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稻生長全過程步驟圖高清
水稻的種子播種到土壤中,會抽出胚根,往上生長冒出土壤長成幼苗。秧苗生長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移栽,之後就會不斷地拔節。從開始拔節到幼穗長出來,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穗子抽出來之後,莖部會生長拔高,開花結出慢慢的充實穀粒。
水稻生長過程
一、幼苗期
收集好水稻的種子,然後播種到土壤中,在生長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種子會抽出胚根,往上生長冒出土壤,這段時間也就是幼苗開始拔高的階段,在葉片沒有長出來之前,是通過吸收根部吸收土壤中的營養,葉片長出來之後,不單單是通過根部吸收,還能通過葉片吸光轉變成營養。
水稻
二、分櫱期
秧苗生長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移栽,從移栽到不斷拔節的這個階段,被稱之為分櫱期。因為移栽之後,根系會出現損傷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大概等待5-7天的時間,地上的部分就能恢復。
水稻
三、抽穗期
從開始拔節到幼穗長出來,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是生長的關鍵。之後隨著生長,穗子會抽出來,時間大約間隔5-7天。
水稻
四、結實期
穗子抽出來之後,裡面還是干癟的,沒有飽滿的結實,從開花到穀粒成熟的這段時間,莖部會生長拔高,開花結出慢慢的充實穀粒,這個階段決定了是否能夠達到高產量,需要重視肥料的施加。
B. 水稻盆栽生長過程
摘要 1、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水稻種子播種到土壤中時,胚根被抽出,種子生長,幼苗從土壤中出現。
C. 水稻的生長過程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
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
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3)稻穀是怎樣生長過程圖片擴展閱讀: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屬谷類,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區別於旱稻。原產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水稻按稻穀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鹼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
稻的生育類型是指水稻分櫱終止期(拔節期)與稻穗開始分化時期之間不同起訖關系水稻開始穗分化與拔節的關系分為三種
1 重疊型:穗分化先於拔節,即分櫱尚未終止穗開始分化,分櫱期與長穗有部分重疊。作為三熟制栽培的雙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屬次類型。
2 銜接型:穗分化與拔節基本同時進行,也就是分櫱終止期便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與長穗期相銜接。地上部有5個伸長節的中熟品種,生產止促控結合。多是遲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3 分離型:拔節先於穗分化,分櫱終止後10~15天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和長穗期相分離。地上部有6個或6個以上的伸長節屬於該類型。由於它營養生偏長,所以在栽培上當控制前期生長,確保安全成熟。大多遲熟的晚稻屬次類型。
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影響水稻分布和分區的主要生態因子:
①熱量資源一般≥10℃積溫2000~4500℃的地方適於種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適於種兩季稻,5300℃是雙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種三季稻;
②水分影響水稻布局,體現在「以水定稻」的原則;
③日照時數影響水稻品種分布和生產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變化,通過氣溫變化影響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應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應具有一定的滲透性,酸鹼度接近中性。
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D. 大米是怎麼長出來的
一是,大米生長的環境:
種植作物季數不一樣,寒溫帶那邊一般一年1季,往南是1年2季,亞熱帶、熱帶基本上是一年3季.北方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南方是大米.作物的生長狀況也存在很大差異。
二是,大米的生長過程:
是水稻啦.先在塑料棚里種苗,長到二十厘米左右再栽到水裡,在經過施肥打葯,到了秋天長成熟了收割了,再打出大米就好啦。
三,水質對大米生長的影響:
1,土壤和水質會影響大米生長品質.響水貢米絕對是質量上乘的大米。
2,響水貢米早在1200年前的唐朝的渤海國時期,響水一帶被劃為皇糧區,響水米亦被列為「貢米」,現如今為人民大會堂國宴用米.該米含有多種益於人類健康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蛋白質,如硒、鐵、鈣、鋅等,稻米青如白玉,質密重量如砂、蒸煮漿汁如乳、米飯油亮溢香、米。
四,水稻如何變成大米:
水稻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最後長成飽滿的稻子,加工後(也就是把外面的殼弄掉就是大米了)。
