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雨季三七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報價系統怎樣管理 2025-05-17 10:41:37
小松360怎樣自動泵油 2025-05-17 10:40:54

雨季三七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6-06 20:08:24

A. 三七怎麼樣養殖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獲,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通過栽培實踐,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發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天棚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年降水量偏少,太陽輻射光較強,且日照時數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蔭蔽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濕度增大,日照時數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蔭蔽,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三七幾乎能在粘性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紅壤和黃壤中生長,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長,這完全是長期以來人為生產活動的結果。通過翻耕、施肥、澆灌、輪作等多種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進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狀況,這也是新、老產區間存在的三七長勢和產量等方面有差別的原因。因此在發展三七生產中,對土壤的利用要養用兼重,根據本地區土質和肥力的特點,進行合理施肥。通過正確的耕作方法,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狀況,創造微生物的適宜生活條件,加速有機質礦化,促進養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惡化。特別在澆灌困難的山區,通過加強田間管理,調整養分狀況,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著人為活動有利的方向發展。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B. 怎麼種植三七

三七為多年生

,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獲,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通過栽培實踐,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
,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發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
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
偏少,
光較強,且
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蔭蔽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濕度增大,
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蔭蔽,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宜選
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

土或砂
。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
。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
的廄肥5000千克,
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
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65%
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

或與其它肥料混台),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
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

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
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
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
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厘米×15~18厘米;三級的為15厘米×15厘米。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
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3、田間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為淺根植物,
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
。幼苗出土後,畦面
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
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
及其它病害發生。
(3)搭棚與調節透光度:三
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柵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柵頂拉鐵絲作
,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
,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
,每畝用50~100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台
(廄肥、
2:1),每畝用2000千克,留種地塊加施
15千克,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C. 三七的種植方法是

三七的種植方法

1、播種時間

三七也是一個季節比較分明的植物,所以在種植之前一定要選好種植的時間,不然它可是有脾氣的哦。如果你是在我國的南部地區,那麼三七一般是在冬季播種也就是每年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份進行播種,但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樹我國的北部地區,那麼就應該在春季播種,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時候,播種的時間一般就是根據不同的地區來決定啦。

拓展資料

病害防治

主要有立枯病和疫病。立枯病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每隔兩三天噴一次最多三次就可治癒,疫病則用70%代森錳鋅500至600倍液噴霧,每隔3天進行一次,連續3次。當然三七有時也會出現黃銹病和白粉病等等病害,我們可以使用波爾多溶劑進行噴施,如果還有一些別的病害可以及時詢問有關的專業人士。三七最常出現的蟲害就是紅蜘蛛和蚜蟲,我們可以使用敵百蟲或者是吡蟲啉1溶劑進行防治,效果非常的好。

