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沒有泥土、沒有水的石頭上,樹是怎麼長出來的
樹能夠在沒有泥土,沒有水的石頭上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有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就是石頭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石頭會變得很脆弱,會掉出一些石頭粉,裡面含有礦物質,可以提供樹的營養。
在連綿起伏的大山裡面寂靜冷清,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彎彎曲曲的盤山水泥路一邊是深深的山谷,一邊是突兀的山石。大大小小的石頭有的危峰兀立,有的壓頂而來,真是驚險刺激。
3
比如:山石經過常年風吹、日曬、雨淋的侵蝕就會風化,變得酥脆,紛紛剝落下來形成粉末;另外樹木不斷延伸的根系會對山石造成壓力和破壞,時間久了,石頭會慢慢分解,粉碎成碎末。這些粉末和碎末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並且起到固根的作用。如果遇到下雨還可以涵養一些水分,滋潤植物。
我們看到的山石上堆積的粉末就是大石頭經過長期風化和生物活動作用產生的,石頭上的樹應該就是靠著這些粉末生存下來的。
總的來說,樹能夠生長在沒有泥土,沒有水分的石頭上,是靠樹有頑強的生命了,還有就是石頭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石頭開始風化掉落粉末,裡面含有的礦物質能夠給樹提供營養。
㈡ 樹的成長過程圖
漢松的繁殖培育和種植方法
羅漢松可以庭院栽植,也可以盆栽。
一、羅漢松種植知識:
羅漢松,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略差,怕水澇和強光直射,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1、繁殖: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8月采種後即播,約10天後發芽。扦插,春秋兩季進行,春季選休眠枝,秋季選半木質化嫩枝,12-15厘米,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約50-60天生根。
2、移植:移植以春季3-4月最好,小苗需帶土,大苗帶土球,也可盆栽。栽後應澆透水。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盛夏高溫季節需放半陰處養護。每2月施肥1次。冬季盆栽注意防寒,盆缽可埋入土內,並減少澆水。
3、種植管理:
羅漢松的生長習性為喜溫暖陽光,但好生於半陰、濕潤的環境和疏鬆肥沃,排水良葯好的偏酸性土壤,略耐寒。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葉羅漢松可露地越冬,小葉和米葉羅漢松需在向陽避風處越冬,否則易被凍死或凍焦葉片。移植以春季3月最適宜,移植時小苗需帶宿土,大苗需帶土球,也可盆栽。庭院栽植1年施1次肥,盆栽羅漢松不宜用大盆,肥料不宜多施,以免旺長,隔幾天要向樹上噴1次水,清洗枝葉,保持盆土半墒。室內陳列的盆栽,隔3~4天要搬到室外見見陽光;如果在室內放置時間過長,葉子會發黃,甚至脫落。溫室越冬的盆栽植株,要在室外溫度穩定在10℃時出房;夏季不宜在高溫下暴曬,需放半蔭處。冬季入房後應控制澆水量。平整地後撒0.5%呋喃丹及5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地下病蟲害。
二、羅漢松盆栽要點:
1、備好插苗土:將配製的培養土裝在育苗盆內,經過陽光照射、乾燥,每隔一段時期用鏟刀翻一下並澆一次水(10天或1個月均可),時間長了盆土既疏鬆,又服盆,保肥保水性能良好,很適宜一般根系細弱的種類生長。
2、移植莫傷根:種植前先用小鏟刀將盆土疏鬆一下,從中鏟出三分之一培養土備用。然後將羅漢松扦插苗移出,輕輕抖掉多餘沙壤,將完好的根系隨植株放人盆中,加入原盆鏟出的部分培養土澆水扶正,再噴霧水,使土壤與根系平服結合,保持較好的團粒結構。這正是植物初植成活的關鍵一步。
3、淡肥勤養護:扦插苗移植上盆後,日常管理中用噴壺澆水,30天後可施一次稀肥水。平時通過檢查巡視,發現問題,靈活掌握肥水供應量。一般情況下壯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要擺放在光照、通風較好的地方,給植物提供一個好的生長生態環境,才能達到種一株活一株的目標。
羅漢松繁殖培育
可用播種及扦插法繁殖。種子發芽率80~90%;扦插時以在梅雨季中施行為好,易生根。斑葉品種如『銀斑』羅漢松cv.Argenteus等,可用切接法繁殖。定植時,如是壯齡以上的大樹,須在梅雨季帶土球移植。羅漢松因較耐蔭,故下枝繁茂亦很耐修剪。
羅漢松樹姿秀雅蔥翠,老乾古枝襯以山石,更為古雅。養護得宜,四季鮮綠,可供觀賞,尤以初夏最佳。羅漢松與竹、石配置,組成小景,亦極雅緻。叢林式羅漢松盆景,配以放牧景物,更別具情趣。
屬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小喬木,樹皮暗灰色,鱗片狀開裂;主幹挺直,枝條平展而密生。葉螺旋狀互生,條狀披針形,兩面中肋隆起,表面濃綠色,背面黃綠色,有時具白粉。4~5月開花。種子核果狀,卵圓形,熟時呈紫紅色,似頭狀,種托似袈裟,全形如披袈裟的羅漢,故名"羅漢松"。
羅漢松人工繁殖:通常採用播種及扦插法繁殖。扦插分春插和秋插二種,春插在3月上中旬,選取健壯的一年生枝條,長8~12厘米,去掉中部以下的葉片,插深4~6厘米,插穗切口須帶踵,插後苗床需搭蔭棚,經常澆水及噴葉面水,保持土壤濕潤。在精心管理下,約90天左右即可生根。秋插於7~8月間進行,......
