、穩產創造適宜條件。牛舍、運動場要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牛舍冬季保溫,防止賊風;夏季通風良好,有利於防暑降溫。保持牛舍、運動場的清潔和乾燥。有的牛舍是利用舊房改造的,環境衛生差,奶牛長期拴系在陰暗潮濕的牛棚內,而運動場一到雨季就成「泥塘」,在這種環境中飼養的奶牛,二胎後肢蹄開始變形,乳房炎發病率高,發情不明顯,卵巢機能恢復遲緩,胎位不正、難產,胎衣滯留等,有的四胎奶牛即淘汰。牛場必須設置運動場,因為陽光和運動有助於增進奶牛健康,提高產奶水平,也是延長奶牛利用年限的關鍵環節。
2.科學合理的飼喂,保證奶牛膘情適中。隨著農產品的豐富,奶牛精飼料的供應不成問題,但奶牛以飼草為主,牛群由於缺乏優質的青乾草,飼草品種主要以青貯玉米為主。偏酸性飼料長期飼喂,或加大精料喂量催奶,使奶牛營養性代謝病時有發生,是奶牛利用年限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
3.科學的擠奶操作,把乳房炎控制在最低限度。擠奶設備技術性能不高,人員操作不熟練,機具消毒不嚴格,沒有按照擠奶操作規程作業,環境衛生差,牛舍、運動場積水、積糞,擠奶操作不規范等導致乳房炎難以控制,尤其是隱性乳房炎居高不下,對奶牛的生產水平和利用年限有直接影響。
4.規范的配種、接生等操作,控制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等產科疾病。由於輸精操作、接生助產等操作失誤或消毒不嚴,環境衛生差等造成青年奶牛不孕或習慣性流產,奶牛生產水平低下,利用年限縮短。
5.重視安全生產,把各種意外傷害降到最低。牛場每年因地面光滑、奶牛頂撞或上槽時驅趕,發生跌傷、掰胯,使奶牛傷亡,失去利用價值;有的因下水道、化糞池無蓋,奶牛掉入發生淹死或掰胯,特別是犢牛和臨產牛,容易發生意外傷害;有的牛舍電線私拉亂扯,線路老化,因犢牛舔扯或擠奶推車漏電,電傷牛群;有的因犢牛或奶牛舔食、吞食異物等發生胃炎或心包炎,導致奶牛死亡。
6.重視防疫檢疫,控制各種疾病。每年春、秋季節要進行兩次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的檢疫,發現病牛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防止疫情擴大。同時做好烈性傳染病的預防,如牛瘟、口蹄疫等在高發區要進行疫苗接種。平時注意隱性乳房炎、酮病的監測,及時進行治療,把疾病造成奶牛的淘汰降到最低限度。
6. 如何養奶牛能多產奶
(1)飼喂次數
乳牛的飼喂次數,我國各地比較一致,採用3次飼喂、3次擠奶。也有人建議3000~4000千克的奶牛可實行2次飼喂、2次擠奶的制度,因為2種制度的平均產奶量沒有顯著差異。但對於超過5000千克的奶牛,應採取3次飼喂、3次擠奶的制度,否則產奶量平均下降16%~30%。每次間隔的時間大致相等。但是如果遇到高產乳牛、泌乳盛期或夏天等情況,要適當延長飼喂時間和增加飼喂次數,以保證採食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試驗表明,粗飼料日喂3次或自由採食,精料少喂或多次飼喂,可降低奶牛酮血症、乳房炎、產後癱瘓等發病率。
(2)飼喂方式
飼喂要定量定時,先粗後精,少喂勤添、以便使乳牛形成一個良好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形成後不要輕易變動,否則將影響消化,降低飼料的利用效果,飲水多在飼喂後進行。
(3)飼料要相對穩定
選用的飼料要保持相對穩定。冬季和夏季日糧變化不宜過於懸殊,青粗飼料要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飲水充足。
(4)粥料