D. 怎樣種三七:三七種植與管理技術

1、下棵與留棵
由於氣溫不斷降低,三七植株長勢衰退生長緩慢,葉片逐漸變黃,並陸續出現枯萎,植株光合作用減弱,營養物質減少。這時若三七園內仍留下三七植株,將會消耗地下塊根貯藏的部分營養物質,會影響到來年根莖上的芽頭生長和出土。
因此,在每年的12月初,應抓緊時間將園內的全部三七植株的地上莖葉平地面處剪除(留種三七園應收完紅子後剪除),清理出園外,曬干,集中燒掉(若留作葯用或它用的莖葉可紮成小把曬干),但剪不宜過早進行,如在十一月上、中旬進行,因這時植株的光合作用尚較強,則會影響塊根部分的營養物質積累。
下棵的方法一般是用鋒利的鐮刀,齊廂面略高一點飄割,或用果樹枝剪剪斷。割下的莖葉應及時清除,拿到遠離七園的地方銷售或燒毀處理。切忌亂丟於七園內或七園附近,也不要用來漚肥後再返回七園,目的是減少病原傳播。
2、修整蔭棚
除冬季新建七園外,無論已建蓋一年或多年的七園,都要按要求修補調整加固,尤其多年的老棚,更應加強這一工作。
3、七園清潔與消毒
下完棵子後,對墒面的老鋪墒草及殘枝敗葉應全部清除干凈,拿到園外集中燒毀處理。文山老七農網提醒您為了杜絕病蟲害越冬和在七園內傳播,七園清理後,園內外要進行一次全面、徹底消毒。以後每隔15-20天堅持消毒一次。以達到預防次年病蟲害發生之目的,這樣做可收到事半功倍防病效果。
用葯種類和方法:
第一道葯水可採用多菌靈300倍液或代森鋅、代森銨、退菌特混合300倍液,對廂面、廂溝、走道、天棚全面噴葯。
這一次的消毒最重要,它能殺死廂面病菌,減少來年發病,防止病菌侵染危害羊腸頭造成根腐。以後施葯可根據夏秋發生的病害情況適當選用農葯種類。在三七出苗前,要注意噴灑敵殺死、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菌酯等殺蟲劑防治地老虎和種蠅等地下害蟲。
根據調查顯示,凡是連年抓好冬季管理的三七園,炭疽病植株發病率只有5%,根腐病植株發病率1%左右。而忽視冬季管理的三七園,炭疽病植株發病率一般為23.5%,高達27%,根腐病植株發病率達10%,嚴重發病的三七園則達19.60%。
4、增大園內透光度和施足冬肥
清園噴葯後,在12月間尚無出現霜凍或霜凍較輕微的地區,可將天棚(陰棚)上的大部分蓋草揭除,使園內透光度達至80-85%,陽光照射在園內長年陰濕的條件下土壤,促進風化,提高土溫,有利於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從而利於三七生長期吸收。並通過一段時間增大七園透光度,改變三七園內的環境條件,使某些病菌失去必要的生存條件而死亡。
到了十二月底和第二年一月,氣溫最低時,每畝三七園應用廄肥、草皮灰、堆肥等混合肥2000-3000kg,施於植株根莖上。在霜雪期較長(30天以上)的地區,則在畦上鋪蓋一層地棚草(畦面草),並加厚天棚和四周圍籬草,以保持園內土壤有較高的溫度,保護三七根莖上己長出的萌芽防止受凍,安全越冬,使來年三七能早出苗、出壯苗、出齊苗。
5、酌情澆水保濕
冬春乾旱季節,要經常檢查土壤的濕度,並根據墒情適量、適時澆水,保持墒面土壤濕度,以防墒面龜裂,保證次年出苗整齊。有條件的七園,春節前後可澆一次1000倍液嘉美紅利,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提高抗旱能力,使三七出苗健壯。
6、保溫防凍
冬季氣溫較低及冷涼地區,應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主要是修補天棚,關閉園門,地膜覆蓋栽培可起到很好的保溫防凍效果。輕微凍害及時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嘉美金點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嘉美金點1000倍液,快速為細胞補充養分,緩解冷害。中度凍害發生時,用苯甲醚菌酯+嘉美金點1000倍液一起噴施,以防凍害導致病菌蔓延。
7、防鼠、防火、防盜
冬季由於田裡莊稼收獲,鼠害轉向七園。七園鼠害表現為偷食紅籽,挖掏三七塊根。發現鼠害時要及時採取措施防治。主要採取毒餌誘殺,器械捕鼠。

E. 三七在家裡怎麼種植

三七家庭種植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65%代森鋅4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台),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厘米×15~18厘米;三級的為15厘米×15厘米。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3、田間管理
(1)除草和培土:三七為淺根植物,根系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3)搭棚與調節透光度: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柵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柵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畝用50~100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台有機肥(廄肥、草木灰2:1),每畝用2000千克,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F. 種植三七需要哪些氣候和土壤條件

三七是陰生植物,對光很敏感,強光直射,葉片會受灼傷。但其喜散射光和弱光。不同生育期對光的要求有異,一般要求在40%~70%的蔭蔽度下。蔭蔽度過高,植株徒長、纖弱、易發病,產量低,質量亦差。若蔭蔽度過低,則植株生長緩慢、矮化,葉蒼老,甚至出現日灼病。