㈢ 大樹是怎麼長大的呢
1.在樹皮裡面,緊挨著樹皮,有一層生長層。
2.這種生長層,每年長1圈。對樹木來說,叫年輪。
3.供應樹木生長的管道,針葉樹叫管胞;闊葉樹叫導管。他們是供應樹木縱向養料的。
4.橫向供應養料的管道叫髓線。
㈣ 樹木是怎樣長大的
一般說來,一年中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如果低於10℃,當地就不能生長喬木。氣溫越低,灌木便越矮,以至只能生長草類。我國位於中低緯度,即使最北的黑龍江省漠河縣,最熱月平均氣溫亦達18.4℃,依然林海莽莽。我國因夏季氣溫過低而影響樹木生長的情況只發生在高山上,東北約在2000米以上,華北約在3000米以上,青藏高原上大約3500~4500米以上的山區就是如此。鄰近這個高度的地方,最熱月平均氣溫略高於10℃,喬木已明顯變矮,在武夷山主峰附近和雲南橫斷山脈雲嶺上部,我都曾見到過這種由於主桿上分枝間距縮短而形成的小巧玲瓏、十分美觀的樹形。
夏季低溫決定了樹木是否可以生存,冬季低溫則決定生存樹木的種類。從東北到華南,從高山到海拔較低的地區,由於冬季最低氣溫的逐漸升高,樹木種類也從耐寒的寒溫帶針葉林演變到溫帶的闊葉落葉林、不耐嚴寒的亞熱帶闊葉常綠樹種,以至鬱郁蔥蔥不見天日的赤道雨林。經濟林木的分布對溫度的要求更加嚴格。溫帶的蘋果樹一般不能耐零下30℃左右以下的嚴寒,因此東北蘋果一般只分布在渤海和黃海沿岸,亞熱帶的柑桔害怕零下7~9℃低溫,如果最低氣溫低於零下9~11℃,柑桔園會遭到毀滅性的凍害。因此長江以北種柑桔無經濟價值;熱帶作物橡膠,氣溫5℃時就會受到凍害,這就是我國熱帶緯度上仍不一定能種熱帶作物的原因所在。
觀察我國各大城市的行道樹木也可以發現許多樹木與氣候的關系。北方屬溫帶氣候,多採用闊葉落葉樹作行道樹種,甚至亞熱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是如此。因為這些地區夏天的太陽高度和氣溫都比較高,陽光熱辣辣的,此時行道樹正好起到蔭涼路人的功用。待到冬季寒潮滾滾南下,氣溫劇降,這時樹木已掉光了葉子,慷慨地讓那溫暖的陽光灑滿人行道。
但是在熱帶地區,炎夏十分漫長,即使冬季氣溫亦較高,因此行道樹多取常綠,一年四季遮陽。在廣州、南寧等華南大城市裡,馬路兩旁的行道樹冠常已連接,使馬路成了一條涼廊。那裡生長一種樹叫榕樹,在熱帶和亞熱帶南部冬季溫暖地區均可成活。雨季中由於氣溫高、濕度大,從樹枝上下垂的氣根生機旺盛,一旦到達地面,即在土中生根,逐漸變成真正的樹干,由於這些次生樹乾的支撐,榕樹枝幹可以繼續向橫里生長,若干年後,一棵大榕樹便可獨樹成林,甚至佔地幾畝。
降水與樹木
如果溫度條件可以滿足樹木生長的需要,那麼樹木究竟能否生長,以及長成什麼樣子,就要看降水量的多少了。下面舉幾個例子。
第一,世界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乾旱地區,都是由於水分的極度缺乏以至不能生長樹木及草類而成為荒漠的。
第二,在熱帶地區,一年只有一個雨季(夏季),如果雨季中雨量較少,例如非洲年雨量500~1000毫米的地區,是一種稀樹草原景觀(薩瓦納)。草原上稀稀拉拉地分布著一些較矮的喬木,一般具有傘狀樹冠,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猴麵包樹了。這種樹樹干粗壯,疏鬆的肉質樹干內儲存著大量水分。果實常重達數斤,澱粉質果肉可供食用,因此才有「猴麵包」之稱。
第三,大約30°~40°左右緯度的大陸西岸,是一種地中海氣候。這里冬季尚較溫暖,樹木照樣生長。降水對樹木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降水和熱量季節匹配不當。地中海氣候的雨季在冬,夏季反是乾季。樹木為了度過乾旱的長夏,因而森林不密,樹木不高,樹葉堅硬呈革質,有的常有許多茸毛,沒有光澤,稱為硬葉常綠林。橄欖是地中海氣候最重要的經濟林木。
