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練得一手好看的連筆字
1、好看的字:結構與筆畫
決定一個字是否好看取決於它的結構和筆畫。
什麼是結構?結構,又稱結體,是字的形狀,一個字有三角形狀、梯形……,它們或左大右小,上長下短,就像一個人有高矮胖瘦,疏密比例之分。比如,我們說到的中宮收緊,就是指字的形態和結構的變化。
什麼是筆畫?筆畫,是這個字的一磚一瓦,比如橫豎撇點捺等,它們組成了字的偏旁部首,再組成這個字。我們常看到,有人用硬筆寫出毛筆的感覺,其實就是在筆畫上下足了功夫。它要求控筆扎實,講究輕重提按。
結構和筆畫的結合,能讓一個字有多種姿態。如果仔細看下古代書家的帖,他們盡管風格各不相同,但都不失韻味又好看。這也是書法線條的魅力所在。
練字可以先練結構,把字的大框架寫好,再花時間練控筆,雕琢筆畫。一個字結構好了,筆畫稍微差一些,字也會很好看。
② 怎樣寫字才好看,整齊,快速
【怎樣寫字才好看,整齊,快速】
書法無特定的書寫格式,但是為了美觀,要從右至左寫,從上至下寫。並掌握好章法與結構,技能做到書寫的字,既整齊又快速,還好看。
【章法】
章法有大小之別。小章法即一字之內的點畫關系如何布置,或幾字之間怎樣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與字、行與行、正文與落款及用印之間的關系謀劃、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間有呼應、顧盼,要協調通暢而有整體感。
章法的組成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形制:即規格,形式如中堂、條幅、對聯、橫幅、斗方、扇面等。
②正文:這是作品的主體部分,書寫者要根據字數、字體和形制的不同來決定章法的布局。
③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長、短、窮款之別。內容一般為正文出處、書贈對象、時間、書寫原因、跋語等,下款為時間、書者或齋館、名號等。但一般情況極少有全部寫齊的,故以短款、窮款居多。可視章法需要而定。
④鈐印:分姓名印、齋館印、年號印、肖形印、閑印等。形有方、長、圓、橢圓、隨形等。文有白、朱(即陰文、陽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即蓋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側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與名印,視作品情況用一、二方均可。至於印的大小視款字大小而定。我們以為宜小不宜大,絕不可超過款字大小。
【結構】
漢字是由各種不同的筆畫構成的,筆畫如何組合才能美觀,產生結構的藝術技巧。結構又稱結字、結體或間架。書法的結構往往就文字的結構規律和作者的審美情趣做合適的藝術安排。這些藝術規律有疏密、虛實、欹側、勻稱、和諧、聚散、呼應等。書法的結構是根據這些規律和技巧表現文字的形式美,給觀者以豐富的美感、情趣,藉以引起無窮的意境和趣味。
③ 如何把字寫得漂亮
哇~~好巧
我也在找這方面答案,我和你情況一樣,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練字的時候是讓我一個寫字比較好的同桌寫一個,我照著練一個,練好了,再讓他寫。這就導致了我的字單個寫的時候周圍同學都戲稱我超師了(超過我同桌了),但一連著寫起來,比如說寫作文,我自己都感覺可拿不出手。
我自己想的方法是
:先讓整行的字在水平線上重心對齊(就是一個字比較密集的部分水平對齊)開始的時候間隔稍微大點,然後就是讓字縱向對齊(就是下一行的字和上一行的字對齊,不能寫在上一行間隔的下面,要寫在字的下面。)
這個我用心寫的時候感覺挺好看
可一急就又回到原型了,
這方法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平時寫字沒時間限制)可以試試,慢慢來
熟能生巧么,
我現在主要是求一個就是寫字時間比較緊不能慢慢寫的那種方法。
我已經盡力了
希望樓主如果找到答案了可以共享下,謝謝!
