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部刮痧的方法步驟
一、均勻上面部精油。
八、頸部路線:由神經沿著淋巴走向,從耳後至鎖骨輕刮,向下排頸部淋巴液。
㈡ 怎樣刮痧才正確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後,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循行路線,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再根據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經穴。
4、刮痧後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治療機理
本療法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疏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臟之俞穴皆分布於背部,刮治後可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於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根據現代醫學分析,本療法首先是作用於神經系統,藉助神經末梢的傳導以加強人體的防禦機能。
其次可作用於循環系統,使血液迴流加快,循環增強;淋巴液的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旺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刮痧、網路-刮痧療法
㈢ 怎麼刮痧才是正確的
1、刮痧使用的工具可以用湯勺,不過湯勺最好選用陶瓷的勺子,因為這樣就能把需要刮痧的部位都能夠刮到,算是不傷害皮膚的了。
(3)怎樣正確刮痧圖片擴展閱讀:
1、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2、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
3、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范或遵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㈣ 怎樣刮痧才是正確的方法
第一,背上刮痧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刮痧的標配是精油和刮痧板。這兩者都可以在市面上買到。刮痧板的材質光滑,對於皮膚沒有損害,不會有刮痕,而精油也能減少刮痧時的痛楚,但是這樣刮痧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顯。
第二,如果沒有這樣的標配,也是有很多東西可以代替的,刮痧板可以用一元硬幣代替,而精油更是可以用清水或者酒精代替,只是這樣刮痧會比標配下刮痧痛很多,但是相對的,效果也會很好。刮痧的方式就是用刮痧板或者硬幣,沾上一點精油或者清水,在背上由上而下對稱的刮。可以先從脖子後面開始,由上而下的刮。
第三,手握著刮痧板,讓刮痧板的邊緣觸碰皮膚,然後由上而下刮動,記得刮的時候只按一個方向刮,即向下刮,然後讓刮痧板與皮膚的夾角盡量小,這樣可以減緩痛楚。在刮背部時,刮左半邊背部時應用刮痧板從右往左刮,同樣只能按一個方向刮,刮痧板與背部夾角盡量小。而在刮右半邊時則是從左往右刮。
背上刮痧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在兩半邊背部都掛完時,記得還要刮中間脊椎處,從上而下的刮,可以間斷的刮,不用一步到底,這樣效果不好。當中間也刮完時則完成了刮痧。刮完痧後不可馬上洗澡,應過半個小時以後洗澡。
㈤ 面部刮痧的方法
1、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不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環,增加血液、淋巴液及體液的流量,使皮膚中的細胞得到充分的營養和氧氣,促進衰老細胞的脫落,還能起到排毒養顏,舒緩皺紋,行氣消斑,保健養顏的功效。
2、每一個部位,要刮試五到十次。先刮試前額,塗刮痧乳,額中開始到太陽穴結束,刮板與皮膚的角度小於十五度。
3、眼周圍的話,從上眼眶開始,有里往外,玉板先直立,後順式平拉,上眼眶刮到就好了。下眼眶的話,由里往外,玉板先直立,後順式平拉。
4、面頰的話,此處寧重刮也不可以漏刮,手法要有按壓力,卻不要過多拉動皮膚,從鼻子側上部至面頰外側,直到太陽穴。
5、口周圍、上唇中到嘴角二側、下唇到嘴角二側。對於鼻尖,手法要輕,不要出痧。下頜的話,用刮板的角,分上下刮試面頰到耳前。
(5)怎樣正確刮痧圖片擴展閱讀:
面部刮痧注意事項:
1、面部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如果進行刮痧的屋內溫度低應減少暴露的部位,而且夏季刮痧也不能在有風的地方進行。這是因為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一旦遇風寒氣,就會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體。
2、面部刮痧後喝一杯熱水,由於刮痧時會會消耗體內很多水分,所以刮痧後要喝一杯熱水,這樣不但能補充消耗掉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㈥ 如何正確刮痧
