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硬筆書法的如何寫好
要想寫好字,首先要提高審美意識,也即知道字寫成什麼樣才比較好看,為什麼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想寫出的好看的形狀,這就是你控制筆的能力,也即運筆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寫好字!無論是提高審美意識,還是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都要求平時多看、多寫、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練字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那麼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比較好看的字呢,一個字的好壞無非是看它的線條與間架結構;對於一幅字而言,除了單個字要寫得好看外,還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線條當是來龍去脈交待清楚、行筆流暢自如、輕重緩急得當,呈現出美的形態與神態,充滿活力,或輕或重、或緩或急、或剛或柔,歸於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遲疑、輕重無常的線條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間架結構,即一個字的筆畫搭配,如筆畫的長短、曲直、擺放的角度,筆畫間的間距、粗細(輕重)、前後照應關系,等等。對於初學者,在字的間架結構上當先求勻稱、端莊為宜,然後才能根據需要與個人的習慣愛好(個性)考慮變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狀、排列的位置與擺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應關系,等等。就毛筆書法而言,還要考慮墨色的濃淡、枯濕的變化,不過實用的硬筆書法可以忽略這些。就一般實用的寫字而言,章法布局當做到二點: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讓每一個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條直線上;其次是將字的大小、形狀稍作區分,一般而言,筆畫多的字寫緊湊些,線條盡量細一點,筆畫少的字寫松一點,形狀小的字線條盡量寫粗些。但一般情況下,依然是筆畫多的字大些,筆畫少的字小些。不過有些筆畫少,但屬筆畫舒展的,也可寫大些,如「中」字的豎畫,「安」字的橫畫,「人」字的撇捺畫等,就可以根據前後字的搭配需要而異。在楷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不很明顯;而在行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可以十分明顯,有些草書中更加明顯。另外,在行書中適當誇張個別字的主要筆畫,對整篇來說,也會產生生動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澤東的書法,字的大小變化極大,錯落有致,大氣磅礴,別有一番雄偉的氣勢。
知道了怎麼樣就能把字寫得比較好看,那趕緊去練喲!帶著興趣去練,勤練、多臨摹,既可以加強控制筆的能力,也可以學習別人好的寫法。多看字帖,反復地臨摹,熟能生巧,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一定有大收獲,並且趣從中來呢!說不準練字會給你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或者從此會改進你的人生!其實不是說不準,而是肯定的,練字的好處很多很多,比如對你的文字水平的提高會大有裨益,比如對你的性格的改善會大有裨益等等,在此,因為篇幅有限,不再贅述,自己在今後的練字過程中去體會。
工具材料與執筆
練字用普通的紙就可以了。當然,用鋼筆寫時,要求紙不洇水。練字所使用的筆,也是普通的鋼筆、圓珠筆、鉛筆就可以了。鋼筆最好是出水流暢些,尤其是使用碳素墨水,經常要用清水洗一洗,因為碳素墨水容易結塊塞筆。用鋼筆時,還要注意在不寫時及時套上筆套,以免水分揮發使墨水結塊而塞筆。
關於執筆方法,說法不一,對於毛筆,有「執筆無定法」之說,也有人說「初學者握筆要緊一點,可以練力量,熟練後,就要求能時松時緊,運筆自如」。甚至執筆的部位不同,所寫出來的字的形態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對於硬筆,一般的執筆法,是以中指在下部頂住筆,以食指與大拇指在上部夾壓住筆以能控製得住筆,書寫起來舒適自然,以筆向各個方向能運用自如為准。執筆部位低,控制筆的能力增強,但書寫時就難以舒展得開;執筆部位高,筆難控制些,但書寫長的、舒展的筆畫,就能運筆自如些,所以,要自己去認真琢磨、認真體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執筆方法。你不妨拿支筆來試一試,在稿紙上隨意寫一些容易寫的字,或大或小、或快或慢、或緊握筆或輕握筆、或執低點或執高點,多試試,看看是否能運用自如。經常這樣做,不但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執筆方法,還可以活動手腕,熟悉筆性,使手、眼、心達到更好的協調統一。
寫字時,坐姿也很重要,足安、頭正、胸挺、臂開、腹收,這是較佳的學習坐姿,自然也是寫字時當遵循的。有的人,只有把紙斜放才能把字寫正,把紙正放字反而會寫歪了,這只是習慣問題,慢慢通過逐步的、一點一點的糾正,可以改掉這個習慣。最終要做到頭、身、眼、紙等,都應該端正為佳。
(摘自中國桐聲堂《實用硬筆行書練習冊》)
關於描、摹、臨
描,即是用筆直接在範字上描著寫。
摹,即是用透明紙蒙在範字上,在透明紙上描著範字寫。
臨,即是比著範字,邊看邊寫。
建議您一般情況下不要描。因為描,便可能把範字描得變形變樣了,這樣被描過的範字,便不能再作範字使用了。對於初學者,必須反復多次的摹寫,然後再臨寫。如果臨得不象,還要繼續摹寫。因為臨得不象,臨得再多,都是徒勞無益的,這樣勢必事倍功半。如果臨摹還不熟練,則須放慢書寫速度,如果臨摹得象了,就可以逐步加快書寫速度。
在描、摹、臨時,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務必看清楚每一個字的筆畫細節,多琢磨,仔細觀察比較,如筆畫的長短、曲直、角度、間距、粗細(輕重)、呼應關系等,力求准確,越准確越好。在寫連筆畫時,必須從起筆到收筆,一氣呵成,不可斷續而寫。先寫准每一個筆劃,再寫好整個單字。
初學者,不要相信有些人所說的: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雖然神似是比較高的境界,但對於初學者,還是先求形似。因為初學的您可能還不知道「神」在哪兒。
在掌握了單個字的臨寫與書寫後,就應當加強整篇的摹寫與臨寫。在整篇臨摹時,應當注意觀察範字的大小、形狀、排列的位置與擺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應關系等。
另外,在練習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一定要學以致用。在平常的書寫中運用所學的寫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將所學到的寫法,逐步轉化為自己的書寫習慣。這就要求平時多動筆,「動筆有益」!
