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種植板栗樹,種植技術有哪些
種植板栗樹,種植技術有哪些?
要想板栗樹年年豐收,務必擺脫栗子樹只採無論的傳統式作法,尤其是豐產期的栗子樹,更要搞好管理方面。下邊是板栗樹怎樣種植的五大技術關鍵點,請種植栗子的大家一定要留意。
五、板栗樹防寒技術
板栗樹大部分一到冬天就枯葉,特別是在嚴寒地域,板栗樹非常容易遭到冷害,對樹干過冬十分不好。應在栗樹枯葉或降霜以前,開展樹桿翻土鋪草,融合施足底肥,尖部鬆土。
土壤層乾燥時,有標准地區還需要注水,以提升樹木耐寒工作能力,使之安全性過冬。
『貳』 種植板栗樹需要注意些什麼如何養護
一、選地。板栗樹應選擇在土層深、較肥、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植。山區栽植海拔高度一般不超過400米。最好在陽坡栽植,否則結苞少、空苞率高。
二、整地、施肥。在平地、緩坡地成片栽植的,要全面挖翻整地(緩坡做成水平梯地),然後挖成長、寬各0.8-1米、深0.5-0.6米的坑(穴)。每坑施腐熟有機肥50-100公斤、尿素0.5-0.6公斤、過磷酸鈣0.4公斤,充分混合,施入坑內。對酸性較重的土壤,還要施少量石灰。有些土壤有效硼含量低於0.5ppm,因此,每穴還應施入硼肥10-15克做基肥,以防止板栗樹因缺硼發生大量空苞,引起減產。
三、定植。一般平地畝栽40-50株,呈四方形。坡地畝栽60-70株,呈長方形。待樹成年後,再進行間伐,或通過整枝,迫使樹冠向上發展,以建成速生密植林,有利早期高產。在未成林前,可間作經濟作物,實行以墾代撫。定植時間,以11-12月和2月中旬-4月上旬為宜。挖樹苗時,要盡量避免損傷根系。遠距離運苗時,根系沾上泥漿,用稻草包裹。起苗後要早栽,不能立即栽的先假植。樹苗不能栽得過深,嫁接苗的癒合部位應露出地面,以防爛朽。
四、配植授粉樹。板栗自花授粉率較低,故在選栽適合當地條件、優良高產的主要板栗品種時,須均勻混栽10%-15%與其花期略遲的另一品種,以利異花授粉,保證結果豐收。
『叄』 春季天氣變化大,春季板栗種植管理要點有哪些呢
板栗種植的時期與溫度、濕度有關。一般以春季為宜,像鄂西北山地區3月初播種,出苗天數約為40天左右。選擇充分成熟,大小整齊,無病蟲害的實生板栗作為栗種。栽植好了以後要對其進行嫁接。最適合的生長溫度在16~20℃之間。所以,在進行嫁接操作的時候,溫度要成為考慮的重點因素。此外,還需要考慮乾旱、大風、持續的陰雨天氣和南方的梅雨天氣等因素。經過綜合考慮之後,春季是最適合嫁接。
板栗種植要經過育苗、嫁接、移栽這幾個步驟,先在苗圃嫁接後栽成品苗也行,先栽實生苗後嫁接也行。也可以直播,在大田裡嫁接,但直播不好管理,種子易遭獸、鼠等危害,很少有人應用。在植株坐果後澆1次膨果水,在這以後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適當澆水,只要保持土壤足夠濕潤即可。在板栗南瓜果實充分長大以後,我們要適當控水,以促進干物質積累,提高果實甜度。
『肆』 農戶種植的板栗樹要怎麼管理才能優質高產
1.栽植後,應在秋季進行鬆土工作,鬆土深度不小於30cm。鬆土時要觀察栗樹的根系分布,分布較淺的樹要淺一點。相反,可以進行深耕。鬆土時,可將石子揀出來,再施基肥。種植3年後,應適當擴孔。在原有種植穴的基礎上,至少向周圍擴展50cm。擴孔時,應將表土分開,將裡面的石塊撿起來,然後與表土混合進行回填,回填後應略高於地面。擴張穴位時,要防止板栗根受到傷害,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4.水肥管理適應性強,但要實現高產目標。我們仍然需要確保有足夠的營養。在許多地方,土壤相對貧瘠,營養成分很少。結果,幾年都結不出果實,也降低了人們種植板栗的積極性。因此,在種植時,不僅要選擇肥沃的土壤,還要做好追肥工作。在種植過程中,每年追肥次數不少於兩次。合理分配肥料中的養分,保證充分、全面的營養。當土壤太干時,應及時澆水,但主要是用小水滴澆水。水不能太多。當有太多的水或雨天時,應注意排水。
