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相機在家怎樣自拍舞蹈藝術照
首先要准備一個三腳架,其次是要調好光圈速度,速度最少要調百分之一秒以上,開啟自拍橫式。
B. 怎麼擺POSS拍照片好看
擺POSE千差萬別,但是有一點規律是通用的:就是眼、手、心三神合一的時候,POSE最好看,其中又以眼神最為重要,專業模特的眼神會有意識地朝向反光板或者燈光,這樣會在眼中形成明顯的高光亮斑,眼睛就會很有神;手的姿勢最能反映出你的心理活動,你內心是煩躁的,手自然也就沒地方可放,你內心是寧靜的,手怎麼放都很好看;然後是心,你要明白,你擺POSE的時候,並不是擺給攝影師看,而給自己看,或者給自己的愛人看的,想明白這一點,你就自然會擺出祥和、優雅的姿勢。
C. 舞台攝影,怎樣拍好舞台照片
舞台攝影是通過舞台上典型形象的形體動作變化和造型來塑造典型,表現的是舞台藝術的造型美、動作美、神態美和意境美,以此來表達思想情感。舞檯布光講究,變化萬千,是攝影愛好者十分喜愛的拍攝題材。但燈光變化較大、環境光線較弱,也為拍攝帶來一定的難度。拍好舞台照片,應抱我以下幾點。
5、舞台攝影的曝光
舞台攝影曝光是一幅作品成敗的關鍵。在舞台光線強弱變化較大時,採用何種曝光模式,通常是按舞台表演動作節奏的快慢和拍攝者的拍攝意圖來決定的。表演者移動的范圍不大,動作也不快,可採用光圈優先模式,先確定光圈,再由相機根據光線變化決定快門速度。如表演動作快速急劇,可採用快門優先模式,先確定快門速度,由相機自動決定光圈大小。
6、色溫平衡
舞台演出燈光使用色片較多,明暗和色溫變化很大,如果僅僅設定為一種白平衡模式,拍攝的圖片就會隨著舞台燈光色溫變化出現偏冷或偏暖的現象,甚至出現嚴重偏色。解決的辦法是,根據舞台燈光變化隨時調整白平衡模式,方可得到色溫准確的圖片。
D. 舞台舞蹈的攝像技巧
1,舞台攝影的測光與曝光
為了得到相對准確的曝光值,最好採用點測光或者局部測光的方式,盡量對著被攝主體人物測光,縮小測光范圍的同時也會減少現場光線對曝光值的影響。由於舞台上的照明光線會隨著劇情變化,時而明亮,時而昏暗,人物的動作也時時處於動態之中,因此,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並結合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等自動曝光功能,就能免去頻繁的測量、調整等工作,因而可以極大地提高拍攝成功率。為了避免失誤,可採用包圍曝光的方式來拍攝,從中選取曝光相對准確的畫面。
拍攝舞台照片時,盡量選擇人物為基準點來進行測光。
2,利用現場光展現真實效果
由於演出場所內大部分是觀眾,應盡量避免因為拍攝而影響觀眾的權益。拍攝中還要注意,通常舞台是禁止使用閃光燈的,因為閃燈的瞬間高光會影響到演員的發揮。實際上由於拍攝距離較遠,閃燈也失去了使用意義,反而會破壞舞台上的現場燈光氣氛,所以一般多利用舞台和劇場的現場燈光拍攝。大多數情況下,現場光都比較復雜,因此對於曝光來說難度較大。如果現場的燈光明亮、照射均勻,相機的測光系統可以得到相對准確的曝光值。如果主體光強,背景過暗時,要對著被攝主體測光,否則會出現被攝主體曝光過度的現象。若果有條件,使用具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拍攝,並採用長焦鏡頭測光,這樣可以減小測光的誤差。拍攝時要以主要人物為曝游標准,隨時注意現場燈光變化,並及時調整光圈、快門數值。利用現場光的同時,還要注意相機白平衡的調節。舞台一般多使用白熾燈或者聚光燈照明,因此要選擇相應的白平衡模式。白平衡使用不當,也會減弱現場感,甚至會改變畫面的色彩表現。
3,舞台攝影的快門調整
拍攝舞台照片,要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以及現場光線的強弱來控制快門速度。快門速度對於舞台上人物動作的抓取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用較快的速度將舞台上的情景定格,也可以用慢速快門表現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製造一種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快門速度控制在 1/60s 上下時,呈現在舞台上的主體該動的能動起來、該靜的也靜得下去,使拍出來的照片既有清晰的主體形象,又使畫面具有流動感。為了達到不同的拍攝效果,要選擇不同的快門速度。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相比,在快門速度方面有一定的優勢,由於數位相機的感光度可以調節,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時可以提高感光度,反之亦然。
4,三腳架的應用
舞台的燈光色彩絢麗,但往往是明度較低,在拍攝時手持相機很難穩定,有時為了追求動靜結合的畫面效果還要採用慢速快門來拍攝,因此在舞台攝影中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單純地拍攝舞台效果,可以把三腳架固定在某一位置。現在的碳素三腳架穩定性都非常好,而且重量也非常輕,如果需要變換拍攝角度,移動起來也非常方便。
E. 怎樣才能拍好舞台表演照
相對於前面介紹的不同光線下的人像拍攝技巧而言,展會及舞台環境下的人像拍攝最為復雜,拍攝對象基本都在移動中,照明時特殊的人造光線,拍攝距離和角度受限,對器材及拍攝要求都非常高,那麼如何拍好流光溢彩的舞台表演呢?
