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單反怎麼拍攝動態的流水,該怎麼調我想拍得美美的!
觀察水流的走勢方向決定構圖,如果是拍攝垂直瀑布這種由上而下流動的水勢,建議採用豎幅構圖,能讓畫面更緊湊。如果拍攝的小溪是由左至右在流動,建議採用橫幅構圖。
使用腳架,因為要拍出絲絹般的流水,至少快門速度要比1/4秒更慢,在這么慢的快門速度下,根本無法用手持相機,因此務必使用腳架。加上拍攝流水的地方通常濕氣重、站立處易滑。
建議使用包圍拍攝,例如快門速度2秒時拍一張、4秒時拍一張、6時秒拍一張等,或者乾脆設定好包圍曝光的間隔後,加上自動三連拍,一口氣拍出三張不同的感覺。接著使用小光圈,一方面捕捉所有的細節,一方面讓快門速度更慢。
考慮使用偏光鏡。偏光鏡在這里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減光,讓快門速度更慢,另一個是去除雜光及反射,包括水面的反射,讓畫面增艷,但也有的人認為保留水面的鱗光可以讓畫面更有生氣。
拓展資料:
拍攝水景的技巧
一、搭配好水的前景中景和遠景
二、注重水與環境物體的結合
三、通過與水面保持不同角度突出不同主題
四、設法改變單調的畫面
五、幾個水景的曝光技巧
技巧二,要突出水面的平靜和倒影,放慢快門是關鍵,
技巧三,要突出水的氣勢力量,不妨通過高速快門(1/250秒以上)凝固浪花的形態,同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閃光燈的高速同步閃光保證快門速度並創造獨特效果,因為你會發現,閃燈下的浪花尤其的晶瑩剔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利用閃光燈補光,最好使用離機閃光並從側低位補光,這樣浪花會更加立體和透徹。
六、拍攝水景的時機
毋庸置疑,早晨是拍水的最好時機,尤其夏冬兩季的清晨,水和空氣的較大溫差常常會讓水面產生一層平流霧,而一旦有了霧,水就有了無窮的靈氣和變幻,這時候,讓相機保持稍微過曝的指數,想不拍出好照片都難。
參考資料:怎樣才能拍出一張好看的水景照片
❷ 如何拍出水的形態
對於生命之源的水,我們總是有著別樣的情懷,有水就有了生命, 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幾乎都愛水,攝影師們也是對水情有獨鍾,下面我們來看看怎麼拍攝這個我們這么愛的主體吧!
- 水的不同形態:水滴,水霧,水花,水的這三個形態都是令人著迷的,水滴晶瑩,水花律動,水霧朦朧,無一不美,雨後我們能得到一串串的晶瑩的水滴,讓普通的植物或桿子上像掛上了一串串的晶瑩的珍珠;而在大雨時,我們能看到濺起的水花,給水面增加了動態之美,大雨有節奏的噼里啪啦的落在水窪里,濺起無數的水花,也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像是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美妙極了;水霧是可遇不可求的了,在霧氣中,平凡的世間變成了仙鏡;
- 水的流動之美:
- 水在流動的時候是有速度,有節奏的,像瀑布,速度和節奏感都比較快;大海的浪花一起一落間看盡風起雲涌;而像圖中的水則比較緩慢和不急不徐,這里流動的水和升騰的霧讓這里意鏡幽遠,充滿禪意,也充滿了生機;
用好自然光,拍好普通人。
❸ [攝影]攝影:如何拍流水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我們看到瀑布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這段千古佳句。其實,自然界中的水景不僅僅只有瀑布,還有許多類型:或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或是奔騰豪邁的江河,或是明靜端詳的湖泊……不知不覺中,它們都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增添了不少姿彩。不過,自然水景雖然在我們眼裡看來非常不錯,但要用數碼相機把它們拍好,卻並非易事。今天我們就把拍攝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羅列出來,一一給大家做出針對性的解答。