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玫瑰花青枯病怎樣防冶圖片
擴展閱讀
怎樣畫鴨子好看 2025-05-16 10:01:28
在qq怎樣發圖片 2025-05-16 09:59:59

玫瑰花青枯病怎樣防冶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5 17:07:52

❶ 青枯病要怎麼防治

青枯病發病初期,植株頂端幼嫩部分在中午凋萎,早、晚尚能恢復;到後期,晴天受害植株突然枝葉下垂、萎縮,剛死亡時,葉片青綠色,故名「青枯病」。縱面切開被害根莖,可見維管束已變褐色,用力一擠,可壓出灰白色汁液。本病以土壤帶菌,從根傷口侵入,高溫、多雨和田間積水時病情加劇。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提早育苗移栽,增強抗病力;開深溝,築高畦,降低田間濕度;中耕除草忌傷根部,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生石灰消毒。

❷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採用無土、新土育苗.(2)定植時用殺菌農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77%可殺得500倍液進行灌根,或用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一4000倍液或甲霜惡霉靈600-800倍液,進行浸根,1~2小時.
2.物理防治
採用生物植保技術進行青枯病的防治。根據土壤以菌抑菌平衡原理,在作物青枯病發病初期追施HILOT菌博士海洋多肽生物菌劑10-15kg可以溝施或穴施,在使用之前,先把菌劑跟麥麩混合,調入牛奶3-5kg後,施入土壤,用土蓋好。
3.葯劑防治
栽培馬鈴薯,應選用無病種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後播種。對種薯切塊時,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青枯病特效辦法,只能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葯劑僅能控制病情,減輕危害.
(1)當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對周圍土壤進行消毒.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②發病初期用77%可殺得400倍液或農用硫酸鏈黴素或農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25%絡氨銅500倍進行灌根,每株300—500克.③對田間發病株達80%以上,沒有生產管理價值的進行毀種。 防治方法 預防方案 治療方案 發病中前期 發病中後期 甲霜惡霉靈或惡霜嘧銅菌酯3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10天灌1次,連灌2-3次。具體詳見產品說明書。 枯利消30ml+惡霜嘧銅菌酯25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天灌1次,連灌2—3次。若病原菌同時為害地上部分,應在根部灌葯的同時,地上部分按40ml兌水15kg噴霧,每7天用葯1次,噴霧時,每15公斤水可加30g魚蛋白。 病情嚴重時,為了見效更快,在灌根或噴霧時,可添加一些化學葯劑,如:30%高科惡霉靈50ml+15克福美雙或甲霜靈·錳鋅25g或20%葉枯唑20g。 4.生物防治
栽培前,向植株內注入非致病性青枯菌,以占據青枯菌的生態位,使致病性青枯菌無法進入植株。經試驗,預先植入非致病性青枯菌的茄子,全部沒有出現青枯病。此方法在2005年被發現。
5、有機預防和治療:在常規化學制劑易產生抗性的情況下,可選用植物源提取葯劑,無殘留,無抗性。在苗定植後用艾多收「土傳一沖凈」稀釋600-8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100g可有效預防青枯病的發生和發展;在生長期出現病情後,可用土傳一沖凈稀釋600-800倍液灌根治療,間隔5-7天重復使用一次即可控制病情發展並恢復健康生長。

❸ 花生的青枯病要怎樣防治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

重病區可選用協抗青、魯抗青1號等抗病品種。

(2)實行輪作。

發病率為10%~20%的地塊,實行2~3年輪作;發病率50%以上時,實行5~6年輪作。可與小麥、玉米、甘薯、大豆等輪作。

(3)搞好田間管理。

施用無病有機肥料,通過深耕、深翻、平整土地等改良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並改善灌溉條件,及時開溝排水,高畦栽培,避免雨後積水。發病時,及時拔除病株集中處理。

(4)化學防治。

可試用銅氨液(硫酸銅:消石灰:硫酸銨為1:2:7配成),於發病初期,淋灑病株和附近健株。按1:1200~1:1500倍葯液,每株施250克,有一定防治效果。

❹ 青枯病用什麼葯防治效果好

青枯病☞細菌性病害。建議絡氨銅等等銅制劑灌根,同時葉面噴霧細菌性農葯如中生菌素或者鏈黴素或者噻唑鋅或者春雷黴素等等+葉面肥。
此病害以灌根防治為主,葉面噴霧防治為輔,得病後作物傳導輸送水肥能力差,葉片打葯混合葉面肥補充能量。

最好早早預防,定植當天用絡氨銅等等銅制劑灌根預防最好。

❺ 花生青枯病如何防治

(1)合理輪作。南方花生產區實行水旱輪作,即「花生—水稻—水稻」和「水稻—水稻—花生」的耕作制度,防治花生青枯病取得了顯著效果。輪作的作物南方以甘蔗最好,輪作2年,發病率可以減輕到1%以下,其次是甘薯和十字花科作物。北方以甘薯、玉米、高粱和穀子等禾本科作物輪作,防病效果較好。

(2)加強栽培管理。旱坡病地通過深耕、深翻、平整土地、開溝做畦、排除積水、增施尿素和石灰以及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措施,可以惡化病菌生存的條件,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發病。

(3)種植抗病品種,如鄂花5號、中花2號、粵油92、粵油256、桂油28、魯花3號等品種。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品種在病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對病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❻ 植物青枯病是一種怎樣的病害

