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秦穆公是個怎麼樣的人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被史家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秦穆公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歷史評價: 當時君子:「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司馬遷《史記》:「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② 秦穆公是怎麼稱霸的
秦穆公即位後,禮賢下士,四處求得人才,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為了霸業,他與晉國結下姻親,還幫助晉文公重耳登上國君之位。為了穩定秦的後方,秦國逐漸滅掉西方戎人建立的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秦穆公對戎狄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
③ 秦穆公如何瓦解少數民族
秦穆公趙任好(?—前621年),嬴姓趙氏[1],名任好。又作秦繆公趙任好。秦德公趙嘉少子,秦宣公趙恬、秦成公趙載之弟,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謚號穆,《史記索隱》等書認定的春秋五霸之一[2]。
秦穆公趙任好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趙任好曾幫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實現了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趙任好本欲東進,占據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前627年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3]
秦穆公趙任好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一說20個)。秦穆公趙任好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秦穆公趙任好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對秦的發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趙任好去世,葬於雍城(今陝西寶雞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左傳》文公六年曾這樣記載「秦伯趙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④ 秦穆公是怎樣稱霸西戎,讓秦國進入到中原的視野的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之初,就發動討伐茅津之戎的戰爭。後來,秦穆公一直努力向中原擴張,與戎人的關系也開始相對緩和,秦、戎一百多年的戰爭基本告一段落,雙方甚至互派使節往來。
憑藉此役,秦國一掃崤山之敗的陰影,其擴張之兇猛,令東方諸國為之震驚,就連周襄王也派召公前往祝賀秦穆公。稱霸西戎,是秦穆公事業的頂點,後來,他也因此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其實,秦穆公本不應被尊為霸主。春秋時代的霸主,不僅要有傲視天下的武功,也必須具備號令諸侯的資格。然而秦穆公得以入選,證明他的偉大成就得到世人的認可。在他之前,秦國默默無聞,甚至連史料都很少。也正是從秦穆公開始,秦國才開始成為一個政治大國。
秦穆公在位時期,大力引進人才,吸收中原文明,使秦國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他在韓原之戰中大敗晉國,扶立晉文公更大大加強秦國的政治影響力。他參與城濮會戰,在國內舞台上聲名鵲起。餚山慘敗後,他卧薪嘗膽,橫掃西戎,再現強秦之風采。無論從個人修為、涵養、氣質、才能以及取得的成就諸方面說,秦穆公列為五霸之一,當之無愧。
⑤ 秦穆公稱霸西戎。
你這不是在問問題,而是帶著既設立場和個人情感去尋找你的同道中人罷了。你要是真想探討秦穆公這個人物,那我要說,你的看法過於偏頗。
任何歷史人物都是處於一定的歷史條件之下活動,他能做出多大的事業,也是受到時代局限的。秦國在春秋初年才得以列為諸侯,從一個邊陲小國一點點發展壯大,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秦穆公是使秦國由邊陲小國發展為春秋四強(齊、晉、楚、秦)之一的關鍵人物,但是秦國的基礎在那擺著,東邊又有晉國這樣一個強敵,秦穆公條件所限,很難做得更好。
秦穆公的時代,和晉國一共發生過五次大戰:韓原之戰俘虜晉惠公、護送晉文公回國繼位之戰、崤之戰、彭衙之戰、王官之戰。這五次大戰,前兩次都獲勝了,最後一次是晉國有意避讓,只有崤之戰和彭衙之戰是秦大敗。從秦晉兩國的實力對比以及發展歷史來看,能做到這些,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另外,膽量不等於愚蠢,更不等於不顧國家發展的大戰略。晉國是春秋時期實力超強的巨無霸,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即使是另一個超級大國楚國,真正擊敗晉國的,也只有一次邲之戰。秦國則能三次擊敗晉國,雖然前兩次時晉文公還沒有稱霸,但是能在王官之役逼得晉國不敢出戰,這也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除了秦、楚之外,你再好好看看春秋史,還有哪個諸侯國擊敗過晉國?