粥料飼餵乳牛,對提高產奶量十分明顯,具體做法是:在供乳牛的精飼料中,抽出一些玉米面、胡蘿卜、麩皮、豆皮、豆腐渣等,夏天按精料總量的1/4,冬天按1/3的數量,加熱做成粥料,在每次飼喂時、單喂或拌草喂,對高產乳牛增強食慾與產奶量,有良好效果。
(5)產犢季節及外界溫度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母牛最適宜的產犢季節在冬、春季。夏季飼料條件雖好,但氣溫太高,高溫對乳牛生產能力的不利影響,會超過飼料條件好對乳牛生產能力的有利作用,即可以這樣認為:夏季對乳牛生產能力的影響既有利也有弊,弊大於利,並且對高產牛的影響比低產牛大。據研究,荷斯坦乳牛的適溫范圍是0~20℃,生產環境上限是27℃,下限是-13℃。若超出適溫范圍對荷斯坦牛開始有不利影響,若超出生產環境界線,會導致產奶量明顯下降,甚至危及健康。夏季氣溫超過27℃的情況是常見的,冬季在北方低於-13℃的情況也不鮮見,但牛舍只要門窗關閉好,無賊風,加之牛隻本身的散熱,牛舍內溫度一般也不會低於-13℃。因此,夏季的產奶量往往低於其他季節。試驗表明溫濕指數(THI)超過70時,對奶牛的產奶量開始產生影響。夏季所產牛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亦下降。高濕會加重高溫的危害。因此,牛場周邊可設置場界林帶,種植喬木和灌木的混合林帶(如屬於喬木的各種楊樹、旱柳、榆樹等,灌木有河柳、紫穗槐等),該林帶應加寬(寬10米以上,至少種樹5行);夏季防止陽光直射,在運動場搭簡易涼棚;牛舍設地腳窗(形成穿堂風和掃地風)、屋頂設天窗、通風管;採用縱向水平強力吹風,同時適當噴灑效果更好。乳牛場可採取每年的10、11月份2個月停止配種的做法,以避開7、8月份產犢。
(6)刷拭與護蹄
經常性地、認真地刷拭牛體,可促進皮膚呼吸,促進血液循環、保持牛體清潔,防止體表寄生蟲的滋生,有利於牛的健康和產奶量的提高。乳牛場還要堅持定期修蹄,保持正常蹄形,否則易形成變形蹄。變形蹄的嚴重性在於初期不立刻產生危害,容易被人忽視,但一旦發展到嚴重變形,使肢軸和肢勢異常或出現跛行時,產量就會突然下降,有的甚至不能站立與運動,食慾減退,日漸消瘦,致使生產性能低下,只好被迫淘汰。而削蹄則可增加產奶,據研究,中等變形蹄削蹄後產奶量增加5.1%~7.1%,在伴有跛行的變形蹄組,其效果達12.4%~17.3%。據統計蹄病淘汰率可占總淘汰率的19%。每年削蹄1~2次,就可使牛群基本上保持正常的蹄形。
同時還要注意:
①保持地面、運動場干凈、乾燥
地面污物要及時清除,鋪墊運動場時應選擇墊料。
②保持牛蹄清潔
經常清除趾間污物,冬季用干刷,夏季用清水。每天堅持不斷。
③堅持蹄浴
用硫酸銅溶液經常給牛群消毒浴蹄,可減少發病率。發病率高的牛群可接種疫苗預防腐蹄病。
④及時治療
發現蹄病應及時治療,治療無效或嚴重者應予以淘汰。
(7)初產年齡
母牛初次產犢年齡的遲早,對其頭胎和終生產乳量有一定影響。一般情況下,育成母牛體重達成年母牛體重的70%時、14~16月齡配種,23~25月齡首次產犢為宜。
(8)產犢間隔
乳牛最理想是一年泌乳10個月,干乳2個月,產犢間隔為12個月。據研究,生產潛力相同的個體,往往是產犢間隔短的牛,可望獲得高的產奶量。若產犢間隔由12個月延長到14個月,則平均產奶量由6864千克下降到6123.5千克。經產母牛一般產後60天就要抓緊配種,爭取3個月內妊娠。乳牛產後60天,特別是76~85天,配種受胎率最高,超過90天則明顯下降。
(9)干乳期的長短
為了使乳腺組織獲得一定的休息時間和母牛體內貯存必要的營養物質,為提高下一胎產奶量和使胎兒更好的生長,必須讓母牛在分娩前有2個月左右的干奶。
(10)擠奶技術和乳房按摩