第四,海拔較高、范圍較大的山區,其各處的植被景觀可以相差很大。這主要是由於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降水量巨大差異所造成的。降水量一般隨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在最典型的情況下,可以發生山麓荒漠而高山上有森林的奇跡,例如我國天山北坡、祁連山北坡等就有這種情況出現。迎風坡雨量常比背風坡多得多,因而山區迎背風坡植被景觀也可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位於熱帶季風區中的柬埔寨西南部,面迎西南季風的豆蔻山脈西南坡年雨量可以多達3000毫米以上,最多雨的卜哥山甚至可以超過5000毫米,因而西南坡上均為熱帶雨林景觀,樹木分層,林中藤本和攀援植物極多;但是背風東北坡(包括首都金邊地區)由於地形影響,年雨量大為減少,僅有1000~2000毫米,因此林相稀疏,樹種單一,而且到了旱季後期,植物為了自我保護,減少高溫下的巨大蒸發,竟然掉光了一身樹葉(即樹木不是冬季而是春季落葉),可是它仍然是喬木!在我國西雙版納,我也曾看到冬春乾季中橡膠林內葉落滿地、枝上樹葉稀疏的情況。當背風坡降水量減少到臨界值以下時,植被景觀也可發生質變。例如我國大興安嶺東坡,面迎太平笊俠吹畝�霞痙紓�曖炅?50~500毫米,溫帶森林滿坡,可是背風西坡年雨量減少到250~300毫米,因而草原無際,淹沒牛羊,遂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世界上甚至也有迎風坡是森林而背風坡為荒漠、半荒漠的極端情況,例如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山脈。
風與樹木
一般說來,風並不影響樹木的生存,主要隻影響其外形。
我在雲南植物園(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侖)見到一些樹木,它們的胸徑並不比一般人的胳膊粗多少,但卻可長到約20米高,顯然它們必然生長於無風或小風的環境之中。確實,附近僅96公里的景洪氣象站年平均風速僅0.5米/秒,西雙版納是我國最小風速區之一。
隨著風速的增大,如果各種風向機會均等,一般來說也不會對樹形發生重大影響,與靜風環境相比,僅僅是樹冠稍有不同程度地減小罷了。但是當風向比較單一,即當地只有一種盛行風向時情況就不同了:樹木面迎盛行風向的一側由於經常受較大風速吹襲,水分蒸發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長緩慢以至枯萎;而背風的一側仍能繼續生長,從而使樹形發生不對稱,氣候學上稱之為風成偏形樹。有些偏形樹很像倒放的掃帚,帚尖指向盛行風吹去的那個方向,成為活的氣候風向標。我1987年1月在昆明機場候機大樓前就見過這類偏形樹。應當說明的是,在昆明地區,雖然夏季盛行從印度洋上來的西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西南亞的西南偏西風,即全年盛行偏西風,但一般情況下全市並無偏形樹發生。因為昆明市平均風速不大(年平均風速僅2.2米/秒),而且從南風到西風(按16方位統計)間的年平均風向頻率和只有43%,除了年平均靜風頻率30%以外,還有27%的其他風向頻率。但是在昆明機場候機樓前的植物小區里,由於它背倚巨大的東西走向的候機大樓,相當於半個狹管,偏西風速在此加大,並成為單一西風風向,才促使植物小區中多數樹木成了偏形樹。候機樓前通向停機場的道路兩側各有一株這樣的偏形樹,由於它們緊靠大樓,因而偏形程度最重。