正因為晉國實力超強,秦國在崛起伊始就受到晉國的壓制,是無力撼動晉國地位的,秦穆公因一時的義氣去和晉國爭短長,於戰略上來說是很錯誤的。後來他轉變策略,西並戎狄,則可以迅速增加自己的人口和地盤,增強實力,這對於後來秦國統一天下,也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齊、晉、秦、楚這四個大國都是靠吞並蠻夷戎狄來增強自己實力的,晉國不斷攻滅赤狄、白狄的部落,齊國則吞並東夷小國,楚國吞並淮水流域的小國更是多不勝數。怎麼能認為秦國吞並西戎部落就是不知羞恥呢?晉國實力不可撼動,東進純屬自找碰壁,那為什麼不能轉而向西,發展勢力?非要不顧實力對比去硬碰才是有種的?那樣的叫沒腦子。
順便給你掃掃盲,楚國沒有往南攻滅戎狄,戎狄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楚國主要是攻滅淮夷和南蠻。能打敗戎狄的確實不少,並不僅僅只是秦國,但是秦國卻把被戎狄佔去的西周故地都收復回來了,周天子親自派人贈送給秦穆公金鼓,表彰他的功績,就算秦穆公不是霸主,至少也是一個方伯(一方諸侯的領袖),又不是秦穆公自封的霸主,怎能稱鼠輩?
形勢比人強,秦國的形勢在春秋四大國中是最差的,秦穆公的個人努力只能稍微改變這個局面,但不能做到根本上的逆轉。總的來說,秦穆公的個人能力是相當強的,是可以在春秋時期排名前五的君主。
⑥ 秦穆公是如何用「美人計」,兼並十二國擴地千里的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秦國國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除了“秦晉之好”這一樁有名的史實之外,秦穆公還曾作出“稱霸西戎”的壯舉,他利用戎王的心理,送去美女,消耗他的意志,再趁機舉兵進攻,擴張土地。
等到戎王的意志被消磨掉,秦穆公再放由余回國,這時候,戎王便聽不下由余的勸諫。秦穆公工於心計,此時再派人來挖由余牆角,成功讓由余投奔秦國。由余對戎狄內部了如指掌,秦穆公便在由余的幫助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滅掉了戎狄12個國家,《史記》記載:“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由此創下了“稱霸西戎”的壯舉,秦國的實力也逐漸增強。
⑦ 秦穆公究竟是如何用16位美人,兼並十二國擴地千里的
秦國的西邊有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小國,其中戎人生產力十分落後,但常常襲擊秦國邊境,搶奪人口糧食,是秦國的大患。於是秦穆公決心西征,一舉消滅兼並那些小國。秦穆公在外交中認識到戎狄使臣由余的賢能,覺得他是秦國統一邊境的阻攔,因此十分擔憂。
《史記》記載“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的勝利,不僅贏得了國土,還獲得了周天子的祝賀嘉許,並賜金鼓,史書上稱“稱霸西戎”。秦國從邊境小國一躍成為了春秋強國,秦穆公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為後世秦國的統一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⑧ 秦穆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什麼他能稱霸西戎
秦穆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他能稱霸西戎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秦國地處關中平原地帶,南北均有高山阻隔,國家要想發展,只能東西向擴張,而東邊的是晉國,西邊的就是西戎。
其次,秦國國力和軍事實力發展不錯。一方面,秦國與晉國聯姻。秦繆公夫人為晉獻公的女兒,夷吾及晉文公的姐姐,秦繆公的侄女又是晉文公的夫人,長期的秦晉交好,為秦國爭取了和平的發展時間。另一方面,秦穆公任用賢能,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等人,秦國的國力和軍事實力均得到大夫提升。
正是由於以上的這些原因,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秦國有了稱霸西戎的實力,而秦穆公也不負眾望,一舉拿下了西戎之地。
