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笛子的吹發,和正確姿勢
可以站著吹或者坐著吹。站著吹時,兩腳自然分開,呈八字形,兩腿要放鬆,但不要彎曲。不論站著或坐著吹笛子,兩眼都要向前平視,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兩肩不要向上聳起,這樣既便於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動和健康。
拿笛子時兩臂自然抬起,右手無名指按閉第一孔,中指按閉第二孔,食指按閉第三孔,用左手無名指按閉第四孔,中指按閉第五孔,食指按閉第六孔(由笛尾至低頭1-6發音孔)。
按孔時用手指第一節的指肚按上去,必須將發音孔按嚴,否則容易漏氣、吹不響或發音不準。
兩手的拇指在笛身的下方,小指緊靠笛身,不使笛子擺動,同時要照顧到按發音孔的六個手指能自由靈活地活動。
吹奏時兩腮用力往裡收,不要鼓起來,並把上下嘴唇稍微向後面收縮一點。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點,上下嘴唇間要留一個小孔,稱之為「風門」。
「風門」要對准吹孔,下嘴唇蓋住吹孔的三分之一,吹氣。
介紹一種簡易的方法,在家拿一隻小口瓶,吹瓶口。這樣吹響後,再吹笛子就容易吹響了。
PS:純手打啊~
『貳』 如何掌握正確的笛子演奏姿勢
正確的演奏姿勢,除了外形的美觀外,更主要是會對演奏的音色、音質、音準及表現力器很大的主用。就初學者而言,一定要主意培養好的演奏姿勢,這是關繫到你能否成為一位優秀家的重要基礎之一。
站式持笛子姿勢
在初學者身上,演奏姿勢通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狀態:
(1) 頭歪:這樣容易造成喉部肌肉的緊張,吹奏時(俗稱雜音),影響音色和控制。
(2) 聳肩:聳肩是及其有害的毛病,它會影響整個呼吸及造成各部位的緊張。
(3) 笛尾太高或太低:這樣對風門與吹孔的角度會有影響,總裁唇部輪匝肌肉用力不均,影響控制。同時也會造成左右臂肌肉緊張,不能持久演奏。
(4) 吹孔太向內、向外側:這樣會出現音強不起來、又弱不下去的現象,不利於音量與音準的控制。應將口風與吹孔形成90度直角。
(5) 吹奏時曲背低頭或過分地挺胸抬頭:這二者都會影響運氣和氣息的位置。
『叄』 有關吹笛子時的姿勢
笛子稍稍向尾側傾斜,頭要正,昂首挺胸,氣沉丹田,要求器宇軒昂,堂堂正正。不按規矩者可以瞅瞅你鏡子里的姿勢,非常猥瑣。小指主要起固定支撐作用,如果你能不用小指也做到笛身平穩,也可以不用,不過能做到這一點的一般都是雜技演員。
『肆』 超級急急急急 怎麼在舞台吹笛子上好看
1. 右手肘部不要抬的過高,自然一些。
2. 臉部(正面)盡量對著觀眾(或鏡頭);不要刻意去裝微笑,自然就可以了。
3. tr 長音的時候可甩一下頭;樂句、樂段完結的時候,要有一個動作,暗示觀(聽)眾:這里是一個「句逗」,這樣他們會跟隨你的「分句」和「分段」來欣賞你的演奏。
4. 在台上「音樂本身的表達」比「技術」更重要,因為人們主要不是來欣賞你的「技術」的,全情的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去。
5. 如果你是女孩,又是坐著演奏的話,盡量不穿短裙;如果穿裙子,記得並攏雙腿,並朝左方稍傾斜。
6. 「入場」和「退場」都不能馬虎,自然而落落大方,雙手斜持笛子於腰部以上。切忌一隻手下垂拿根笛子甩手入場和退場。
7. 「僵硬」的根源在於「心理」,心理自然了,肢體語言就會自然而放鬆。
『伍』 吹竹笛時,笛子在左(右手在外,左手在內)的姿勢正確么
竹笛基本吹奏法
(一)演奏姿勢
吹笛子首先要講究姿勢正確、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儀表;二是要適應人體本身的生理特點,姿勢分立勢和坐勢兩種。在個人練功和上台獨奏時採用立勢,即兩腿宜立,兩腳分開同肩寬,呈外八字形;一腳稍前,另一腳稍後(右邊持笛者,左腳在前,左邊持笛者,右腳在前),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身體稍微側向右方(左方持笛者側向左方),面向正前方,兩眼平視、頭正、肩平、挺胸、收腹、雙手持笛,兩時自然下垂;用右手的無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節指肚分別按住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大拇指托於笛身下方(即食指與中指之間的下方),小指輕輕按在笛身上;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節指肚分別按住笛子的四、五、六孔,大拇指托在笛身下端食指對面稍靠上的地方(以舒服、放鬆為准);小指也輕輕按在笛身上,這樣用左右兩手的小指和大指就能將笛身持住。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時,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節下端靠大拇指一側和小指一起與大拇指相對將笛持住。用這種方法持笛,在右手進行飛指抹音時,即使左手三孔全打開,笛子也不會動搖。
在合奏和伴奏時一般採用坐勢。坐勢要求上身和立勢相同,椅子高低要適度,以免妨礙吹奏和呼吸。坐時最好不要架腿,兩腿自然分開才能坐得安穩。
持笛方向在左邊右邊都可以,但加鍵笛和國際上波姆按鍵系統都是以右邊為准製作,初學者還是以右邊持笛為宜。
