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兩片毛線外套怎樣縫合才好看
擴展閱讀
怎樣在陶寶網上砍價 2025-05-17 20:44:45
網上的美國是怎樣的 2025-05-17 20:40:33
桂花怎樣拍作品才好看 2025-05-17 20:33:54

兩片毛線外套怎樣縫合才好看

發布時間: 2022-04-21 19:43:53

Ⅰ 織毛衣,前後片怎麼縫合

備用材料:毛衣縫合針,同色系毛線若干。

有以下步驟:

1、開始從正面縫合。將毛線穿在專用縫針上,先在一片的正面下針辮子處穿過,如下圖:

(1)兩片毛線外套怎樣縫合才好看擴展閱讀

織毛衣

1、購買適合的毛線 及編織針 - 紙樣上有列明所需的毛線數量及所需的編織針號,只要跟據紙樣上的說明去購買就好了.當然每個人編織的松緊程度不同,所需的毛線數量略有差異,但也是一個半個之差,所以還是跟據紙樣上的說明去購買就好了。

2、做一個編織松緊標准 - 根據毛線上標簽, 以所需的織針, 編出標准針數,用正面織低針,反面織高針,然後收針。如這一小方塊是10厘米x10厘米,那就可以根據紙樣開始編織了。

如製成品大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松;若小於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緊。解決方法:過松-用細;至織針編織;過緊-用大至織針編織。

Ⅱ 裁衣服毛線怎麼裁才漂亮好看

各種服裝裁剪當中 具體的量衣方法,大家可以仔細記憶一下,以方便以裁剪衣服知識中用到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寬:由後背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頂點(軟尺在後背中央貼緊後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誇張時,肩可適當放寬。燈籠袖款可適當改窄。

5.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減長度。

6.袖口:圍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還可根據款式的不同用胸圍比例法計算。

7.領大:沿喉骨下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節:一般體型可按總體高算出。遇到特殊體型時,就需要量取前後的腰節尺寸(在腰部最細處,圍一條皮尺成水平),分別量取前後腰節的尺寸。

9.褲長:由腰部左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腳跟減3厘米。

10.腰圍:代表褲子類服裝「型」。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12.上襠:由腰部右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服裝裁剪教程

一、 立體裁剪的概念

立體裁剪是區別與服裝平面制圖的一種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裝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裝立體裁剪在法國稱之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國和英國稱之為「覆蓋裁剪(dyapiag)」,在日本則稱之為「立體裁斷」。它是一種直接將布料覆蓋在人台或人體上,通過分割、折疊、抽縮、拉展等技術手法製成預先構思好的服裝造型,再從人台或人體上取下布樣在平台上進行修正,並轉換成服裝紙樣再製成服裝的技術手段。

二、 立體裁剪的淵源

立體裁剪這一造型手段是隨著服裝文明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西方服裝史對服裝造型的分類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裝史的發展過程,而立體裁剪產生於服裝發展的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歷史上的哥特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西方人文主義哲學和審美觀的確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強調女性人體曲線的立體造型,這種造型從此成為西方女裝的主體造型,因此,歐洲歷史上的哥特時期,也是歐洲服裝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隨後,在服裝的定製過程中逐漸得到發展,因為定製服裝要求合體度高,所以以實際人體為基礎進行立體裁剪是必然的,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級時裝製作。隨著成衣業的發展,人們開始採用一種標准尺寸的人體模型來代替人體完成摸某個服裝號型的立體裁剪。

三、 立體裁剪的應用范圍

立體裁剪技術廣泛地運用服裝生產、櫥窗展示和服裝教學中。

1 用於服裝生產的立體裁剪

服裝生產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即產量化的成衣生產和單件的度身定製形式,因此,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也常常也因生產性質的不同而採用的技術方式一種為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結合,利用平面結構制圖獲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體裁剪進行試樣、修正;另一種為直接在標准人台上獲得款式造型和紙樣。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要求技術操作的嚴謹性。

2 用於服裝展示的立體裁剪

立體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於生產同時也較多地運用於服裝展示設計,如櫥窗展示、面料陳列設計、大型的展銷會的會場布置,其誇張、個性化的造型在燈光、道具和配飾的襯托下,將款式與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現在觀者眼前,體現了商業與藝術的結合。