很多攝影愛好者往往把一些流水拍成一片純白色,表面上看好像是反映出了水的本質特徵,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實際上水在客觀環境中的色彩受到周圍物體的影響,即便是完全白色的部分也會根據明暗光線照度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調過度,也就是說水從白色到灰色充滿了微妙的細節變化。拍攝時不僅要表現出水的立體感,也要對其固有的質感做出詮釋,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需要准確的曝光控制。如何實現准確的曝光控制呢?這里要用到「18%灰度標准」的概念,即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大約是18%,那麼數碼相機就能夠准確地測光。但自然水景拍攝構圖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色彩,既有反射率很低的深色調,也有反射率很高的亮色調,因此拍攝水景的時候,就要把取景器中豐富的色彩綜合起來判斷。如果把畫面中各種色彩綜合起來,大概會成為中灰度,按相機的內測光一般都會得到正確的反映。但有些時候為了表現傍晚的氛圍,或特殊的稍暗影調的需要,可以以1/3EV為單位適當減少曝光量,直至達到所需的效果。否則除非畫面反差非常大,通常-1.5 EV~-2EV就能滿足要求。以下面的圖片為例,在拍攝前應仔細考慮被攝構圖中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與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該構圖畫面中,深色部分與淺色部分基本上平分秋色,整個畫面按灰度影調來計算,大概為50%灰度,大大超過數碼相機正常測光18%灰度標准,這樣的結果會導致相機誤認為構圖畫面比較暗,需要將較暗的物體達到正常影調,就自行做出增加曝光補償的決定,最終就看到圖2的結果: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雖然曝光正常,但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已經嚴重曝光過度,失去了固有的細節和質感,前後層次的立體感也消失殆盡,顯然與我們想像中要表現的效果相去甚遠(圖1)。 錯誤的曝光,重點突出了岩石和植物,而流水失去了原有的細節 尼康D1X F16.0 1/5s 焦距:20mm ISO200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二:水平面的位置在哪裡最好? 拍攝風光照片時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問題,那就是地平線。尤其是在拍攝以天空為背景的海面或草原時,一條筆直、毫無韻律的直線橫穿畫面,若處理不當就會嚴重影響畫面美感,拍攝以水為主題的風光照片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利用黃金分割法,把地平線放在黃金分割點上,也就是把畫面縱向大致平均分成三份,地平線就位於這上下兩條平分線上,至於到底是上黃金分割線還是下黃金分割線,則要根據表現的重點是上面的景物(天、植物等)還是下面的景物了(地面、水面等)。除非特別的要求,最好不要將地平線傾斜放置或置於畫面正中部。 將水面放在圖片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對展現前景和背景的豐富層次非常有利尼康D1X光圈:F14.0 快門:1/250s 焦距:35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三:如何提煉畫面的精華? 許多數碼攝影愛好者在拍攝自然水景時往往被景色深深吸引而激動不已,進而產生「全部拿下」的想法。但這樣往往事與願違,這種「貪得無厭」的思想常常會導致拍出的照片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構圖顯得鬆散,將許多不需要的要素都吸納了進來,沒有突出主體的特點。