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做艾灸
艾灸很簡單,生什麼病要對應什麼穴位艾灸!很多人找不到穴位,但是艾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那裡有病熏那裡,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在家做自我艾灸保健的內容
1、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常採用艾灶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關元。
2、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二陰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採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葯物 (附子餅)敷灸,每次每穴5壯或15--20分鍾,灸至小腹溫暖舒適,局部皮膚紅暈發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婦忌用。
3、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輸穴之一,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用溫和灸每次10--15分鍾,灸至局部有溫熱感出現紅暈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4、灸腎俞穴: 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脫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哀,諸虛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瘓、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可選用艾條溫和灸,灸法同足三里。
5、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症孿,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可選用艾條溫和灸。
6、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經穴,為足太陽膀脫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宜肺解表,,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可選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0--30分鍾,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節,每日施灸l 次,連灸7--10次。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能調整內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調整心律,預防生殖系統疾病。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可採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5--20分鍾,每日1次,每月灸10次。
② 艾灸盒如何製作
先要知道艾炷的規格 小炷如麥粒大 中炷如半截棗核大 大炷如半截橄欖大炷高1cm 炷底直徑1cm
艾炷無論大小,直徑與高度大致相等
製法:小炷可先將艾絨搓成大小適合的艾團,夾在左手拇食指腹間,食指在上,拇指在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將艾團向左擠壓,即可將圓形艾團壓縮成上尖下平的三棱形艾炷,大中炷須將艾絨置於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將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體即可,我做的時候就是想著把它弄成大小合適的圓錐體就行了,艾絨就去葯店買那種現成的艾條就行了。
③ 艾灸盒的製作方法
效果,用四塊木板做成無底無蓋的盒子。
第一步:鋸出木板大小:10*10cm兩塊 9*10cm兩塊。s
底面:離底部大概半厘米的地方釘上鐵絲網(我是去做紗窗的地方要了一塊),剪得時候四周多留一些,向內里捲起,用圖釘或者裝書釘釘在木板上。
另外,為了鐵絲網不外突,保護自己不被燙傷,在四周稍稍固定了一些小蔑條。裡面記得折好用圖釘固定哦,這樣換艾條的時候手就不會被鐵絲網掛著了
上面:選兩個面釘上兩個小木條,離上面大概一厘米高,是用來放蓋子的,這樣蓋子就不會掉下去啦。
最後:剪一截鐵絲,長度要看自己的盒子長度選取,不能太長,因為要留一些空著的長度給艾條,這樣割下的艾條才能插到鐵絲上固定。
用釘子先在一側木板上打了個小洞,再將鐵絲的一側稍稍往裡折一些釘進去,這樣一可以起到固定鐵絲不會動的作用,二不會留鐵絲的斷口在盒子外部,不會掛到皮膚,也比較美觀。把蓋子蓋上就好啦(木盒做完了按留下的大小再做蓋,不然密合不好)為了好拿再加了個小螺絲釘。
④ 艾灸柱自己如何製作
先要知道艾炷的規格 小炷如麥粒大 中炷如半截棗核大 大炷如半截橄欖大炷高1cm 炷底直徑1cm
艾炷無論大小,直徑與高度大致相等
製法:小炷可先將艾絨搓成大小適合的艾團,夾在左手拇食指腹間,食指在上,拇指在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將艾團向左擠壓,即可將圓形艾團壓縮成上尖下平的三棱形艾炷,大中炷須將艾絨置於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將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體即可,我做的時候就是想著把它弄成大小合適的圓錐體就行了,艾絨就去葯店買那種現成的艾條就行了。
嗚好累打的手都疼了 你說的是這個吧
還有視頻,http://v.ku6.com/show/yuKHlv935zSPcM9B.html
⑤ 如何製作艾灸
選擇好的艾葉,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採摘,放在天陽底下曬干,然後把曬乾的艾葉放在石頭上,用木錘一直砸到爛,過篩去雜質,剩下的那個絨就是艾絨。之後放到陰涼乾燥的地方儲藏3年,然後再拿出來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狀長卷。又稱艾條。一般長20厘米,直徑1.2厘米,重約20克。可用純艾絨或艾絨摻葯製作,前者稱純艾卷,後者稱葯艾卷。
⑥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6)艾灸是怎樣製作的圖片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⑦ 艾灸貼的製作方法
艾灸歷史源遠流長,艾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里程,第一個是傳統艾灸,第二個是現代艾灸。傳統艾灸有效,但有煙(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專業人士);現代艾灸,無煙、便攜、操作簡單各種環境均可使用。艾珍好的艾灸貼屬於現代艾灸。
艾灸貼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現在研究證實,艾灸神奇功效的原因是熱與艾的綜合作用會產生具有治療效果的化學物質,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效果,通過熱力作用,不僅沒有破化艾草里的有效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強,附著在穴位處,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而起作用,艾灸時所產生的紅外線,可以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須的能量,也能給病態的細胞提供活化能,且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通過經絡系統,更好的將能量送到病灶而起作用。
製作方法:
1、蘄艾
2、元胡
3、透骨草
4、當歸
5、虎杖
6、乳香
7、川穹
8、獨活
9、風藤
10、乾薑
以上艾灸貼含有的材料全部研磨成粉,然後一起裝入布袋,再加上一些托瑪琳石碎石,用膠布粘上即可做成一款簡單的艾灸貼。
⑧ 艾絨自己怎麼製作
艾絨製作方法:
傳統中,使用木製的木錘,把艾草放在石頭臼中反復的硾打,這樣艾葉用的梗子就會脫離,而艾絨而成團狀,用篩子去除這些硬 子雜質,剩餘的就是艾絨。硾打的遍數越多,雜質也就會越多,這樣一來經過硾打與過篩的次數越多,留下的艾絨就越純凈,所以現在艾絨有了"純度"這個評價艾絨質量高低的一個要素。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已經不再採用那種傳統的製作方法了,因為傳統艾絨製作方法,效率太低。現在所採用的方法是使用艾絨專業的提取機,自動除雜。
艾絨使用方法:
艾絨是製作艾柱,艾條等艾灸產品的原材料,所以艾絨質量的好壞,也就直接決定了艾灸產品的質量高低,而艾絨的好壞,對艾草的選擇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例如,如果用當年採摘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與多年陳放後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在進行艾灸時,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當年採摘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燃燒起來後火力強烈,但艾火的滲透力卻不強,而陳放多年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艾絨燃燒後火力溫和,艾灸時對穴位的滲透力更強。艾灸時主要依靠的是艾絨,艾絨是由艾草艾葉提取出來的,而艾絨又是製作艾柱,艾條等艾灸產品的原材料。因此,艾絨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艾灸產品質量的高底。總之,艾灸時,應選用陳放年數長一些,純度高一些的艾絨製作出來的艾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