『伍』 板栗樹的栽植管理要點有哪些
板栗移栽應在春季進行,起苗時要盡量少傷根,栽植坑要挖得深一些,每穴應施腐熟堆肥50~100千克。栽時將苗木放在穴中,填入細土踩實,然後澆水,並培土。栽後立支柱,澆透水,隔3天再澆1次水,封土保墒。已開始結果的壯齡樹,應在4月開花前和7~8月栗果發育期,分別為每株施硫銨1.5~2.5千克。幼樹需整形,合理配備主側枝,搭好骨架。修剪結果樹,應以疏枝為主,多在春季萌動前進行。
『陸』 種栗子樹具體需要注意什麼
要注意溫度,水分,土壤,光照。
1.溫度 板栗適於在年均溫10—17℃的范圍內生長。生長期(4—10月)的日均溫為10—20℃,冬季溫度在—25℃以下,開花期適溫為17—27℃,低於15℃或高於27℃均將影響授粉受精和坐果。8-9月間果實增大期,20℃以上的平均氣溫可促使堅果生長。
2.水分 年降雨量在500—2000mm的地方都可栽種板栗,但以500—1000mm的地方最適合。不同物候期對水分的要求和反應不同,特別是秋季板栗灌漿期,如水分充足,有利於堅果的充實生長和產量的提高。
3.光照 板栗為喜光性較強的樹種,生育期間要求充足的光照。日均光照時間不足6h的溝谷地帶,樹體生長直立,葉薄枝細,產量低,品質差。因此在園址的選擇,栽種密度的確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應根據板栗喜光性強這一特點來考慮。
4.土壤 板栗適宜在含有機質較多通氣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長,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和產生大量的菌根。在粘重,通氣性差,雨季排水不良(易積水)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柒』 板栗的栽培很廣泛,板栗的管理技術是什麼
在栽培板栗的過程中,管理的技術主要分為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摘心除雄等。而且板栗本身就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堅果,在我國大概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同時種植的價值也非常的高。在種植的過程中每一項管理工作都特別的重要,在社會管理中一定要以土雜肥為主,這樣能夠改良土壤,並且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的能力。
留幾根雄花序,然後其他的全部摘除,這是為了節制營養,還能夠促進雌花的形成以及提高結實率。在摘除的時候要把小花和劣質的花全部都摘除掉,盡量把大花和好花保留下來,一般每個結果需要保留1~3個雌花為好。在做好板栗樹的種植管理工作之後,也會對板栗的產量以及品質有很好的提高。
『捌』 板栗種植技術與管理是什麼
首先種植板栗樹,品種選擇非常關鍵,建議大家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的板栗樹品種,最好具備一定的抗病蟲能力,更有利於後期生長。
板栗樹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雖然比較喜歡潮濕的土壤。
但濕潤度過高也是不行的,如果根系長期泡在水中,很容易影響樹體的正常發育。建議大家在栽培前,選擇具有一定坡度的和高度且含有微酸性土質的地塊,在低窪潮濕的地塊栽培是不行的。
注意事項:
施肥是種植板栗樹的重要一環,在培植育苗前,需挖好坑並放入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底肥,以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為板栗樹的後續管理奠定基礎。