但是,一般說來,在世界上,除了盛行風頻率特別高的信風帶和西風帶中的有些地區外,其他地區一般只有在狹谷或風口處才會有偏形樹存在。例如我1982年在橫斷山區考察時,曾發現下關市南郊正對西方漾鼻江河谷處有很多偏形樹存在。還有,從下關市到大理縣城10餘公里的公路上,相應蒼山山脈的每一個隘口,公路兩旁的行道樹也均呈偏形。不過這里的偏形樹主幹並不彎,只是迎風面枝條極少甚至沒有。下關市南郊正對漾鼻江風口,風速最大的地區甚至背風側的林葉也難以生長,以至於逐漸乾枯死去。在橫斷山區考察中,我還在南北走向的瀾滄江河谷(德欽縣日咀村)看到了主幹向北彎的嚴重偏形樹木存在。
樹木之最
世界樹木之最
最古老的樹種:是中國的銀杏樹。此樹最早出現在世界上是一億六千萬年前的株羅紀時期。
最高的樹:是澳大利亞的桉樹。最高可達155米,相當於五十層房那樣高,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發現比它更高的樹。
最大的樹:是美國的世界爺。它的故鄉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它生長在高山上,不怕嚴寒,樹干巨大,最大的一棵世界爺,樹乾的下部周長竟有46米。
最矮的樹:是生長在高山凍土中的矮柳,因受氣候的影響,它的莖匍匐於地面上,高度不超過5厘米。
最粗的樹:是地中海的埃特納山地的大栗樹。周長達55米,樹下有一洞,可作倉庫和宿舍。最硬的樹:是生長在朝鮮和我國交界處的鐵樺樹。彈打在木頭上,就象打在厚鐵板上一樣,它比橡樹硬3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樹。
最重的樹:是黑黃檀。1立方米的黑黃檀木材乾重達1100多公斤。
生長最慢的樹:是喀拉哈里沙漠中的爾威茲加樹。它的生長速度慢得出奇,100年才長高30厘米。
最輕的樹:是美洲熱帶森林中的巴沙木,它的木材,每立方米只有0.17克重,這種樹一棵高10米,合抱粗,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地扛著走。(李東升)
我國的樹木之最
最硬的樹-鐵樺樹:在我國和朝鮮接壤地區,生長著一種木質最硬的樹,叫「鐵樺樹」。它的比重很大,木材下水就沉,而且無論在水裡泡多久,內部也不腐爛。
最輕的樹-巴沙木:我國廣西、福建、雲南、海南一帶,生長著一種「巴沙木」,它是世界上最輕的樹,所以又叫「輕木」。它比做軟木塞的拴皮還輕兩倍。
最高的樹-桉樹:在我國的廣東、廣西、福建、雲南一帶,生長著一種樹中巨塔「桉樹」。它不但生長迅速,而且相當高大,我國的「藍桉」高可達70-80米左右。
最鹹的樹-木鹽樹:在黑龍江和吉林交界的地方,生長著一種能產鹽的樹,叫「木鹽樹」。每年春天,樹上都凝結一層雪白的鹽霜,人們用刀輕輕刮下來就可當鹽食用。
最毒的樹-箭毒木:雲南西雙版納的密林中,有一種汁液含劇毒的樹木,叫「箭毒木」。它的白色乳汁,碰到人畜的傷口會引起中毒死亡。
·夢見爬登大樹 —— 健康狀況良好。因為食慾好而大吃特吃,結果身體發福,原來的衣服不能穿。
㈤ 大樹是怎麼成長的
我們都知道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成為一棵「大樹」,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過對一顆大樹成長經歷的研究可以發現,要成為一棵大樹,需具備五個條件:
1成為一棵大樹的第一個條件
時 間
沒有一棵大樹是樹苗種下去,馬上就變成了大樹,一定是歲月刻畫著年輪,一圈圈往外長。
啟示:要想成功,一定要給自己時間。時間就是體驗的積累和延伸。
2成為一棵大樹的第二個條件
不 動
沒有一棵大樹,第一年種在這里,第二年種在那裡,而可以成為一棵大樹,一定是千百年來經風霜,歷雨雪,屹立不動。正是無數次的經風霜,歷雨雪,最終成就大樹。
啟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堅守信念、專注內功,終成正果!