(二)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體生理的正常活動,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對既不能吹好笛子,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方法正確符合人體生理的自然規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還能鍛煉吹奏者的肺擴量,使人體得到更多的氧氣,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的能力。腹肌和橫膈膜的運動能促使腸胃的蠕動,增強食物的消化,促進人體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機制由胸廓的節律性擴大和縮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動地擴張(吸氣)和回縮(呼氣)而實現。以肋骨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形式稱為「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間肌的運動使氣吸人胸腔。其明顯特徵是肩向上抬,呼吸運動主要在胸廓中進行,吸氣時橫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動幫助呼吸動作,影響了胸腔容積向下擴展,因胸廓擴張受肋骨制約,所以吸氣量不能達到人體吸氣的最大容量,加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緊張,呼氣時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緊張、疲勞。
以膈和腹壁肌肉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形式稱為「腹式呼吸」。它的特點是整個腹腔(包括平常講的「小肚子」,也稱丹田)向外擴張。腹部無骨骼包圍,伸縮范圍大,吸氣量較大。但由於胸部沒充分運動,整個腹部運動內臟移位較大,氣吸在下部,呼氣時較費力,容易使人疲勞。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時運動力主的呼吸稱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體在自然狀態下呼吸的有意識擴大。吸氣時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時向四周擴張,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隔膜同時下沉,隨著肌肉運動,鼻子吸氣,肺內進入空氣。吸氣時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時收縮,不便小肚向外擴張,而讓氣在上腹和下胸吸滿。呼氣時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時收縮,橫服膜向上頂,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處於收縮狀態,使吸人的氣形成壓力,源源不斷地從口腔中吹出。
開始體會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靜地躺在床上仔細琢磨身體平常自然呼吸時的方法,然後再將其擴大,進行深呼吸。這樣就能正確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領。
吹奏時的呼吸與平時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氣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時吸氣,以加快速度。吸氣也分慢吸和快吸兩種,一般在樂曲開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優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要求吸氣飽滿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極限,以免肌肉緊張,吹奏時無法控制。快吸一般用在快速樂曲中和沒標換氣記號的連續吐音之間(俗稱「偷吸」)。
吸氣時間有長有短,肌肉緊張度有大有小,但吸氣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時的呼氣不是平常從兩個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從由嘴控制的「風門」(上下嘴唇之間,氣息經過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縮形成的壓力和兩頰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稱」嘴勁」、「口勁」),使吹出的一股氣息(又稱,舊風U形成均勻的、有節制的、有壓力的氣柱將笛子吹響。