青枯病(Bacterialwiltofplants)是由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細菌性病害。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至今已發現可侵染44科近300種植物。目前還沒有有效殺青枯菌的商業化制劑,而栽培措施防治在實施上存在困難,青枯病的防治更依賴於抗病育種。細菌性青枯病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土傳植物病害,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此病從發現至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1864年印度尼西亞首先報道在煙草上引起毀滅性的損失。隨後,美國、澳大利亞也分別報道了馬鈴薯和番前的青枯病。1896年美國ErwinSmith將其病原物定名為青枯假單胞桿菌monassolanacearum),1992年,YabuuchI等根據DNA2DNA、DNA2RNA分子雜交,以同源性分析為基礎,建議將其列入Berkholderiasolanacearum(Smith,1896)comb.nov。通過大量工作,對16SrRNA基因組的序列測定和聚類分析,1995年建議列入Ralstoniasolanacearum(smith,1896)comb.cov,與Burkholderpickettii和Alcaligeneseuterohus同一屬。作物青枯菌至今已發現可侵染44科近300種植物。在我國主要農作物中馬鈴薯、番茄、煙草、茄子、辣椒、花生、姜、甘薯、木麻黃、桑、油橄欖、聚合草等均受青枯菌的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此外,它還可侵染許多雜草和其他非寄主植物的根部。

煙草青枯病最早於1880年在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被發現,隨後逐步擴展蔓延,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煙草的重要病害。目前在全球分布介於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一般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年均溫不超過23℃;南半球1、7月份的平均溫度分別不低於21℃與10℃,北半球1、7月份的平均溫度分別不低於10℃與21℃;煙草生長季節不少於6個月的地區,都適於該病的發生流行。

青枯病是我國最嚴重的煙草細菌性病害,分布比較廣泛。據1989—1991年全國(台灣省未查)煙草侵染性病害普查結果證實,除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尚無該病外,其他種煙省(自治區)都有發生,而且是南方各地煙區如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福建、浙江等省(自治區)的主要病害之一。田間青枯病、根結線蟲病混合發生,危害十分嚴重,許多煙田發病率達50%以上,不少煙田幾乎全部發病,特別嚴重的完全絕收。

❼ 老師們幫忙看看這個是不是青枯病

青枯病,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黴素,或農用鏈黴素,或辛菌胺乙酸鹽,或氯溴異氰脲酸,或春雷王銅,或噻菌銅,或噻森銅,或喹啉銅,或氫氧化銅,或氧化亞銅,或氧氯化銅,或甲霜銅,或絡氨銅,或松脂酸銅等進行灌根防治。

❽ 青枯病,用什麼葯防治/

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本病發病初期地上部分雖表現為萎垂而葉片仍保持綠色,故名『青枯』。病菌從寄主的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侵入後在維管束內繁殖,向上部蔓延擴展,使維管束變褐腐爛,莖,葉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應而產生萎蔫。最易感病的生育期在結果中後期,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偏酸的田塊發病較重,大雨或連陰雨後驟然放晴,氣溫迅速升高,田間濕度大,熱氣蒸騰作用增大,更易促進病害的發生。防治方法1.提昌作物輪作,及時摘去老葉和撥除病株,2.葉面噴施龍克菌,多寧或加瑞農等,5-7天一次,連噴2-3次,下用甲基硫菌靈加硫酸銅鈣灌根,每株灌葯液200-250毫升,7天一次,連灌3-4次,可緩解。

❾ 青枯病是土壤傳播的一類細菌性病害,辣椒青枯病該怎麼防治

病菌主要由病殘體在田間越冬,通過雨水、灌溉、飛蟲等渠道進行傳播,從植株根部或植株傷口侵入,連作連種、微酷性土壤、高溫高濕、久旱忽然降雨、久雨不晴、雨後轉晴等條件下,都容易病情嚴重。灑上石灰(石灰有消毒殺菌功能),翻挖土地並整理平整;讓太陽爆灑整理好的土地,進行紫外線二次殺菌,夏天紫外線強3至5天即可,冬天曬5至7天;選番茄苗和辣椒苗時,應該挑選粗壯結實,而且根部沒有受傷的苗。


特別是中微量元素大量消耗,而後期又補充不足,甚至只補充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不進行中微量元素的後續補充,造成養分不均衡,進而影響栽種作物的生長發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

❿ 什麼是青枯病 植物得了青枯病怎麼辦

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狀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溫高濕、重茬連作、地窪土黏、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況下,該病容易發生。

實行輪作。有計劃地輪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減輕病害發生。

改良土壤。青枯病病菌喜偏酸性土壤,結合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熟石灰粉100公斤,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能有效抑制該病的發生。

優化栽培方式。採用高壟或半高壟栽培方式,配套田間溝系,降低田間濕度,同時增施磷、鈣、鉀肥料,促進作物生長健壯,抗病能力提高,能減輕青枯病發生。

培育壯苗。採用營養缽、肥團、溫床育苗,培育矮壯苗,以增強作物抗病、耐病能力。

噴施微肥。噴施微肥可促進植株維管束生長發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從花期開始,每次每畝用多元素混合型高效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噴霧,或者用0.1%—0.2%的硼酸、硫酸錳混合液50—60公斤噴霧,隔10—20天一次,共噴2—3次。為避免植株體內酸性物質增加,可在噴施硼、錳微肥的間隔期間噴施1—2次0.5%碳酸氫鈉溶液。

葯劑防治。栽培馬鈴薯,應選用無病種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後播種。對種薯切塊時,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

在茄科蔬菜種植前或採收後,每畝用20%土菌狂殺可濕性粉劑1000—2000克拌濕潤細土撒施,混在表土層內,可有效殺來土壤中的病原菌。發病初期,每畝用農鏈黴素液50—60公斤對植株噴霧,隔7—10天一次,共噴2—3次。也可以在發生青枯病時,用20%土菌狂殺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灌根或噴霧,隔7—10天一次,共施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