3 用於服裝教學的立體裁剪

在服裝教學中,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學習與運用外,應更加註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運用能力的潛能的開發,通過設計、材料、裁剪和製作等環節的研究,逐步掌握立體裁剪的思維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種技能,從而熟練地將創作構想完美地表達出來。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大膽實踐,從造型到材料的選擇都應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同時建立造型、材料和縫制間的相互聯系,並對其進行相關評價。

四、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的比較

1 平面結構的優勢

(1)平面結構是實踐經驗總結後的升華,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性。

(2)平面結構尺寸較為固定,比例分配相對合理,具有教強的操作穩定性和廣泛的可操作性。

(3)由於平面結構的可操作性,對於一些定型產品而言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個有效方式,如西裝、笳克、襯衫以及職業裝等。

(4)平面結構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夠有據可依,例如,1/4B+5,5即為松量,便於初學者掌握與運用。

第一章 衣身的立體裁剪

一、 原型的立體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紙樣,是一切款式的基礎。立體裁剪原型是衣身立體裁剪的基礎。操作步驟如下:

1、將確定好前中心線、胸圍線和基準線布料覆於人台上與人台上的同名線條符合,在前中心和B.P點處用大頭針固定在人台上。

2、將胸圍線以下多餘的量推到B.P點下面,形成腰省量並用大頭針固定腰省,同時確定側縫線的位置並固定。

3、將胸圍線以上的餘量推向肩部,在領口處需打剪口,以消除領口處的牽扯力,根據領圍、肩部、袖窿的基礎線在布料上作出點影線。

4、後片的操作方法與前片相同。

(二)原型寬放量的設計:主要有兩種方法:

1、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寬處推出一定的松量,並用大頭針臨時固定。

2、放置法:在立體裁剪完成之後,直接在側縫處加放鬆量。

3、衣身的修正:由於立體裁剪的技術難度角度較大,裁剪部位較難保證精確,因此,對於左右對稱服裝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則根據右衣身進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將布樣從人台上取下,置於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樣尺重新描順領窩、袖窿弧線以及側縫、肩縫等;

(3)檢查相關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據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將左右衣身用手針連接起來並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關部位如口袋、紐扣均按實樣裁剪並置於相應的部位,以檢查服裝的整體造型是否完善。

二、立體裁剪中省的運用

在原型的立體裁剪中我們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現出兩中基本狀態:寬松式與合體式。寬松式表現為面料與人體是一種離體狀態,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而合體式則是面料與人體的符合,呈現出貼體狀態,這種貼體狀態的產生關鍵就在於省的運用。

1、省的概念與意義

省是服裝製作中對餘量部分的一種處理形式,省的產生源自於將二維的布料置於三維的人體上,由於人體的凹凸起伏、圍度的落差比、寬松度的大小以及適體程度的到低,決定了面料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呈現出鬆散狀態,將這些鬆散量以一種集約式的形式處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產生使服裝造型由傳統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立體造型。

2、 省的轉移及其運用

省的轉移是省道技術運用的拓展,使適體裝的設計走向多樣化,立體裁剪中省道轉移的原理實際上遵循的就是凸點射線的原理,即以凸點為中心進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圍繞胸高點的設計可以引發出無數條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領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圍繞著突點部位即胸高點對餘缺處部位進行的處理形式——省的表現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結合設計進行省道轉移。

3、幾種省形的立體裁剪操作

(1)腰省——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式,將全部餘量轉至胸點下方。

(2)肩省+前中心省——這是將全部餘量分成兩部分分別轉移推移到設計的位置,這與平面結構中所講的省的分解與轉移是同一概念。

(3)人字省——省形表現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於以上省形的對稱特點,它表現為不對稱,同時還表現為子母省的特點,這類的省還包括Y形、T形等。

4、立體裁剪中省與分割

分割是繼省的之後的又一種裁剪技巧,當兩個省都指向胸高點時,我們可以將這兩省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分割線,這就是平面結構中所講的連省成縫的結構形式,分割的技巧使用使合體服裝在結構設計上又增加了一種表現手段,同時也使服裝設計語言更加豐富。

(1)縱向分割——將肩省與胸腰省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縱向分割線,如經典的公主線。除此之外,領口省與腰省、袖窿省與腰省等都是縱向分割。