正確的擠奶技術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乳牛產奶量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合理安排擠奶次數可大大提高產奶量和奶的質量。一晝夜產乳量在15千克以下者,可採用二次擠奶制。產奶量為15~30千克,每天擠3次;30千克以上則擠4次;同樣情況下的初產母牛則要多擠一次,因為初產母牛乳房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容量較小,因此增加一次擠奶,另外,也是為了增加乳房的按摩刺激,促進乳房進一步生長發育。擠奶前,用45~50℃的溫水擦洗乳房,引起血管反射性擴張,使乳房血流量增加,擦洗與按摩乳房能通過神經中樞促使垂體後葉增加催產素的釋放量,使乳腺產生強烈的排乳反射,再加以熟練的擠奶技術,可獲較高的奶量,通常當乳房接受刺激(45秒)後,乳房開始發脹,偶爾乳頭有乳漏出,說明奶牛已開始排乳。因此在擦洗和按摩乳房60秒(最多不超過90秒)後,必須開始擠奶。充分擦洗按摩乳房,不僅可使產奶量提高10%~20%、而且乳脂率提高0.2~0.4個百分點。若擠奶前不按摩乳房,乳腺泡的乳只有10%~25%進入乳池,而經充分按摩進入乳池中的乳腺泡可達70%~90%。乳池中乳的乳脂率僅為0.8%~1.2%,輸乳管中乳的乳脂率為1.0%~1.8%,而腺泡中乳脂率高達10%~12%。乳房中積存的奶不僅不能成為下次擠奶量的積存量,並且對奶的分泌來說是一種阻礙,影響泌乳速度,因此每次擠奶不徹底,會降低平均乳脂率,還易造成乳房炎。
擠奶後,讓母牛站立1小時左右,以使乳頭括約肌完全收縮,可防止乳頭過早與地面接觸,能減少乳房疾病。
(11)體形大小
同一品種、同一年齡的乳牛,在一般情況下,體形大者,消化器官容積大,採食量多,產乳量較高。一般情況下,乳牛體重為600~700千克時,產奶量相對較高。在計算體形與產奶量的關系時,荷斯坦牛通常每100千克體重產奶量應達到或超過1000千克。在乳牛育種工作中,體形的大小作為重要的育種指標。任何品種的乳牛,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都有一個理想體重。在一般情況下,同一品種、同一年齡的乳牛,要選擇體形大者。
此外,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定時、定位(擠奶牛的排列順序。先擠第一胎無乳房疾病的初產母牛、其次擠無乳房炎病的經產母牛、然後是歷史上曾患過乳房炎但現在無症狀的母牛,最後擠各乳區產生不正常奶的母牛)、定人員,認真擦洗按摩乳房,工作時間不準大聲喧嘩等,均有利於乳的分泌與排出。反之若人聲嘈雜,雜訊不斷、擠奶時間與位置不固定、常換擠奶員等均可對奶牛的乳分泌與排出產生抑製作用,從而減低產奶量。
7. 提高奶牛產奶量的措施
奶牛熱應激嚴重影響著奶牛的生產性能,採用吹風、間歇淋水、改變日糧配方等措施,可以緩和熱應激,提高產奶量。
在奶牛場,風扇吹風的運用比較廣泛,也有較好的效果,但在特殊的高溫下不理想。當氣溫達到32℃、相對濕度為80%,或氣溫36℃、相對濕度65%時,即使以1.7米/秒速度吹風,乳牛的體溫仍升高到41.5℃。選擇吹風結合間歇淋水的方法,則可以增加蒸發散熱量,避免奶牛的體溫上升,從而使產乳量提高。但要注意,只有在氣溫超過27℃以上時才開始給牛淋水。
改變日糧配方。高溫期間,乳牛為維持平衡而減少採食量,是產乳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將日糧中粗蛋白含量由16%提高到21%左右,可使產乳量提高7%~9%。這樣,即使奶牛的採食量下降,但可以保證蛋白質的總的攝入量不減少,彌補熱應激期間體蛋白質分解加強的損失。
增加飲水量和降低飲水溫度。夏季把乳牛日糧中食鹽含量從占精料的2.5%提高到6%,可以使每頭乳牛每天的飲水量增加10千克左右。給乳牛飲用深井水也可以緩解熱應激。
給產奶牛補充鉀離子。在夏季高溫季節,每頭奶牛每天補飼氯化鉀180克,奶牛的飲水量可以提高13.3%,採食量明顯提高,直腸溫度略有下降,呼吸頻率明顯減慢,乳牛的產奶量顯著提高,是目前比較好的一種抗熱應激的方法。
8. 怎樣改善奶牛產奶高峰期滯後的情況