二、選擇好的字帖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選擇的字帖本身就不好,那可能會令您誤入歧途,越練越糟。對於毛筆書法字帖,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選擇;選擇硬筆書法字帖時,則應以規范為准,以符合傳統毛筆書寫習慣、書寫規范和審判標准為准。切勿盲從。
三、經常讀帖。讀帖方便,不用伏案鋪紙舉筆,隨意的片刻閑暇,順手就能做到。通過讀帖,可以仔細觀察範字的筆畫細節,可以提升審美情趣,還可以培養練字的興趣。要善於發現範字的美感所在,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收獲,興之所至,不妨用手指比劃比劃,也是一種「心手合一」。
您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得當的方法,將是您學習成功的最可靠的保證!
硬筆書法的學習
首先要有正確的執筆運筆姿勢,執筆輕重的調控,書寫坐姿、站姿等要領;其次是要有正確的讀帖方法和臨帖方法,如看筆跡,悟其運筆過程,看結體悟其組合規律,臨帖時「字數宜少、遍數宜多」等;注意寫字衛生。如桌凳、光線、寫字姿勢等,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還可以培養氣質。漢字書寫,落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運行的緩急,氣勢的強弱,均有章法可循,訓練小學生遵守漢字書寫規律,便是「有紀律」。
對於沒有楷書基礎而想練習楷書和行楷書的朋友,選帖時應注意:第一,所選字帖的字形應當是正確規范的,這是楷書和行楷書練習的起碼要求。這里所說的規范,是指筆畫和部首應該符合約定俗成的寫法,結構應符合重心平穩、筆畫呼應、形態變化等基本的原則。第二,所選字帖的編寫內容和形式應適合初學。要有系統性,能根據漢字的筆畫、結構特點和練字的規律編寫練習內容,由淺入深易於接受;要圖文並茂,既有書寫方法的說明,又有附圖示範,便於理解和練習;要有獨特的科學練習方法,使少走彎路,快見成效。第三,所選字帖的書寫風格應是自己喜歡的。同是較高水平的字帖,其風格可能是多樣的,由於各人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不同,對書法藝術的評品和喜愛的標准也就不同。因此,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愛的高水平的字帖作為臨摹的範本,只有愛不釋手,才會「心摹手追」。
選帖的「品位」高低問題。歷來大多數書家都主張,習書之人應選擇高品位的字帖臨摹。實踐證明,只有臨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練就高水平的書法。但是,對於初學寫字的人來講,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果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僅難於理解其高妙之處,而且難於掌握,時間長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要客觀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初學寫字的人,必須從基礎、規矩入手,先求平正,再學分布;臨帖時先求形似,打好基礎,站穩腳跟,再一步一步追求神似和險絕。即使是已有一定書寫水平的人,也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現有水平的字帖來臨摹。以規范提高全校師生的書寫來滲透學校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書寫的重要性,及怎樣做人。學寫字,學做人。
㈡ 如何訓練孩子寫出一手漂亮的鋼筆字
硬筆書法練習的核心是掌控字的結構!要達到這一目的,練習過程中必須解決應該怎麼寫和為什麼要這么寫的問題!不能扔一本字帖給對方,令其臨寫就完事!所有人都知道,任何事要想成功必須要堅持,否則根本不可能成功,練字也是一樣,掌握對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堅持不斷的練習,只要把握和掌控好運筆、結字,線條等練習重點,再輔之以上邊所說的加大書寫量訓練,使之盡快轉化為肌肉記憶,則熟能生巧,巧之成藝也。
要對書法美的理解,中國文字書法有千百年的傳統,有歷史積淀,多看法帖,才能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丑。心中有美,才能在手上體現出來。我們要想把硬筆字練好,還要多練毛筆字,有很多經典可供借鑒,可以擴大視野,自然也能提高我們的硬筆書法水平。最重要一點就是堅持,堅持,堅持,假以時日必有收獲。