選擇合適的位置與攝影器材。觀看演出的時候,一般我們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移動,但展會里的演出,我們卻可以移動位置,第一排的正中肯定是最佳拍攝位置。鏡頭方面,廣角和長焦鏡頭都會用到,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拍攝舞台的全景,使用70-200mm這樣的變焦鏡頭可以拍到滿意的半身和特寫畫面。要想拍好舞台照片,相機的穩定性非常重要,藉助三腳架或獨腳架來增加相機的穩定性就顯得相當關鍵。
(抓拍到的瞬間表情)
在測光方面,你可能會認為舞台燈光復雜,使用點測光比較准確,其實,施工何種測光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在光比均勻的情況下使用平均測光,光比不平衡的情況下使用點測光。為了防止相機的測光系統出現誤差,先進行試拍,再調整光圈與快門設置是最好的辦法。
最後,抓拍與連拍也是非常重要。舞台攝影對瞬間抓拍能力的考驗不遜於體育攝影,當我們試圖拍攝一個彈跳時,拍下的可能是一個落地的瞬間,還可能拍到的演員閉眼或皺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眼明手快,提前了解演出內容,並對演員的動作有一定的預測能力,適當提前按下快門或者採用連拍的方式,才能抓拍最美的瞬間。
拍攝注意
舞台攝影的快門速度取決於表達的需要,如果你需要突出舞蹈動作的動感,就要使用1/30秒這樣的低速快門來突出動感。
F. 現代舞的拍攝技巧
與其他舞蹈相比,現代舞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現代舞具有鮮明的個性。現代舞要表現的不是某一種民族或地域的共性,而是舞蹈家本身獨特的藝術個性。舞蹈家在舞蹈中傳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思考,這種體驗因每個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閱歷,而更顯得獨特和新穎。
二、現代舞具有時代性。現代舞展示的不是對過去的沉湎,而是編舞家今時今日的感受和思考。現代舞的內涵和形式必定反映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因此,現代舞蹈家就算在處理最陳舊的題材,譬如男歡女愛,生離死別等,也會自出抒機,展示新人類對舊事物的時代詮釋。
三、現代舞具有原創性。現代舞展示的不是人雲亦雲的陳詞濫調,而是獨特的不與俗流的形態和意識,現代舞的主旨、形式結構、內容等等,都希望要與眾不同,做別人所未做過的嘗試,標新立異,表現出獨樹一幟的創意。
通過觀察和分析,抽象的現代舞可以使觀舞者發現舞蹈可以有廣泛的聯想及詮釋空間,並令其想像力解放出來,進入創作性的思考領域。事實上,這正是現代舞讓觀眾一方作主動回應的特別理念。
現代舞舞姿簡煉,動作活躍、舒展、自由、奔放、熱烈,內容看似單一,卻是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情感充沛。
以形體構成、光色調配、明暗對比、線條組合等手段,可以塑造出直觀可見、可感的藝術形象。「用外在的東西把內在的東西表現出來。」通過「形」、「神」的和諧一體,反映某種意蘊。
為了拍出我對現代舞的感受和理解,我嘗試過用多種方式進行拍攝。
用慢速後簾同步閃光是我最初的構想,但舞台表演禁止使用閃光燈,於是我又用了高速、慢速和多次曝光等方式來拍,結果是多次曝光最合我的心意。單次高速的,太靜,象劇照,沒有個性;慢速拍的,過虛,沒有實點,不知所雲;多次曝光(2-6次),可以實中帶虛、虛中有實,動靜結合、有動有靜,實處可以清晰地抓住舞蹈動作精彩的瞬間動作;虛處可以拍出舞蹈運動時的虛幻軌跡。但哪一段該動?哪一段該靜?這,全憑攝影者自己對舞蹈的感悟和心靈的感應來決定按下快門的瞬間和希望達到的效果,完全是個人主觀對現場舞蹈的再創作。我最初是用兩次曝光拍的,第一次用高速(1/60-1/250秒)凝住一個動作瞬間,第二次用慢速(1/3-1/8秒)做出舞蹈運動的虛影,使之有動有靜。但後來覺得兩次曝光,畫面還是寡了一點,因為現代舞大都以獨舞或雙人舞表演為多,於是我就用了三次、四次,甚至五次至六次曝光來拍攝;由於我拍現代舞都是在劇院拍的,固定坐位,不能隨意走動,所以畫面角度基本一樣,但為了使到一組組照在畫面上看起來有所變化,我除了注意有動靜結合的,有靜靜結合的,還注意中景和特寫結合,力求使到作品畫面更加豐富、飽滿、耐看。
現代舞舞蹈動作的即興性和力度感很強,隨時都有令你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拍現代舞是件十分緊張、刺激的活兒。特別是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一邊是要盯緊台上的表演,別錯過了精彩的瞬間;一邊是要盤算著這次是用三次曝光還是多幾次為好,是先快(門)後慢(門)呢,還是先慢(門)後快(門)……雖是置身於冷氣劇場,但一場演出下來,還是拍得滿頭大汗。
我拍現代舞,開始也用負片,但色彩、效果都不理想,於是全部改用反轉片拍。用反轉片拍不僅色彩更艷麗,連暗部細節都能反映出來,達到較好的圖像效果。