至於拿筆的標准
如果搜網路應該有這方面標準的圖片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怎樣才可以寫字寫得又快又好看
1、書寫工具的選擇。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
2、第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3、第三,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4、第四,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氣。
5、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6、練字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字的結構,學會觀察字帖上字的結構,它哪裡寫的寬,哪裡寫的窄。每天堅持練習。
⑤ 怎樣把字寫好看
首先要先練習楷書,因為楷書的字體比較規范,比較嚴謹,又不像宋體那樣直板,是非常漂亮的字體。
⑥ 如何練字才能讓字寫的好看
1、讀帖
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
2、描摹
「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3、臨帖
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4、背帖
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
5、創作
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
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
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
(6)怎樣讓字的線條好看擴展閱讀:
筆畫歸納:
1、點
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書寫點時,先朝左上方輕快地落筆,筆尖著紙後,行至點的下端,提筆調鋒,折回點的中心,收筆離紙。需要出鋒的點,也應將筆毫收回到點的中心,再行出鋒。
寫點時筆尖運行幅度較小,但仍應保持起筆、行筆、收筆的完整過程。切忌下筆死按,不作調節。還須注意收筆圓滿,避免尾端毛缺、粗糙。
2、橫
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楷書的橫畫,一般都是左低右高,且於平直之中呈現出起伏變動的氣勢。
書寫時,根據需要,有長橫和短橫之分。長橫一般是兩端重,中間輕;短橫可以寫成左尖橫或右尖橫,筆鋒輕輕著紙,直下落筆(或斜下落筆),漸行漸重,行至尾端回筆,即為左尖橫;右尖橫落筆較重,漸行漸把筆提起來
橫畫的起筆和收筆不能寫得太重而形成竹節狀;還要防止兩端下垂過度,狀似擔柴,軟弱無力;同時,也不允許草率收筆而造成尾端毛缺。
3、豎
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豎畫直立挺拔(藏曲於直),常在字中起支柱作用。豎畫下端呈圓狀的,稱為「垂露豎」,下端呈尖狀的,叫做「懸針豎」。
書寫時,筆鋒輕輕逆向著紙,向右橫落筆,然後向左將筆略提起,調正筆鋒後向下鋪毫行筆至尾端提筆向上作收。寫「垂露豎」時,行筆至尾端,應將筆毫再鋪開一些,然後趁勢向上收筆。寫「懸針豎」時,行筆至豎畫下半部,就應逐漸提筆寫成尖狀尾端,然後取勢空收。
4、撇
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撇畫的尾端多數採用出鋒的寫法,往往呈不同程度的左彎劍頭狀。
書寫時,筆鋒輕輕逆向左上方著紙,再向右下方落筆,隨即提筆向左下方調鋒鋪毫,中鋒行筆,達中段後逐漸提筆,至尾端作勁健含蓄的出鋒,筆毫離紙後,迅速向右上方回鋒撇的尾端寫法與「垂露豎」的寫法相仿。
5、折
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
轉折是與前後筆畫連貫書寫的,所以,它沒有獨立的起筆和收筆。以橫畫轉折成豎畫為例:橫畫的起筆、行筆如前所述,行筆至尾端,不是提筆向左作收,而是提筆向下運行為豎畫,豎畫的行筆和收筆方法也如前所述。
6、捺
捺畫具有較明顯的曲折,左上段較細並略上拱,中段較長,由細漸粗且微下凹,末段在較短幅度內,迅速由粗壯轉為尖細。捺也稱為「波」,捺的整個過程稱為「一波三折」。
書寫時,先逆鋒向左上方輕落筆,著紙後折向右下方鋪毫運行,筆毫鋪足後即提筆調鋒,迅速向右出鋒捺出。筆離紙後,在空中向左作勢空收。寫捺畫時,動作要求遒勁而靈巧,曲折處要及時調鋒,鋪毫最足時不能把筆按死,要為迅速提轉出鋒作好准備。
7、鉤
鉤是承接別的筆畫而書寫的,沒有單獨的起筆。橫畫或豎畫收筆時,不將筆鋒完全收攏離紙,而只是略駐筆停頓,俟調整筆鋒後即向旁側迅速出鋒,形成鉤狀。鉤的有筆過程十分短促,但要求蓄力充沛,發勁集中。
8、挑
書寫挑畫時,先逆鋒輕著紙,再向左下方落筆,然後向右上方行筆,邊行筆邊逐漸提筆,至末梢,疾速出鋒,輕揚而尖銳。挑書寫速度不宜太慢,它用力於根部而得力於末梢。
⑦ 怎樣讓自己寫字很好看,有自己的風格