㈢ 怎麼把鋼筆字寫得像印刷的一樣漂亮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首先,你自己要有練好鋼筆字的慾望,要練好鋼筆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鋼筆字的練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而持續提供堅持動力的則是練好鋼筆字的慾望,或者說是興趣。如果沒有這些,那麼建議不要練了,因為花了時間還不一定取得效果,最終只是無用功。
其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在長期寫字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已經養成了一些不良的坐姿和握筆習慣,這些對我們寫出的文字是有影響的。
坐姿要求:正對寫字台,挺胸,保持脊背筆直,雙肩齊平,頭部微低。
握筆姿勢: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用中指從後面頂住,這樣筆就非常固定的握在手中了,在寫字過程中筆就不會因為用力問題導致移動了。
凳子高度:坐上凳子後,雙手能比較以舒服的方式自然放在桌面上,不能太高或者太低。
最後,你要選擇一隻流暢好用的鋼筆,
鋼筆的質量對我們練字效果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選擇鋼筆時我們要選擇墨水比較流程,寫作過程中不會沒有劃紙情況的鋼筆,筆頭大小適用,如果太細寫出的文字沒有力度,如果太粗,寫出的文字則看不出其筆畫。
在練字的過程中,練習鋼筆字的時候,我們最好是先查詢下文字的筆順筆畫,長期以來很多人把一些的漢字的筆順筆畫都搞錯了,在練習的時候一定按筆順筆畫來寫,只要按筆順筆畫寫,一定比你以前的寫作水平高出幾分。
尋找文字最佳比例
,任何物品只要滿足黃金比例的原則就會顯得比較漂亮,鋼筆字也是一樣的,橫線豎線等都是要有一定比例關系的,只要比例合適文字就會顯得比較漂亮的。
所以寫字時不要一板一眼,不要相信通過字帖就可以將鋼筆字練好,即便是通過字帖練好了鋼筆字又如何呢?這些字裡面並沒有融入你的特點和元素,文字看起來干癟,沒有靈魂。
練習文字基本筆畫
,一些人練字會選擇練之字,我也曾經練習過這個字,但是練習了很多遍以後也沒有什麼具體效果,直到後來上大學的時候上了兩節書法課,練習【在】和【教】這兩個字才發現,練習這兩個字的效果更佳。
不要追求速度
,
很多人練字之時給自己設定每天寫多少個字的目標,會導致我們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質量,後來才領悟到花1分鍾練10個字不如花10分鍾練1個字的道理。
不需要大量練習
,很多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花費很多的時間來練習寫字,如果不遵循上一種技巧的要求,那麼無論花費多少時間,練習多少字,都很難實現質的飛躍。但是掌握好了技巧,即便是練習很少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
如果真的想成為書法大家之類的話,那麼可以在用10分鍾寫出一個字的基礎上,增加練習時間。
麻煩點贊關注一下謝謝。
你的採納是對我最好的嘉獎。
㈣ 硬筆書法怎麼練效果好
1:選擇範本,先摹後臨,摹臨結合
縱覽市面上出版發行的鋼筆書法字貼,由於是鋼筆書寫的原因,字都偏小。雖然筆畫精細,結體 嚴謹,但不便於初學者摹寫(蒙著字貼寫)。大多數人又懶於摹寫,認為只有小學生才這樣做,殊不知摹寫是學書法關鍵的一步,是避免"抄貼"學無收益的有效方法。一個不摹只臨(照著字帖寫)者,很難發現自己書寫的弊病,只有先摹後臨,摹臨結合,才能有進步。選中字帖後,可用復印機放大到1.5Χ5厘米的字。如果自己喜歡寫撇捺明顯、精巧的寫,就可選用彈性的鋼筆。在學的過程中,摹、臨、背 (默寫帖字)、創(寫與帖字相近的字)四結合。另外,可將字帖後頁自己沒學過的內容記入腦海或請人念,然後用自己的習慣方式寫出來,再和原帖字比較,就可以看到自己與字貼之間的差距,從而檢查自己的弊病所在。
2:選擇正確的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為了速成,可以直接學行書。但多數學書者受"寫好了正書才能寫行書"正統觀念的影響,長期精描細畫地寫楷書,一旦實用需寫行書發現沒有進步就喪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寫行書或正、行結合練,都是短期見效的方法。
3:選擇合適的書法字帖