從98年開始,基本上一有現代舞、現代芭蕾舞、爵士芭蕾舞、國內的、國外的演出,我都爭取到現場拍攝。
「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尤其是拍現代舞,由於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動靜處理的效果並不能事前確定:該動的是否動的到位,要實處是否抓住了動作的精髓,都無法做到保證。因此,拍攝現代舞的作品成功率很低(尤其是拍反轉片,曝光量控制更嚴格,有時拍到的畫面不錯,但多曝了一次,過量了,也就報廢了,十分可惜),必須多拍才有好片出,而且這張片子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雖然現代舞表演在舞台上的動作是一樣的,但每個人對舞蹈的感受和抓取的瞬間、處理方式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兩次去拍同樣的動作場面,得出的照片也都不能相同。因此,雖然現在拍現代舞的影友越來越多,卻絕無相同的。
通過藉助現代舞這個載體,拍出我內心深處同樣飄盪著的一種空靈又飄逸、自由又迷茫的感覺,在給人帶來形式感強的抽象美之時還能帶給人以沉思與想像,並且強調個人主觀感受,這就是我喜歡上拍現代舞的原因所在。
我力求拍下來的不僅是眼見的東西,而且還有想到的東西。」前蘇聯攝影家加蘭寧說的話,也正是我的追求。
G. 攝影問題:下列情況如何拍照 1.舞台就是表演啦啦操啊,舞蹈啊(多人)如何拍攝
先了解了解它們再學使用它們。
這篇文檔主要是關於光圈、快門和ISO的話題,這三個參數在拍照時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照片的最終效果!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來表示,數值越大光圈孔徑越小,數值越小光圈孔徑越大。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因為光圈孔徑大),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
光圈好比是水龍頭。如果把它開大,就能有大量的光線進入;如果把它關小,就只會進入較少的光線。從圖左上至右下分別是光圈處於關閉、f11、f8及f4不同狀態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數碼相機CCD感光器上的光線也就越強的道理。我們在買鏡頭時,光圈的大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直接影響價格的高低,擁有大孔徑光圈的鏡頭在價格上比那些小孔徑光圈的鏡頭貴很多,大光圈在光線暗的環境中能更好的得到表現,在不改變快門速度的前題下能夠獲得更多的光線,從而照片得到正常曝光。現在專業型的變焦鏡頭光圈一般都能開到F2.8,定焦鏡頭比如CANON 50MM能開到1.4!大光圈除了能獲得更多的光線外,還能獲得淺景深的效果(所謂景深,就是當焦距對准某一點時,其前後都仍可清晰的范圍),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說得比較俗就是拍攝的主題清晰,而背景是模糊的,這樣突出主題,在拍人像時常用到,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也就是前後景都比較清晰,適合拍風景照。控制景深除了跟光圈的大小有關,還跟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有關,今天主要講講光圈、快門、ISO的不同組合,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
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一種機械或電子裝置,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控制進光時間,這是快門的基本作用。它與光圈配合,解決曝光量的需要。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也可以把快門說成是讓相機保持當前設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時間。對於快門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應的數字來進行設定,比如1/30秒、1/60秒等。它們分別表示讓當前設定的光圈孔徑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時間。如何設定快門的時間要看被攝主體和光線來定,如果是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比如一場球賽,飛翔的鳥兒,快門一般就要設在1/300秒以上,這樣才不至於拍出來的照片是糊的!在拍靜止物體時一般快門速度不要低於1/30秒,因為據統計手持相機拍攝,手的穩定性大至也就保持在1/30秒這個時間范圍內,超過這個時間范圍,手就會抖動,使拍出來的照片糊成一團,如果是鐵手那就另當別論!
