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蒜的種植與管理
一、 選擇適宜品種各地根據當地的銷售渠道、市場需求及種植食用習慣選擇適宜良種。 1 、選種:選用抗病、耐寒、生長勢強、高產優質、形狀規整、質地緊實、蒜苔耐貯存的品種為宜。如頭蒜有金鄉白皮蒜、魯蒜王一號、魯優系列等品種;苔、頭兼用品種有嘉祥紅皮蒜、雙豐二號、蒼山蒲棵蒜、早苔一號等;苔蒜有早苔2號、二水早等品種。為防止重茬障礙,要採用大蒜脫毒、異地繁種、異地調種、葯劑浸種等措施來提高種子質量。 2 、分級:把選好的品種按大小分2級。選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無糖化、無蟲蛀、無霉變、無機械損傷的蒜頭作為種蒜。播種前掰瓣分級,去掉盤莖,標準是選鱗莖 5 - 6cm 為宜,百瓣重 500-600 克為一級,400-500 克為二級,按一、二級分別播種,每畝種子用量 150-200公斤。 3 、種子消毒: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浸種 6 小時以上,或用 100 倍的 EM 多效液浸泡 8 -12 小時或多寧懸浮液 200倍浸種1- 3小時;浸後撈出晾乾待播種,也可用 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每畝100-150克,兌水2公斤,拌種150-200公斤。二、精耕細作,合理施肥 1 、選地施肥:前茬要選用非蒜、蔥、韭類蔬菜地,要求富含有機質,土質疏鬆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塊。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畝施優質完全腐熟有機肥 4000- 5000 公斤,並配施尿素 20 公斤、硫酸鉀 15公斤、過磷酸鈣 80 -100公斤,或含氮、磷、鉀各15 %的復合肥 50公斤,混勻撒施地表。 2 、耕地作畦:深耕 20cm 以上,要求耙透耙勻耙細,上松下實,整平作畦,畦寬可根據使用的地膜寬窄和澆水條件決定,如地勢低窪易積水可作成台畦,台畦冬季地溫也較高。三、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1 、適期播種:根據大蒜主產區的種植經驗,正常年份大蒜的適播期為9月底至10月上旬。近幾年冬前溫度持續偏高,為培育越冬壯苗,播期宜適當推遲,始播時間在 10 月5日前後較為穩妥。播種過早溫度高,植株生長過旺,越冬時抗寒性差,不利安全越冬。播種晚溫度低,生長慢,越冬前植株小達不到安全越冬的標准,不利於安全越冬。大蒜植株安全越冬的長相是:越冬前株高 20cm 以上,5 - 6 片葉,心葉露出,假莖粗壯無病。 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產的基礎。不同品種要求密度不同,以蒜頭產量為主的金鄉白皮蒜、魯蒜王一號等品種,行株距20╳15cm,每畝種植密度為 2.2 – 2.7萬株;苔、頭兼用品種嘉祥紫皮蒜、雙豐 2 號、蒼山蒲棵蒜等品種,行株距20╳12cm,每畝適宜的密度為2.5 -3萬株;苔蒜品種適宜密度為3.5萬株,行株距20╳10cm 3 、播種方法:播種時按要求開溝深淺一致,栽蒜深淺一致,覆土厚薄一致,並且種瓣與土壤密接,不留空隙。開溝播種,溝深 7- 8 公分,播種深度 3 - 4公分,栽直、栽勻、栽穩,蒜瓣腹背面應與行向一致,使出苗後展開的葉子與行垂直,葉片分布合理,增大受光面積,利於提高產量,並注意使種瓣上齊,播後覆土 2-2.5公分,隨後澆透水,第二天噴除草劑,用 33 % 施田補,每畝 150 克,兌水 40- 50 公斤,均勻的噴灑畦面,噴後及時覆蓋地膜,地膜四周要拉緊、拉平、壓實,緊貼畦面無空隙,嚴防大風刮膜。四、加強田間管理 1 、苗期:大蒜播種後 4 - 6 天幼苗出土,不能自行破膜出苗的,要人工輔助破膜放苗露出膜外,播後10-13 天澆 1次齊苗水,促苗生長,此後根據土壤墒情,適當控制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小雪後(11月下旬至 12 月初)土壤封凍前澆一次越冬水,此時如基肥施用量少,可結合澆水畝追施三元復合肥 20公斤,為安全越冬打好基礎。如遇深冬特殊寒冷氣候,有條件的可從 12 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在蒜畦上覆蓋一層4 - 6絲的塑料膜,護苗保溫。 