「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因此,要善於對自己看到的畫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裁剪,提煉出最需要表現、最值得表現的部分。 根據水面環境加以提煉後得到的具有特殊構圖的照片,顯然比上圖效果好許多 尼康D1X F11.0 1/30s 焦距:200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四:橫向構圖還是縱向構圖? 縱向構圖對橫向幅度較小的流水表現較好,橫向構圖拍攝的畫面處理不當會顯得比較呆板,不妨把主體放在左或右的三分之一處。縱向構圖可拍攝橫向幅度較小的流水正面。此外,一些拍攝景地比較有特色,我們也不必拘泥於橫向構圖或縱向構圖的限制,傾斜你的數碼相機,有時也會拍到別具一番風格的流水照片)。 斜向構圖輕松地將下落的水簾、溪流和岩石融入畫面,具有豐富的構圖元素 尼康D1X F16.0 1/3s 焦距:17mm ISO320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五:光線對畫面效果有何影響? 每一天太陽由東向西,高度也在不斷變化,拍攝機位的變化和光線角度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等情況。另外,景物產生的陰影會形成不同的反差和大小變化,進而影響縱深感和立體感,拍攝時可以分別選擇。比如,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陽位置較高,特別是陽光接近頭頂上方時,光線相當強,容易產生生硬的陰影。這時風也可能較大,水面容易起漣琦,從而顯得雜亂無章。相比之下,晴天的早上空氣清新、能見度高,利用早晨的光線拍攝水景,畫面反差比較大。光線從畫面左側照射,稍顯順光,水面的樹枝非常清晰,可以得到紋理清晰且色彩飽和的畫面,是拍攝倒影的最好時機。此外,陽光高度和時間還會影響數碼相機的色溫調校。太陽在早上和傍晚高度較低,色溫也較低,拍攝的水容易呈現紅、黃的暖色調。日落後半小時,天空由於存在反射光,色溫較高,畫面容易呈現出藍色調。越接近午後時刻,色溫也就越接近日光的標准色溫,基本上在晴天的上、下午均能拍到較真實的色彩。此外,在拍攝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使將ISO值和光圈調到最低,快門速度還是慢不下去,這是因為光線太強,曝光超出了相機能夠控制的范圍,這時在鏡頭前加裝一塊中灰濾鏡即可解決問題。問題六:怎樣才能拍到綢緞般質感的水流? 看到一些攝影大師的自然水景照片,常常為其磅礴的氣勢和白紗般的柔美所折服。但一當自己拍攝時,即便是類似的場景、類似的光線、類似的構圖,都不能達到那種效果,究竟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是自己使用的數碼相機太低檔?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運用了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流水,可以發現,隨著快門時間的降低,流水逐漸變成了富有動感的線條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綢緞感,因此慢速快門在拍攝水流時至關重要(當然一副穩定的腳架也必不可少)。用何種快門速度最合適呢?根據實際拍攝的結果來看,下落速度不算太快的水流,用快門優先模式,設定到1/3s~ 1/4s就可以了。像瀑布這類氣勢比較磅礴的流水可以用1/2s~1s的更慢速度來拍攝。這樣流水如絲綢般,連貫而富有質感,旁邊的水霧也能得到較好的展現。而溪流中的水流較快,用1/3s~1/8s稍快一點的速度就可以了,否則,細節和層次會受到影響。選擇角度的同時,位置也至關重要,採用正面拍攝的角度,但選擇在稍高一些的遠處拍攝,這樣就可以將整個瀑布納入眼底,運用數碼相機多張拼接的功能,瀑布的全景一覽無余,氣勢恢弘。
❹ 怎樣才能拍出好的運動物體照片
相對追隨拍攝而言,因各自的表達和訴求不同,定點抓拍運動體著重表現運動主體的精彩瞬間,在攝影知識和技術的綜合運用中,指定性更明確,為了精準地凝固運動主體的瞬間形象,完全以照相機的快門速度為主導,根據不同的快門速度表達不同的畫面效果。快門速度的設定以高於運動體的速度,並能捕捉到運動主題的瞬間動態為原則。而光圈、焦距等因素則處於從屬地位來配合快門速度。從表現手段上可分為快速抓拍和慢速擺拍,二者各具特色。