如果是晚上拍夜景,最好帶好三角架,因為根據我以往的經驗,手持相機拍夜景,拍出的照片讓我欲哭無淚!拍夜景用小光圈拍比較好,因為小光圈能把燈光拍出星光效果,非常好看,但使用了小光圈,這就迫使相機的快門要設置得慢一些,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曝光!我曾看過一位大師的作品,曝光時間有五分鍾之長!
不同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的組合是可以得到同樣的曝光量的,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來解釋吧,有這樣兩組曝光組合,A.快門速度是1/30秒,光圈F值為5.6。B.快門速度為1/60秒,光圈F值為4。雖然這兩組的光圈和快門值都不相當,但得到的曝光量是一樣的,但並不能證明所拍出照片的效果就一模一樣!
最後就是感光度了,所謂感光度,就是指對光線的感應能力,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那個ISO值,ISO值一般有ISO100、200、400或更高。感光度的來源應該是傳統膠片的感光效應。傳統膠片由於製造工藝的不同,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就不同,當然就形成了感光能力的高低。一般來說,低ISO的,也就是低感光度的情況下,畫面更清晰,更細膩,細節表現的更有深度。而高ISO則可以在暗光環境下應付自如,不過高ISO會便照片上的燥點增加!所以在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用低ISO。
使用數碼相機拍照一般都是調節這三個參數,我拍照時最先考慮的是光圈大小,然後是快門速度,ISO是最後考慮的因素,在光圈固定的情況下,ISO值的設定一般都是根據快門速度來定的。作者:大有作為
H. 如何拍舞台照片
1、選相機
目的:高感好,畫質好
舞台上經常是光線不足的(除非是傳統京劇),所以需要提高感光度(增強進光量)來縮短快門時間去凝固舞蹈動作的瞬間性,此時需要更高的感光度。
2、選鏡頭
目的: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景別)
攝影席的位置距舞台中區的距離決定著選擇什麼焦段的變焦鏡頭更為有利 ,舞者活動的范圍在中區居多(除非特殊情況),參照是舞者在舞台中區表演時我們用長焦端拍下的舞者依然能分清舞者的五官而選擇。
舞者站在後去溢出了取景器為參照,舞台底線7m左右選擇24mm——70mm鏡頭,舞台底線15m左右選擇70mm——200mm鏡頭,舞台底線25m左右選擇100mm——300mm鏡頭。
3、選位置
目的:獲取理想的視域
首先用取景器觀察,盡可能把舞台平面安放在舞者膝蓋以下到腳面以上的中間位置而坐,因為舞台平面在構圖時會平分舞者的身體以及和畫框的關系。
如果選的位置具地面過高1.舞台平面就會平分舞者的身體造成比例呆板再者如果舞台平面超過舞者腰部之上舞者的身體比例上,多少情況下這樣會顯得地面很臟(俯拍),但是可以做為第二視角進行復拍。
4、設參數
目的:獲取理想的曝光
(快門不低於320,光圈最大(舞台一般比較暗,所以求最大進光量,iso一般平衡在2000左右)點測光看曝光卡尺,盡可能用raw(舞台光線變化極快,raw格式可以後期彌補一定限度的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
定點光,舞台燈光會造成局部強烈的照度,舞台的後區仍然是光線不足,因而造成明顯的畫面反差,所有明暗對比強烈的舞台適合用點測光。
5、用邊框
目的:對舞蹈空間深遠與靜謐的表達
取決於舞者動作的動勢和你對動勢的利用,動勢的延伸與阻斷,(橫豎構圖與邊框比例)拍單人時(寧豎勿橫)拍群舞群舞時(寧橫勿豎)大於等於兩個演員就適合用橫構圖。
6、選角度
目的:表現肢體的展現程度