刮痧順序:
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順序,按身體的部位,依序為頭頸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刮痧力量:
刮拭時用力要均勻、適中,力道應由輕漸重,不可忽輕忽重,同時以能耐受的力道為限,而刮拭的面積盡量能拉到最長。
刮痧方向:
刮痧力量應為單方向用力,回程不刮。 刮痧角度:
刮痧器具與皮膚間的角度以45度為宜,不可成推、削之勢,刮拭方向應由上而下、由內而外,並保持同一角度,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 刮痧頻率:
刮痧頻率與療程,則依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狀況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時間,以20至30鍾為宜。初次刮痧時間不宜過長,且手法不宜過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療法的時間,應間隔1至2周。注意事項
建議刮痧後的身體調養,需注意以下事項:
1.刮痧後,病人需休息片刻(約15分鍾)且注意不要受涼,如有出汗現象請立即拭乾,並需補充溫開水(切忌飲用冰水)或姜湯,以利體內之新陳代謝。
2.刮痧期間若有短暫體溫增高的發燒現象乃屬正常,這是因為體內潛伏的病菌正與白血球在進行對抗,但須注意觀察,以防病情變化。
3.術後飲食調理上,禁食生冷、酸辣、油膩之食物,可以飲用清涼茶水(如淡鹽開水、荷葉茶、桑葉茶、菊花茶……等消暑飲品)有助清熱解暑,幫助情緒穩定、調養生息。
4.通常刮痧後的2至3天內,患處會出現疼痛感,這是正常的反應。
㈦ 臉部怎樣刮沙
臉部刮痧步驟:
1、先刮試前額,塗刮痧乳,由額中開始到太陽穴結束,刮板與皮膚的角度小於十五度。
2、眼周圍:上眼眶,由里往外,玉板先直立,後順式平拉,上眼眶刮到即可,動作要慢,要輕,下眼眶同樣操作。
3、面頰:手法要有按壓力,但不要過多拉動皮膚,從鼻子側上部至面頰外側,直到太陽穴,從鼻子側到耳。
4、口周圍、上唇中到嘴角二側、下唇到嘴角二側,由里到外刮。
5、鼻口:印堂——鼻尖,手法要輕,不要出莎,由上向下刮。
6、下頜:用刮板的角,分上下刮試面頰到耳前,用刮板的右下向上刮。
㈧ 刮痧的方法有哪幾種
刮痧的方法有七種。
1、面刮法
將刮痧板的1/2長邊或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30~60度(45度最為常用)均勻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適用於軀干、四肢、頭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單角刮法、雙角刮法)
單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朝刮拭方向傾斜45度在穴位處自上而下刮拭。用於肩貞、膻中、風池等穴位。
雙角刮法:將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對准脊椎棘突的部位,然後將凹槽兩側的雙角緩緩的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再向下傾斜45度角的方位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大多數都用於脊椎部位。
3、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迅速抬起。適用於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將五指和手掌彎曲成弧狀進行拍打。拍打法僅限於肘窩和膝窩。
5、厲刮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區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2~3厘米)前後或左右磨擦刮拭。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6、按揉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把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於20度角按壓在適合的穴位上,然後輕柔的做緩慢且柔和的旋轉運動。這個方法通常適用於全谷、內關、手足全息穴區、足三里以及其他等疼痛較為敏感的部位即可。
垂直按揉法:將刮痧板的邊緣以90度按壓在穴區上,做柔和、緩慢按揉。適用於骨縫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區。
7、疏理經氣法
沿經脈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長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經刮拭。適用於分段刮拭結束或保健刮痧時對經絡進行整體疏理、放鬆肌肉、消除疲勞。
㈨ 刮痧板的正確使用方法
刮痧板的正確使用方法:
一、拿出一隻手,自然握拳,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勞宮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