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奶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為了滿足人們對牛奶的需求就必須改變傳統的飼養模式,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促進奶牛業向大規模、高產、優質和高效方向發展。
那麼如何改善奶牛產奶高峰期滯後情況?(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合理精粗比例,根據不同飼養階段,結合產奶量,懷孕情況,確定合理日糧。
適時配種,只有產犢才能產奶,所以不能誤了配種時機,耽誤了配種就耽誤了出奶。
飼料多樣話,增加適口性,吃的多才能多出奶。
做好乾奶期飼養,產前兩月快速干奶,干奶期養好體況,下一產奶期才能高產。
高峰期,適量增加能量,可以考慮加一些油脂添加劑,減少牛體高峰期能量負平衡。增加高峰期持續時間,從而增加產奶量。
產後護理好,防止發生乳房炎,做好擠奶按摩,葯浴消毒,是防止乳房炎的正常程序。保護好乳房才能多出奶。
奶牛的乳蛋白是非常穩定的,一般中國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乳脂率3.6%,乳蛋白3.0%,改善飼養和條件有一些影響,都不是很大,調整飼料中的精粗比例,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很多人誤認為作為產奶機器,奶牛能實現一年365天,打開閥門就有奶。確實,這也是奶農們的理想。但現實是殘酷的,再優秀的奶牛也無法不間斷地產奶。只是我們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產奶量大、泌乳期長的優秀奶牛品種。和其他的牛,或者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奶牛在產下小牛以後才開始分泌乳汁,生產後的40到60天達到產奶量高峰。之後產奶量會逐漸下降,大約305天就會停止分泌乳汁,進入干奶待產期。
9. 如何延長高產奶牛的產奶期
,,,有,效果得到不少養殖戶朋友的青睞
身邊不少養殖戶都在用這個產品........
10. 如何給奶牛干奶
給奶牛干奶的方法常見的有3種,即逐漸干奶法、快速干奶法和驟然干奶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逐漸干奶法 用1~2周的時間使牛泌乳停止。一般採用減少青草、塊根、塊莖等多汁飼料的喂量,限制飲水、減少精料的喂量、增加乾草喂量、增加運動和停止按摩乳房,改變擠奶時間和擠奶次數,打亂牛的生活習性。擠奶次數由三次逐漸減少到一次,最後迫使奶牛停奶。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高產牛。
(2)快速干奶法 在5~7天內將奶幹完。採用停喂多汁料,減少精料喂量,以青乾草為主,控制飲水,加強運動,使其生活規律巨變,在停奶的第一天由3次擠奶改為2次,第二天改為1次,當日產奶量下降到5~8千克時就可停止擠奶。最後一次擠奶要擠凈,然後用抗生素油劑或青、鏈黴素注入4個乳區,再用抗菌素油膏封閉乳頭孔,也可用干奶靈葯劑一次性封閉乳頭。該法適用於中、低產牛。
(3)驟然干奶法 在預定干奶日突然停止擠奶,依靠乳房的內壓減少泌乳,最後干奶。一般經過3~5天,乳房的乳汁逐步被吸收,約10天乳房收縮松軟。對高產牛應在停奶後的一周再擠一次,擠凈奶後注入抗菌素,封閉乳頭。或用干奶靈膏劑注入乳頭並封閉。
無論採用哪種干奶法都應觀察乳房情況,發現乳房腫脹變硬,奶牛煩躁不安,應把奶擠出,重新干奶。如乳房有炎症應及時治療,待炎症消失後,再進行干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