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縣管校聘是什麼個意思,通俗一點解釋
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是一項通過改革教師編制、崗位設置管理和創新公開招聘、考核評價、待遇保障和退出等機制,推動各地加強縣域內中小學教師的統籌配置和管理,實現縣域內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的綜合改革。
「縣管校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用城鎮優質師資去援助鄉村教育。鄉村教育應當關注鄉村教員,而非經過「行政手腕」把教員交流到鄉村去。
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思索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員的現狀,教育不應當作管理,「縣管校聘」則是為了完成「行政手腕」的人事制度。只想簡單的經過「行政手腕」把教員交流到鄉村去,不利於教員的開展。
以上內容參考 雲浮市人民政府——什麼叫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
『貳』 縣管校聘即將在全國推廣,請問這能否真正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
“縣管校聘”在我們縣區一直在提,但是遲遲沒有落到實處,為何?政策是好的,但是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從政策層面來講,“縣管校聘”是個好的做法,讓學校,老師能夠雙向選擇,引入競爭機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老師不再是“學校”的人,而是縣區“教育系統”的人,促進老師的流動,對那些混日子的老師能取到鞭策警醒的作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落聘去待崗。
為何這么好的政策,卻並不受一線老師的歡迎呢?因為執行起來很難。誰來主導競聘工作?在競聘過程中如何保證公平公開透明?就目前很多地方實施情況來看,先是由縣區教育主管部門聘任城區中小學校長或者鄉鎮中心校校長,再由各校長們去聘任各校的老師。
總結語:任何政策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縣管校聘”的政策也一樣,也許在試點學校能行,未必在所有地方都能行,因為政策終歸是要人來執行,各地教育部門的領導們素質能一樣嗎?執行標准能一樣嗎?“縣管校聘”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也容易出現腐敗空間!
『叄』 今年將全面推行「縣管校聘」,對此你怎麼看
看到這個問題,心中就有許多疑問。這些疑問需要看具體怎麼實施來解惑。於是上網去查一了一下。
2014年,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三家聯合發面了一個文件,就是《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再次對“縣管校聘”改革予以強調。
2020年,全國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基本方案是:“教師編制,總量控制;教師崗位,科學使用;教師聘任,競爭上崗。”
具體怎麼實施呢?在網上找到一份《浙江慈溪市關於推進老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下載來看了一遍。大致上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我想,縣管校聘對於全縣教育的最大意義是解決城鄉師資均衡的問題。而本質上是解決農村師資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這種“縣管校聘”的流動模式還不如讓由政府部門做出制度,由縣城中各個學校的副校長帶隊,每個人帶領本校3、4個優秀老師分別到一所農村學校,紮根三年到五年,幫、輔、帶動農村學校老師教學水平發展進步。效果或許更為顯著。
『肆』 縣管校聘弊大於利,你認為應暫緩全國推行嗎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
什麼是「縣管校聘」「縣管校聘」是義務教育教師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改革。簡單而言,「縣管校聘」就是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由縣級政府統一管理,學校根據需求對這些教師進行聘任。這一制度可以改變教師「一校定終生」的狀態,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其次,中老年教師成家了,房子大概率買在學校周邊,有家庭要照顧。 萬一被交流得遠了,交通的時間成本怎麼辦?以前6點多起床,現在要5點起床嗎? 人的基本需求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先做好基礎保障,再深化改革。
『伍』 全面實行「縣管校聘制度」,對教育和教師有什麼影響
“縣管校聘”並不是個新名詞,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分兩批公布了49個“縣管校聘”的試點區,各個省也相應出台了自己的關於教師管理改革方案。什麼是“縣管校聘”?它和目前的教師管理體系有什麼不一樣?目前的教師管理制度中,老師事由所在學校管理,老師是“學校”的人,教師的流動性不強,一般只能鄉鎮內或者校內調整,跨鄉鎮,跨校調動比較困難。而實行“縣管校聘”之後,校長,老師統一由縣區教育部門管理,老師成為“教育系統”的人,這樣一來校際之間,鄉鎮之間的老師交流,調動,調整就比較容易。
再次,老教師和年輕老師一起參加競聘,會不會不太公平?比如原來民辦老師轉正的老師,他們素質普遍不是很高,如果真的要讓他們和現在分配的本科生同台競聘,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總結語:“縣管校聘”在全國范圍鋪開只是時間問題,教師管理機制也確實需要改革。給老師隊伍注入活力。但是要防止借改革之名排除異己,滋生腐敗,防止鑽營之輩橫行,“老實本分”老師很受傷的局面。『陸』 什麼是縣管校聘,那教師編制還有用嗎何來的穩定啊
編制沒有取消,還是歸政府管,財政支出還是政府撥款,縣管校聘的重點是把老師從固定學校改為按照縣的安排流動到縣所在的各個學校,促進縣區內的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實行「縣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將不會再有一輩子都在某學校工作。「縣管校聘」改革的緣由是為了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待遇不同:
既然難易程度不一樣,待遇肯定也不相同。而這是分為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兩者工資不同,合同老師較編制老師來說工資是低的,雖然這二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的辛苦程度可能並無差異,但是事實上來說,有很多福利待遇是編制老師有,而合同制老師沒有的。
另一方面關於五險一金制度不同。對於合同制老師來說,學校會給繳納五險一金,但是是按照企業保險的規定來繳納的,但是事業編制老師是會按照事業單位編制來繳納,自然要更高更重一些。這五險一金的利與弊就更不用說了。
『柒』 縣管校聘是哪個部門提出的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文件,縣管校聘是由教育部辦公廳提出的。
法律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申報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決策部署,2014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教師〔2014〕4號),對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根據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部署安排,經研究,我部決定組織申報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建設。
『捌』 若對教師實行縣管校聘,真的就能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嗎
校長說: 劉老師,下周搞教師競聘,你今晚來我家一趟。劉老師想,我是老資格了,教學不錯,不怕競聘,沒必要來你家說情拜訪,於是沒去。一周後,學校通知劉老師,他落聘了,因為沒有班主任聘他上課。
偏遠鄉村學校就該收落聘的教師么?會不會造成師資力量分配極端化?