在書法字帖中,有規范嚴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個人性格的不同使得愛好各異。同樣一本字帖,也因人而異。一個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寫起來往往不拘泥於點畫,喜歡寫大幅的行草書。雖然瀟灑、流暢 ,但法度不足、草得天書一般。而一個性格內向、深沉的人則常常喜歡寫工整精美的正書,但在寫行書時過分計較點畫的精細,難以擺脫僵硬、死板的書寫習慣。所以,對各種風格類型的字帖加以選擇再定自己的專攻對象是第一步,在學的過程中據已特點對症下葯地換帖是第二步。選擇,深入,沖淡,融合,才能 逐步提高。歷史上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帖,顏真卿《爭座位帖》等都是優秀的行書範本。可以直接臨習,為了解決用鋼筆書寫起來字小筆劃細的弱點,可用軟鉛筆2B-5B臨寫,用鉛筆其好處有三:一者無鋼筆運用不當偏鋒掛紙之病,寫起來圓暢自如、易得行氣;二者避免用鋼筆時追求點畫的精雕細刻,忽視整體效果,為快寫打下基礎;三者筆粗可寫大字與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謹、無束縛之感。
4:用筆應恰當
毛筆書法中講究中鋒行筆,鋼筆書法同樣重視運筆的正確性,如果握筆過緊,僵硬,轉折或運筆時筆 尖一側著紙,就容易掛紙,難寫流暢。正確的握筆方法是松緊適度,使筆尖下水縫處於筆的正中位置,在書寫過程中根據筆畫的粗細、主次決定用力的大小,而這種技法,要求學書者在對帖練習時注意觀察分析 才能逐漸掌握。
㈤ 硬筆行書練字技巧
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行書特點
行書作為一種有別於其他字體的獨立字體,自然在筆畫形態、用筆方法、部首寫法以及結構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
行筆增速
行書的行筆增速是相對楷書而言的。行書在增速上,不僅表現在筆畫與筆畫出現牽絲映帶、以圓轉代替方折,還表現在筆順的改變和以簡代繁甚至借用草書的一些寫法上等等。但是在書寫時不能為了快而快,造成筆筆相連如蜘蛛網一樣。
筆畫線條多變
楷如立,行如走,行書的走體現在筆畫的流動性而形成的動感上。起筆多以露鋒起筆,筆畫之間增加呼應等,下面僅從四個方便加以說明:
附筆連接
所謂附筆,就是一個字的原來筆畫順勢而出現的附加筆畫(比較細、比較虛)。如點、橫畫與下面的筆畫銜接時,出現附鉤;與上面的筆畫銜接時出現附挑;長撇收筆處往往出現明顯的起鉤,看上去與「鉤」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是撇畫的附鉤。如圖:
這些附鉤、附挑與上筆、下筆連接的呼應關系極為明顯,使筆畫脈絡相通,活潑流暢、動感十足。但要注意,這些附鉤、附挑的出現,是行筆過程中起筆和收筆留下的自然痕跡,不可有意去描摹追求。否則會失去天然美。
以圓代方
行書的轉折筆畫,方筆明顯減少,而以圓代替方折,這是由於行筆增快的原因。轉折處省略了提按的頓筆,圓轉而過,使筆畫圓潤自然。如圖:
變直為弧
楷書要求橫平豎直,而行書的橫豎由於行筆增快,為了增強筆畫之間的呼應關系,長橫和長豎的寫法有的稍帶弧形。如圖:
但不是所有的橫、豎都作弧形,如中豎就要挺直,即便是稍帶有弧形的筆畫,也要有一定的力度,柔中見剛。
以簡代繁
楷書的筆畫各自獨立,其筆畫數目嚴格遵循漢字規范,一個字由幾個筆畫就寫幾個筆畫。寫行書時,為了書寫簡便,往往將相鄰的筆畫連寫,合並線條,或對楷書的某些部位做了簡化,減少起、收筆的次數。
楷書的鉤畫,在書寫行書時,多省略了起鉤。如圖:
行書的基本筆畫點畫,可以代替橫、豎、撇、捺筆畫。如圖:
行書的部首在楷書的基礎上出現連筆,減少了筆畫數,使書寫更加方便。如圖:
筆順變化
行書的筆順大部分遵循楷書筆順規則,但為了連寫便捷,一篇字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人們習慣使用的行草書字形,有些字就改變了常規的筆畫順序。如圖(楷書6筆,行書3筆):
體勢變化
由於行書的筆畫較之楷書發生了一些變化,其結果也隨著帶來了變化。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一個字有多種寫法
如「是」字下半部分,「花」字的字頭,寫得有放有縮,同中有異,多樣而統一,頗有趣味。如圖:
2.打破楷書端莊方正的束縛,略帶攲斜,自成新的體勢
如橫畫可以較大幅度上斜,筆畫的走向也可以略偏離原來楷書的軌道。這就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楷書的體勢,使整篇字中的個體和群體都變得自由活潑了,避免了楷書的呆板。如圖:
行書運筆技巧
筆畫運行
硬筆行書的基本筆畫,在書寫時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
所謂起筆,就是開始書寫筆畫筆尖觸紙時的下筆;行筆,就是書寫筆畫的中間運筆;收筆,就是筆畫書寫結束時的用筆。如寫橫畫,左為起筆,中為行筆,右為收筆,等等。起筆有輕有重,行筆有快有慢,收筆有回有露。例如:
提筆、按筆
硬筆行書的用筆也講究提按,以增強筆畫的粗細變化和輕重的節奏。所謂提筆,就是筆從紙面提起,筆尖觸紙力度小,筆畫要細;所謂按筆,就是筆尖在紙上往下按,筆尖觸紙力度大,筆畫要粗一些。如圖:
翻筆、折筆