吹奏中的呼氣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極限,以免肌肉緊張發顫,而應留二分余氣,便於下次吸氣迅速,使樂曲吹奏能自然連貫地進行。為了增大肺擴量,使氣息更充足,平常可堅持長跑、游泳和做深呼吸運動。
(三)吹奏口形
吹奏笛子的口形與笛子發出的音色有直接關系。同一支笛膜松緊度一樣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氣來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氣路都要暢通,它包括吹氣和吸氣時頸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鬆、打開(即擴張),像平常打哈欠時那樣,上下嘴唇對齊,使「風門」(即上下嘴唇之間氣息經過的空隙)位於嘴唇中央,兩頰和嘴角向「風門」中間收,使「風門」呈橢圓形(自我感覺是要使風門成圓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風」向下吹入輕輕靠在下唇正中的、約被下唇蓋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這樣經胸腹肌肉的收縮形成的氣流通過打開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覺圓形的「風門」中吹出。
此外,要避免另一些不正確的方法,如:將兩嘴角向後收(像微笑時一樣),將唇部肌肉向兩邊拉緊,使「風門」扁小、窄長,同時引起口腔前後壓縮,喉頭緊張,有時還造成喉嚨發響,這樣吹出的氣流是擠壓、噴發、扁小的「口風」。與正確的方法相比較,前者吹出的氣流像個完全打開的自來水龍頭,管徑大、流量大,流出的是飽滿結實的水住。後者像一根扁小的自來水管,水流出龍頭時被人用手抵住大半個龍頭口,水擠壓噴出時絲絲作響,四處飛濺,速度雖快但流量小。
前一種方法吹出的笛音明亮、結實、圓潤、雜音少、發音低(經測頻儀測量吹同一支笛子,比後種方法低10音分左右,這對以後練習強弱變化、音高控制時用處極大)。後一種方法吹出的笛音發悶、發沙,各種雜音多,發音高。
笛子發音原理是:由「風門」吹出的氣柱被吹孔邊沿剖開而激發管內的空氣振動發出聲音。
吹笛子有了正確的口形,還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盡量使吹孔剖開氣往後的漏氣聲減到最小,使進入吹孔的氣暢通無阻,灌響笛子。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長音時認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狀、音色的好壞、跑氣聲的大小,從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音色。
(四)舌頭的運用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種方向排列的橫紋肌組成。吹奏時舌在口腔中的各種運動對笛子的發音有各種影響。舌體橫紋肌的不同收放,使舌體向各個方向彎曲、伸展,吹奏中由於舌體橫紋肌的交替收放,使舌與上顎時而貼近,時而離開,對呼氣起著「開關」的作用,造成呼氣的時斷時續,使吹奏的笛音產生分奏的音樂效果,如吐青、垛音、疊音等。舌尖在放鬆的條件下利用氣的沖擊與上顎有彈性地時抵時開,使笛聲產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彈音等。
舌在不用時應自然放鬆地收於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開,增大氣流的通道。
(五)呼吸與口形的相互配合及氣息控制
要吹出美妙動聽的笛音,需要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需要呼吸與口形的變化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在吹奏中首先接觸到的是笛子每個發音孔(包括筒音)的緩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與口形的相互配合問題。吹笛子最低的七個基音時,從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緩吹(平吹)的方法,這時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較小,」風門」比較放鬆,呼出的氣流較粗,速度較為緩慢、平穩。
吹比七個基音高八度的音時用急吹(超吹)的方法。這時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加強,氣的壓力增大,「風門」相應縮小(自我感覺保持圓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兩旁拉來壓縮「風門」,而是兩嘴角向中間收,增強嘴四周向中間收縮的壓力),控制「風門」的嘴勁加大,呼出的氣流急促有力。
當吹比基音高兩個八度以上的音時,則在急吹(超吹)的基礎上,再加強呼吸肌肉的收縮,進一步加強嘴勁和加快「口鳳」的流速。
初學者開始可進行吹長音的基本練習,從最低的筒音開始,一口氣吹一個音,逐一向上,直到最高音。要注意姿勢、呼吸方法和口形的正確,使每個發出來的音都均勻、飽滿、響亮,切忌顫抖和忽高忽低。使用急吹(超吹)的方法吹奏高八度的音時,要注意呼出的氣流速度加快、嘴勁加大、口風更急的變化,使高音吹准,音色明亮、結實。