2 、返青期:2月中旬後,氣溫逐漸回升,蒜苗返青生長,於3月中旬左右(春分前後),根據墒情澆返青水,如蒜苗長勢不壯,可結合澆水畝施磷酸二銨12 公斤。4月初(清明前後)是蒜苔和蒜瓣孕育分化期,需水肥量較大,要及時澆水追肥,澆水時隨水畝沖施尿素 20 公斤,磷酸二銨 12 公斤,硫酸鉀 20 公斤。 3 、抽苔期:大蒜現「尾」期在 4月 20日左右(穀雨前後),此期是植株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的共生期,又是蒜苔現「尾」伸長期,要水肥齊攻。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 25公斤,磷酸二銨7公斤,硫酸鉀 16 公斤,或氮、鉀復合肥 25 公斤。要保持土壤潮濕,5天左右澆小水一次,提苔前 3天停止澆水。待蒜苔頂部彎曲呈「稱鉤」形,總苞下部發白時,為蒜苔的採收適期。 4 、蒜頭膨大期:蒜苔收獲後,蒜頭進入膨大盛期,要及時澆透水,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 20 公斤,磷酸二銨7公斤,硫酸鉀 15 公斤,或三元復合肥 20-25公斤,此時要保持地面見干見濕,根據天氣情況6-7天澆一次水,收獲蒜頭前 3-4天停止澆水,促進莖、葉部的同化物加速向蒜頭轉運,使蒜頭膨大達到最大化,提高產量和質量。 5 、適時收獲:蒜頭成熟的標志是植株下部葉片枯黃,上部葉片變為灰綠色,假莖松軟,此時為收獲適期。大蒜收獲後防止日曬、雨淋,要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晾乾最佳。五、病蟲害防治在大蒜生長過程中,蔥蠅(蒜蛆)是危害大蒜的主要地下害蟲。要在 3 月上中旬採用 40 %辛硫磷 1500 倍液灌根,到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用 10 %的丙線磷每畝3- 4克,拌土 20 - 30公斤,撒入蒜畦,隨後澆水。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灰霉病、白腐病。防治從 4 月上旬開始,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1500 倍液防治灰霉病;4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是大蒜葉枯病的發病高峰期,可用 70 %的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噴防,也可用 75 %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800倍液防治,或用乙磷鋁 600 倍液噴防;白腐病多在 4 月初發病,防治有效葯劑有白腐凈,每畝用量 90 克,兌水 40 公斤噴防,每隔 7-10 天噴 1 次,連噴 2-3 次。
B. 怎樣種植大棚大蒜
大棚大蒜種植技術:
一、搭建架床
架床用木料、秸稈、塑料薄膜、鐵絲和紅磚等搭設。溫室前後低中間高,前後部分搭設2層架床,中間部分搭設3層。用單磚砌成10厘米高的牆,牆間距為1.2~1.6米,然後用木桿搭成1~3米寬,長度不限的架床,木桿間距為20~30厘米。在第一層的基礎上,距第一層層面80~100厘米處用木桿綁架成80~90厘米寬的床。在每層都鋪上一層塑料薄膜,膜上蓋5~6厘米厚的沙壤土,並將土拍實。在架設架床過程中,一定要埋牢綁緊,防止架床坍塌。
二、栽培及管理方法
1、選擇蒜種:
選用瓣大瓣多、產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長快的品種。
2、播前准備:
用30℃~50℃的溫水浸泡蒜種30小時左右,使蒜頭吸水膨脹。然後撈出瀝水堆悶12小時左右,再挖去蒜莖。如果播種面積大,浸種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種不挖莖。
3、擺蒜壓土:
每1平方米擺埋蒜瓣15千克左右,蒜瓣與蒜瓣之間擺得越緊越好,較大的空隙用較小的蒜瓣充實。蒜瓣擺好後,用細沙土在上面蓋3厘米厚拍實。
4、水分管理:
用溫度不低於15℃的水澆淋蒜苗,栽培後至生長前期澆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澆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長後期澆小水。澆水次數要視架床上的土壤干濕情況而定。