翻筆,一般是向上取逆勢,上一筆接下一筆出現的鉤挑。如「古」字的橫,「人」、「有」的撇都是用翻筆寫成的。折筆,一般是向下、向右取順勢,如「口」字的橫折、「山」字的豎折,都是用這筆寫成的。不論翻筆、折筆,都要求用筆慢而有力。如圖:
側筆
側筆主要取字的姿態,筆畫的下筆處比較方折,顯得剛勁有力。如「五、方」等字的長橫,「永、廣」等字的側點,「志」字的中豎,「個」字的斜撇等,都是側筆寫成的。如圖:
澀筆
澀筆,書寫時故意放慢行筆速度,認為製造行筆阻力。目的在於強調線條的質感,多用於豎鉤、豎彎鉤等筆畫。如圖:
游筆
游筆似行雲流水,用筆流暢、便捷,多用於鉤畫字的輪廓,以增加線條的流動。如圖:
掠筆
掠筆也叫牽絲,書寫時將筆輕提,一帶而過。掠筆的作用是牽引筆畫,加強上一筆畫與下一筆畫之間的聯系。但要注意,掠筆使用要自然,不能筆筆都用牽絲或人為地去描摹。如圖:
疊筆
疊筆,就是在原來的行筆路線上重返進行。這種方法,可以使局部筆畫變得豐潤。需要注意的是重疊的距離不能過長。如圖:
行書筆畫
基本筆畫
筆畫是構成字的基本要素,練習基本筆畫是書寫漢字的基本功訓練。行書筆畫是在楷書筆畫的基礎上增加速度和流動感,有時可直接使用楷法,有時增加牽絲,鉤挑或弧形筆畫。
點
1、帶勾點是由點帶出勾挑,如「不」字,目的是牽引下一字。寫法是先順勢寫長點,用筆要由輕而重、由左而右,勾時再用力頓一下,然後迅速向左下勾出。帶勾點要有一定的彎勢,不能生硬僵直;線條要遭勁流利,不能軟弱遲疑。
2、帶下點是指上下兩點一筆帶下,如「淤」(於)字。寫法是落筆寫上點,用力頓一下,再提筆寫下點,最後再用力頓一下,迅速勾出。上點略側,下點稍平,上下點之間,用一細細的牽絲相連。使上下連貫、粗細分明,有形態、有動勢。
3、帶右點是由左點帶出右點,如「以」字。寫法是用筆輕落重按先寫左點,然後提筆寫右點,略頓一下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勾要短小。寫帶右點時左點要大右點要小,如兩點差不多大,就缺少變化。
4、合二點是指左右兩點相呼相應,如「六」字。寫法是輕落重按寫左點,然後用力向右上勾出,再順著勾勢寫右點,最後用力向左下撇出。合二點雖然中間沒有牽絲相連,但要一氣呵成,左點與右點之間應左高右低,遙相呼應。
橫
1、下勾橫是指橫畫下面帶勾,如「然」字。「然」字下面本來是四點,現改寫為一橫畫,是採用了草書寫法。寫法是落筆略頓,再向右寫橫,至末端用力折筆向左下勾出。
2、上挑橫是指橫畫上面帶挑,如「古」字。寫法是在寫好一橫後,再用力一頓翻筆上挑而出.上挑橫與下勾橫不同處是末端收筆的方向不一樣,前者上挑,後者下勾;上挑是為了順勢寫上畫,下勾是為了開啟下筆。
豎
1、懸針豎是指豎畫下面尖尖的如針倒懸,如「半」字。寫法是落筆略頓,接著由上而下、由重而輕寫豎畫。懸針豎要如針垂直端懸,不能東斜西倒。
2、垂露豎是指豎畫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申」字。寫法是落筆略頓,接著由上而下寫豎畫,至末端再略頓一下,回鋒收筆。垂露豎的兩端用筆重而中間用筆輕,兩端書寫速度慢而中間書寫速度快,豎中帶挺呈曲勢,如人挺立,顯得精神飽滿。
3、曲勾豎是指豎畫下端帶曲勾,如「抑」字。寫法是寫好一豎後,末端收筆時順勢向左下迅速勾出。曲勾豎的豎中略帶曲勢,並非一味地端直。
4、仰勾豎是指豎畫下端帶仰勾,如「隆」字。寫法是落筆寫豎畫,至末端再用力向右上勾出。。仰勾豎與曲勾豎的差別是前者仰勾向上、由左而右,後者曲勾向下、由右而左;前者是承上筆,後者是啟下畫。
撇
1、回鋒撇是指撇畫下端回鋒向上,如「化」字。寫法是落筆稍重,隨著向左下寫撇,至撇尾再回鋒向上收筆。因為撇尾回鋒收筆,並非出鋒收筆。所以撇尾不失而圓。
2、挑腳撇是指撇畫下端挑腳向上,如「今」字。寫法與回鋒撇同,只是收筆時挑腳而出呈勾狀。一般說,回鋒撇往往是撇後寫豎,筆勢角度小,挑腳撇往往是撇後寫捺,筆勢角度大。
3、斜撇斜撇是楷書寫法,撇端尖尖的,如「余」字。寫法是落筆稍重,然後逐漸提筆向左下撇出,撇時要輕靈不要遲疑,而且力要送到撇尖。
4、平撇平撇在字頭,短小而平,如「重」字。寫法是落筆重,略頓,隨後提筆迅速撇出。平撇的形態有點象鳥啄,短小尖銳。
捺
1、斜捺是指捺畫斜而長,如「秦」字。斜捺在漢字中往往與斜撇相配,如同人的左右手。寫法是順著撇勢輕落筆,略橫行,接著轉筆向右下方寫。捺時要稍用力,隨即向右平捺出。斜捺的形態是一波三折,故又稱「波畫」。
2、回鋒捺是指斜捺的捺腳收筆處不是出鋒而是回鋒,如「天」字。寫法與斜捺同,只是最後回鋒收筆,露出下尖勾,目的是為了書寫下一字。
3、反捺是從斜捺、回鋒捺變化而來,如「木」字。寫法是輕落筆,觸紙後徐徐用力向右下行筆,然後用力向左下勾出。
4、圓曲捺是指游水捺的三彎處圓曲如環。寫法是先落筆寫一點,接著順勢寫一豎,再提筆向右拐彎,然後回鋒或藏鋒收筆。寫回曲捺要注意兩點,一是拐彎要圓曲不能生硬,二是捺尾要圓渾不能尖利。
5、平捺在字的下面起托的作用,因比字頭或字中的斜捺角度較小波畫較平而名之,如「之」字。寫法是回鋒落筆,略橫,隨著向右下用筆,然後用力平平捺出。平捺與斜捺一樣,形態是一波三折,有一種流動的勢態。
6、挑勾捺是指平捺的捺腳上挑,如「超」字。寫法是寫好平捺後,捺腳不平出,而是順勢上挑成勾狀,目的是為了便於寫「走」字裡面的部分。挑勾捺其實是在平捺快寫後順著筆勢自然形成的一種寫法,不可勉強為之。