(2)橫向分割——主要體現為一種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割線,如將袖窿省與前中心省連接形成橫向分割,將肩胛省轉移至袖窿處,連接兩省形成後片的水平分割。

(3) 斜向分割——界於水平與垂直之間的分割形式,且是一種不對稱的分割,如將右衣身的肩省與左衣身的側縫省連接,形成貫穿衣身的斜向分割線。

(4)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在服裝結分割設計中其成型後的線形主要表現為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兩種基本形式,其餘皆是在此基礎上的變體。直線分割是分割的基本表現形式,而曲線分割是對分割設計的豐富,但應注意的是曲度越大,工藝難度也就越大。

(5)操作要求——無論是哪種方法哪種形式,它們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確定分割部位,並用表示線標識出來,然後按照立體裁剪原型的操作方法與步驟分片完成。

三、立體裁剪中的抽褶藝術

抽褶是服裝設計中運用較多的設計語言,它使服裝顯得更有內涵、更生動活潑,尤其是在少女裝的設計中,抽褶是主要運用的一種表現形式。褶分為規律褶和自由褶兩種基本形式。

1、規律褶——主要體現為褶與褶之間表現為一種規律性,如褶的大小、間隔、長短是相同或相似的。規律褶表現的是一種成熟與端莊,活潑之中不失穩重的風格。

2、自由褶——與規律褶相反,自由褶表現了一種隨意性,在褶的大小、間隔等方面都表現出了一種隨意的感覺,體現了活潑大方、怡然自得、無拘無束的服裝風格。

3、操作要求——由於立體裁剪不同與平面裁剪能夠很精確地計算出用料的多少,所以在布料的裁剪上首先應留有充分的餘量,再根據需要來設定褶量的大小,並用筆做上記號。

第二章 袖的立體裁剪

一、 手臂結構與袖的構成原理

手臂與身體部分僅由關節聯系在一起,因此其活動范圍較大,從功能設計的角度出發,袖子結構一般都與衣身分開。通過對人體的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向前彎曲的狀態,因此不難理解合體袖向前彎曲的結構,以及前袖窿挖度大於後袖窿。在袖子的立體裁剪中較多採用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方法。

二、 一片袖的立體裁剪

1 無省一片袖的立體裁剪

(1)先完成衣身的立體裁剪,量出袖窿弧線長,定出袖長和袖寬,取適量的布料一塊,標出袖中線、袖山頂點和袖長後,在14厘米的袖山高處畫出水平輔助線,根據袖窿弧線的長度來確定袖山線。按平面裁剪的方法畫出袖山弧線,並連接袖底線。

(2)將袖片與衣身復合,注意褶皺的均勻。

(3)標出記號後,從人台上取下袖片,重新修正袖山弧線。

2 泡泡袖的立體裁剪

泡泡袖有稱公主袖,泡泡袖的肩寬應窄於一般的服裝,其目的在於體現袖型的飽滿和堅挺。操作步驟如下:

(1)取無省一片袖的板型對折,覆蓋在布料上在袖中線處放足褶量,剪出泡袖基礎袖樣。

(2)將基礎袖樣覆蓋在肩臂處,使袖中線與肩線對齊,並逐一作出褶形,注意褶量的均勻,檢查造型是否符合要求,確認後,用筆做上記號。

(3)從人台上取下袖片,展平並重新修正輪廓線。

3 喇叭袖的立體裁剪

喇叭袖的立體裁剪方法與泡泡袖相同,只不過放量在袖口處。

三、 兩片袖的立體裁剪

兩片袖結構是由大小兩塊袖片組成,是一種合體式的袖結構。兩片袖的立體裁剪一般是以手臂為基礎,先完成大小袖片的基本形,再用平面裁剪的方法標出袖山弧線,最後在人台上確定二片袖的造型。操作步驟為:

(1)分別兩塊布樣在手臂上量出長度與寬度分別加放一定的松量並標出中心線。

(2)將手臂前中心線朝上,平放在檯面上,從布邊至袖山頂3厘米處作一記號,覆蓋在手臂上,同時將布樣在中心線處放鬆度3厘米左右,順手臂向下逐一固定,餘量向兩側推移至袖縫處,並作出記號。

