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法網個人信息查詢
人法網個人信息查詢的步驟如下:
1、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輸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關鍵詞,找到並進入其官方網站;
2、在網站首頁點擊「失信被執行人」按鈕,進入查詢頁面;
3、在查詢界面中輸入被執行人的姓名和證件號碼等必要信息,點擊「查詢」按鈕;
4、查詢結果顯示在頁面下方,找到相關的執行信息列表;
5、點擊列表中的「查看」按鈕,即可查看被執行人的詳細執行信息。
人法網的使用場景:
1、案件信息查詢:用戶可以通過人法網查詢相關的案件進展信息,了解案件的審理階段和公開的裁判文書;
2、失信被執行人查詢:提供對被法院認定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個體或企業的查詢服務,以便用戶了解相關主體的信用狀況;
3、執行信息查詢:允許用戶查看法院執行案件的相關信息,包括執行案件的基本情況和執行進度;
4、裁判文書查詢:用戶可以檢索和查閱法院公開的裁判文書,以獲取案件的詳細判決內容;
5、法院公告查詢:提供法院發布的各類公告信息,包括開庭公告、送達公告等,方便用戶及時獲取法律程序相關的通知信息。
6、審判流程查詢:用戶可以查詢案件的審判流程,包括案件的立案、審理、判決等各個階段的信息。
綜上所述,通過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關鍵詞訪問官方網站,點擊「失信被執行人」進入查詢頁面,輸入必要信息後點擊查詢,用戶可以在結果列表中查看並獲取被執行人的詳細個人執行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㈡ 免費查詢個人犯罪記錄
公民的一項合法權益,旨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維護社會公正。
一、了解查詢渠道與流程
公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個人犯罪記錄的免費查詢,包括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官方網站或現場窗口。查詢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提交個人身份證明、填寫查詢申請表、等待審核並獲取查詢結果。
二、准備相關證明材料
在進行個人犯罪記錄查詢時,公民需要准備相關證明材料,如身份證、戶口本等有效身份證件。這些材料用於驗證申請人的身份,確保查詢結果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三、查詢結果的使用與注意事項
查詢結果通常包括個人的犯罪記錄信息,如有無犯罪記錄、犯罪記錄的具體內容等。公民在獲取查詢結果後,應妥善保管並合法使用,避免泄露個人隱私。同時,對於查詢結果中可能存在的異議或錯誤,公民有權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訴或更正請求。
四、免費查詢服務的意義與價值
免費查詢個人犯罪記錄服務的推出,不僅方便了公民了解自己的犯罪記錄情況,還有助於提高社會公正和透明度。通過查詢,公民可以及時發現並糾正可能存在的錯誤記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這一服務也有助於減少因犯罪記錄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糾紛,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綜上所述:
免費查詢個人犯罪記錄是公民的一項合法權益,公民可以通過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官方網站或現場窗口進行查詢。在查詢過程中,需要准備相關證明材料並遵守查詢流程。查詢結果應妥善保管並合法使用,對於可能存在的異議或錯誤,可以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訴或更正請求。免費查詢服務的推出有助於提高社會公正和透明度,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條規定:
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
此條款規定了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特定情況下應當如實報告自己的犯罪記錄,但並未明確公民查詢個人犯罪記錄的具體方式和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九條規定: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㈢ 犯罪記錄怎麼查
一、查詢方法如下:
1、可以查看檔案。個人犯罪記錄屬於個人隱私,不對任何公眾公開,只有單位僱傭員工時,在個人檔案中可以查看到。
2、到其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查詢。普通公民不得隨意查詢他人犯罪記錄信息。確有必要查詢他人犯罪信息的,應當根據信息管理機關要求提供相應的書式材料,經審核通過後能進行相關犯罪記錄查詢。
3、公民在公眾網上是無法查詢犯罪記錄的,因為公安內網是與公眾網實行物理隔絕的。公安內網只有公安機關內部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憑許可權進行查詢。公民是無法登錄公安內部的。
二、犯罪記錄有哪些:
1、刑事犯罪記錄是指犯過罪受過刑罰處罰的人在公安局都有記錄。
2、如果單純從「犯罪記錄」的字面來理解。那麼如果沒有經過法院判決的,不應該認為是「記錄」。法院才是凱衫沖是否「犯罪」的唯一有權判斷機關。
3、俗稱刑事犯罪記錄,也稱前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盯殲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行為是犯罪。
4、凡是不滿14周歲的人塌畢雖然實施了犯罪行為但是不構成犯罪,沒有犯罪記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其他行為也不構成犯罪,沒有犯罪記錄。
法律依據:
1、《公安機關辦理犯罪記錄查詢工作規定》第四條,個人可以查詢本人犯罪記錄,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查詢,受託人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單位可以查詢本單位在職人員或者擬招錄人員的犯罪記錄,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從業禁止的規定。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授予職業資格,公證處辦理犯罪記錄公證時,可以依法查詢相關人員的犯罪記錄。有關查詢程序參照單位查詢的相關規定。
2、《公安機關辦理犯罪記錄查詢工作規定》第五條,中國公民申請查詢,由戶籍地或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在中國境內居留180天(含)以上的外國人申請查詢,由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受理;委託他人查詢的,由委託人戶籍地或者居住地受理。
單位申請查詢,由住所地公安派出所受理。查詢對象為外國人的,由單位住所地縣級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受理。
各地根據本地工作實際和便民服務需要,可以增加查詢受理單位,也可以採取線上辦理、自助辦理等方式開展犯罪記錄查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