挑
1、短挑是挑畫的一種,線條短小,如「地」字。短挑在行書中是承著其他點畫書寫而出,短小精銳,恰似一把短劍。寫法是落筆後略頓,隨即逐漸提筆用力挑出。
2、撇折挑是指撇和挑連寫,如「福」字。寫法是先寫一撇,然後折筆用力向右上迅速挑出,撇折挑要注意折處,書寫時點畫務必交待清楚,不能含含糊糊,拖泥帶水。
勾
1、蟹爪勾是指豎勾屈曲似蟹爪,如「寺」字。寫法是先寫豎畫,然後轉筆向左行筆,再翻筆向上勾出。蟹爪勾是豎勾的變化寫法,形態優美、線條雄健、氣勢酣暢。
2、戈勾即戈字勾,如「戊」字。寫法是側鋒落筆,然後縱筆而下,勾時用力翻筆向上勾出。戈畫平中帶弧有韌勁,剛中含柔見縱勢。
3、背拋勾是指從背面反拋勾出,如「夙」字。寫法是順勢寫上橫畫,拐彎時折筆而下,然後宛轉提筆寫下彎畫,再翻筆向左上勾出。背拋勾轉彎抹角處不能生硬有稜角,勾尖要向內,對著字心首畫。
4、浮鵝勾因形同白鵝浮綠水而名,如「毛」字。寫法是落筆稍重,接著用筆向下寫直畫,隨即提筆拐彎寫橫,最後翻筆向上勾出。浮鵝勾要鵝頭高昂,鵝身平正,方正中呈圓勢,態度雍容大方,氣宇軒昂不幾。
5、回鋒勾如同回鋒捺是斜捺的快寫形式一樣,回鋒勾是浮鵝勾的快寫形式,如「也」字。寫法是順勢寫豎橫圓曲折,然後翻筆由上繞一小圈向下勾出。回鋒勾與浮鵝勾的不同處除了勾的形式和方向不一樣外,是回鋒勾的豎橫向內圓曲而浮鵝勾的豎橫向外開拓。向內圓曲的比較宛轉流利,向外開拓的比較雄健挺拔。
折
1、橫勾折是指橫畫加折勾,如「罪」字。寫法是落筆先寫橫畫,折時稍用力向左下方勾出。橫勾折不僅要橫與勾的筆畫分明,而且轉折要自然有力。
2、豎勾折是指豎畫加折勾,如「問」字。寫法是先寫豎畫,要心胸挺起,折時不妨筆略提起,再頓下去,然後迅速向左上勾出。
3、曲折在行書中用得很多,凡是撇捺連續快寫都成曲折,如「根」字。寫法是落筆寫撇畫,接著向右折筆,再隨即向下勾。曲折形似閃電,富於動態。
4、撇捺折是撇捺的連寫,但書寫較工整,如「衣」字。寫法是落筆稍重,再逐漸提筆寫撇,然後回鋒向右下方寫反捺,即成。撇捺折在撇捺的交接處要連寫,要有折的風味。
5、三彎折是指三彎折曲折成三彎,如「乃」字。寫法是先落筆寫橫,再折筆寫彎,接著順勢向下彎出。三彎折要折而有韌勁,彎曲自然舒展。
6、內勾折是由橫撇折的外勾變為內勾,如「序」字。寫法是寫好橫畫後,接著翻筆寫撇,撇要成內包勢,隨即趁勢向右上勾出。
7、鵝勾折是浮鵝勾的快速簡便寫法,如「光」字。寫法是依勢落筆寫短斜豎,隨即折筆向右上勾出。鵝勾折的折處要圓潤遒麗,用筆要流暢明凈。
行書偏旁
行書偏旁一定要根據與其所搭配的單體的長短、肥瘦,大小不同而有所變化,不能千篇一律。此外,部首一定要與其所搭配的單體互相呼應。呼應的方法,或者藉助於楷書用意連,或者藉助於草書用形連。形連時要注意既要靠牽絲,又要靠筆勢,過多地使用牽絲,如果形連勢不能連,整個字仍是盤散沙。
食字旁
側鋒落筆寫撇,隨即回鋒寫橫勾折,接著順勢寫豎仰勾。整個食字旁線條清楚勻稱,是一筆寫成。
衣字旁
首點向左下帶出一點以呼應下一筆,撇點用撇提代替,改變示字旁的書寫順序。
弓字旁
先落筆寫橫折,再翻筆寫橫折勾。弓字旁的弓須一氣呵成,不能用兩筆或三筆寫成。
蟲字旁
落筆寫短斜豎,再順勢寫橫豎折,接著回鋒寫下橫,然後翻筆向上寫豎折挑,為了便於書寫,行書蟲字旁的一點往往省掉。
馬字旁
落筆寫出折勾,再回筆寫豎橫折勾,最後順勢寫下橫。下橫一般寫成挑畫,以便書寫右面點畫。
頁字旁
頁字旁主要是在右部。其第一橫要稍長,抗肩,中間用小撇畫,不要太長,撇畫的起筆位置稍靠左,第二個撇畫的彎度較大一些,但不要寫的太長,最後撇畫帶出小鉤,呼應最後一點。
舌字旁
首先平撇要短,角度稍平,豎寫短,橫可稍長,但口字要寫小。所以偏旁整體要小。
田字旁
田字旁也是寫小,且整體稍向右上斜。
行書章法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是日常生活書寫中最常用最流行的書體。尤以鋼筆行書為最。行書筆畫、結構有一定的伸縮性,形態又多變化,豐富奇彩、意到筆隨,可塑性大,利於發揮藝術效果,實用價值更是超過其它書體。一副得意之作,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各盡意志,氣適流動,起伏隨勢,巧布虛陳,寄情寓意,無不淋漓盡致,酣暢爽快,令人賞心悅目。這些都說明章法在行書創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章法特點
行書由於筆畫、結構變化較大,形體各異,加之書寫風格不同,因而即使同一字也會出現多種形態,有肥瘦、長短、方圓、雄渾、挺撥、俊秀等差別。正是這些差別,使行書作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構成了不同的氣韻的章法。因此,行書的謀篇布局較楷書要靈活得多,具有如下特點:
筆勢多取縱勢
由於行書筆畫活潑流動,筆畫之間有牽縱行帶,前字的末筆與後字的首筆連帶密切,如取縱勢,更顯得如行雲流水,氣韻貫通,給人以一氣呵成之勢。
疏密變化自如