決定角度的變化有三個因素(距離、高度、方向),而此時你坐在觀眾席在演出時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可走動的(有些綵排攝影師可以走動)。
7、用景別
目的:表現肢體的張力和呈現舞蹈的意境
(1)舞者大小的區別,大小引申出來畫面的張力,(2)環境對人物烘托的不一。
8、抓動作
目的:凝固舞蹈動作的瞬間美
通常意義上來說舞蹈攝影中也有相對的「決定性瞬間」就是對相對於傳統舞蹈的理解,不同舞種長期積淀下來的經典舞姿。
9、造動感
目的:表現舞蹈動作的運動過程和夢幻的效果
舞台上極暗而且還有大量的動作,為了保證畫面沒有過多的噪點可以選擇相對的感光度和慢門來滿足拍攝,還有的是舞蹈本給你帶來某種未知的、恐懼的、壓抑的、無限感的、也可以會選擇慢門。
(8)怎樣用舞蹈拍好看的照片擴展閱讀
舞台攝影一般分三種情形:1、在演出現場抓拍2、在綵排時拍照3、專門組織拍照。
無論何種情形,都要做到:在拍攝前熟悉劇情,了解演出高潮;了解表演者的風格和表現特徵;拍攝時要抓住重要情節或表演的瞬間或相對靜止的一剎那。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生動的藝術照片。
因此,舞台攝影中,首先要了解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的規律和特點;其次要了解主要「劇中人」在某一位置所構成的代表性場面,制定相應的拍攝計劃;
第三是准備必要的攝影器材,如小型相機、交焦鏡頭及各種附加鏡、高速膠片等;第四是適應劇情選擇好拍攝方位和角度,掌握好拍攝「瞬間」。
I. 如何拍攝舞台照
1、選相機
目的:高感好,畫質好
舞台上經常是光線不足的(除非是傳統京劇),所以需要提高感光度(增強進光量)來縮短快門時間去凝固舞蹈動作的瞬間性,此時需要更高的感光度。
2、選鏡頭
目的: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景別)
攝影席的位置距舞台中區的距離決定著選擇什麼焦段的變焦鏡頭更為有利 ,舞者活動的范圍在中區居多(除非特殊情況),參照是舞者在舞台中區表演時我們用長焦端拍下的舞者依然能分清舞者的五官而選擇。
舞者站在後去溢出了取景器為參照,舞台底線7m左右選擇24mm——70mm鏡頭,舞台底線15m左右選擇70mm——200mm鏡頭,舞台底線25m左右選擇100mm——300mm鏡頭。
3、選位置
目的:獲取理想的視域
首先用取景器觀察,盡可能把舞台平面安放在舞者膝蓋以下到腳面以上的中間位置而坐,因為舞台平面在構圖時會平分舞者的身體以及和畫框的關系。
如果選的位置具地面過高1.舞台平面就會平分舞者的身體造成比例呆板再者如果舞台平面超過舞者腰部之上舞者的身體比例上,多少情況下這樣會顯得地面很臟(俯拍),但是可以做為第二視角進行復拍。
舞台攝影一般分三種情形:
1、在演出現場抓拍2、在綵排時拍照3、專門組織拍照。
無論何種情形,都要做到:在拍攝前熟悉劇情,了解演出高潮;了解表演者的風格和表現特徵;拍攝時要抓住重要情節或表演的瞬間或相對靜止的一剎那。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生動的藝術照片。
因此,舞台攝影中,首先要了解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的規律和特點;其次要了解主要「劇中人」在某一位置所構成的代表性場面,制定相應的拍攝計劃;
第三是准備必要的攝影器材,如小型相機、交焦鏡頭及各種附加鏡、高速膠片等;第四是適應劇情選擇好拍攝方位和角度,掌握好拍攝「瞬間」。
J. 怎麼用舞舞拍出清晰的照片啊…
只要拍攝條件稍微
差一點
,比如說室內,感覺光線並不暗的時候,用自動模式拍攝就宛如在拍攝夜景一樣好多
噪點
,
要真是拍照功能好,根本不用那麼糾結,動不動設置這個設置那個,總之對於小5的拍照不甚滿意,也不想再糾結那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