(3)小袖片操作步驟與大袖片相同。

(4)基本型完成後分別取下,置於平台上,依據平面裁剪的方法畫出袖山弧線,並留有一定的餘量,剪去多餘的布料。

(5)用手針將大小袖片縫合並與衣身復合,重新修正,最後確定袖片板型。

四、 連身袖的立體裁剪

連身袖的立體裁剪方法同上述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在於由於衣身與袖子是連在一起的,故而,在製作時需考慮手臂的活動量。

Ⅲ 片織毛衣怎麼縫前後片

把所有針數平分,你認為漂亮一面的做為前塊,再在前後各數五針(大人的鎖十針)鎖掉,最好鎖成不辮子形的,再織其中一面,開始三排吧每排都得鎖針,鎖針是在開始和結束時鎖哦,要鎖成一條線然後就隔兩圈鎖,後塊還有(大人的)90針左右吧就不能再鎖了一般這時候就可以合了

Ⅳ 兩色毛衣外套花樣織法

不會打花,可以買帶花色的粗毛線,只打簡單的平針,加上簡單大方的款式,也很好看。做為外套,衣邊、袖口和領口可以打上稍高的上下針或兩針上兩針下(視具體衣長而定),其餘打平針。全是上針,因向外凸,給人一定的膨脹感,而全是下針的話,則會給人適當的向內收一點的感覺。這要視個人體形、性格、喜好而定。至於衣服大小,起針多少,最好是找件大小合適的衣服照著尺寸去做。這樣的毛衣,關鍵是領口,套頭衫則打大點的高領好看,開衫則打大翻領好看。

Ⅳ 如何將兩片毛衣縫在一起

1、有專門的縫毛衣針,你用本色的毛線向縫普通衣服一樣縫就行了,2、用鉤針鉤,同樣是用本色的毛線,將兩片平行對齊,兩個正面相對,然後將鉤針同時插入兩片,鉤出毛線,你若是有一般的鉤織技能就能看懂我的說法,不知上述方法是否能對你有所幫助。

Ⅵ 六種毛衣縫合方法圖解

毛衣縫合的具體操作如下:

1、將需要縫合的兩片毛衣片,以環形針進行定點對齊固定。

Ⅶ 兩片毛衣怎麼縫合

傳統的方式是用手鉤針,這在80年代是非常流行的,現在用手鉤針的非常少,縫合毛衣可用帶可封閉的鉤針,工廠用的是縫盤機,原理和手工縫合一樣簡單,用一根和毛衣一樣粗細的毛線在2片毛衣中的縫隙中按規律來回穿梭就可以縫合在一起。

Ⅷ 毛衣如何縫合

毛衣前後片的縫合,有多種方法:1,用縫紉機縫合。縫紉機縫合,簡單方便,將前後片正面相對,縫紉機直接軋上就可以了;2,縫衣針縫合。縫衣針縫合有兩種,一種是前後片正面相對,用回針法縫合;另一種是看著正面縫合。正面縫合毛衣,取毛衣邊上倒數第二針與第三針中間的連接線前片挑兩根,再後片挑兩根線,再前片挑兩根線,依此類推就可以了,這種方法縫合的毛衣,從正面看不出接縫,與整片織的差不多。3,可以用棒針直接織在一起,這種比較好拆,將前後片正面相對,用棒針挑邊上的針,織起來,4,用鉤針縫合,這種方法與第三種差不多,只是把棒針換成鉤針,直接鉤在一起。

Ⅸ 毛衣怎樣縫制出完美圖案

1、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平針織物上逢縫制圖案。選擇獨立圖案,在孩子毛衣的中心位置,或前胸上。

(9)兩片毛線外套怎樣縫合才好看擴展閱讀:

織毛衣的須知事項

1、事前准備 - 先決定編織用品用途及穿著對象

2、選定紙樣或編織花樣,如元寶針、上下針、羅紋針或是一些花樣等

3、購買適合的毛線及編織針 - 紙樣上有列明所需的毛線數量及所需的編織針號,只要跟據紙樣上的說明去購買就好了。

4、做一個編織松緊標准,應該根據毛線上標簽, 以所需的織針,編出標准針數,用正面織低針,反面織高針,然後收針。如這一小方塊是10厘米x10厘米,那就可以根據紙樣開始編織了。

Ⅹ 毛線編織怎樣縫合兩側好看

穿針引線縫出來的好看,就像織出來的一樣,看不出來縫合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