3成為一棵大樹的第三個條件
根 基
樹有千百萬條根,粗根、細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營養,成長自己。絕對沒有一棵大樹沒有根。
啟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自己紮好根,事業才能基業常青。
4成為一棵大樹的第四個條件
向上長
沒有一棵大樹只向旁邊長,長胖不長高;一定是先長主幹再長細枝,一直向上長。
啟示: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斷向上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5成為一棵大樹的第五個條件
向陽光
沒有一棵大樹長向黑暗,躲避光明。陽光,是樹木生長的希望所在,大樹知道必須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陽光,才有希望長得更高。
啟示:要想成功,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斗,願望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㈥ 一棵樹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您好!
一棵樹的生長過程是:胚胎期(種子)
、幼年期(幼苗)、青年期、成年期(成熟期)、老年期(衰老期)
樹木具體的生長的過程是這樣的:
1。一粒種子落到土裡,經過一段時間,當條件適宜(多在春天)的時候就開始發芽,由一粒種子長出胚根,胚芽和胚軸。然後繼續發育,胚芽發育成外面的部分,胚根發育成地下的部分,胚軸發育成中間的。
2。然後,植物的葉片就開始進行光合作用,開始合成糖(葡萄糖),然後在葉片中的加工場把糖合成澱粉,進一步合成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然後通過篩管運到植物的各個部位,供應他們的生長和發育,根就從土中吸收水,礦物質,還有N元素,還有微量元素等。然後通過導管運到各個部位,供他們合成等。
3。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生長中。起著最關鍵作用的是細胞形成層,它是植物的有絲細胞分裂的主要地方,通過它的分裂,細胞越來越多,植物也越來越粗,
另外植物長長主要是靠分裂的細胞吸水,然後長長。
4,最後,植物就長大了。
望採納
㈦ 樹的生長過程
一棵樹的生長過程大概經過種子萌發---幼苗生長---成熟植株三個過程。
1、種子萌發:
種子萌發是指種子從吸脹作用開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過程和形態發生過程。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種子萌發時,首先是吸水。種子浸水後使種皮膨脹、軟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過種皮進入種子內部,同時二氧化碳透過種皮排出,裡面的物理狀態發生變化;其次是空氣,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只有種子不斷地進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最後是溫度,溫度過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種子內部營養物質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動,都需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的。
2、幼苗生長:
根莖葉等器官均已分化,能自行吸收營養,進行光合作用,累積養料,供細胞不斷分化、分裂生長,朝著成熟植株生長。
3、成熟植株:
植株成熟是指植物的各項器官均已分化成熟,能夠開花結果。
㈧ 武漢一男子離家六年,陽台長出兩棵大樹,這樹是怎麼長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要去種植盆栽的話,一般都是需要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是離不開古人的一個精心培育,要給盆栽進行一個定期的澆水,鬆土,施肥等等,要認認真真的對待他們,他們才能夠長得更加的好,存活的時間也更久。人物其實跟人一樣,也是需要一個精心的呵護的,否則時間太長的話,他們就一定會枯萎死亡。
不得不說這個樹也是蠻厲害的,這么多年沒人澆水,沒人施肥,它竟然能夠從一個小小的盆栽長成兩棵大樹,也是非常的厲害了,還有網友調侃,這兩棵樹怕不是成精了吧。要知道,我們有時候精心呵護一些植物,但是都被養死了,沒有想到這么野生生長的,竟然長得這么好。
㈨ 樹是怎樣生長的
樹木生長的過程是這樣的:
1。一粒種子落到土裡,經過一段時間,當條件適宜(多在春天)的時候就開始發芽,由一粒種子長出胚根,胚芽和胚軸。然後繼續發育,胚芽發育成外面的部分,胚根發育成地下的部分,胚軸發育成中間的。
2。然後,植物的葉片就開始進行光合作用,開始合成糖(葡萄糖),然後在葉片中的加工場把糖合成澱粉,進一步合成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然後通過篩管運到植物的各個部位,供應他們的生長和發育,根就從土中吸收水,礦物質,還有n元素,還有微量元素等。然後通過導管運到各個部位,供他們合成等。
3。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生長中。起著最關鍵作用的是細胞形成層,它是植物的有絲細胞分裂的主要地方,通過它的分裂,細胞越來越多,植物也越來越粗,
另外植物長長主要是靠分裂的細胞吸水,然後長長。
4,最後,植物就長大了。
㈩ 樹是怎麼長出來的。
我來自農村,我那是花木之鄉,我知道樹是有種子的,象松樹,還有那些果樹。另外樹種可以嫁接,扦插繁殖的,象梨樹,桃樹。如果不嫁接那結出來的果實會不好吃,也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