E. 稻穀的生長過程 越詳細越好!
水稻生長非常快,最長為一年,最快為三到四個月,它可以發芽、開花和結果。水稻種子只需要兩三天就能發芽,芽只需要三天就能長出第一片葉子,所以一年可以在氣候溫和的地區種植三期水稻。
當農民選擇水稻種子時,他們經常將它們浸泡在水中,輕的和漂浮的水稻種子將被淘汰,剩下的將被培育成水稻幼苗。目前,除了傳統的人工耕作方法,水稻耕作也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法。但仍不要失去以下步驟:
1、整地:
收割的大米需要乾燥。過去,它經常在三河大院的前院曬干,需要不時地翻動,這樣大米才能曬干。刪除是指刪除枯米等雜質,使用電動脫粒機、風車或手動搖動脫粒,並使用風力自動篩選出飽滿厚重的大米。
F. 誰有水稻生長過程的圖片
水稻生長過程的圖片如圖: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後稱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也有很多用處。水稻屬於禾本科稻屬,是一個極其古老的作物。據考古發現,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個種即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亞洲栽培稻種植面積大,遍布全球各稻區,所以稱之為普通栽培稻。大量事實證明,我國南方至少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水稻經長期進化和不同生態條件的再塑造便發生了分化,我國學者丁穎(1957)根據對中國栽培稻(屬亞洲栽培稻)的起源、演變和有關古籍的研究認定,中國栽培稻可分成秈、粳兩個亞種,並根據品種的溫光反應,需水量及胚乳澱粉特性等在秈、粳亞種下又分為早、晚,水、陸,粘(非糯)、糯等不同類型。
G. 水稻的種植和生長過程
進入春季,到了早稻種植的時節。水稻的種植,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過程。
整地
播種前首先要進行整地,將稻田翻耕,使土地松軟,並且磨平。
育苗
先選定某塊田培育秧苗,這塊田被稱為秧田。秧苗的好壞是水稻種植的關鍵。在秧苗長到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把秧苗中混入的雜草拔除,然後將秧苗間格有序的插進稻田。
稻田管理
秧苗在成長期,需要時時照顧,拔除雜草,消滅害蟲。在秧苗分櫱期,需要施肥,確保秧苗成長健壯。水稻幼穗形成期和抽穗開花期還需要加強灌水排水工作。
收獲
稻穗下垂,籽粒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割。收割後的水稻,用脫粒機進行脫粒。
晾曬、篩選
脫離後的稻穀需要在谷場進行曬干,然後利用風扇車或者分谷機器將秕谷、雜草等除掉。剩下的籽粒飽滿的稻穀就可以用來碾米啦。
水稻的生長過程用圖可以一目瞭然的看明白: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H. 稻穀的生長過程是什麼
稻穀的生長過程是:
一般秈稻的茸毛稀而短,散生於穎面上。粳稻的茸毛多,密集於棱上,且從基部到頂部逐漸增多,頂部的茸毛也比基部的長。因此粳稻的表面一般比秈稻粗糙。
穎的厚度為25-30μm,粳稻穎的質量占穀粒質量的18%左右。秈稻穎的質量占穀粒質量的20%左右。穎的厚薄和質量與稻穀的類型、品種、栽培及生長條件、成熟及飽滿程度等因素有關。一般成熟、飽滿的穀粒,穎薄而輕。
品質變化:
稻穀的品質變化因倉儲條件而不同。常溫儲存的平均溫度(上、中、下三層平均,夏季上層溫度可達40℃)控制在20℃左右。
低溫儲存的平均溫度則在10℃左右(上、中、下三層平均,夏季上層溫度可達30℃),所儲存稻穀的品質在同樣的時間內差別很大。秈稻在儲存過程中,如保管不善會出現等級變化。
I. 水稻生長過程
1、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2、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
3、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4、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9)稻穀是怎樣生長過程圖片擴展閱讀:
病蟲防治
1、針對田間病蟲害種類的不同,採取相應的農葯防治。農葯進行混配時,其農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別是穗頸瘟防治,三環唑有2種劑型,切不得搞錯。
2、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三是科學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間乾燥,連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水。
3、大力推廣旋耕、深耕,壓縮麥套稻、稻套麥;適當調整水稻品種布局;淘汰感病品種,選育與推廣抗蟲抗病品種,強化春後對麥田雜草清除措施(特別是禾本科雜草),力求做到面面光。
J. 誰有關於水稻從耕地到變成大米的每一步過程的圖片
水稻從耕地到變成大米全過程:
1、整地
(1)、插秧前,農戶在稻田撒播有機肥,進行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