對水分要求嚴格,喜濕潤,怕旱,但又怕澇。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70%~85%為宜;土壤含水量以20%~40%最適;17%以下即出現旱害,40%以上則澇害。空氣相對濕度以70%~85%為宜。栽培三七需特別注意加強光線與合理調節干濕度。

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嚴,中性、微酸、微鹼性均可適應。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和帶鈣質的輕黏壤土及紅壤土、pH4.5~8之間生長均良好。最好在加入碧卡微生物菌劑或有機肥。

G. 三七怎麼種植花盆栽

盆栽三七可以用播種的方式種植,一般在春季播種。播種前種子要先用稀釋1000倍的多菌靈消毒。土壤要選用疏鬆、透氣的深層土。把花盆填滿土,然後把消過毒的種子播入土壤。最後再蓋上1-2厘米厚的土壤,噴灑適量的水分,放置在陰涼處即可。1-2個月後就可以發芽。

H. 三七種植後,如何管理

每天澆點水,隔一個星期左右,施些肥料,然後再根據三七生長的情況,定時定點的噴農葯。

I. 三七怎麼種植要注意什麼

一、栽培方法

三七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以下環節:育苗技術、苗期管理、移栽定植、田間管理和採收方法。

(一)育苗技術

三七的育苗技術中,以采種和種子處理最為關鍵,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采種與種子處理。

1、 采種與種子處理

每年10月至11月,是采種的適宜時節。采種時選取3至4年生、飽滿、無病蟲害、成熟變紅的果實採摘,將採下的果實放入竹篩內,搓去果皮,取出裡面白色的種子。

然後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10分鍾,進行消毒處理,處理後的種子放到陰涼處,晾乾表面水分,然後,在三七種子上包裹一層草灰,這樣可以防止害蟲的咬食,並促進發芽。

2、選地整地

栽培三七的場地適宜選擇在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進行。土壤一般以沙質黑壤土為佳,灰土次之,紅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選地是引種三七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選海拔700—1500米、向陽、坡度10—20度的山坡。

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區或丘陵平原地區,病蟲害比較嚴重,而且葉片常出現早期脫落現象。經驗證明,宜選陰涼通風,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陰的山坡為好。

選好土地後,我們來進行整地。把畦做成寬1.2至1.5米,長10米,高30至40厘米的畦床,將畦面土壤,翻耕20厘米左右,整平耙細,放置一段時間,使土壤經風化後進行播種。

3、播種

選三四年生三七所結的果實中成熟和飽滿的種子,在冬季10—12月間,隨采隨播,播後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蓋一層,上面再蓋草皮一層,促進其種子發芽。

採用點播方式,行株距為3×2寸或3×3寸,每畝需種28—32萬粒,覆土4—8分厚,稍壓後再覆蓋一層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劑消毒),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分蒸發,又可防止陰棚漏雨打爛畦面,影響幼苗生長。覆蓋厚度為0.3—0.5寸,覆蓋畦面約80%。

為提高工作效率,播種時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模板,在模板上按照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的位置釘上長約5厘米的木釘。將有木釘的一面向下用力壓在畦面上,抬起模板後,畦上就形成了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深為5厘米的種植穴。

然後,將處理過的種子放在播種穴內,每穴1至2粒種子。在畦面均勻鋪撒有機肥,每畦(50畝)用量為200公斤。再鋪上一層松葉,厚度是1至2厘米,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播種之後,每隔2天,就要進行一次淋水,以濕潤表層土壤為宜。

播種後40至45天,三七苗就出土了,當三七苗高達到6至7厘米時,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苗期管理。

2、生長環境

三七屬喜陰植物。一般人工栽培三七,都要搭建遮陽棚。三七生長適宜溫度為18至25℃。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但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好。一般土壤含水量為22%至40%,酸鹼度為4.5至8,均可以種植三七。三七生長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