⑨ 秦穆公是怎麼霸西戎的
秦本是古部落名,嬴姓,相傳是伯益的後代。非子在做秦部落首領時,居於犬丘(今陝西興平東南),後被周孝王封於秦(今甘肅張家川東)。傳到秦仲,周宣王命為大夫。秦仲被犬戎殺死,其子庄公打敗犬戎。庄公子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分封為諸侯,後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佔有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
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秦穆公即位。當時,秦國的經濟實力已經相當強大,秦穆公乘勢積極展開對外軍事、政治攻勢,剛一即位就率兵跨過黃河滅掉茅戎(今山西平陸)。晉國擔心秦過河東進,就派兵滅掉虞、虢兩個小國,控制住秦通向中原的咽喉桃林塞。秦深知晉力量雄厚,目前不便與晉交兵,就向晉獻公求婚,結秦晉之好。晉獻公答應了秦穆公的請求,把女兒嫁給了他。在陪嫁的奴僕中,有一名叫百里奚的人。百里奚本是虞國的大夫,晉滅虞,百里奚做了俘虜。秦晉聯姻,他被作為陪嫁物。百里奚在被送往秦國的途中,設法脫逃,但又落入楚人之手,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有才有知,准備出高價把他贖回,又恐楚人不給,就派人游說,說有一個陪嫁秦國的奴隸叫百里奚,聽說逃到貴國,請以五張羊皮相贖。楚人就把他交給秦使者。當時,百里奚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秦穆公為他解去囚裝,相與談論,非常欽佩,就封他為大夫。因為百里奚是用五張公羊皮換來的,所以人稱「五羖大夫」。秦穆公將國家政事委託百里奚來管理,百里奚又推薦了蹇叔,秦穆公就派人帶著大批財物去請蹇叔到秦國,封為上大夫,與百里奚共同掌管國政。
秦穆公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輔佐下,國家大治,國力更強,於是便開始向東擴張,進軍中原,力圖爭奪中原霸主,侵芮、圍魏、伐晉、攻、襲鄭、滅滑,但秦軍東進的戰略始終受到晉國的扼制,A之戰和彭衙之戰,秦國向東擴張的行動連連受挫,很難向東推進。於是,秦穆公就把戰略重點轉向西,展開了稱霸西戎的大業。
犬戎王見秦國日益強大,便派由余前去觀察。由余的祖先本是晉人,後逃亡到犬戎。由余入秦後,與秦穆公一席談,既得穆公的賞識,又使穆公憂心忡忡。穆公退而問內史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是敵國的憂患,現在犬戎有由余這樣的賢臣,正是我們的禍害,對他該怎麼辦?內史廖認為:戎王地處僻壤,不曾聽得中原的舞樂,不妨遺贈他女樂,以奪其志。然後離間由余和戎王的關系,留下由余,讓他逾期不歸,這樣,戎王必然要怪罪懷疑他。然後,我們再將他收納。穆公贊同他的主意。於是,秦穆公一方面召由余時常飲酒閑聊,一方面讓內史廖把16位女樂贈送戎王。過了一年多時間,秦國才放由余歸犬戎。由余看到戎王沉溺於歌樂不理政事,多次進諫,但無成效。穆公又派人乘機離間戎主和由余的關系,迫使由余離開犬戎,投奔秦國。
秦穆公以盛大的禮儀接待由余,向他詢問征伐犬戎的情況。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秦穆公使用由余的計謀征伐戎王,逐漸滅掉戎人所建立的12個國家(一說20個國家),向西開闢土地千餘里。周襄王派召公過賜予秦穆公金鼓以示祝賀,史稱「秦穆公霸西戎」。
⑩ 秦穆公稱霸西戎是怎麼回事
秦穆公稱霸西戎,得益於任用賢能,在百里奚、蹇叔和由余等賢臣的輔佐下,立法教民,興利除害,國內大治,然後擴張疆土,拓地千里,成為西方霸主。