水分方面需要配合施肥同步進行,做到肥水供應充足,特別是在板栗收獲前15天,此時正好處於果實膨大期,如果乾旱缺水,對果實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玖』 板栗樹苗怎麼養
可用枝條,嫁接。
根據品種而定
一、栽培 1、整地 (1)全面整地 整地應於每年12月中旬前完成。整地深度20cm以上為宜。為了便於間作,減少水土流失,全面整地後,應實行坡改梯,梯面寬度在2m以上,並根據地形特點,逐段開挖較深的縱向排水溝,在梯內再開挖小的橫向排水溝。 (1)深挖大穴 全面整地後,在水平梯內按株行距3×5m挖穴,穴規格為80×80×80cm。挖穴時要注意心土和表土分開堆放,揀去石塊。 2、栽植 (1)備足基肥 12月底前完成。基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長效的化肥。每穴要施40-50Kg家雜肥(豬牛等廄肥、堆肥、塘泥、牆土、灶土和火糞等)、0.5Kg餅肥、0.5Kg磷肥。餅肥和家雜肥要漚熟後使用,磷肥要充分細碎,堅決不用城鄉垃圾肥。 (2)適時回土 回土在每年元月底進行,可先在穴底部墊入厚約15-20cm鍘碎的作物秸桿,然後在其上填10-20cm厚的表土,再將經過凍垡的表土、心土與腐熟的有機肥、磷肥充分拌勻後,填入至離穴面約20cm處。對已挖穴心土和表土沒有分開放置的,回土時應盡量選用坡面鬆散的表土。對於沙礫與粘盤含量高的穴,應進行客土移栽。 3、選用良種壯苗 處暑紅、大紅袍、大油栗(廣德產區),軟刺早、二新早、黃栗蒲(寧國產區),葉里藏、粘底板、蜜蜂球(舒城產區),早栗子(金寨產區)等均本省優良品種,可根據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市場要求,選擇其中2-4個作為主栽品種,並選擇一些與主栽品種同一產地、花期相近的優良品種作為授粉品種配置,授粉品種要佔主栽品種的20%左右。江淮丘陵以選擇地理位置靠近的舒城產區優良品種為好。 板栗的1-2年生嫁接苗均可使用,但以1年生苗為好。1年生嫁接苗的地徑應在1cm、苗高在80cm、主側根長在20cm以上,並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若用2年生嫁接苗,必須擴大根盤起苗,以保證其宿存足夠的側根和吸收根。 4、栽植 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旬栽植為宜。先將苗木傷殘根段及過長根端剪整後,放入100ppmABT3號生根粉的泥漿中(1g生根粉於0.5Kg酒精溶解後,再倒入10Kg水中,待攪勻後拌土成漿)浸蘸全根,然後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並使苗木根展開,填土時先用表土埋苗根,當填土到三分之二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再踩實,再填土到穴滿,再踩,最後在植穴表面覆蓋一層厚約5cm的鬆土,以防土表開裂和水分散失(即"三埋兩踩一提苗"栽植技術)。栽植時,還要注意澆透定根水。 板栗栽植以穴面踏實的土層略比苗木根頸(以苗木在圃地形成的根表土印為准)稍高即可,切忌過深,以防穴內土壤落實後,苗木下沉,而發生爛根現象。 栽植時,沒有完全腐熟的基肥不能直接與根部接觸,以防基肥發熱灼根。如基肥系栽植時施入,必須在基肥與苗木之間覆蓋一層土壤。 二、管理 1、鬆土 當年造林後10月至翌年2月均可,但以秋季為好。鬆土深度為30-40cm,鬆土時,根系分布較淺較多的樹干四周應淺,根系分布較少的樹冠外圍可深,並隨鬆土,揀去石塊,施入基肥。 2、擴穴 擴穴宜在栽植後第2-3年的春季或秋季進行。擴穴在原有樹穴的基礎上,每年向四周擴大50cm左右,深度80cm,擴穴時,表土與心土分開,揀出石塊,先將表土混入基肥後填入穴底,然後再填入心土至略高於地面為止。擴穴時應注意保護根系。 3、中耕除草 一年進行二次,分別於5-6月和8月中下旬進行,除下雜草應淺埋於樹干四周。 4、合理間作 間作的目的是以耕代撫、以短養長、以農養林。