光圈F6.3 快門速度1/20s 焦距200mm 感光度250 用慢速快門拍出小溪流水的動感效果。
B、慢速度抓拍。在有特別需要時,也可以嘗試用慢速快門定點拍攝運動主體的動感效果,這是在實的環境里表現虛的運動主題,如小溪流水,瀑布飛濺,或者大街上的流動車影等。這類圖片的拍攝一般多採用快門優先TV模式拍攝,用較慢快門速度進行抓拍,快門速度的設定應以不超過運動體的運動速度為原則。否則,就變成瞬間抓拍了,具體數據要因現場具體情況而定。以拍攝流水為例,小溪流水速度與瀑布落水的速度相差很大。要恰到好處地表現流水的動態感覺又不失水流的細節質感,就必須設定不同的快門速度。
❺ 如何拍攝鄉村風景
每逢周末或者節假大休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遠離喧囂繁華的都市,有的結伴而行,去近郊農村體驗一下農家樂的輕松自然,有的則獨行於鄉村之間,體驗純真生活的幽雅,數碼相機能夠幫助我們銘記這些心靈的感受,掌握一些有用的拍攝技巧能夠讓鄉村之旅變得更佳愉快和難忘。 鄉村風光應結合農村的優美環境,盡量利用可拍攝的范圍而顯示出鄉村自然淳樸的面貌。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較為聚集,如果站在村莊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現出來。因此,拍攝時為了呈現鄉村的面貌和深遠豐茂的莊稼,表現田園的線條等。最好尋找較高的山坡為立足點,利用四季鄉村不同的景色、農作物、色塊等作有利的拍攝選擇,鄉村風光的拍攝主題很多,有純粹的景色寫意,有人景結合,有表現局部的景色情調,也有融情於景的構思,因此對於鄉村風光拍攝而言,角度的選擇和對光線的利用是很重要的要素,而在操作技巧上的合理應用更能夠保證拍攝的成功。 很多朋友在鄉村旅行的時候喜歡走走拍拍,見什麼拍什麼,當然這樣出來的照片也不是說沒有令人滿意的,不過沒有經過構圖的設計,很難拍出令人一眼難忘的照片,白白浪費了鄉村的美好風光也實非我們所願,其實就筆者看來,我們拍攝鄉村風景的時候,在構圖方面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拍攝角度的選擇。 鄉村風光景緻多變,常常是山水環繞、田壑重巒,由外往內所看到的景色變化會帶來許多的不同的感受,以下幾種拍攝角度的選擇會比較全面地獲得鄉村的風貌和質感。 高角度拍攝:高角度拍攝的照片視平線以下的景物在畫面中占據主要地位,壓低了前景,縮短前景與遠景之間的距離,比較適合登高遠望舒服情懷的時候才採用。 俯拍:最適宜表現大場面,但俯視也會將景物在平視情況下的形象改變,還會影響畫面的深度感,比如用來拍攝村莊的全貌或者大面積的梯田的效果非常好。 低角度拍攝:低角度拍攝的照片,視平線以上的景物在畫面上占據主要位置,往往抬高和誇大前景,拉長前景與遠景之間的距離,易使畫面產生廣闊深遠的感覺,用此角度拍攝可以展現鄉村田野或者鄉村街道的舒展和悠閑。 仰拍:仰視所拍攝的景物顯得高大,但會改變景物外型的透視效果,易產生不穩定的感覺,拍攝鄉村的老房子很合適。 在選擇角度合適的情況下,還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畫面的主體,不同的主體拍攝出的畫面具有不同的表現力,安排主體、在拍攝范圍內選擇主體景物,並在取景時把它安排在顯眼的位置,再以其他景物加以陪襯。鄉村環境帶給我們是輕松和幽雅,朴實而直率的感覺,所願我們在拍攝鄉村風光的時候盡量要使得畫面干凈利索,在主體的選擇上做到簡潔明快。下面幾種構圖方式很適合鄉村風光的拍攝: 水平線構圖:景物以橫向視平線為主時採用,特別適於表現視野寬度,景緻開闊的鄉村面貌。 對比構圖:利用景物之間的對比來構圖是風光攝影中常見的構圖方法,比如農田和村舍、溪溝和水車的搭配都是非常漂亮的構圖設計。 曲線構圖:鄉村景物常自然形成Z或S等曲線形狀,如將這些自然形狀用在攝影的構圖中,會使畫面舒展流暢,富於變化,比如梯田和溪流,鄉村小路和田野等。 提示:如果數碼相機帶有風景拍攝模式,可以多利用該功能,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要比採用簡單的自動模式拍攝出來的畫面景深更大,畫面表現力更充分一些,此外多使用廣角端拍攝,能夠展現的元素更豐富一些。 