行書除筆畫、結構有疏密變化外,在整體布局中通過改變字形的大小、長短、字態的肥瘦、俯仰,能自由地調整疏密位置與布白,達到疏密得當,布白奇妙的效果。
參差錯落有致
行書不僅僅筆畫、結體各部分及字與字之間有參差變化外,而且行與行之間及通篇亦有錯落變化,這樣,整體布局顯得活潑靈動,妙趣橫生。
行氣直抒胸臆
由於行書書寫速度較快,行筆之時情法於中、筆情交融,最能直接表達書者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謀篇技巧
以動為主
楷書的章法以靜為主要特徵,給人以平和穩定、一絲不苟、不激不厲和端正嚴肅的感覺;行書章法則以動為主要特徵,給人以生動飄逸和富有生命活力的感覺。
前人出書法要「師造化」,凡在現實生活中能見到的動作姿態,都可借鑒到行、草書中去,以增強行書作品的動感,豐富其內涵和底蘊。多欣賞和臨寫古今行書大家作品,也是培養書寫動感的有效途徑。我們不能用楷書的結體和章法來寫行書,這樣會使作品顯得沉快無生氣。
雖然行書強調動感,但並不是隨意為之、不要法度,它仍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以嚴謹求靈變,避免過於放縱。
以不齊求齊
楷書要求字的上下左右間隔勻稱,排列整齊,以工整規范為美。行書則要求字形有大小,間隔有疏密排列,有錯落變化,以局部的不整齊求得整體的平衡、穩定和齊整,以變化為美。一幅好的行書作品,初看起來一行一行排列得很整齊,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相等,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氣韻生動,但細看起來,我們不難發現,字與字並不對齊,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左右動盪不寫,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不相等,有的緊,有的松,沒有定則,即所謂的「行書無寫法」,需要我們多實踐、多體會。
具有節奏變化
一幅好的行書作品,就象一首抒情的歌曲,時而婉轉平和,時而高亢豪邁,時而如行雲流水,時而如電閃雷鳴,幾經曲折,波瀾起伏。這些都是書者書寫時情感的自然渲泄,這種渲瀉是有節奏的,體現了行書作品的節奏美。
前後呼應
行書作品最注重首字,應靜心寫好文稿第一字,以統領全篇。要使行書的章法顯得嚴謹而又富於變化,一定要注意前後呼應關系,要意在筆先,事先考慮好前後字的銜接問題。
書寫姿勢
坐姿
正確的書寫姿勢不只是為了好看,還可以使書寫技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有助於書寫者的身心健康。書寫姿勢同時也反映出書寫者的修養,只有身正才會字正。正確的姿勢應是頭正、身直、肩平、胸舒、臂開、足安。
1、頭部端正:頭要居中,稍向前下方俯視,眼睛與紙面一尺距離,不可俯得太低,也不可左偏、右斜。
2、身直肩平:臀部平坐於椅子中間大部,不能扭向一邊,兩肩平齊,上身不彎曲,使上身重心安穩。
3、臂開胸舒:兩臂自然開張,兩肘平放桌面,保持一線,腹背挺直,胸口與桌沿保持一拳距離,使呼吸順暢。
4、腿開足安: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自然下垂,內側保持平行,兩腳平放地上,使全身平衡。正確的書寫姿勢,才能使字寫得端正,重心平衡。同時,正確的姿勢也會給人的身體帶來益處。
握姿
執筆方法不正確,不但妨礙書寫姿勢,影響書寫質量,還會給書寫者身心健康帶來危害,不可忽視。根據筆的自身特點,硬筆是三指執筆法,斜拿。
正確的執筆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指頭捏住筆桿(三指處於同一平面);
②指尖距筆尖約2.5cm~3cm(兩指左右);
③所有指關節都向外彎;
④筆桿位於食指的根部(如下圖)。
同時,還要做到:
①指實:拇指、食指、中指來自三方的力量,處在與筆桿垂直的同一圓角上,將筆桿夾牢,松緊適度。
②掌虛:無名指和小指緊隨中指下部依次靠攏,並向掌心彎曲、虛握。小指的整個底部形成一個環形底座,虛貼桌面。
③桿斜:筆桿向右後方傾斜,緊靠在食指第三關節與虎口方向,與桌面呈45°角。如果寫較大的字,手指向前伸直,筆桿與紙面角度減小;書寫較小的字手指向掌心收縮,筆桿與紙面角度大,宜於精離細琢。
工具
選筆
鋼筆
鋼筆的地位在硬筆練字中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較強表現力可以反映出毛筆的效果。適合練字的鋼筆,日筆應該比歐筆更適合一些。推薦白金3776,百樂78G,寫樂21K等。
關於練習鋼筆的選擇,我們可以遵從以下原則:
(1)不使用美工筆。美工筆不利於穩定練習;
(2)不使用寫起來不適的鋼筆。比如出現堵筆、洇墨、摩阻過大等問題;
(3)不使用過貴的鋼筆。在成本練字的過程相對耗筆,盡量做到成本控制,貴的筆對練字本身沒有太實質性的幫助。
中性筆