5、溫度控制:
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潔,提高透光性,以獲得較多的光照時間。架床的溫度要求為齊苗前,白天為24℃~26℃,夜間為20℃~22℃;齊苗後,白天22℃~24℃,夜間18℃~22℃;苗高15厘米左右,白天16℃~22℃,夜間16℃~18℃;收割時,白天18℃,夜間12℃。
6、適時收割:
當蒜苗長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葉稍有傾斜時,為收割適期,此時應及時收割。第一茬蒜苗收割後,採用以上同樣的管理方法,20天後又可長出新的蒜苗。當新的蒜苗長至30厘米左右時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環管理與採收,可連續採收3~4茬。
大棚大蒜抽薹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發生原因 主要由環境不適或栽培管理不當造成的。儲藏期間已經解除休眠的蒜瓣,或者播種後的幼苗期需要30~40天0~10℃低溫才能分化成花芽,如果遇到高溫和長日照條件,花芽和鱗芽感受的低溫不足不能正常分化,就會產生不抽薹或者不完全抽薹的植株。另外,從海拔高的地方引種也會出現不抽薹現象。
2. 防治技術 氣溫較高的年份,可適當提前播種,或者採取不覆蓋地膜栽培措施;嚴把引種關,從高緯度往低緯度引種時,可對蒜種採取0~10℃低溫處理,處理時間一般不少於30天。
C. 大蒜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哪些
1、整地施肥:大蒜比較喜歡酸性土壤,種植的時候,建議選擇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這樣有利於大蒜根系吸收養分,然後整地的時候,要深耕30厘米左右,將腐熟的有機肥和尿素施入其中,保證肥料與細碎的土壤混合。
2、選種播種:播種的大蒜應該規則完整,沒有病斑,籽粒飽滿,經過催芽處理後,直接均勻播種到地塊里,芽口一定要朝上,這樣出苗速度快,播種後,覆*澆水,然後覆上細膜。
3、出苗管理:待大蒜出苗後,就要澆一次水,並施入尿素,促進大蒜幼苗生長,大蒜幼苗生長的過程中,要中耕除草,及時清除掉田間的雜草,保證大蒜莖葉快速生長。
大蒜種植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大蒜種植一定要適時,因為只有在合適的時間種植,大蒜才會正常的生長。如果種植的時間不當,那麼大蒜一般就只會長葉子,地下鱗莖是不會生長的。而適合種植大蒜的時間是每年的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所以我們在種植大蒜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間段。
科學的種植密度對大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好處,一般情況下,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同時又能很好的提高大蒜的產量和品質,一畝地一般能種植兩萬株大蒜。也就是說種植大蒜的行間距約為二十厘米左右,株間距約為十五厘米左右。
D. 大棚蒜苗如何種植
1、選用良種,蒜苗生長主要靠蒜瓣的養分,因此應選蒜頭大,蒜瓣大,生長迅速的品種。
2、栽前准備,栽前要將蒜頭用水浸泡一晝夜,然後除去莖踵及蒜種中間殘留的蒜薹。剝去外面的蒜皮,但應該保持整個蒜頭不散,這樣發芽紮根快。
3、栽蒜,栽蒜距離稀栽為5*6cm,條播行距13-16cm,瓣距3-4cm,密栽時要把蒜頭靠緊,不留空隙。
4、栽植後的管理,栽植後3-5天新根就開始長出,這時應澆一次透水。待苗床稍微呈現乾燥後,用木板依次將苗稍加鎮壓,使新根與土壤密切接觸,並促其向下生長。
5、收貨,溫室蒜苗在室溫下,栽後約20-25天苗高25-35cm時,即可收割頭茬,余後苗高30-40cm,可連根收割第二茬,再另栽新蒜。每公斤蒜頭可收割2-3公斤蒜苗。
E. 大棚冬季蒜苗底肥大了怎麼管理
大棚冬季蒜苗底肥施多了。
如果沒有造成肥害,可以噴灑矮壯素或者縮節胺。
如果造成肥害就要多澆水,並且開溝,讓水帶著肥流走。