間作應選擇株桿矮小、生長期短、吸收肥水較少、能夠提高林地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以及與栗樹沒有共同病蟲害的作物。江淮地區以選擇豆科作物中花生、蠶豆、豌豆、綠豆、黃豆等為好。栗樹栽植後一、二年內,間種作物應距樹干1m以上,隨著樹齡的增加、樹冠的擴大,間種作物離樹干逐漸加大,直至中止間作。對間種的作物秸稈要就地還田。如林地肥力較差,在間種作物開花之前刈割,進行翻壓埋青。 5、施肥和灌溉 板栗適應較強,但要達到穩產、豐產,必須有充足的營養,比如沒有6Kg摺合的純肥(N、P、K比為3.5:1:1.5)就不可能結出1Kg栗子。江淮地區由於土壤坂結、肥力差,有的地方板栗造林後忽視水肥管理,不僅多年不見效益,而且嚴重挫傷了群眾對板栗生產的積極性。因此,在板栗生產中要注意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 (1)基肥:一般應以遲效性的有機肥(如家雜肥、餅肥等)為主,也可施復合肥,必要時還要施磷鉀肥。基肥結合秋季翻地與擴穴,在結凍以前施入為好。造林前五年,每株應施家雜肥20-30Kg或餅肥和磷肥各0.5Kg或復合肥1Kg。施肥採用環狀施肥方法為好,即在沿樹冠的邊緣挖一深約30-50cm、寬約40cm的環狀溝,將肥料均勻地施入,然後埋好土。家雜肥應深施,餅肥、磷肥和復合肥可淺施。進入結果期後,可按每生產1Kg栗子施入6Kg有機肥的比例進行施肥。 (2)追肥:幼樹以人糞尿、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等速效氮肥為主,進入結果期後,以追施氮、磷、鉀肥為主。幼樹通常於5-6月追肥一次,進入結果期後,通常追肥二次,第一次於4月追施促花肥(促進雌花形成),第二次於果實膨大前的7月追施壯果肥。追肥量應根據樹齡、樹勢、林地肥力、肥料種類定。為滿足樹體對肥料需要,在其生長期中,可用濃度為0.3-0.5%的尿素和0.5-2.0%的過磷酸鈣以及0.3-0.5%的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花期可加噴濃度為0.2%的硼肥,果期還可噴濃度為0.5%的復合肥。 (3)灌溉:板栗較耐乾旱,江淮地區除常發生"夾秋旱"需要灌溉外,一般很少進行灌溉。灌溉的時間、次數和水量應根據樹體需要、氣候變化、土壤含水量等來確定。灌溉方法以滴灌、噴灌為好,也可漫灌、溝灌和在根部刨穴澆水。灌溉時可結合施肥。灌溉後要做好保墒工作。 三、樹體管理 1、整形修剪 (1)定干:嫁接苗木定植的當年春季發芽前,根據品種特性、芽體狀況、經營方式等逐株剪頂定干,定干高度以60-90cm為宜。 (2)整形:板栗的樹形因樹而異,通常可根據品種乾性的強弱、立地的好壞、苗木長勢的優劣等,整成疏層形或自然開心形。 (3)修剪:板栗的幼樹應輕剪緩放,開張枝角,充分利用膛內輔養枝,要慎重採用短截修剪法。修剪一般於冬春季疏除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對於少數長勢過旺的骨幹枝,最好於夏季採用摘心方式,促其早分枝、早成形,如夏季未進行摘心的,也可於冬季對其適當短截。對於分布不均勻或長勢不齊的一些骨幹枝,可著重採用拉干、撐枝等技術措施,以促其排列有序和均衡生長。 2、病蟲害防治 丘陵地區板栗的主要病蟲害有栗疫病、枝枯病、膏葯病、白粉病、栗癭蜂、栗球蚧、栗鏈蚧、栗大蚜、袋蛾、刺蛾、金龜子、透翅蛾、紅蜘蛛、雲斑天牛、剪枝象鼻蟲、栗實象蟲、桃蛀螟等。防治應以營林為基礎,因地制宜地採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綜合防治。發現病蟲要及時清除林內林緣其它寄主、修除病蟲枝條、揀燒落地病蟲刺苞,冬季實行樹干塗白等措施。對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袋蛾、金龜子、刺蛾等食葉害蟲,在每年6月份噴施一次樂果與敵敵畏混合液(樂果、敵敵畏與水比例為1:1:1500),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