中性筆有穩定、表現力強、便宜、便捷、書寫舒適等優點,是一種相對完美的筆。不止在此次行楷練習試驗中,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更願意使用0.5中性筆。
推薦適合練字的中性筆
1、國產中性筆寶克PC-1168,這款筆無論從握持手感、出水流暢度、品控還是書寫感受方面,都屬於第一梯隊的,一點也不比那些昂貴的進口中性筆差。
2、百樂P700和P500,其實就是0.7和0.5,筆感超級順滑,而且出水不多不少,非常好寫,這么出名是有原因的。可能看不出來,但0.5確實比0.7的更細。練字推薦用0.7,0.5的可以日常用。
中性筆的挑選可以遵從如下原則:
(1)書寫流度,筆觸順骨,筆畫飽滿,墨色均勻;
(2)握筆舒適度,長時間書寫不會有過於明顯累手、壓迫感;
(3)墨乾燥速度,書寫時不會被譜黑就行。
其他筆
除了鋼筆和中性筆,其他筆類都可以進行練字。種類繁多,最為常見的有鉛筆,圓珠筆等。不一定局限於某種筆。
紙張
練習紙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回宮格、米字格、田字格、空白格、橫線格、豎線格等等,練習紙的選擇也需依據自己的基礎,初學盡量選擇輔助線多的回宮格、米字格等,隨著階段的變化,練習紙也應該有所改變以減少輔助,達到科學練習的目的。按時間順序,不止使用了米字格紙、田字格紙、空白格紙、橫線紙、豎線紙、白紙。
重點:從脫離米字格到白紙,練字整個過程都貫穿著田字格紙的鞏固練習,不屬於完全轉換狀態。
另外,有以下幾個點可以注意:
(1)當沒有問題的筆墨寫在紙上產生洇墨、阻力大等類問題,建議換紙。
(2)不要使用線格過小的紙,選擇寫起來有種自然舒適狀態的紙。
(3)不要刻意追求「好」紙,硬筆行書的練習對紙的要求較低。
字帖
如果基礎比較差,或者追求沒那麼高,可以從現代字帖練,比較容易上手。如果想追求書法或者有一定基礎,那麼就要多臨摹古帖了。硬筆臨摹古帖,初學以趙孟頫行楷《妙嚴寺》、《膽巴碑》過度,再以《赤壁賦》、《吳興賦》入手,然後可以臨文徵明等二王一路的帖。或者直接以李邕《法華寺》入手。以上字帖,要下大功夫臨摹,專注一本,長期熏修,悟到行書精髓,然後可以遍臨諸家。
推薦字帖
1、田英章的字帖
田英章的硬筆字,剛中帶柔,舒展灑脫。
以下是田英章老師的一些作品:
2、李放鳴字帖
李放鳴字的風格與田英章老師較為相近。其書法字帖因選材獨特、版式新穎、印刷精美,被許多學校作為指定書法教材,在全國首屆硬筆書法系列評比中獲書家組「十佳字帖」獎,
以下是李放鳴老師的一些作品:
3、司馬彥行書
司馬彥的行書相當棒特別適合初學者臨習,臨他的字帖其優點是不容易走偏而且有利於將來的發展是國內目前少有的即有名氣又有實力的書法家,他的行書字帖是國內許多院校硬筆行書的必修課。
書寫注意的問題
鋼筆行書的幅式有中堂條幅、條屏、對聯、橫幅、長卷、扇面等幅式。
鋼筆行書函文的書寫形式,也有豎寫和橫寫兩種方式。常用的排列方式,與楷書大體接近。一般用單線稿紙或無格紙書寫較多,方格紙用得較少。
鋼筆行書的落款,款文要用本體或行草書寫,款文字形要小於正文,鈐印的印章寧少勿多,1-2方足矣。印章的大小,應等於或略大於款文,但不得大於正文。鈐印位置要與正文相呼應,起到活躍布局、平衡作品的作用。
(一)要以楷書為基礎,在結構和用筆兩方面練好扎實的基本功。行書的用筆和結構雖然較楷書有所變化,但還沒有達到草書「解散楷體」的程度。因此,學習行書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楷書基礎。
(二)要重視臨摹。行書雖然承襲楷書,但筆畫、部首和結體都發生了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
(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
(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行書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寫法,熟悉和掌握這些部首的寫法,就能了解行書的造形規律,收到舉一反三之效。
堅持練字
當我們學習一項新技能,堅持這件事無疑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難做到的事,練字也是這樣。
想要堅持就得有大的決心,然後培養出習慣,並且能體會到練字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在堅持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來自別人和自己的肯定。
所以,不妨列一個計劃,樹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前期的目標不能追求質的改變,需要做量的積累。例如,我要臨寫琴賦,我每周要認真的練10個字。我第一天可以通臨一遍,我第三十天的時候再通臨一遍。可以做一次比較。如果認真練,一個月,成果還是能激勵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