F. 種植蒜苗應該用什麼肥料怎樣管理才能有更高的產量
大蒜種下腐爛的母後,花蕾和鱗片紛紛分化,把花梗拉長。這個時期,老根老了,新根大量發生,莖葉和大蒜也迅速擴張,大蒜也開始慢慢膨脹,需要大量養分,因此需要重新施用快速的鉀、氮肥(復合肥更好)10~15公斤。在糙米的上半年,根據需要迅速拔下大蒜秋,使其蓬勃生長。
當然要施肥。科學施肥可以大大提高大蒜產量。大蒜要根據肥料、肥料吸收特性,在大蒜的肥料上補充以有機肥為主、化肥。基礎肥料為主,追肥為輔。用粗肥和肥料巧妙施肥原則,使大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對營養素的需求。地膜覆蓋後可以將地溫提高2~3度,大大降低越冬期間大蒜被低溫冷凍死亡的概率。開春後,由於地溫高於不覆蓋地膜,大蒜樹苗早被綠,生長迅速,為大蒜的高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地膜覆蓋後不滲水,可以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助於防止熵乾旱。所以大蒜可以有效減少覆蓋地膜後澆水的次數,保持土壤疏鬆,防止澆水過多,有效改善土壤環境條件。
G. 生產蒜苗怎樣栽植和管理呢
第三:當有蒜薹長出並且彎曲近一圈了,就可以抽蒜薹了。一般在傍晚的時候抽蒜薹,避免強光採摘。蒜薹其實就是大蒜的花芽,用來開花、結果用的。如果不抽蒜薹,那蒜頭就會比較小,因為營養都被蒜薹吸收了。不過抽不抽蒜薹就看個人的需求了,有的是蒜苗長到一定程度就收獲了,就看是要蒜頭還是要嫩蒜苗了。
H. 大棚種蒜苗幾月份種
大棚蒜苗栽植時間在中國北方地區,自7月中旬~翌年2月上旬,都可播種蒜苗。
一、搭建架床
架床用木料、秸稈、塑料薄膜、鐵絲和紅磚等搭設。溫室前後低中間高,前後部分搭設2層架床,中間部分搭設3層。用單磚砌成10厘米高的牆,牆間距為1.2-1.6米,然後用木桿搭成1-3米寬,長度不限的架床,木桿間距為20-30厘米。在層的基礎上,距層層面80-100厘米處用木桿綁架成80-90厘米寬的床。在每層都鋪上一層塑料薄膜,膜上蓋5-6厘米厚的沙壤土,並將土拍實。在架設架床過程中,一定要埋牢綁緊,防止架床坍塌。
二、選擇蒜種
選用瓣大瓣多、產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長快的品種。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種植。
三、播前准備
選用瓣大瓣多、產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長快的品種。用30℃-50℃的溫水浸泡蒜種30小時左右,使蒜頭吸水膨脹。然後撈出瀝水堆悶12小時左右,再挖去蒜莖。如果播種面積大,浸種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種不挖莖。
四、擺蒜壓土
每平方米擺埋蒜瓣15公斤左右,蒜瓣與蒜瓣之間擺得越緊越好,較大的空隙用較小的蒜瓣充實。蒜瓣擺好後,用細沙土在上面蓋3厘米厚拍實,並用新高脂膜600倍液噴施表面,提高出苗率。
五、水分管理
用溫度不低於15℃的新高脂膜稀釋液澆淋蒜苗,栽培後至生長前期澆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澆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長後期澆小水。澆水次數要視架床上的土壤干濕情況而定。
六、溫度光照
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潔,提高透光性,以獲得較多的光照時間。並噴施光合營養膜肥,可幫助蒜苗吸收大量光能,並使用沃葉氨基酸系列的水溶肥,補充營養,使蒜苗生長發育更好。
七、適時收割
當蒜苗長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葉稍有傾斜時,為收割適期,此時應及時收割。茬蒜苗收割後,採用以上同樣的管理方法,20天後又可長出新的蒜苗。當新的蒜苗長至30厘米左右時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環管理與採收,可連續採收3-4茬。蒜苗的生命力比較旺盛,所以種植起來並不難,並且播後50天左右即可陸續分批採收鮮嫩蒜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