音是否准確,首先要有音高、音程的概念(聽音能力),平時要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
吹笛子的口勁(嘴勁)、口風和風門是隨著音的高低不斷變化的。吹低音時口風要粗而緩,隨著音的逐步升高,口勁也逐漸加強,口風流速加快,風門逐漸縮小。所以在練習中一定要找到緩吹、急吹的口勁、口鳳和風門的相應位置,因為它們對音準有直接的關系。當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口勁不足、口風流速不夠時,音就會降低;當呼吸肌肉和嘴部肌肉過分緊張、口風過大時音就會升高。一般來說,吹低音,沖一沖音就偏高;吹高音,由於嘴勁不足,松一松音就偏低。
初學者吹奏時,開始會有頭暈和嘴酸痛的現象,這都是正常的,如果呼吸方法正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便會逐步減輕和消失。開始練習時可每次吹二十分鍾,然後休息一刻鍾。
竹笛既能演奏強烈、激昂、奔放的音調,又能演奏優美、典雅和如位如訴的樂曲。
氣息控制是竹笛表現各種感情的重要一環,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現樂曲內容時,使口勁、口風、風門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後的位置變化和音量、音色、音準達到全面、細微、熟練、完美的配合。它們的相互關系和自然規律如下:
1.口勁足時,音量強,音要高,音色結實。
2.口勁松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柔和。
3.口風急時,音量強,音要高,音容易發噪。
4.口風緩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較優美。
5.風門大時,音量強,音要高,音色飽滿。
6.風門小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纖細。
7.風門位置向里(即唇部向前,蓋住吹孔使氣流向下),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較純。
8.風門位置向外(即唇部向後,離開吹孔,使氣流向前).音量強,音要高,音色噪。
氣息控制的要求是:
1.音量能強能弱。
2.音準做到強而不高,弱而不低。
3.音色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
了解了上述八種關系,要達到氣息控制的三個要求就必須做到:
1 .口勁松,口風緩,風門大,風門位置向里,使音量強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2.口勁足,口風急,風門小,風門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虛,音不降低。初學者首先要將笛子音量、音色全部吹出來,堅持最基本的長音訓練,不要急於練習氣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等熟練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運氣功夫後,再逐步練習氣息控制。
在吹奏笛子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會引起音不準:1.聽音能力低,音準概念差;2.演奏技術不熟練;3.笛子本身音不準。如屬聽音能力問題,就要先學習視唱練耳,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若是演奏技術不過硬,就要加強基本練習。若是笛子問題,就請有經驗的人進行試調和修理。不要沒搞清原因就將笛子這里挖挖那裡捅捅。
(六)手指
吹笛子需要雙手持笛,開按指孔,才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來。因此要使每個手指靈活而有彈性,能持久、獨立地活動和相互配合,就需要進行嚴格地訓練。
吹奏時雙臂和手要鬆弛,手指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中部輕輕蓋嚴笛孔(小笛子管徑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較合適)。開放音孔時,手指不要抬得過高,大約離指孔一到一點五厘米左右。手指過高動作不迅速,影響吹奏速度;手指太低會使音準變低、音量變小、音色變悶。
手指蓋閉音孔要嚴密,不能漏氣,但也不要僵硬。當迅速開閉指孔(顫音)和連續從上至下按閉指孔時(演奏歷音時),都應有彈性地擊打發音孔。這時不吹笛子也可聽見指肚擊打音孔發出的同吹時一樣音高的基本音(低音)。
平常不拿笛子也可進行手指各關節(尤其是第三關節)的放鬆和擊打動作的訓練,頻率由慢漸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馳和彈性。無名指一般最不靈活,更要加強訓練,小指不用時,要輕貼笛身,不要用小指活動來幫助其他手指。這樣在以後吹奏各種顫音和裝飾音時,就能輕松流暢,運用自如。
『陸』 吹笛子的姿勢是怎樣的-吹笛子的正確姿勢
吹笛子的姿勢是怎樣的-吹笛子的正確姿勢
吹笛要講究姿勢,這不僅僅是演奏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適應演奏者的生理特點,充分發揮技巧,更好地表現音樂內容。下面,我為大家講講吹笛子的正確姿勢,快來看看吧!