1、臨摹結合--勤練苦練,夯實基本功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活學活用,善於創新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博採眾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梁鵠的書法,便把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⑧ 怎樣把字寫好看點
如何練好字 練好鋼筆字,對於小學生,以及一些字體尚未定型的廣大青年來說,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這是因為他們容易接受新的字體,一旦有正確的引導,選擇合適的字體,正確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恆的態度,在短期內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對於字體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練好鋼筆字就不那麼容易了。由於他們以前沒有注意字的好壞,一些難看甚至錯誤的寫法已成惡習,很難改正。他們現在想練字,但往往只在現有的字體上修修補補,選擇和自己相似的字體上打主意,這樣常常是好的沒有學到,壞的沒丟掉,以至越練越難看。 那麼怎樣讓這些人練好字呢?我的經驗是:首先必須使他們完全忘掉以前的字體,從零開始,從最基本的點劃練起。然後再練結構。對鋼筆字來說,最重要的是結構問題,結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字的美觀。所以要寫好鋼筆字結體最重要。但現在有一個很不好解決的問題,就是很難把以前的字體忘掉,在臨帖過程中常常把舊習慣帶入新字體。要改變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首先是選擇與自己以前的字體載然不同的正楷字進行摹寫。練正楷是為了正形,練上一兩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就可以正形。當形正了以後,也應選擇與本人原字體截然不同的,並且是自己認為美觀的行書字帖進行臨摹。如以前的字體拘謹則選擇奔放的字帖;如字體散漫則選擇嚴謹的字帖;如字體呆板則選擇瀟灑的字帖;如字體軟滑則選擇堅挺的字帖,若字體臃腫則選擇清秀的字帖......這樣練上二到三個月,就可以學會新的字體。在學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剛開始幾天進步還快,但過一個時期反到覺得越寫越差,這是正常現象。這時要沉住氣,繼續練下去,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軌道。臨摹的目的是將以前的字忘掉,將字帖上的字記住,加以應用。在這以後,就要安排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所謂的章法布白。對一般只想把字寫得好看些,而不想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來說,能做到以上所說的就足夠了。這是我在學習中得到的經驗,也曾將這些經驗介紹給別人,效果都不錯。 如果想在鋼筆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不僅必須借鑒毛筆書法的用筆、結體、章法、氣韻等等,還必須充分發揮鋼筆所固有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繁榮鋼筆書法藝術,才能使她具有強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則,鋼筆書法只能是毛筆書法的附庸,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也就不會有強大、永久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581725&oldpage=5&thesisid=285&flag=topic2 多看:即多看教材、字帖,多看可以加深對字體基本特徵的認識。 多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多動腦筋,練字也一樣,要掌握一般規律,准確運用。 多煉:百煉成鋼。急於求成,反而壞事。我們不一定要堅持每天練多少小時,只要堅持每天練幾十分鍾,有時也不一定能做到,但絕不能「一暑十寒」間隔時間太長。這樣會影響練字效果。總之,要堅持按教材要求 反復練習,字貼要反復臨寫。 多用:學以致用是練字的最終目標。即在平時寫信、考試、筆記時要應用所學的書寫方法,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有耐心逐步將以前不正確的書寫習慣改正過來,有不少學員來信說照著臨寫還可以,脫開字帖就不行 了,這是非常正常的,說明你還不熟練,火候未到。這時最需要耐心,繼續多臨,反反復復地臨,待到教材和字貼上的字爛熟於心,脫帖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