百里奚在虞國未得重用,只當了個中大夫。晉獻公滅虞以後,百里奚隨虞公被俘至晉,不肯仕晉。當時,秦穆公娶晉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為妻,百里奚就作為穆姬的媵人陪嫁到秦國。百里奚不願忍受奴隸的生活,中途逃到楚國去養牛。穆公胸懷大志,卻苦於無賢才輔佐。有人告訴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穆公喜出望外,急忙去請,卻得知百里奚已逃到楚國。秦穆公願以重金贖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給。有人說,拿五張羊皮去才可贖回。於是派使者到楚國說,「我國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貴國,請允許我方用五張羊皮將他贖回。」楚國人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錢,也就答應了秦國的要求。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談論國事。百里奚說:「秦國的有利條件是,西有西戎數十國,並其地足以耕,籍其民可以戰,此中原諸侯不能與君的。君以德撫而以力征,既金有西垂,然後扼山川之險,以臨中原,俟隙而進,則恩威在君掌中,而伯業成矣。」穆公與百里奚一連談了三日,言無不合。遂拜為上卿,任以國政。百里奚推辭說:「臣之才,不如臣友蹇叔。君欲治國家,請任蹇叔而臣佐之。」穆公說:「子之才,寡人知之,未聞蹇叔之賢。」百里奚說:「蹇叔賢能而不為世人了解。當年我在外漫遊受困於齊,不得已向別人乞討,是蹇叔收留了我。我想到齊君無知那裡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倖免與無知一起被殺。我到周地,見王子頹喜歡牛,就以養牛去接近他。後來王子頹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於被誅。我到虞君處做事,蹇叔又阻止了我。我也知道虞君不會信用我,只是為了那一份俸祿和職位,暫時留下來,想不到當了俘虜。從這三件事,我知道蹇叔的賢能。蹇叔今隱於宋之鳴鹿村,請速召之。」秦穆公於是用很重的禮品,將蹇叔請到秦國。蹇叔至秦,穆公降價加禮,賜座交談。蹇叔說:「秦辟在西土,鄰於戎狄,地險而兵強,進足以戰,退足以守。但欲成就伯業,必須德威並濟。君善撫雍謂之眾,以號召諸戎,而征其不服者。諸戎既服,然後斂兵以俟中原之變,拾齊之遺,而布其德義。君雖不欲稱霸,不可得而辭矣。」穆公大悅,乃封蹇叔為右庶長,百里奚為左庶長,位皆上卿,稱之「二相」。
由余本是晉國人,在西戎綿諸任職。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國。秦穆公隆重接待了由余,與之交談,知其賢能。穆公用內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佘在秦居住。同時,給綿諸王送去女樂。動聽美妙的秦國音樂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終日飲酒享樂,不理政事,國內大批牛羊死亡也不過問。等綿諸國內一塌糊塗,穆公才讓由佘回國。由余勸諫,受到戎王的拒絕。在秦人的規勸下,由余終於回到秦國。秦穆公任由余為亞卿,與二相同事。
秦國東鄰晉國,秦晉之間有和親也有戰爭。穆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晉獻公死,驪姬子奚祁繼位,旋即被其臣克里殺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帶兵送晉公子夷吾回國繼位,為晉惠公。夷吾事先答應將西河八城割給秦國作為謝禮,但繼位後卻毀約。穆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晉國大荒,倉庫空虛,民間絕食。晉惠公派人向秦求助。逃到秦國的晉臣丕豹說:「晉侯無道,天降之災,乘其飢而伐之,可以滅晉。」由余說:「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與之為當。」穆公說:「負我者晉君也,飢者晉民也,吾不忍以君故,遷禍於民。」於是運粟數萬斛與晉,晉人無不感悅。穆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秦國發生飢荒,派人向晉國求助。晉國不僅不給秦國糧食救災,反而乘機出兵攻秦。秦穆公採納百里奚先發制人的意見,大起三軍,戰車四百乘,浩浩盪盪,殺奔晉國來。晉軍渡過黃河,三戰三勝,守將皆逃竄。秦軍長驅而進,直至韓原下寨。晉惠公率軍六百乘至韓原與秦軍決戰。百里奚登壘,望見晉軍甚眾,對穆公說:「晉侯將致死於我,君其勿戰。」穆公說:「晉負我已甚,若天道有知,吾必勝之!」乃於龍門山下,整隊以待。