演奏姿勢要體現自然、合理、符合人體生理特點的原則。
頭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暢通。不要聳肩,兩肘自然抬起。胸背順直,不挺不駝。腰豎起,不哈腰。兩腿或成稍息狀,前四後六;或成平行狀,左右各五(指兩腿的重心分配)。坐時,不要坐滿凳。
嘴角微向兩邊拉開,呈抿嘴微笑狀。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齒。口腔微微打開,感覺好象含了一點水。舌尖平置輕抵下齒,作“噓”字發音的口型。
笛身與嘴唇平行,與鼻樑垂直。笛吹口不要向內側或向外翻。初學者容易犯笛吹口向內傾的毛病,教師要經常給予糾正和提醒。
吹笛的氣流與緩急,要隨著音域的不同而調整。通常吹低音區時,用緩吹,氣流角度稍小;吹中音區時,用平吹,角度適中;吹高音區時用超吹,角度相對大些。而這些,都要用耳朵來辨別控制。
手形,手勢是演奏姿勢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形要自然、放鬆。當雙手自然放鬆下垂時,此時的手形是最合適的,手指自然彎曲呈弧形狀,所有的指關節都不要塌陷。手掌心函空,虎口不要夾緊。用這樣的手形執笛是最符合人體手的自然特點的。
執笛的方向有左右兩種,現在逐漸都向右方向執笛。通常,右手執笛時的手勢都比較自然合理。而左手執笛時的`手勢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左手大拇指的位置不合理,虎口容易出現僵力;還有左右指根關節塌陷,左手好象掛在笛子上等等問題。
其實,觀察一下右手,左手向右手學,這個問題還是好解決的。
按孔要嚴密,用指肚或指端按孔,只要不漏氣都是可以的。吹大笛和吹小笛時,手勢和按孔方法都應該隨機調整。
演奏的姿勢除了外形要求外,還需有內在的精神要求。一拿起笛子,應該馬上投入到演奏的狀態中去,全神貫注,一觸即發。
那種只有外表的形態,缺乏演奏的精神狀態,還稱不上是完美的演奏姿勢。
;『柒』 求吹笛子正確手勢圖。要圖。
吹橫笛時笛頭在臉部左面,笛尾在右,左手按456音孔,右手按123音孔,也叫正手持笛。
正反手的開孔位置和使用方法是一樣的,區別是因人持笛的習慣。反手之所以要訂做,是因為常規生產都是按正手持笛來做的,氣流導向是正向。反手持笛的朋友使用正手笛子高音難上,廢氣也就是個原因。所以要訂做,以便正常使用。
(7)表演吹笛子怎樣站位好看擴展閱讀:
吹笛子的正確演奏姿勢
吹笛子首先要講究姿勢正確、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儀表;二是要適應人體本身的生理特點,姿勢分立勢和坐勢兩種。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時,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節下端靠大拇指一側和小指一起與大拇指相對將笛持住。用這種方法持笛,在右手進行飛指抹音時,即使左手三孔全打開,笛子也不會動搖。
在合奏和伴奏時一般採用坐勢。坐勢要求上身和立勢相同,椅子高低要適度,以免妨礙吹奏和呼吸。坐在椅子上時切記不能架腿,兩腿需要自然分開才能坐得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