教師應該抱著隨遇而安,干好本職工作的心態,還要回歸家庭,也是不錯的生活方式。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是“人治”的機構都會有一些問題,只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良心就是一個稱職的教師!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玖』 縣管校聘的利與弊
「縣管校聘」要想真正「化解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矛盾」前提則是教育主管部門非常公正、清廉。當前縣域內教師資源配置不公平的現象,難道教育主管部門就沒有一點點的責任嗎?難道真的都是因為學校校長的原因?即便我們假設縣域內教育主管部門是公正、廉潔的,那麼「縣管校聘」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也就意味著縣域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隨意的交流縣域內的任何教師,這種權力如何進行約束呢?或許當前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推進教師交流輪崗,認為把教師納入到「系統」內,更方便調動,可是我們如何保證教育主管部門的調動對於教師資源配置是有效的呢?而在這種對教師的毫無約束的調動中,如何保證不產生腐敗呢?當然,我們推崇「縣管校聘」的專家們會說,為了均衡教師資源,遇到點困難也是需要克服的。可是在這里我們需要釐清一個概念:教師資源均衡。什麼是教師資源均衡?僅僅是教師輪崗交流就能解決的嗎?當然從我們簡單的數字來看,每個學校剛好有足夠的教師配備,就是教師資源的均衡了。如果這樣想就把教師資源均衡想的太簡單了。每個教師身後都有一個家庭,每個好教師,隨著環境的變化未必還能繼續是個好教師。如果僅僅是一個小縣城的輪崗,這無所謂,畢竟縣城不大,對教師的生活影響不會很大,也不會影響到工作。但是縣域內的交流,那卻是會給教師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出行、住宿、飲食、家庭、子女上學等等都會受到影響,在如此的情況下,我們字面上的教師資源均衡有什麼意義呢?筆者認為,「縣管校聘」加速教師交流來化解教師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是用一種短期功利性的行政行為,來掩飾過去教育行政化的問題造成資源分配不公的事實,而沒有真正去思考如何根除「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一字之差,效果卻是天壤之別。如果不考慮到在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上存在的問題,諸如教師評職稱的問題、教育經費分配的問題、學校編制和崗位設置、教師培訓進修,校長任命等問題,而只是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所有問題都歸結為「教師資源分配不均衡」上面,似乎是重視了教師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卻完全不顧及教師自身生活和自身發展的問題。這不僅不能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反而給整個教師隊伍帶來恐慌,使得教育質量進一步下滑,甚至產生嚴重的教育腐敗問題。當前我們需要認識到教育行政化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帶來的嚴重問題,也需要正視這種問題,不能把「教育資源不均衡」簡化為用「教師資源不均衡」,從而用「縣管校聘」不考慮教師實際感受而加快教師交流輪崗的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遮掩股教育行政化所犯的錯誤。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希望在鼓吹和推進「縣管校聘」的政策的時候,多考慮教師的切身利益,教師好了,教育才會好,用整教師的方式促進教育發展是可笑和荒謬的。
『拾』 教師實行縣管校,這制度有哪些有好處
教師這個職業在以前就十分的穩定,可以說教師在一個崗位上如果不出什麼大的問題一般可以做到退休,而這也造成了部分教師養成了一種“混日子”、“得過且過”習慣與觀念,這是非常不利於我國教育的發展的,而為了打破這種局面,許多地方慢慢地開始實行縣管校聘,讓學校教師這潭“水”變成“活泉”;讓優秀的教師得到更好的平台得以更好的平台;讓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
縣管校聘有著諸多有利的方面,這里就不一一詳述了,且教育乃治國之大計,人才乃是未來的希望,因此縣管校聘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支持與實施,但是縣管校聘因其實施主體與對象的特殊性,在實施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多重困難與阻礙,這就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力量與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