鄉村的環境宜人,不過山村之間常常有霧及陰雨天氣,許多DC愛好者喜歡在晴朗天氣下拍攝,因為自然光條件好,容易獲得拍攝的成功。其實陰雨、霧等天氣,也是常常拍攝的難得時機,特別是用來表現山村的炊煙和農村田野的景象,很有氣氛,也很有情調。一般的DC愛好者通常只喜歡在順光下拍攝,其實對光線的靈活應用對於表現鄉村風景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種不同光線條件下的一些拍攝技巧。 (1)順光:順光易於獲得顏邑鮮艷的畫面,就曝光而言也易於掌握。所以初學者又多採用順光拍攝,順光在風光攝影中多用於拍攝層次要求不高的照片,如小溪、鴨群、田野山花等都能得到色彩豐富的畫面。 提示:為了彌補正面光不能很好表現空間和前後景物易於重疊的缺點,拍攝時要盡可能將深暗的主體景物配以明亮四背景,或將明亮的主體景物配以深暗的背景,測光的時候最好採用多區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不建議採用點測光,因為順光下拍攝前後背景景物亮度反差大,點測光容易造成曝光失衡的現象。 (2)側光:側光是攝影中運用較多的一種光線,側光照射條件下的景物輪廓鮮明,紋理清晰,色彩比較鮮艷,景物大部分處在明亮的光線下,少部分構成陰影,既豐富了畫面層次,突出了景物的主體形象,又顯得協調,我們在拍攝村舍風情,鄉村小路的時候採用側光,可以充分顯示出層次感和立體感,得到良好的空間透視的效果。 (3)逆光:逆光攝影在表現景物層次和立體感方面雖不如側光,但它在其他許多方面卻優於側光,尤其是風光攝影中,在表現景物的三度空間和創造氣氛方面,更有獨到之處。這不僅是因逆光形成的光輪能將主景和背景分開,還由於逆光能將遠景表現得明亮而朦朧,更能加強畫面深遠的感覺。用逆光拍攝平靜的湖面或者溪流,尤其是水面在畫面中占較大面積時,採用逆光拍攝會獲得比其他光照下更理想的效果。 提示:逆光拍攝,仍以45度角側逆光效果最佳,在運用逆光拍攝時,最好在鏡頭前加上遮光罩,佳能、美能達、奧林巴斯的中高檔數碼相機都可以配置遮光罩,如果是沒有遮光罩,可以用手來進行遮擋,以免陽光進入鏡頭。在曝光上,因為景物大都處干陰影中,如無特殊需要,應按增加一檔曝光補償,如須表現近處景物的細部,則應增加兩檔曝光補償。 (4)散射光:散射光是指陰天或雨天,太陽被濃雲遮擋,由雲層透過來的散射光線。散射光有許多缺點,但在某些場台,也能使照片具有特殊的氣氛,如在多雲天、陰天、雨天、霧天,充分利用景物本身明度、色彩差異以及由空氣厚度所造成的虛實變化,用散射光也能拍出色彩柔和,變化細膩的照片作品,用來表現鄉村濃郁的生活氣息是非常好的手法。 提示:雨天、霧天空氣濕度很大,景物前實後虛、前景清晰、遠景模糊,景物常常會變得像水墨畫和水彩畫那樣朦朧而滋潤。不過,散射光照下的景物,明暗對比較弱,光影平淡,必須嚴格掌握嚗光時間,最好採用手動模式以及包圍曝光連拍模式,多拍幾張,保證照片層次豐富,不顯灰暗。 上面講述的是筆者在鄉村風光拍攝的一些經驗之談,數碼相機能夠帶給我們方便直觀的拍攝方式,但是很多朋友過分依賴數碼相機的自動模式,似乎從LCD顯示屏看到什麼拍下來就可以成為作品,這是很隨意的做法,其實稍微掌握一些構圖和光線運用的技巧,就能夠讓數碼相機發揮更大的潛力,鄉村風光的美景只要用心去發掘,能夠讓我們體驗到更多的樂趣。
❻ 拍攝流水要多少的快門速度
若要得到絲綢一樣的流水質感,1/8秒以下的速度;拍攝水珠飛濺凝固效果,不低於1000分之一秒,最好打側逆光。
1、將快門調整至比1/4秒更慢,如果想要拍攝效果較好,建議使用包圍拍攝,比如將快門速度調整至2s/張、4s/張等,或者自動設置包圍曝光的時間間隔,加上自動三連拍,可以一次性拍出三張不同的感覺。
(6)怎樣拍小溪玩水的照片擴展閱讀:
流水的拍攝技巧
請觀察水流的走勢方向決定構圖,如果是拍攝垂直瀑布這種由上而下流動的水勢,採用豎幅構圖,能讓畫面更緊湊。如果拍攝的小溪是由左至右在流動,採用橫幅構圖。
要想拍出絲絹般的流水,腳架是必須需要的,拍攝時快門速度要比1/4秒還慢,在這么慢的快門速度下,無法長時間舉著相機,三腳架就顯得尤為重要。加上拍攝流水的地方通常濕氣重、站立處易滑,使用腳架可以更穩固。
考慮使用偏光鏡。偏光鏡在這里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減光,讓快門速度更慢,另一個是去除雜光及反射,包括水面的反射,讓畫面增艷,但也有的人認為保留水面的鱗光可以讓畫面更有生氣。
❼ 怎麼拍攝河流更好看