不久,晉軍亦布陣畢,兩陣對壘,中軍各擊鼓進軍。晉惠公之車在沖陣中,正遇秦將公孫枝,惠公使家僕徒接戰。公孫枝有萬夫不擋之勇,家僕徒抵擋不過。晉惠公教郤步揚用心執轡,親自助戰。公孫枝橫戟大喝:「會戰者一起上來」,只這一聲喝,如霹靂聲天,惠公的馬未經陣戰,亦被驚嚇,不由御人做主,向前亂跑,遂陷於泥濘之中。就這樣,惠公即被公孫枝俘獲。秦穆公大獲全勝,命公孫枝押運晉君至秦。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請求下,秦穆公與晉惠公結盟後,將其放回。晉惠公送太子子圉到秦國為質子,並將黃河以西的地方獻給秦國,秦的東部疆界擴至龍門。穆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死,子圉逃回繼位,是為懷公。逃亡在外的晉公子重耳在楚國,秦穆公將其迎來,以極為隆重的禮節接待,將女兒文贏嫁其為妻,然後於次年送重耳回晉國為君,是晉文公。
穆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出兵幫助晉文公圍鄭。鄭老臣燭之武夜裡從圍城縋出,見秦穆公說:「鄭國滅亡,於秦不利。晉人這次開拓了東邊的領土,下次就要向西邊的秦國用兵,大君何必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去幫助晉國呢?」穆公於是與晉結盟,留杞子、逢孫、楊孫戍守,罷兵而還。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杞子派人送信回國,說:「鄭人將北門的鑰匙交給了我,如果悄悄派軍隊來,鄭國就能得到。」秦穆公問百里奚和蹇叔,兩人都說:「經過幾個國家幾千里去襲擊別人,很少有成功的。我軍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不能去!」穆公不聽兩人的勸告,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乙術和白乙丙三將帶兵出發。百里奚和蹇叔哭著為軍隊送行。秦穆公很生氣地說:「我出兵,你們卻哭著沮喪我的士氣,這是為什麼?」二老說:「我們並不敢沮喪士氣,只是我們年紀大了,兒子出征,怕以後再也見不著了。」二老對其兒子說:「你們的軍隊一定會吃敗仗,晉人將在崤山阻擊。」秦軍東去,經過滑國時,鄭國的商人弦高正販了牛准備到周去出賣,見了秦軍,就將所帶的十二頭牛全部送給秦軍說:「聽說大國將要誅滅鄭,鄭君已經作好迎戰的准備,派我先送十二頭牛犒勞貴軍將士。」秦軍三位將軍商量:「鄭國已經知道我軍要去襲擊,去了也沒有用。」於是,滅了滑國,往回撤兵。滑國是晉國的同姓國。當時,晉文公已死尚未下葬,太子襄公憤然說:「秦國欺我喪父,乘機滅我的同姓國。」於是將喪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擊,大敗秦軍,將三位將軍全部俘獲。晉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她對襄公說:「這三人挑撥我們兩國國君的關系,穆公對這三人恨之入骨,你何必自己去殺他們呢?不如放他們回去,讓穆公去處理他們。」晉襄公同意將三人放了回去。秦穆公穿了素服,哭著到郊外迎接孟明視等人說:「我不聽蹇叔和百里奚的話,使你們三個遭受恥辱,你們沒有什麼錯,要專心謀劃報仇雪恥,不可懈怠。」秦穆公恢復了三人的官職,對他們更加信任。
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視等帶兵東向,與晉軍戰於彭衙,秦軍再次失敗。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6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秦軍奪得王官和郊,晉軍不敢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崤山地區,為當年戰死的將士堆土樹標記,然後回國。
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軍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胸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