其實拍攝河一條緩慢的大河與一條小溪的表現還有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水流可以是整幅照片的中心,也可以只是構圖中的一個元素,比如是對角線或者水平線還有其它元素的形狀。在拍攝之前建議樓主先仔細觀察水中的倒影。一些情況下你可以利用倒影增強照片的效果,不過另一些情況下也會分散注意力。為了在作品中消除或顯現倒影,建議樓主嘗試從不同的地點拍攝,總的來說,拍攝河流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構圖,建議樓主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可以進行多種不同的嘗試,選取其中拍攝效果最好的一種。
求採納❽ 怎樣運用快門速度拍出酷炫的視角照
快門速度與光圈和ISO是攝影中關鍵的組成部分。如果你想獲得高質量的照片,需要了解曝光以及快門速度如何影響其他元素,快門速度也可用於風景和自然攝影,以創造一些有趣而強大的效果。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創造性地使用快門速度的營造出不同攝影風格的拍攝方式。
1. 凍結運動
許多風景照片不涉及運動主題拍攝。但是當你拍攝一個包含水的場景時,總會有一些動態畫面,無論是緩慢移動的小溪還是洶涌的瀑布,你使用的快門速度都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很大影響。
7. 平移拍攝動物
平移是一種用於拍攝移動主體的方法,隨著主體的移動移動相機,結果是主體相對清晰,背景模糊,這是強調野生動物運動的好方法。關鍵是在正確的情況下正確使用快門速度,主體應該與你平行移動。
總結
快門速度對於攝影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如果你正在拍攝風景或自然照片,並且正在尋找一種添加獨特視角的方法,請嘗試並運用上述的方法。
❾ 怎麼拍攝秋天景色 秋季攝影技巧
(一) 善用「廣角」和「長焦」鏡的特性
如果你想讓觀看照片的讀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覺,不妨利用廣角鏡頭來拍攝,你會發現相片會符合(甚至誇張了)「遠的東西小,近的東西大」這個物理定律,如果加上拍攝後列印出大相片,更可以令相片臨場感增加!
但假如你在拍攝時發現遠的物件太小了,很難看到,這時可以使用長焦如 200mm、300mm 鏡頭等拍攝,照片中遠的東西會變得跟近的東西差不多大(或差距變小),令前後景好像「壓縮」在一起似的,最適合拍攝長長道路上兩旁的黃葉,或是布滿紅葉的山嶺環境!
(二) 利用淺景深來突出主角
當你走到一片密林,或是想拍攝樹上一塊紅葉,如果你像平常拍攝風景一樣拍攝,很難突出想要拍的主角,導至照片變得雜亂,沒有重點。這些可以利用「淺景深」的拍攝方法,先找出要拍攝的主角,例如是一棵有特色的樹干,或是一塊完整漂亮的紅葉,把光圈調大、焦距拉長,加上選擇一個比較遠的背景,對焦在主角上再按下快門,這時你的背景便會變得模糊,能更有效地表達出想拍的主角了!
(三) 顏色的對比構圖法
除了使用第二點提及過的淺景深方法來突出主角,另外一個在秋天常用的技巧便是「顏色對比法」,因為在秋天樹葉常會變得紅紅黃黃充滿色彩,在偏暗調的樹干、山坡或湖邊會形成一種秋天獨有的色彩,是絕佳的拍攝題材!
(四) 讓「秋色」成為襯托的工具
我們要怎樣在照片中表達秋天的感覺呢?有時不用直接把秋天元素當成主角,反而可以在拍攝其他題材時加入秋天的前景或背景,這樣更加可以讓人有置身於秋天景色的奇妙感覺!
(五) 尋找紋理和線條
紋理和線條在構圖或是拍攝主題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秋天拍攝當然不能錯過!秋天時充滿黃葉的一排樹干,或是在逆光下拍攝紅葉上的紋理,也會為你的秋天相片集加添特別的主題。
(六) 善用「黃金光線」來拍秋色
要加強秋天的感覺,不妨在黃昏、日落時利用側光拍攝,這時的光線柔和而有著黃金的色彩,照在一大片充滿黃葉的樹林,加上適當的前景,更可以表達出秋意呢!
(七) 慢快門和創意構圖
試試利用稍慢的快門(例如 1/10s 或 1/20s),在拍攝時對准流動的小溪,你就可以拍出具有時間感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